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长子、嫡子和嫡长子有什么区别?
原创

古代的长子、嫡子和嫡长子有什么区别?

好文

热门回答:

举例来说。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嫡子。但他不是嫡长子。嫡长子是太子李建成。所以李世民的继位顺序不如李建成。他要靠政变才能上位。

还比如大明懿文太子朱标。他是嫡长子。既是嫡子。也是长子。所以在明朝历史上。朱标的储君地位最稳固。跟朱标一样情况的还有明武宗朱厚照。明孝宗朱佑樘只有他一个儿子。他是长子、嫡子、嫡长子。三重身份一肩挑。储君身份稳如泰山。

再比如大清直郡王爱新觉罗胤禔。他是康熙长子(其实也不是长子。只不过前面的四个哥哥都夭折了。他是成年皇子的老大)。废太子胤礽是嫡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但胤礽不是长子。康熙帝其余的儿子。都不是嫡子。所以当胤礽被废后。储君之争就乱套了。大家都觉得有戏。于是便演变成了清朝著名的“九子夺嫡”。

以上举例。基本上就是长子、嫡子、嫡长子的大致情况。那么。长子、嫡子、嫡长子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笼统来说:嫡子都有继承权。不管是不是嫡长子。但是嫡次子以下的嫡子。继承顺位要低于嫡长子。庶出的儿子一般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也就是没有继承权。但也不绝对。若家族当中没有嫡子。或者嫡子都死了。庶子可以继位。

这种“平妻”所生的儿子。也称为嫡子。所以有时会产生“两位或两位以上的嫡长子”。在这种情况下。平妻所生的嫡长子。地位要低于原配嫡妻所生的嫡长子。并不能与原配所生的嫡长子完全对等。

另外。小妾在被扶正后。享受正妻待遇。生下的儿子也应该被视为嫡子。但是小妾在没有被扶正之前所生的儿子。依然要被视为庶出。不能“子凭母贵”。

比如说建文帝朱允炆。很多人说朱元璋立朱允炆是因为他是嫡长孙。其实并不是。朱允炆并不是朱标的嫡子。因为史料上记载的很清楚:

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

其生母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11月被扶正为太子继妃;

朱允炆出生的时候。他是庶出。即便其生母吕氏后来被扶正。他也一样是庶出。即便他不是庶出。即便他算作是嫡子。他的继承顺位也要低于朱标原配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朱允熥。这就是礼法。

所以。朱元璋立朱允炆。与朱允炆是不是嫡长子没关系。朱元璋考虑的更多的。还是外戚的问题。(朱允熥的母族太强大了。他的外公是常遇春。舅老爷是蓝玉)

总的来说。嫡长子也是嫡子。所有嫡子的地位都高于庶子。嫡子中最长者为嫡长子。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爵位和财产的权利。是家族的下一任接班人。嫡长子与其他儿子(包括其他嫡子在内)的权力地位有着极大的差别。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具有优先权。

优先权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只有嫡长子及他的嫡长子(也就是嫡长孙)这一系子孙才能叫做家族的正宗。其他的儿子都只能要叫做小宗。包括其他的嫡子。

第三、如果正妻去世或离婚。续娶的正妻叫做继室或填房。继室生的儿子也叫嫡子。但是元配所生嫡子在继承顺位上要优先于继室所生嫡子。

第四、如果妾侍生了儿子。然后被扶正成为正妻。又生了儿子。那么她成为正妻之后所生的儿子要优先于她做妾侍的时候所生的儿子。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儿子的地位。按照他出生时母亲的身份高低来决定。

其他观点:

正妻所生的长子与嫡长子是同一人。在此。有书君主要介绍庶出的长子与嫡子及嫡长子之间的区别。

首先。出身不同。

古代社会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虽都为服侍主子的女人。但地位悬殊。尤其是生下来的孩子。更是子凭母贵。

先看妻妾的区别:正妻。即明媒正娶的正牌老婆。通常是门当户对的女子。经三媒六证。用八抬大轿抬进门的。而妾即是有名分的小老婆。

嫡子是指家中的正妻生下来的孩子。如果是第一个孩子则为嫡长子。若不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则为嫡子;

长子。顾名思义就是家里出生的第一个孩子。可能是正妻所生。也可能是妾室所生。在封建社会。注重长幼有序。长子在家也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其次。地位不同。

嫡子是尊贵、正统的象征。自带优越感。

而嫡长子更是嫡系中的战斗机。在家中地位尊贵。电视剧《独孤天下》中。由独孤家三姐们的关系中就可见一斑。独孤般若作为家中的嫡长女。年芳十五岁就掌管家中大小事物。

而作为庶出的独孤曼陀。虽集才貌于一身。却要处处低般若一等。庶出的身份还让她心里很自卑。

最后。享有的继承权不同。

古代社会在继承家业方面。不管是王公爵位还是皇帝即位。都是遵从“立嫡立长”的传统。虽是同父异母的手足。

但在继承家业时。嫡子继承是众望所归。庶出的孩子继承则是人生逆袭。嫡系的孩子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会继承家中的绝大多数财产。

而庶出的孩子。只有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才能按长子、次子的顺序进行递补。

连皇家都尚且如此。可见嫡子在封建社会中具有绝对的继承权。

看完以上介绍。有书君不禁感叹。还是生活在新社会好。高度文明的社会形态。给我们每个人都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拥有想要的人生。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其他观点:

所谓嫡子、庶子。实际上是相对于生母的地位而言的。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正是因为妻妾地位上的不平等。才出现了儿子的嫡庶之别。

所谓嫡子指的是妻生之子。而庶子指的是妾或者外室(即没有正式纳进门、没有名分的妾)所生之子。所谓长子。指的是男性主人的第一个儿子。不论生母的地位。如果长子为妾或者外室所生。则被称为庶长子。而妻生的第一子。无论行几。都被称为嫡长子。换句话说。所谓嫡长子、嫡次子、嫡几子。仅仅是针对妻生之子而言的。是嫡子的排行。不论其在所有儿子中的齿序行几。举个例子。汉高祖刘邦的长子、齐悼惠王刘肥。因为其母曹氏的身份是汉高祖微时“外妇”。因此。虽然年长于汉惠帝刘盈。但他却只是庶长子。而汉惠帝虽然行二。因为是汉高祖原配吕后所生。却是嫡长子。再举个例子。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行九。因为是唐太宗原配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因此又是唐太宗的嫡三子。其宗法地位远在其他诸多庶出的兄长之上。

古代嫡子和庶子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在平常人家而言。老爷子去世之后。只有嫡子才有参与分家的资格。而庶子是没有资格的。庶子充其量只能在老爷子活着时给予一定的财产。另立门户。或者由继承老爷子地位的嫡子给予一定的财产。另立门户。在参与分家的嫡子中。同样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以嫡长子最为优先。通常情况下祖宅、祖产是要划归嫡长子名下的。如果是在贵族和帝王之家。还涉及到爵位和皇位的继承问题。在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通常承袭爵位或者继承皇位的。只能是嫡长子。即便是嫡次子也没有资格。当然。诸如清朝之类的朝代。并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但是。爵位的承袭和皇位的继承。通常情况下还是嫡子优先的。例如清世宗的铁杆十三弟怡贤亲王胤祥。他的怡亲王爵位承袭者弘晓和宁郡王爵位受封者弘皎。皆为胤祥嫡福晋兆佳氏所生。依然是嫡子优先。但是。弘晓实际上齿序在弘皎之后。也就是说。怡亲王爵位的承袭并没有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而是齿序靠后的弘晓承袭了怡亲王爵位。但是。无论怎么说。承袭者都是嫡子。而不是庶子。

除了嫡庶之间的差别。嫡子之间实际上也是存在差别的。这就涉及到嫡妻、继妻和平妻的问题。所谓嫡妻。即通常所说的原配。嫡妻所生之子是最正宗的嫡子。其地位无人能够挑战。因此。中国古代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只要原配皇后有儿子。通常其中最年长者都会被册立为皇太子。特例除外。

所谓继妻。指的是嫡妻去世或者被休(帝王之家即废后)之后。男性主人续娶之妻。其地位同样是妻。待遇也与嫡妻基本相同。当然。如果与原配嫡妻同时出现。继妻仍然要排在原配嫡妻之后。这种情况主要涉及祭祀、丧葬等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继室在原配灵前执妾礼”。实际上并不完全准确。但大致是这么个情况。而继妻所生之子同样是被视为嫡子的。继妻通常是明媒正娶之门当户对之女。而帝王之家则存在不少侧室扶正者。当然。民间也存在这类情况。但相对较少。因为民间很多侧室多为出身低微者、甚至不乏娼妓出身者。而帝王之家则不同。很多侧室同样出身官宦、贵族之家。如此一来。就会出现侧室未扶正之前所生之子的地位问题。这种情况历朝历代处理不同。商周时期。侧室扶正之前所生之子是被视为庶出的。这就是著名的帝辛(商纣王)之于胞兄微子启、微仲衍的嫡庶之别。后世多数王朝是将继妻扶正之前所生之子认同为嫡子的。但是其宗法地位在原配所生嫡子之下。明太祖朱元璋则采取了最为粗暴的方式。将原配与继妻所生之子一视同仁、只论齿序。而这正是明惠帝朱允炆跨越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嫡妻常氏所生之子朱允熥而继承皇位的法理依据所在。

此外。民间还存在平妻之说。所谓平妻。就是通常所说的“两头大”。最初的平妻是指商人长期外出经商时所娶的外室。清朝中期之后。逐渐演变为“兼祧”婚制的特殊形势。兄弟中有一房绝嗣。其余一房兄弟之子兼祧两房、甚至多房。这个儿子可以娶平妻。平妻所生之子名义上属于不同的房头之后。而平妻理论上也属于妯娌关系。例如清废帝溥仪。他的身份就是过继给堂大爷清穆宗(同治)为嗣子。兼祧亲大爷(名义上的堂大爷)清德宗(光绪)。如果是在民间。他这种情况是可以娶平妻的。平妻所生之子。一支为清穆宗之后。一支为清德宗之后。但是。溥仪生在帝王之家。皇位正统只有一个。因此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更何况。溥仪根本没有子嗣。这里仅仅是以溥仪作为一个例子而已。切勿深究。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平妻又演变出了另一种形式。即所纳之妾因为出身或者其他原因。不愿委身为妾。因而作出变通。以平妻之名明媒正娶进门。名义上为妻。实际上还是妾。梅兰芳先生的二房夫人福芝芳女士就是这种地位。因为福女士是旗人出身。女方家长不同意其以妾的身份进门。因此。梅先生最终采取了变通的方式。在争得原配王明华女士同意之后。以平妻的形式将福女士娶进了门。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件事情。那就是无论纳妾还是娶平妻。理论上都是必须争得原配夫人同意的。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在古代的男权社会里。实际上。即便是原配嫡妻。相对于男性主人。也仅仅是从属地位而已。再说回原话题。平妻所生之子的地位问题。平妻所生之子的地位理论上也属于嫡子。兼祧婚制分属两房。不存在矛盾。晚清、民国时期变通的平妻所生之子理论上仍属于嫡子。也同样拥有继承权。但是。地位要排在原配所生嫡子之后。当然。最重要还是要看娶平妻的那个男人的态度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苏梦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01:30

    长子,所生,之子,原配,地位,儿子,庶子,爵位,侧室,他是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01:30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的长子、嫡子和嫡长子有什么区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01:30

    举例来说。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嫡子。但他不是嫡长子。嫡长子是太子李建成。所以李世民的继位顺序不如李建成。他要靠政变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