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原创

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好文

热门回答:

熟悉诗词的朋友不知道是否发现了一件事:很多诗词中都把楼兰视为敌人。以致于频频出现斩楼兰、破楼兰等字眼。比较知名的有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的《秦州杂诗》“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甚至到了近代革命战争岁月中还诞生了陈毅元帅的“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大家是不是不禁要问:楼兰和中原王朝究竟有什么矛盾?为什么频频被视为敌人?故事还得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说起。

楼兰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自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尤其是霍去病打通了河西走廊之后西域就成为汉与匈奴竞争的角斗场。西域小国被迫在双方之间选边站队。楼兰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正好处于汉与西域诸国往来的要冲之地。距离汉朝和匈奴都不算远。在两强夹缝之中求生存的楼兰一直采取脚踩两只船的外交策略:楼兰王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到匈奴和汉朝做人质。汉和匈奴都对楼兰这种一仆两主的反复无常的行为甚为不满。却又苦无良策——因为任何一方迫使楼兰单独臣服于己都会引起另一方的强烈反弹。

楼兰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小心翼翼地维持同汉朝和匈奴的均衡外交。然而就像其他所有试图利用强国之间的均势来为自己牟利的小国一样的是楼兰的行为注定会使自己成为汉匈争锋的竞技场:每次楼兰国王去世。新君继位之时都会重复上演汉匈质子争夺大战——汉与匈奴都希望扶植在本国做人质的楼兰王子登上王位。然而汉朝几乎在每次交锋中都落于下风——尤其是公元前92年那场楼兰王位争夺战最具讽刺意味:这次汉朝方面的楼兰质子因触犯汉朝法律而被处以宫刑。汉朝不好让一个太监登上楼兰王位。于是精心编造了一套谎言“侍子。天子爱之。不能遣。其更立其次当立者”。在后来又一次的王位争夺战中汉朝方面又把质子送晚了。匈奴人抓住机会捷足先登。自从亲匈奴的王子继位后楼兰的外交政策就全面倒向匈奴。对汉朝则越发无礼起来。

正当楼兰对汉朝日益表露出不恭顺的态度之时另一个西域小国——龟兹更是公然截杀了汉使赖丹。于是汉昭帝派出一位名叫傅介子的使臣带着诏书去谴责楼兰、龟兹两国。傅介子到了楼兰。责备楼兰王说:“大部队就要到了。您如果不怂恿匈奴。匈奴使者经过这里到各国。为什么不报告?”楼兰王表示服罪。说:“匈奴使者刚刚过去。应当是到乌孙。中途经过龟兹。”傅介子到了龟兹。又责备龟兹王。龟兹王也表示服罪。傅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龟兹人说:“匈奴使者从乌孙回来。正在这里。”傅介子乘机率领所带的汉军一起斩杀了匈奴使者。傅介子回到京城把情况上奏。汉昭帝下诏任命他为中郎。升为平乐监。

公元前77年傅介子向当时实际执掌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建议取龟兹王首级以威慑西域诸国的计划。但霍光认为龟兹较之楼兰路远。如果一定要实践这个计划的话。那么楼兰比龟兹更合适。于是傅介子和士兵一同带着金银钱币。声称把这些东西赏赐给外国。他们到了楼兰。楼兰王看起来不愿亲近傅介子。傅介子假装离开。到达楼兰的西部边界后。傅介子指使翻译对楼兰王说:“汉朝使者带有黄金锦绣巡回赐给各国。大王如果不来受赐。我就要离开到西面的国家去了。”当即拿出金币给翻译看。翻译回来把情况报告给楼兰王。楼兰王贪图汉朝财物。就来会见使者。傅介子和他坐在一起饮酒。并拿出财物给他看。楼兰王只看见了面前堆积如山的财物。却没注意到傅介子身旁的汉朝护卫强壮得足以要了自己的命。他毫无顾忌地与傅介子开怀畅饮。傅介子趁机对楼兰王说:“天子派我来私下报告大王一些事情。”楼兰王起身随同傅介子进入帐幕中。两人单独谈话。两个壮士从后面刺杀楼兰王。刀刃在胸前相交。楼兰王立即死掉了。他的贵族及左右官员都各自逃走。傅介子告谕他们说“楼兰王有罪于汉朝。天子派我来诛杀他。应改立以前留在汉朝为人质的太子为王。汉军刚到。你们不要轻举妄动。一有所动。就把你们的国家消灭了!”

在傅介子的灭国威胁下楼兰贵族只得接受汉朝方面晚到的质子成为自己的新国王。傅介子这次千里奔袭的斩首行动随即受到汉帝国朝野上下的一片赞誉。在汉朝做人质的楼兰王子在汉朝的扶植下登上了王位。汉朝还给楼兰改了一个名字“鄯善”。这次斩首行动令汉帝国的声威响彻西域大地。

其他观点: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至今读起来还是那样荡气回肠。让人们感叹大唐雄风震慑西域的同时。也更能体现出唐人的豪迈与自信。

楼兰。一个坐落在新疆罗布泊的边境小国。有何本领能让大诗人王昌龄如此看重。并且把攻破楼兰来比喻为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

夹缝中生存的楼兰古国

直到汉朝统一了天下。由于汉初常年与匈奴作战。从俘虏的匈奴人口中才得知了西域原来有大月氏、乌孙、楼兰、大宛等国家。并且根据匈奴人的描述。汉朝人甚至都觉得有些恐怖。原来西域国家的这些人都有着黄发白肤。简直炸裂了汉朝的“三观”。

要不是匈奴的咄咄逼人。也不会有后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没有汉武帝自然也就不会有张骞出使西域。更不会有后来有关西域的一切史料。

当年汉武帝为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对付匈奴。他通过往返于西域和中原的商人处得知。在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这个大月氏国本也是强国。只不过中了匈奴的诡计。国王被匈奴人残忍杀害。

并且把头颅割下来做成了酒器。大月氏经此劫难。不得不选择西迁。以避免匈奴的打击。汉武帝认为如果能说服大月氏从西线加攻匈奴。自己的压力不但可以变小。而且能趁匈奴两线作战彻底解除60年来匈奴对于中原的威胁。

果然。天子一发怒。楼兰只有等着血流成河的下场。只不过楼兰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知道自己与大汉相比不过是蚂蚁比之于大象。等汉军一到。国王就开城投降了。

并且把王子送到长安充当人质。然而。此时的匈奴在西域的势力依然很强。可以说。汉朝和匈奴哪一个都是小小的楼兰得罪不起的。楼兰不但向汉朝称臣。还同时跪在匈奴人的脚下。

小国的外交自古就是如此。只能在夹缝中取得一丝生存空间。

“虽远必诛”不止是有陈汤

之所以如今有很多人崇拜汉宣帝。不止是他是一个来自于“监狱”的没落皇子。深知民间百姓疾苦。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带领下。汉王朝又一次带向了鼎峰。

无独有偶。在宣帝的上任昭帝时期。楼兰国就提前感受到了这句话不仅仅是汉王朝的说说而已。由于匈奴势力在西域的复苏。楼兰国再一次倒向了匈奴。又干起了劫掠汉使的勾当。这一次汉王朝没有再给他留一丝情面。

于是。昭帝派傅介子手持天子诏书出使楼兰。楼兰国王自恃有匈奴撑腰。对汉使相当傲慢。傅介子没有当面发作。到酒过三巡以后。他悄悄的接近楼兰王。并宣称皇帝有财物赏赐给他。楼兰王信以为真。就和傅介子来到后帐。

可没想到的是。傅介子随即掏出一把匕首。直接捅向了楼兰王的心脏。然后提着楼兰王的脑袋出来。大声说到:

“汉军已在城外。楼兰王杀害汉使。罪不容诛。如有反抗者。汉军一到必定玉石俱焚”!

楼兰的大臣哪里见过此等阵势。纷纷表示愿意投降汉朝。

而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首级回到长安。霍光重重的赏赐了他。并且派兵占领了楼兰。把楼兰改名为鄯善。楼兰从此彻底纳入到了西域都护府的管辖之中。

楼兰古国消失之谜

从西汉一直到西晋。不管是中原战乱也好和平也罢。楼兰国经过上次的教训再也不敢与中原王朝叫板。而真正让楼兰彻底脱离中原王朝是发生在五胡乱华时期。

由于晋武帝选择接班人的失败。白痴皇帝司马衷就如同一个怀揣巨款的娃娃在闹市中行走一样。谁都会起抢夺之心。

直到后来北魏派兵攻灭了楼兰。这个在中原王朝的记载中存在了600年之久的古国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不管怎么说。楼兰古国的消失在史学界仍然是莫衷一是。也只能期待日后科技的发展能给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楼兰古国吧。

其他观点:

经常阅读我答文的好友。可能会感觉到。我在做答文的时候。会经常提及“意象”这两个字。并且会利用可用的机会。解释一些诗词中的意象。

这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被带偏了。读书的时候。老师解释诗词时会说:“这个词的意思是……。”长大后。电视上的教授也是这样说。其实。意象和词汇是有区别的。

对诗词创作有兴趣的好友。一定要记下这句话:组成诗句的基本单位是意象。而不是词汇。

就以题目中的“楼兰”为例。假如将其作为词汇来解释。那其就是一个已经消失的古西域国名。 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若羌县境内。

中国传统诗词的“意象”。可解释为能投影出一定含意的物象。物象包括景、物、人、事、典等。

在诗词中。“楼兰”也是一个源于典故的特定意象。出自《汉书·西域传上》及《傅介子传》。是说楼兰古国在汉代时。位于通向西域的南道上。“因居汉与匈奴之间。常持两端。或杀汉 使。阻通道。 元凤四年。 汉遣傅介子斩其王 安归 。另立尉屠耆为王。更名为鄯善 。” 傅介子也因此立功封侯。

在诗词中。刺楼兰。斩楼兰。破楼兰。返楼兰。都护楼兰返等关键词都是指向此一典故。借用为杀敌立功的意象(事典)。而并非与“楼兰”有多大的仇。例如:

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杜甫《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

卢绾须征日。楼兰要斩时。

唐.孟郊《猛将吟》: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

唐.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

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楼兰”此一意象。在诗词中很常见。诗例也很多。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补充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心太野╮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16:18

    楼兰,介子,匈奴,西域,汉朝,中原,意象,月氏,诗词,自己的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16:18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16:18

    熟悉诗词的朋友不知道是否发现了一件事:很多诗词中都把楼兰视为敌人。以致于频频出现斩楼兰、破楼兰等字眼。比较知名的有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