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如何分配股权?
原创

互联网创业如何分配股权?

好文

热门回答:

合伙人股权比例分配的考虑因素在预留股权后。剩余的基本上就是合伙人可以分配的股权。关于分配比例。通常考虑的因素包括:1、出资。如果所有合伙人都是同意按比例出资。各方资源优势基本相当的。则直接可以按出资比例分配即可。如只有部分合伙人出资。则应取得比没有出资的合伙人相对多的股权。2、项目的CEO应取得相对多的股权。因为CEO是合伙事业的灵魂。对公司负有更多的担当。只有CEO取得相对多数的股权。才有利于创业项目的决策和执行。3、综合评估每个合伙人的优势。比 如。有些项目的启动。不需要太多资金。而是依赖某位合伙人的专利;有些项目需要创意。产品仅是技术实现;有些项目。产品并不具有绝对的市场优势。推广更重要;有些项目。可能某个合伙人不需要怎么出钱出力。但只要其是合伙人。以后融资、导入项目所需资源、IPO就比较容易;各种情况。无法一一罗列。因此。对于具体情况。相应资源提供者。应占有相对多的股权。4、科学评估每位合伙人在初创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作用。创业项目的启动、测试、推出等各个阶段。每个合伙人的作用不一样。股权安排应充分考虑不同阶段每个合伙人的作用。以充分调动每位合伙人的积极性。5、必须要有明显的股权梯次。绝对不能是均等的比例。如果是三个合伙人。最为科学的比例结构是5:3:2。以上讲的是原则。但其实是可以用量化的方式。折算出大致的股权比例。具体方法。囿于篇幅。不作详细说明。有具体需要的。另行交流。举个例子。A、 B、C合伙做项目。A是CEO。B是CTO。C是COO,股权比例为50%:30%:20%。约定所持有的股权。分四年成熟。每年成熟25%。如在四年 内。任一合伙人退出的。则未成熟股权由其他合伙人回购(也可以约定公司回购。但建议尽量约定合伙人回购。因为公司回购涉及到减资。程序相对麻烦)。项 目启动后刚好满一年。作为COO的C不干了。那么。C成熟的股权为:20%×1/4=5%。余下15%股权属于未成熟的股权。即C离职后。仍可以持有5% 的股权。未成熟股权由A、B合伙人按股权比例回购。如此。一方面可以承认C对于公司的贡献。另一方面可以用回购的未成熟股权吸收替代的新COO合伙人。顺便讲下。以上采用的是分期成熟模式。实践中也有约定按项目进展进度比如产品测试、正式推出、迭代、推广、总用户数和日活用户数等阶段分期成熟。也有按融资阶段分期成熟。也有按项目运营业绩递增情况分期成熟。这里。在回购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回购价格的确定。必须在创业合伙协议明确约定。不能等发生该等情形后再协商回购价格。另。常见的回购价格确定方式包括预先设定的股权价格、按利润预估PE倍数等方式。

其他观点:

中小企业之所以难逃“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宿命。纵然有商业模式的错位和市场竞争的残酷。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很多中小企业不懂得人才管理之道。以至于失去了人心。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因为创始人股权纠纷而导致企业“死亡”的案例。在企业刚刚出现盈利。在企业刚刚步入正轨。在企业刚刚准备发力的时候。因为股权纠纷。企业倒下了。太可惜!

而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股权分配

股权分配要达到一个根本性的目的:

如何利用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保证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如何通过股权分配帮助公司获取更多资源。

股权分配一定要创业初期指定好:

许多创业公司大致都是在创业早期大家一起带着满腔热血拼命干。都是兄弟什么都好商量。不会太意各自占多少股份和怎么获取这些股权。等到公司的钱景越来越清晰、公司里可以看到的价值越来越大时。早期的创始成员会越来越关心自己能够获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讨论股权怎么分。很容易形成分配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预期的情况。导致团队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

股权分配机制:

在创业前期进行股权结构设计的时分。要确保股权结构设计能够方便后期融资、后期人才引进和鼓励。当有出资机构准备进入时。专业定制天使投资人爱看的商业计划书。询Zboshi007。出资方一般会要求开创人团队在出资进入之前在公司的股权份额中预留出一部分股份作为期权池。为后进入公司的职工和公司的股权鼓励方案预留。以免后期稀释出资人的股份。

这部分作为股权池预留的股份一般由开创人代持。而在出资进来之前。原始的创业股东在分配股权时。也能够先依据必定阶段内公司的融资方案。先预留出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权池用于后续融资。别的预留一部分股份放入股权池用于继续招引人才和进行职工鼓励。原始创业股东依照商定的份额分配剩余的股份。股权池的股份由开创人代持。

股权绑定:

创业公司股权真实的价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就是说。股权按照创始团队成员在公司工作的年数。逐步兑现。道理很简单。创业公司是大家做出来的。当你到一个时间点停止为公司服务时。不应该继续享受其他合伙人接下来创造的价值。股份绑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须在公司做够起码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创始人)。然后逐年兑现一定比例的股份。没有“股份绑定”条款。你派股份给任何人都是不靠谱的!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我答的还不错可以给我点个赞以资鼓励。欢迎关注【Z博士个人号】。谢谢!

其他观点:

1、谋定而后动

创始人之间在精神层面达成共识。情感层面有信任是创始团队前进的基础。但若想持续前进则还不够。创始团队和创业公司要想走得顺、走得远。还需要进行公平与合理的股权分配。

凡是不以股份为目的的创业都是耍流氓。对团队成员而言。股权代表着打拼与希望。

国内有的创业合伙人在起步阶段会不重视股权。认为过早讨论股权就是先谈钱。总觉得伤和气。认为挣了钱再说。但另一方面。哈佛商学院研究发现。有73%的创始团队会在开始创业的30天内进行股权分配。股权分配确实重要。但它是一件事关长期的事。因此也不能急躁。在进行股权分配前。创始团队的成员们应该在一起工作与磨合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了解成员们各自真正的优势和劣势。培养感情。并看清大家的热情和投入程度。

做好这一步后。需要进行严肃而正式地讨论。就如前文所说。明确创始团队成员之间各自的分工角色。在创业目标和价值观方面达成共识。然后就是分配成员之间的股权。这个股权分配必须合理而公平。要与各位成员对于公司的贡献和重要性相匹配。并且获得所有成员的认可。

2、科学合理。公平第一

许多创业团队在发展困难时没有退却。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但是到了分配股权时却可能因为认为分配不公平。导致团队之间产生信任的裂缝。甚至导致团队动荡。

当然。公平并不代表平均。那些股权对半分或者1:1:1的创业团队都走不远。因为团队里面没有一个能够拍板的成员。话语权过于分散就会内耗。最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掉。团队中应该有一位成员拥有较多的股权和话语权。这位拥有较多话语权的成员最好是掌管公司的战略。商业方面很强。能够看清方向的那个人。这样他才能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顺利地引领大家前进。

遵循科学合理的分配原则。才能实现股权赋能。激励团队的战斗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变成股权“负能”。当年马云导入股权激励。从最早的18个人创业。到今日不断引进空降兵。引进风投。每一步都与股权激励密切相关。要想让员工与老板永结同心。必须制定一个让员工觉得是为自己干的机制。因为只有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让他们觉得是在为自己打拼的时候。企业才能得以持续的发展。

3、股权赋能决策权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上面已经提到。创业团队必须在创业初期一定有一个说的算的。这个人就是核心股东。核心股东必须在股权上具有绝对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决策权。才能尽快确定公司每一步战略走向。提高公司执行效率。股权是资本赋能企业管理的最高层面。

那么这个核心股东是谁来当?是能者居之。还是出资最多的人来做?按传统的理念来看。那一定是出资最多的人是核心大股东了。但事实上这样并不科学。比如说VC投资互联网初创团队时。很多时候VC可能对新业务完全不懂。此时让VC出任大股东很有可能会干扰企业的决策。最终影响公司发展。甚至创始人和创世团队被赶出公司。比如乔布斯被董事会赶出苹果。俏江南创始人张兰被扫地出门。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无力反对去哪儿网与携程的正式联姻。最终选择出走。

对创始人而言。股权是梦想也是分享。但是分享不等于平均股权。如著名的西少爷股权纷争。从孟兵、宋鑫、罗高景、李德忠四人的股权比例为37.6%、28.2%、28.2%、6%中。我们看到股权的平均化不可取。创始人必须要有50%以上的股权。

4、从股权赋能决策权。到赋能控制权

随着创业公司的逐步发展壮大。会不断有新的资本介入。股本被稀释是必然结果。如何确保创始人在股权被稀释的情况下拥有公司控制权。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可以设置不同表决权的股权结构来实现公司的控制权。比如美股的 AB股制度。所谓 AB股制度。即公司发行同股不同权的A类、B类股票。B类股票的投票权远高于A股。一般会分别对应股权比例。

此类制度一般确保权力能够掌握在公司特定人群。在股份被稀释的前提下。仍能保有大量的投票权。

比如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就设置了不同类型的AB股制度。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可以看成是另类的AB股制度。阿里本准备在香港上市。但是港股“同股同权”规定。无法满足马云资本和控制权的需求。马云最终选择了允许AB股的美股。此外。百度李彦宏夫妇持有占公司20%股份的B类股。但其投票权超过60%。京东刘强东持有的B类股与其他人持有的A类股投票权比为20:1。IPO时。刘强东持有18.8%股份。投票权却超过50%。将公司命运和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5、股权分配赋能。实现快速融资

好的股权设计。能够让投资人看到公司对股权管理、对公司治理的水准。能够预测到未来公司发展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增加投资人的信心。实现快速融资。

(1)股权设计首先要从企业战略。即战略——组织架构——岗位——人员——激励对象。以此逻辑实现股权激励。设立清晰的股权架构。比如创业企业会涉及几轮融资。以及引进资源型合伙人、管理团队持股、包括企业在成熟期会做员工股权激励。

(2)其次。股东数量一定要少!一般创业初期股东就是创始人、联合创始人、投资人。尽量不要超过3个。那如何做到股东数量少呢?一般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作为显名股东。后续的投资人、员工激励股权、合伙人等都放在持股平台上。极大的简化股权架构。

(3)要明确股权比例。投资人持多少股一定要明确得非常清楚。并且要有一个对公司有掌控权利的“带头大哥”!

(4)持续性股权激励。企业不能将股权激励当成一时之举。临时之策。而是应该把他当成一个长期之举。当成公司的基本制度。像对待工资奖金那样对待股权激励制度。将股权激励制度做成一项长期基本管理制度。比如建立竞争性股权激励制度。每年综合评分前10名者方可称为激励对象等。股权激励的目标是增加长期激励效果。股权激励的全流程要注意减少管理成本与风险。

- END -

更多商业探究。请关注私聊。必回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樱花吻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28:32

    股权,合伙人,公司,分配,团队,股份,创始人,股权激励,成员,比例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28:32

    没想到大家都对互联网创业如何分配股权?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1:28:32

    合伙人股权比例分配的考虑因素在预留股权后。剩余的基本上就是合伙人可以分配的股权。关于分配比例。通常考虑的因素包括:1、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