热门回答:
当然是有区别的。
以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以及十大将领为例。就可以看到差别。
1955年2月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解放军的创建人。是军团级的高级将领。还要立有卓越功勋。
比如元帅必须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者。是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者参加者。比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等等。
另外。还必须是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或者领导者。是中央军委的主要领导者。是抗日战争的主要领导人。起码得是八路军的副师长或者新四军的副军长。
解放战争各大野战军的司令级领导人。
所以这十大元帅都符合这个条件: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其实还有一些人也符合。但都没有评。
比如元帅最开始入围的有三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
周恩来当然是可以评元帅的。甚至评元帅的话。可能仅在朱德之下。是第二元帅。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者之一。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总政委。尤其是军队的政治工作。周恩来可以说是鼻祖之一。
中国革命武装的早期雏形-孙中山大总统府铁甲车队。周恩来就是组织者之一。这个队伍就是后面北伐军主力叶挺独立团。周恩来还领导过多次的工人运动。上了井冈山。也是军事领导小组的成员。
以这样的经历。当然是元帅人选。其实在特殊的一段时间里。周恩来是以一位将军的身份进行工作。这就是解放战争刚开始时。周恩来在上海进行统战工作。蒋介石发动内战后。不让周恩来在上海设办事处。那好。不设就不设。我们搞一个公馆。
就是大家熟知的周公馆。而这个周公馆的英文解释是:周恩来将军官邸。
这是跟外国人进行沟通时的名片。外国人报道周恩来的讲话。通常也会注明。这是周将军说的。
第二位是刘少奇。大家的印象。刘少奇是搞工人运动的。好像军事参与不多。这其实是介绍的不多。刘少奇的军事也是很厉害的。抗战时期。华北的工作就是刘少奇在领导。八路军在华北的壮大十分显著。从四万人发展到十五万人。
后面。刘少奇又去了南方。主持新四军的工作。使皖南之变后的新四军重新恢复战斗力。
可以说。刘少奇也绝对是元帅人选。排名应该也相当高。至少在林彪之前。
第三位是邓小平。张震回忆邓小平说:“小平同志特别聪明。他从来没上过军事院校。但是却能指挥千军万马。”
邓小平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者之一。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第七军跟第八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指挥两大野战军等等。一直是重要的军事领导者。
这三位都是原本要评元帅的。但当时划了一条线。就是已经离开军队。从事政府工作的就不要评元帅了。所以三位最终都没有评元帅。
另二位的原因就比较特殊了。
一是粟裕。粟裕是评了大将。以他的战功。当然评元帅是没什么疑问的。毕竟他在解放战争中的功绩跟林彪并行。但是评元帅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比如粟裕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总参的位置跟苏联的总参位置是不同的。职位上可能比直接指挥部队的方面大将要差一点。而粟裕曾经三让司令。一直以副司令的职位指挥部队。另外。粟裕当时也不是军委成员。
第二。粟裕早期没有林彪等人显眼。他不是人民军队的创始人、缔造者或者某个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资历上差了一些。
所以。粟裕有元帅的战功。而不能评元帅。
最后一位能评元帅的当然是毛主席。毛主席原本是要评大元帅的。礼服都准备好了。是在天津军需厂生产的纯手工礼服。但是毛主席自己不愿意当大元帅。他说穿上这个元帅服不舒服。以后也不方便到群众中去。跟群众沟通起来不方便。
他推辞的同时。顺便就问身边的刘少奇。说你也部队呆过。你要不要评元帅?
刘少奇当场表态不评。随即毛主席又问周恩来跟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两人也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毛主席一席话。包括他自己。四个人辞去了元帅的军衔。
而大将的标准比元帅要低一点。以解放战争为例。各大战略区部队的副司令就可以评大将了。
而大将名额有限。有的可能有大将的资历。但最终也是评了上将。
比如有人说。刘亚楼是元帅的战功、大将的职务、上将的军衔。
在红军时期。刘亚楼就是林彪的老部下。长征时。林彪是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刘亚楼是红一军团红二师的政治委员。参与了红二师的很多战斗。而长征途中。很多大战恶战就是红二师打的。最著名的就是飞夺沪定桥。
可以说。在红军时期。刘亚楼就是师一级的干部。这个是评上将的硬指标之一。
可是。在抗战时期。却很难听到刘亚楼的名字。为什么呢?因为刘亚楼去了苏联。
在1939年。刘亚楼到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与时同时。林彪因为平型关大捷后受伤。也到苏联来养病。两人就此再度有了交集。
两人经常在一起探讨苏德战场。当时两人准确分析出了德国将从白俄罗斯进攻苏联的计划。受到了苏联方的重视。据说。斯大林还想让刘亚楼入苏联籍。刘亚楼拒绝了。
而刘亚楼则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就是斯大林愿意用三个师来换林彪。
抗日战争结束后。林彪回到中国。随后去了东北。而刘亚楼也回了国。他在苏联一共呆了八年。可以说全程错过了抗战。但同时也有收获。
经罗荣桓介绍。他到东北担任东北联军的参谋长。林彪亲自出门迎接。说你来了。就抵我三个参谋长。
这个话并没有夸张。因为参谋这个职务在中共早期的军队中并不受重视。大家一开始都是运动战。游击战。参与人员不多。战斗情况不复杂。都是由军事长官一人说了算。而到了解放战争。战斗的人员以十万。甚至是百万计。没有一个参谋部是无法帮到作战计划的。
而刘亚楼在苏联学习工作八年。对大兵团的参谋工作得心应手。他一来。就补足东北联军的这一块最大的短板。
当时。林彪负责大策略。罗荣桓负责政工。刘亚楼负责具体的落实。三人并称“林罗刘”。
前两位都是元帅。跟元帅搭档。评个大将是可以的。所以这是民间一直认为刘亚楼可以评大将的原因之一。
在东北。四战四平、打锦州。刘亚楼都提供了很好的建议。而在解放天津时。刘亚楼独挡一面。任前敌总指挥。一天结束战争。歼敌十余万。可以说充分展示了其军事才能。
接下来。就该南下了。可就在这时。毛主席把刘亚楼调走了。让刘亚楼当空军司令。
毛主席为什么调刘亚楼当空军司令呢?主要是刘亚楼在苏联呆过八年。懂俄语。空军的建设又主要靠苏联的帮助。另外。刘亚楼在东北兼任过东北航空学校校长。有工作经验。所以毛主席觉得刘亚楼是个合适的人选。
刘亚楼本人是不愿意的。他还想跟着林彪一起下南方打仗。林彪也暗示他。发电报:盼不要接受空军司令一职。
刘亚楼就跟毛主席说。我晕机啊。怎么可以当空军司令。
毛主席笑了。好啊。空军司令晕机。海军司令晕船。
原来。新任命的海军司令肖劲光是个旱鸭子。还晕船 。但毛主席还是点了他的将。让他担任海军司令。原因之一。肖劲光也留过苏。
还有许光达大将。也是留过苏。担任了第一任装甲兵司令。
于是。刘亚楼只好当了海军司令。失去了刘亚楼这位高参。林彪也似乎大意了。在跟白崇僖的较量当中。在青树坪吃了大亏。当时的钟伟被白崇僖吃掉了一个师。这是钟伟后来没有评上中将。只评少将的原因之一。
而刘亚楼当了空军司令。又为他评大将加了法码。毕竟当时的司令。肖劲光还有许光达都是大将。
而到了评军衔时。林彪还专门写信。说评大将是不是多考虑一下井冈山出来的将领。其意思就是暗示可以评刘亚楼大将。
这是很难得的。因为林彪这个人一向不爱出面替人说话。像钟伟将军因为评了少将。有点不满。林彪还被毛主席叫去批评了一顿。
最后。刘亚楼还是评了上将。其实大将里。只有粟裕是特别突出的。其他大将。如果评上将。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行。像肖克在红军时期当军团长。曾跟贺龙一个级别。按资历可以到元帅里的。都只评了上将。
而在1965年。刘亚楼被查出得了癌症。在这一年去世。时年才五十岁。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跟另一位大将陈庚一样。如果活得长一点。肯定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亚楼临终前。从来不探病人的林彪破例来到刘亚楼的病房。坐在床边。深深叹息。
去世后。刘亚楼的葬礼是按国葬的标准来进行的。地点在中山公园中山堂。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办葬礼的地方;他去世后。有十万人前往吊唁。这是很少见的。第三。所有的在京领导人。除毛主席之外全部出席并签到。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贺龙等都有出席。这个签到薄也创了一个记录。是领导人签名最全的一个签到薄。林彪本人则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罗瑞卿致悼词。灵车则由刘少奇护送。这应该是所有上将中。葬礼规格最高的一位了。
那他的葬礼规格为什么这么高呢?
这可能是中央对他的一种特别补偿吧。国防大学副教授卢勇说:他是元帅的战功、大将的职务、上将的军衔。
还有的评了大将。却高风亮节。主要要求按上将标准执行的。
比如许光达大将。
许光达是湖南长沙县人。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被选派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是第五期学员。毕业后进入国民党张发奎的部队。南昌起义时。从所部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当时他是一名排长。抵达时。南昌起义已经结束了。许光达直到宁都才追上起义军。
后来。部队在三河坝分兵。许光达跟大部南下。朱德则率部阻击。
许光达在战斗中负伤。留在一个农户家里养伤。就此跟部队失去联系。直到1929才找到组织。此后。他被派往洪湖苏区。担任红6军的参谋长。成为贺龙的部下。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许光达比较幸运的地方。
首先。他在后面的战斗中又负伤了。这对他来说。或许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因为当时的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搞了四次 “肃反”。杀害了大批军事将领。这里面有很多著名的将领。比如湘鄂西苏区创建人之一的红3军9师师长段德昌、红3军政委万涛、红3军参谋长兼红7师师长孙德清等人。
许光达因为负伤。去苏联治病。可以说躲过了这一轮“肃反”。
在苏联除了治病。许光达还学习了汽车、坦克、火炮的知识。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从苏联学习回来的将军后来都受到了重用。比如刘亚楼搞空军。肖劲光搞海军。许光达则被任命为装甲兵司令员。当时。周恩来还想让他去搞外交公司。许光达还是留在了军队里。
从苏联回来后。许光达到了延安。参与了抗战跟解放战争。在战争中。他也是数次大难不死。
有一回。他在一堵墙前的豁口观察敌军阵地。观察完后。他离开豁口不到数分钟。另一个警卫员站到豁口处。也想张望一下。结果敌方机关枪扫射。一个冷弹将警卫员打倒。
前线是很危险的地方。刘志丹就是在阵地前打探敌情而牺牲的。
又有一次。许光达躺马出去。突然敌军飞机袭击。一阵扫射。坐骑被扫中。倒地后将许光达压在身上。过了一会。敌机折返回来又是一阵扫射。坐骑再中数弹死亡。而许光达安然无恙。
中共早期著名的军事将领黄公略就是被敌军扫射而牺牲的。
还有一次。许光达在指挥所打电话。突然敌人的飞机过来。扔下一个炸弹。正好落在屋顶上。许光达连忙撤出。可等了半天。炸弹没有炸。上楼一看。是个哑弹。
左权就是头被炮弹的弹片击中而牺牲的。
可以说。许光达是数次死里逃生。
最后。再介绍一下许光达评军衔的事情。
当时。定了许光达是大将。因为许光达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人物。
但许光达觉得自己评得高了。
据说。他跟老上司贺龙元帅有一个对话。
许光达问:“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还在。他们授什么军衔?”
贺龙答:“他们两人很可能像总理、邓小平一样。搞行政或者党务工作了。”
柳直荀是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周逸群是湘鄂西苏区的创始人。他们要在。如果评。也至少是大将。
许光达又问:“贺锦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
贺锦斋是红四军军长。在战斗中牺牲。段德昌是红九师的师长。是红二方面军军事能力非常突出的人才。
贺龙答:“那会是大将。”
许光达说:“我跟他们比。德、才、资都不如他们。所以我不能评大将。我请求改授上将。”
许光达甚至推荐了王震来顶替自己的大将位子。
这个请求被毛主席否决了。毛主席表示评大将已经定下来。就不改了。毛主席还说道:“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许光达知道后。一夜睡不着。念念自语。
“授得太高了”
“上面还有那么多人比我强”
“好多人性命都丢了啊!”
最后。许光达接受了大将的评衔。但他坚持拿行级五级。也就是上将的工资。
他也是所有大将中唯一拿行政五级工资的人。
还有的网友认为。二方面军也有资格授大将的是肖克。
这个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肖克上将的资历是很老的。
肖克上将是黄埔四期的学生。毕业后在叶挺的部队任连长。参加过南昌起义。随后到达井冈山。在红四军任连长。到了1934年。就开始任六军军团的军团长。
此后。肖克率部西征。与贺龙会合。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此后开始长征。任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长。地位仅在贺龙之下。所以有的亲说。如果红二方面军要选一个大将。肖克是个合适的人选。
此后。肖克在抗战时期任120师的副师长。可以说在八路军三个师的指挥员里。地位很高了。
比如115师的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都是元帅。
129师的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也是元帅。
120师的师长就是贺龙元帅。
一些八路军的旅长也当上了大将。比如386旅的旅长陈赓。
当时。蒋介石给八路军的将领授军衔。授了一个上将是朱德。六个中将: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贺龙、刘伯承。这五位都是元帅。最后一个就是肖克。
还授一些少将。比如徐海东、黄克诚。这些后来都是大将。
可以说。抗战开始时。在国民党的眼中。肖克的地位是很高的。
由此来看。肖克评个元帅也不是完全没可能。评大将完全可以。评上将似乎低了。
其实。 许光达大将当时认为自己评大将高了。推荐了二个人选。一个是王震。另一个就是肖克。
肖克之所以跟大将甚至元帅失之交臂。还是有一些比较客观的原因。
抗战。没有赶上大发展的时期。
脑洞老师介绍过。八路军三个师的师长是最牛的一群师长。而这三个师的副师长。都是可以派出去独当一面的。后面也确实这样做了。比如115师的聂荣臻就到了晋察冀。开辟了敌后根据地。搞得非常好。这也是聂荣臻能够评上元帅的硬指标之一。
肖克也迎来了这样的机会。
1939年。肖克被派去开辟冀热察根据地。出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兼政委。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肖克也充满信心。出发时。写了一首诗:“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途不可量。”
可是。去了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日本开始回师华北重点对付八路军。中央考虑如果拉大战线会被敌人击破。所以撤消了挺进军挺进冀东的决定。
这样一来。肖克的才华就没有得到施展。
在这期间。肖克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浴血罗霄》。我们知道。开国将领很多有才。陈毅是个诗人。而像肖克这样能写长篇小说的。确属罕见。
可以说。肖克在抗战错过了发展敌后根据地的大好机会。
在解放战争时期。肖克同样有一个机会。
肖克后来去了晋察冀军区。担任副司令。晋察冀成立了一个野战军。肖克担任司令。罗瑞卿任政委。这是肖克跟罗瑞卿的一大发展机会。如果能够壮大自己。开辟根据地。肖罗组合将有可能成为像陈毅粟裕相似的一个组合。
那么。肖克凭战功再加资历。评元帅都是有可能的。
因为各种原因。这个野战军没有大发展起来。肖克后来去了后方办军校。杨得志取代了他的野战军司令一职。
所以。有时候也要看机遇。
55年评军衔。普遍认为肖克还是够评大将的。但因为大将只有十名。所以有一些就不得不放到上将这个级别。
毛主席也是很清楚的。毛主席说 “萧克授的是上将军衔。大将没什么可说的。上将更没什么可争的了。”
而将肖克评为上将。则产生了另一个作用。
当时。也有人对自己的上将军衔不太满意。比如许世友上将。心直口快。找到周恩来。表示自己也有资格评大将。
周总理说:你看肖克也是上将啊。
许世友上将就此不说话了。
肖克将军活了102岁。是寿命第二长的开国上将。第一位是吕正操。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位我很喜欢的大将。这位大将是黄埔毕业生。南征北战。战功无数。但提起自己的成绩。他用一句话形容:我跟毛主席是老乡兼校友。和彭德怀元师在一个团当过兵。救过蒋介石的命。周总理和邓大姐结婚我出过力。指挥林彪打过仗。
这个人就是陈赓大将。
陈赓大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看第一条:跟毛主席是老乡兼校友。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将门之后。祖父陈益怀是从二品的湘军将领。而毛主席是湖南湘潭人。
两个县是邻县。毛主席的外婆就是湘乡人。陈赓跟毛主席两人的家相隔不过三十里。当然是正宗的老乡。
那校友呢?
两人都在湘乡的东山高小读过书。这可是当时的名校。毛主席当然是师兄。他比陈赓大十岁。他离开东山高小五年后。陈赓才进入东山高小。所以是校友。但并没有在东山高小相逢。
再看第二条:和彭德怀元帅在一个团当过兵。
读完书后。陈赓被家人安排婚事。他不满而离家出走。然后去当兵。当时湖南人很盛行当兵。这应该是受了曾国藩的影响。
陈赓当时入的是湘军第二师3族6团2营。
有一个人因为杀了当地恶霸。比陈赓早几个月进来当兵。这个人就是彭德怀。
彭德怀进的是一营。两个人都是最底层的士兵。
虽然是一个团。两个人交往并不多。
两人后来都离开了这个团。彭德怀离队后加入了粤军。做了团长。然后在湖南平江发动起义。此后率部上井冈山。跟毛泽东会合。
而陈赓也离开了湘军。到长沙铁路局当一个小领导。巧的是。他所在的长沙铁路局有一个干杂活的长夫。后来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成为了上将。
这个人是王震。
这就是缘份啊。
而陈赓跟彭德怀再一次见面。已经是在苏区了。
此后。两人打交道的地方就多了。彭德怀是陈赓的上级。因为彭德怀平时很严格。是不多可以镇住陈赓的人。
陈赓的性格开朗。天不怕地不怕。
另一个能镇住陈赓的就是周恩来。
那么。我们再说第三条。为什么陈赓说周总理和邓大姐结婚我出过力呢?
陈赓跟周恩来的关系非常亲密。两个工作上的交集很多。在黄埔军校时。周恩来是政治部主任。陈赓是其手下的党支部委员。
周恩来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下面有一个特科。陈赓就是科长之一。
而在192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准备在广州结婚。周恩来给陈赓一张照片。
“这是你邓姐的照片。你去接一下她。”
陈赓拿着照片去码头接人。可是一船的人都走光了。也没有看到邓颖超本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邓颖超化了妆。陈赓拿照片根本没找到人。
陈赓垂头丧气回来。以为任务没完成。结果发现邓颖超已经到了。
周恩来还告诉他。你迟了一步。我们婚礼都办完了。
看来。这个帮忙也是没帮上。陈赓这样说。也是在调侃自己。
再来说说救蒋介石。
陈赓进入黄埔军校后。很受蒋介石赏识。把他调为自己的秘书。
1925年。蒋介石率部东征军阀陈炯明。陈赓是他的贴身护卫。
在一次交战中。蒋介石被围住。屡次突围都冲不出去。
这个时候。蒋介石有点绝望了。准备掏出枪来自杀。这个时候。陈赓把蒋介石往背上一背。撒腿就跑。堪称神行太保飞毛腿。连跑几里地。一直背着蒋介石冲出了包围。
所以。陈赓对蒋介石是有救命之恩的。
后面陈赓被捕。蒋介石也是知恩的。没有杀陈赓。而是把陈赓放走了。
最后。再讲一下陈赓指挥林彪打仗的事情。
1927年时。陈赓参加南昌起义。当时。他是营长。
起义后。大军南下广东。碰到敌军阻拦。陈赓组织部队反攻。这个时候。正好一个身影出现在陈赓的面前。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林彪。
那个时候。林彪还是一个排长。职务比陈赓要低二级。
陈赓下令林彪组织进攻。林彪回答:不行啊。陈营长。我们人太少了。
林彪这个人打仗非常谨慎。不太愿意打危险的仗。
陈赓直接一句话:“再说我枪毙你!”
林彪这才知道严重性。率领部队开始冲锋。
后来。陈赓说:林彪会打仗。但就是怕死。需要敲打。
大概因为这个原因。林彪这个除了毛主席谁也不怕的元帅还有点怵陈赓这个大将。
其他观点:
首先了解一个重要的历史细节。1935年国民政府首次铨叙军衔时。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成为唯一的特级上将。是为陆海空军最高长官。但是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还担任过仅仅十天的“大元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帅和将军在作为尊称而非“军衔”使用时。确有相近的一面。
1937年8月20日。“八一三事变”爆发一周后。南京最高国防会议决定成立战时大本营。作为抗战的最高指挥机关。首脑职务为“陆海空军大元帅”。以蒋介石任之。然而到了8月30日蒋介石又改了主意。仍以军事委员会为战争指挥机构。继续当他的委员长。这也是国民党方面唯一出现的一次“大元帅”称谓。
要读懂其中的两个意思。其一。这个大元帅与委员长是同性质的称谓。是职务而非军衔。其二。后来美英等国与蒋介石打交道时。称呼其为“大元帅”或“将军”都曾有过。含义没有区别。即对军人政治家的尊称而已。细微之处在于。元帅或大元帅一般称呼某国最高军事长官。其它可统称“将军”。
需要注意的是。“将军”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广义是指在没有军衔体系的情况下。所有达到一定职权的高级军官。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尚未设立军衔制度。国民党将领与我军高级指挥员会面时。也得互称“将军”。比如八路军最早一批的师长、旅长等;同样。在古代史上依旧如此。至于这个级别的分界线。那实在太复杂了。完全得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时期而具体分析。
如果按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理解。把两者作为军衔来考量的话。区别就比较明显了。“将军”狭义上泛指在军衔体系下获得将星的军队官员。由于东西方、苏美式军衔体系不尽相同。那么所有出现的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大将)等等军衔授予者。都可以称谓“将军”。而在这个范畴里。元帅或大元帅。无论是荣誉的还是实授的。均为一国顶级军衔。是将军的最高层次。
“元帅”作为军职首现于法国军队。原来是掌管战斗队形的小官。逐渐演化成顶级军官称谓。
称呼获得元帅军衔的高级军官为“将军”亦无不可。反过来可就不行了。比如我们在军史文章里将林彪元帅写作“林彪将军”、彭德怀称谓“彭大将军”没什么问题。历史进程不同而已;但未被封帅的粟裕大将。称谓就不可逆了。国外也是如此。蒙哥马利其实已经获授英军的元帅军衔。在60年代来中国访问期间。经常被写作蒙哥马利将军。言简意赅的话。“元帅一定是将军。将军未必就是元帅”。
以我军的开国将帅为例。1955年实授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5人、少将800人(其它是补授和晋升)。除十大元帅外。那1000多人在非正式场合都可统称为“将军”。而无需称谓准确军衔。
十大元帅则是在将军群体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红军时期的三个方面军、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大野战军等代表性因素。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兼一野司令员)、叶参座和第二野战军(刘伯承)、第三野战军(陈毅)、第四野战军(林彪)、华北野战军(聂荣臻)。以及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唯一代表政工战线的是罗荣桓。其实罗帅曾任山东军区军政一把手。资历非常深厚。
原本我军也拟设立“大元帅”军衔。公认获得者是主席和总理。但最终未予实行。总理在抗战期间配戴的是中将军衔。职务是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但是恐怕没有人称呼“中将”。多以“周公”或“周将军”尊称之。
其他观点:
将军大多数都是元帅的部下
和平年代没有元帅军衔
抄一句评论。元帅抓战略。将军抓战役。校官抓战术。尉官抓战斗!其实就是一级管一级。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十大元帅。离不开这些将军。离不开这些校官尉官。更离不开那些不顾生死的士兵们!
我是历史白话君。欢迎大家到留言区留下你对将帅的看法。同时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观看更多历史方面的精彩回答!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238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元帅,大将,周恩来,军衔,陈赓,上将,毛主席,苏联,将军,刘亚楼
没想到大家都对元帅与将军有什么区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当然是有区别的。以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以及十大将领为例。就可以看到差别。1955年2月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