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发生在公元663年的是场海战。结局无悬念。地点就在韩国的锦江河口上。如图。锦江不过熊津江的一条汇入黄海的支流。日本战船上千条。全是些小船。唐军战舰170艘。都是大船;唐军人数不多。只有1.5万人。加上新罗兵也不过5万之众。日军人数占优。加上百济5000人。达到了3.2万人。人数多无济于事。海战拼的是战船质量。结果日军大败。此后900年不再染指朝鲜。唐军乘胜灭百济。更在5年后制服高句丽。新罗在唐朝帮助下完成了统一。谈及这场海战。坊间学者大多对海战过程和结果饶有兴致。不断有著述专文行于世。其实要真正弄懂是次战争。还是要从原因说起。
三国中日韩
公元4世纪起。朝鲜半岛从北到南。形成三个国。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百济势力不敌。受高句丽和新罗欺负。引狼入室。日本正有染指之意。来了机会当然乐得其请。打下弁韩(今韩国庆尚南道)。设立“日本府”。百济由此成为日本朝贡国。这是4世纪末之事。从这一刻起。就注定了中日有事要发生。鼎盛时期的唐朝。不能容忍百济破坏长期以来的对唐藩属地位和关系。而当时的日本与唐朝国力完全不成比例。虽师学唐朝。但多少有点不自量力。所谓大化革新。不过是从农奴制向封建制的一次过渡。日本自恃有点染料。便能开一家染料作坊。低估了唐朝实力。也过于高估了自已。
天将富贵
公元622年。唐朝分别与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即确立了稳固的藩属关系。一定要牢记这一点。655年。高句丽联合百济攻新罗。新罗不支向唐求援。即给了大唐一战定半岛的有利时机。果然。660年唐派出了自已的大将苏定方。13万天军浩荡。一战平定了百济。生俘其国王。苏定方班师后。留下一位过命的英雄刘仁轨。因监造船只遇风沉没被降为白衣。当日军前来时。高宗皇帝给了他一个检校带方州刺史的名号。时年已经60岁。诏命到日。刘仁轨大笑道。天将富贵此翁耳。可见他对即将到来的中日战事。料然于胸。
其他观点:
我是HK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公元7世纪时。高句丽又受到了唐王朝的威胁。为抗衡中国。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大唐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
公元660年(唐显庆五年)3月。百济国在高句丽国支持下。大举入侵新罗国。新罗军接连败北。新罗武烈王向中国求救。唐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统帅。率13万唐军东渡讨伐百济。7月。百济军大败。百济王及百官被俘往长安。百济王朝崩溃。
唐朝在百济王国旧地设立了熊津都督府。
643年。新罗传书说百济联合高句丽攻打新罗。请求唐朝援助。645年。唐太宗乘高句丽国内政变之机。亲率十万大军进击。但没能攻灭高句丽。
百济在唐军攻打高句丽期间。并没有停止进攻新罗。相反又连夺十数城。这时。唐太宗病故。唐遂从高句丽撤兵。
唐高宗即位后。接到新罗的急报。并未出兵。而是循唐太宗旧例。赠百济国王玺书。令其退还所夺新罗城池。百济见唐太宗出兵高句丽也不曾有什么实质性成果。因而置唐高宗玺书于不顾。进而再次联合高句丽出兵新罗。655年。再夺新罗三十余城。新罗告急。
在金仁问的协调下。唐朝与新罗最终达成协议共同攻打百济。这样唐朝就可以联合新罗从南北两面共同攻打高句丽。于是唐高宗决意于显庆五年(660年)。派左卫大将苏定方统水陆军共一万三千出兵百济。以解新罗之危。
苏定方大军从成山(今山东荣成)由海路出发。攻打百济。船帆千里。随流东下。新罗武烈王闻讯即率军五千与唐军会师。显庆五年(660年)七月。百济被唐、新联军所灭。苏定方留郎将刘仁愿等驻守百济王城。自押俘虏回国。
唐征高句丽百济之战
公元661年。百济虽亡。但百济将军武王从子鬼室福信与道琛僧人道琛联络百济遗臣密谋复国。率部死守周留城。誓死抵抗唐军。同时。鬼室福信为迎回以前赴日本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回国即位。两次遣使去日本。同时向日本乞师求援。并献上战争中俘虏的唐军百余人。天皇将此百余人安置在美浓国不破郡、片县郡二地。这里也就是今天位于本州中部的岐阜地区。
百济的覆灭。对日本来说是极大损失。如果听任百济亡国。则日本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将被全灭。日本齐明天皇七年(661年)正月。以天皇亲征的形式。向百济发兵数万。齐明天皇领军西行到九州。突然病逝于朝仓宫。太子中大兄回京素服称制。是谓天智天皇。
齐明天皇之死。并没有动摇日本出兵百济的决心。8月。天皇另派安昙比罗夫等为前将军。阿倍引田比罗夫等为后将军。统帅全军开赴百济。
唐朝那一边。唐高宗在出兵百济获胜后。于龙朔元年(661年)4月。遣仁雅相、苏定方率军进攻高句丽。高句丽与鬼室福信联合。共同抵抗唐军。鬼室福信率军曾一度围困刘仁愿军于百济王城。但遭刘仁轨与新罗军夹击。被迫撤军。遂解围城之危。高句丽惟恐鬼室福信兵败。使本国遭南北夹击。因而也遣使于662年3月赴日本乞师。敦促日军迅速开赴战场。与唐军作战。决心参战的日本朝廷。遂命令在百济战场的日军立刻投入战斗。
662年春。日本天智天皇命狭井槟榔、阿昙比罗夫率5000士兵乘坐170艘战船。护送百济王子回国。
662年6月。日本前将军上毛野稚子等率军二万七千人进攻新罗。占领沙鼻歧、奴江二城。使新罗与唐军的联系通道受到威胁。
这时的战争形势已非常微妙。朝鲜半岛形成南北两个战场。在北方战场。高句丽与唐军基本形成了对峙的局面。由于地形限制的缘故。唐军的进展始终不大。而在南方战场由于日军的介入。战争形势已经转向日军和百济军方面了。
唐军兵源在南方得不到补充。虽然唐军与新罗的联军的还未遭到败绩。但整体上逐渐居于守势。不久。百济发生骤变。栋梁大将鬼室福信功高震主。不容于百济王扶余丰。以谋反之罪被杀。百济国人心思变。战力受到极大的削弱。
9月。百济王子归国后。鬼室福信等前来迎入周留城。被扶位百济王。组织百济遗民对抗唐军。其间。日本企图在朝鲜半岛扶持亲日政权。向百济政权提供了大量援助。
但好景不长。公元663年。刚刚拼凑起来的百济朝廷。因为内部权利划分不均而发生内讧。因百济王子要求。日本派重兵入朝。白江口海战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
7世纪东亚各国关系
663年8月初。日本援军将至。百济王丰率部分军队自周留城赴白江口(今锦江口)迎接。白江口系朝鲜半岛上的熊津江(今韩国之锦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白村江的入海口。周留城则有百济军及日军联合守卫。
当日本出兵支援百济的消息传到中国后。唐高宗当即派右威卫大将军孙仁师率军7000增援和百济作战的刘仁轨、刘仁愿军。
9月。孙仁师与刘仁轨会师。刘仁轨决定先攻取“群凶所聚”的百济军巢穴周留城。认为“若克周留。诸城自下”。于是唐军分为二路: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将领金法敏率军从陆路前往周留城;刘仁轨则与部将杜爽。及百济降将扶余隆率战船护送粮船。由熊津沿白江(今韩国锦江)而下。从水陆前往周留城。以便水陆同举。夹击周留。
8月13日。刘仁愿所部进逼周留城周边。而百济军则因鬼室福信之死。士气极其低落。尽管有日军相助。但还是难以抵抗唐军的进攻。周留城周围的城池。逐一被唐军攻克。百济守军相续投降。但周留城外的任存城地势险要。为周留之扼口。有将军克死用兵。唐军围攻一个月依旧不曾攻克。周留城因此得以暂时保全。
在刘仁愿率军向周留城进军的同时。刘仁轨率唐和新罗海军驶向白江口。企图溯江北上进逼该城。当刘仁轨所率海军驶抵白江口时。与先期前来的日本海军相遇。“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济精骑。岸上守船”。刘仁轨立刻下令布阵。170艘战船按命令列出战斗队形。严阵以待。
663年8月27日上午。日军战船首先开战。冲向唐军水阵。由于装备的巨大差距。唐军虽然只有100多条船。但是船高舰坚。利于防守。日军虽然有1000多条船。但是船小不利于攻坚。双方战船一接触。唐船就开始撞沉日船。就像坦克碾压小轿车一样。日军立刻处于劣势。
日军的指挥官慌忙下令战船撤回本队。其指挥互相计议说:“我等争先。彼当后退。”。于是。未加整顿部署。遂各领一队战船。争先恐后毫无次序地冲向早已列成阵势的唐海军——便“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
唐军统帅见日军军旅不整。蜂拥而至。便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在阵中。唐军“左右夹船绕战”。打乱了日军阵形。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
日军被围。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日军大将朴市田来津虽然“仰天而誓。切齿而衅”。奋勇斩杀数十唐军。直至战死。但亦无力挽回战局。不过片刻之间。日军战败。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一时间“海水尽赤”。数万日军或溺死、或被唐军捕获。
《新唐书》记载:此次海战“四战皆克。焚四百船。海水为丹。”百济王先在岸上守卫。见日军失利。乘乱军之际。遂逃亡高句丽。
唐军白江口得胜消息传到周留城。9月7日守城的百济王子余忠、胜忠等率守军投降。日本陆军忙自周留城及其他地区撤离。百济境内日军集结于以礼城。于9月19日撤回日本。
白江口之战结束了新罗与百济间的长期纠纷。同时使日本停止对朝鲜的扩张。大约在九百余年之内未曾向朝鲜半岛用兵;另一方面。唐灭百济。五年之后攻灭高句丽。与唐友好的新罗终以统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
白江口海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侵入朝鲜半岛的野心。日本天智天皇深恐唐军进攻本土。决定强化日本的国土防御。自公元664年开始。在国内耗费巨资。在对马岛和九州北部筑造水城。并于濑户内海沿岸各地筑造朝鲜式的城堡进行防御。一共修筑了4道防线。
天智天皇
倭国在百济灭亡后。接纳了许多来自百济的难民。受到这种影响。667年。天智天皇从难波迁往内陆部的近江京。日本天皇制定了称之为近江令的法令群。快速的重整了整个国家体制。
到了天武天皇掌权时。其下令制定了飞鸟净御原令以及律令法等。将日本快速的导向为律令制国家。最终在701年。由于大宝律令的制定。日本将国号从倭国改为日本。
国力上、军事技术的巨大差距。让唐军以少胜多。让日本1000多年不敢窥视东亚大陆。日本调整对外政策。向唐朝臣服。开始以中国为师。谋求自强。
这是666年之前的安东都护府
不过。白江口之战的最大受益者。不是唐朝。而是新罗。按照正常情况。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很难结束。更不会是新罗统一朝鲜。但是在唐朝帮助新罗消灭了高句丽和百济之后。新罗就趁着唐朝撤军之际。不断蚕食大唐的领土。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HK君。期待您的关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860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新罗,百济,日本,日军,高句丽,朝鲜半岛,唐朝,战船,天皇,锦江
没想到大家都对白村江海战为何会发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发生在公元663年的是场海战。结局无悬念。地点就在韩国的锦江河口上。如图。锦江不过熊津江的一条汇入黄海的支流。日本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