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如果不是1950年的大暴雪。美国军队将出现历史上最大的惨败!那就是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的“天下第一师”陆战一师的生死较量。1950年11月27日。在半岛最寒冷的盖马高原上。志愿军第9兵团。经过6天的潜伏。堵住美陆战第1师。在70公里战线上发起攻击。冲锋号吹响。零下40摄氏度被冻得神志不清的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猛攻公路上的美军纵队。
在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挫败了美军的圣诞节攻势。沉重地打击了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有力地鼓舞了战场上中朝联军的士气。
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军在气候恶劣。装备落后。后勤基本断绝的情况下。与世界一流军事力量展开了殊死搏斗。成功击退了美海军陆战一师的攻击。将其驱赶至兴南港。后因为我军部队减员严重。突击能力下降而错失战机。令其从海路撤退。在这场战役中。我军所展现的非凡战术艺术。顽强的战斗意志值得后人追忆与研究。
无可比拟的坚韧与勇气的史诗 长津湖是位于半岛北部长津江上游的人工湖。处在盖马高原的顶端。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冬季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27度。是典型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史密斯在战后曾评价:长津湖地区完全不适合作战。极寒的天气加大了部队的非战斗减员。各种冻伤冻死人员不仅严重拖慢了部队的行军速度。更损耗着攻守双方的士气。美军作为当时世界上后勤保障体系最完备的国家。给每个士兵都配备了鸭绒睡袋和冬季防寒服。即使这样。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美军的非战斗减员仍高达7338人。而匆忙入朝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原本部署在福建一带。战士们开赴东北时因为停留时间极短而来不及分发冬装。许多战士甚至身着夏单衣入朝作战。后勤补给线也经常在美军空袭中被切断。所以第九兵团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一直处于饿冷的状态。
但是在如此艰难的作战条件下。志愿军战士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斗志。在长兴里、新兴里、下堨隅里以及古土里地区隐蔽等待敌军整整两天。为了不被敌军的侦察机发现。部队长时间卧倒在雪地里。即使在吃饭时也不能生火取暖。但没有一人喊苦。没有一人掉队。不少战士伏在阵地上直至牺牲。守卫死鹰岭的59师177团6连在战斗打响时。竟没有一人开火射击。战斗后团参谋爬上阵地后发现。全连125人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阵地上。6连的战士们身穿薄薄的夏季单衣。直至牺牲时都保持着据枪卧倒的姿势。在伏击等待的两天里。没有一个干部让战士们起来活动活动身体。没有一个人升起火暖暖身子。因为大家知道。哪怕一个动作都会暴露阵地位置。让整个伏击作战都功亏一篑。6连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在一张纸片上写下了这封绝笔信: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地) 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在人类生理与心理极限的一场无声较量。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在长津湖书写着英雄的战史。用勇气与毅力弥补着装备与后勤的不足。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军的兵源构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城市士兵、学生兵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硕士乃至博士入伍都已经成为常态。部队的文化水平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在物质条件日渐丰富的今天。威武之师如何保持威武。成为新时期的练兵难题。在长津湖战斗中。第九兵团有不少战士来自上海。苏州等城市。他们大都是在解放后加入革命队伍。入伍不到半年就开赴战场。即使是出生在城市。入伍时间短。但是这些当时的“城市娃娃”在战斗中并不逊色。他们往往战斗最坚决。冲锋最积极。这就说明高效的政治工作可以激发出部队的最高战斗力。不论士兵的出身如何。
高效完整的后勤保障:部队战斗力的催化剂 现代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而在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首先。半岛以山地为主。道路崎岖。物资运输极为困难。并且由于半岛的狭长版图。导致后勤补给线漫长。遇到恶劣天气时。物资往往不能及时前运。其次。志愿军极度缺少海空运输。种类繁多的补给只能通过陆路运输。不仅极易受到美军的空袭。也大大加长了运输时间。 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在前期陷入重围后仍能保持较为完整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长津湖战役中的美陆战一师得到陆战队第一航空联队密切的空中支援。最多时达7个中队约150架飞机。同时。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可以从空中和地面同时进行补给。即使美陆战一师被第九兵团彻底包围。补给路线被完全切断时。仍可以通过空中进行补给。此外。美军的医疗后送十分便捷。在下碣隅里修建了大型野战机场。伤员可以通过C47运输机和直升机进行后送。降低了伤员的死亡率。也对士气起到了鼓舞作用。在整个长津湖战役中。美军在战斗打响后保持高度的组织性。进行交替掩护。用汽油桶、坦克、卡车设置环形防御带。依托强大的后勤能力完成防御作战。
而志愿军第九兵团则在后勤保障方面处于完全的劣势。路上铁路补给线常常受到美军的空袭而暂停。只能通过卡车的短时间突击性运输才能将补给输送至前线。并且也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仅有的1000余辆保障后勤支援的载重汽车也在美军空袭中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大部分的粮食弹药只能通过人背马拉的方法。越过崇山峻岭。有时物资和给养甚至只能通过在当地筹集。而第九兵团为了隐蔽行进。大多选择荒无人烟的地区行军。所以能够筹得的粮食就更加稀少。此外。第九兵团入朝前驻扎在华东沿海地区。部队开赴东北集结时仍只穿着夹衣或者夏季单衣。在入朝作战时因为时间紧迫。大部分战士都没能完成换装。穿着单薄的衣服出国作战。而恰逢长津湖地区遇到了五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季。所以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整个战役期间。是处于饥寒状态与联合国军交战。
虽然在战役前期。志愿军将士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后勤与装备上的困难完成对美军的合围。但随着战役的深入。第九兵团20军和27军连续作战下伤亡增加。弹药匮乏。人员疲惫。攻坚力量大幅下降。而作为预备队的26军迟迟无法投入战场。使得20军和27军只能在高强度的状态疲劳作战。至12月8日。26军才到达预定地域展开攻势。但此时的美陆战一师已经撤离了长津湖地区。逃往兴南方向。这也是整个战争我军作战的一个缩影。战斗意志坚定、战术运用灵活。但是在后勤保障方面一直无法满足作战需要。战役时间最多只能维持一个星期。使得战斗范围受到了限制。战斗成果也往往小于预计。无法消灭大量敌有生力量。
今年是长津湖战役七十周年。在七十年前的盖马高原上。中国志愿军用勇气和毅力书写了一首壮丽的史诗。在信息化作战的新时期。大兵团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高精度。高毁伤武器大量投入战场。人的因素在现代战争中不可避免的降低。但是在长津湖战役中。我军所展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仍然值得当代人民解放军的学习与传承。在面对未来更加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时。我人民解放军仍会坚定战斗意志。弘扬先辈的战斗精神。树立顽强的战斗品质。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其他观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个人认为。奇迹之一就是越南的女兵们。
这些女兵也是够强了。让人无语。
萨沙谈中越战争中:风骚越南女兵二三事
经过三十年的战争。越南男人死了很多。在中越战争之前。越南女性比男性多几百万人。这其中绝大部分女人。是嫁不出去的。因为缺男人。即便今天。越南女性仍然比男性多100多万。在当年越南边远农村。男女比例甚至达到1:5甚至1:10。而且就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样。留在后方的越南男人。多是老人和少年。在越南政府默许下。这些地方竟然出现一夫多妻的情况。
所以。越南的男人也竟然成为抢手货。尤其是强壮年轻的男军人。如果长的再英俊一些就更好了。
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纸。这样一来本来就开放的越南女人就更主动了。
其实。越南的民风远比中国开放。女性对于性的态度也不那么保守。在法国和美国盘踞越南时代。遍地都是越南妓女。留下大量混血私生子。越南女人。尤其是女兵。丝毫不在乎展现他们是女人。有意思的是。在他们的眼中。并不仅仅是越南男兵是男人。中国解放军男兵也一样是。
在战场上。越南女兵经常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她们自己认为这很正常。
越军女兵当着中国兵面洗澡
《中越战争秘闻》中写道: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自何时起。不打女兵成了解放军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定。几年来老山战场上据说大概只有过两次犯规。一次是当初收复老山时。四个女越军在一个洞里顽抗拒降。怎么都不缴枪。最后被火焰喷射器给呼了。再一次就是炮兵误以为这是男兵。一个齐射把对方六个在水塘里洗澡的女兵炸飞了。后一次引起人们议论纷纷。猫耳洞人说。打女兵太不应该。炸得裙子和大腿都挂到了树上。吓得人家再也不敢到那洗澡了。好在并非只有一个可以洗澡的水塘。越军女兵照常洗澡。到了水塘。全裸的女兵居然向我方的炮兵观察哨挥挥毛巾招招手。她们当然清楚。自己在40倍望远镜的位置和纤毫毕现的程度。也许能被异国的。尤其是敌方的异性窥测。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荣耀。也许她们需要证明自己是女人。
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我们俘虏了117个女越军。其中十几人是正规军。其他都是民兵之内。年龄在18到25岁。
对于这些女越军。我们给他们的待遇比较好。比男战俘好的多。女俘进所后。除按上级规定发给被服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外。还发给她们梳子、镜子、发卡、卫生纸、内衣、内裤等妇女生活用品。平时在时间安排上。也适当多给她们一定时间梳头、洗澡、洗衣服。同时。针对她们年轻好玩的特点。组织她们开展文娱活动。尽量消除她们的敌对情绪。女俘普遍表示满意。
女战俘丁氏梅回国后说:这些天在中国吃不忧、住不忧。穿不愁。一日三餐有米饭。也有面食。餐餐有余。每餐都有肉。还有鱼吃。有时还有蛋。我比别人得到特别照顾。还吃了几次鸡肉。没有挨打受骂。遭虐待。中国人对我们和和气气。很讲道理。
出于一些考虑。看守越军女战俘的都是解放军女兵。可是。毕竟解放军女兵有限。营外的哨兵还是男兵。战俘营要定期检查房间。都是由男兵来检查。这就有了和越军女战俘接触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最初越军女战俘特别害怕中国男兵。在以往。越军长官对女兵们宣传。说中国人残暴。抓住女兵就先轮奸再活埋。战争中。一些轻信的越军女兵就坚决顽抗。那四个被火焰喷射器烧死的女兵。就是典型。
这些女越军开始看到中国男兵就发抖。目光都不敢对视。有的甚至吓得偷偷哭。
哪知道。一个月后。根本就没事。男兵们从没越轨举动。女越军们的态度就开始出现180度的转变。
在女子监狱中。最常谈论的就是男人。女战俘营也不例外。这些战俘营的男哨兵。多是20左右的强壮小伙子。中国人的身材普遍比越南人高大一些。而且不像越南男人那么大男子主义。对女人比较和善。很讨越南女人喜欢。
在消除紧张情绪以后。越南女战俘就开始谈论哪个中国男兵长的帅。哪个气质好。哪个看起来顾家。
又过了一个月。越南女战俘完全不再害怕。以往她们尽全力躲着中国男兵。现在好了。反其道而行之。居然主动接近。甚至开始调戏男哨兵。
这些男哨兵。还真的架不住这种事!当年中国很保守。城市里面谈个恋爱都要向组织上汇报。婚前性行为可以入狱。农村就更保守。有点什么作风问题甚至可以批斗游街。这些男兵都是些刚成人的小伙子。百分之百没性经验。绝大部分连女人手都没有摸过。你让这些男看守去和越南男兵战斗拼命。自然没问题。个个都很勇敢。但遇到这些嬉皮笑脸的女越军。他们瞬间吃瘪了。
中国女看守曾经向上面汇报。认为越南女战俘:
第一。不老实。嘴上一套心里一套。不交代军事情报;
第二。自私自利。自己的财物看的很重。很少和别人分享;
第三。比较风骚。见到中国女兵就板起脸。见到中国男兵就嘻嘻哈哈。抛媚眼。语言挑逗。
中国男兵是有纪律的。就是一律不得和女越军私下接触。不能说闲话。不能单独和女越军接触(必须有中国女兵陪同)。
这样。又助长了越南女战俘的气焰。
在这个男兵翻一个越南女战俘的被子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傍边站着的这个26岁的女越军。突然从后面抱住了她。丰满的胸部压在他的后背上。还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小伙子。你家里有老婆没有?
这个男兵一下懵了。手足无措。倒是傍边女看守怒喝:你干嘛?快放手!!!
没想到。这个女越军一点不怕。还嬉皮笑脸的说:女人抱男人。(然后说了一句越语。意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随后。她才慢慢的放手!倒是这个男兵满脸通红。也没顾上继续检查。匆匆离开了。在走出门的时候。由于惊慌。肩膀还在门框上重重碰了一下。女越军们立即爆发出一阵大笑。
回到营房以后。这个男兵狠狠被大家取笑一通。战友笑他:前线打仗你不怕。被女越军两坨肉就吓跑了?丢中国男人的脸啊!哈哈哈!!!
后来这个女越军被惩罚了一下。也就是批评教育一通而已。这种惩罚。压根就没作用。
很多女越军还用半通不通的中国话。向中国男兵调情。只是她们后来很难见到男兵了。
这些事情后。从各方面考虑。上级下令男兵一律不许进入战俘营内。并且增调女兵负责所有管理。
萨沙摘录当时战俘营的报告如下:有些女俘只怕我方女工作人员。对男管理人员无所谓。嬉皮笑脸。特别是一些行为不检点的女俘。把目标集中在我方男性工作人员上。有的公开调情。有的用甜言蜜语腐蚀我方人员。因此。俘管所在加强防引诱教育的同时。规定俘管男性人员不单独进入女俘宿舍。不单独找女俘谈话;对女俘的挑逗。讲清俘管所的规定。进行批评教育。但不伤害其自尊心;对顽固分子。公布于众。使其在女俘中孤立。但一般不采取关禁闭的管教手段。由于措施得力。没有发生过我方管教人员被腐蚀的现象。
为什么?她们这时候开始担忧了。尤其是未婚的。更害怕。怕什么?怕回去以后嫁不掉。因为越南国内都疯传。她们在战俘营内都被中国人轮奸了。
看到这里。想来大家和萨沙一样哭笑不得吧!怎么说呢?也许战争真的应该让女人走开。
?
其他观点:
在十大大将当中。个人比较喜欢的就是徐海东了。虽然总是一副乐呵顽皮的孩子相。但时人称之为“徐老虎”。地位仅此于粟裕大将。其一生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是一位对革命有大功之人。彭老总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过:“在我军的领导人中。恐怕没人能比徐海东更大名鼎鼎了。也没人比他更加神秘。”
红军长征时期。徐海东等人率领的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童子军。孤军深入国民党统治中心中原腹地数千里而鲜有败绩。在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中。唯独徐海东红25军无论是人数还是实力都得到了加强。创下了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迹。率先到达陕北并奇迹般地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
红25军组建于1931年。隶属红四方面军。1932年秋鄂豫皖苏区遭到重大损失后。红四主力在徐向前等人率领下被迫转移。留下了不少残余部队及牺牲者的遗孤。于是吴焕先、徐海东等人决定重建红25军。徐海东担任74师师长。
红军主力长征前夕。军委指派程子华到红25军指示工作。并再次重组红25军。取消师一级建制。军直辖三个步兵团及一个手枪团。全军平均年龄18岁左右。不足3000人。徐海东举荐程子华担任军长。自己担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委。执行军委的战略意图。即向京汉铁路以西转移。到外围去创建根据地。
1934年9月。当红25军奉军委指示来的鄂东工作时。连续突破了国民党的四道封锁线。第一道在商城歼灭第109师四个连。第二道在大柳树歼灭敌107师近两个团。第三、四道在经扶及胡山寨击溃国民党四个师。包括张学良的120师。俘虏四千余人并缴获大量的装备。大大增强了红25军的火力。但在突破这四道封锁线时。红25军伤亡也很大。
1934年11月。红25军离开鄂东根据地。高举工农红军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罗山县出发。开始了孤军北上长征之路。徐海东亲自率领手枪团担任开路任务。就在红25军刚出发的第二天。国民党就集结了近十万大军进行层层围堵。首战在河南朱塘店击溃了张学良129师。越过了平汉路。
而最关键的一次战斗便是独树镇战役。副军长徐海东举着大刀亲自上阵杀敌。红25军以不足三千人的兵力击溃十几倍于自身敌人的兵力。国民党企图在河南围剿红25军的计划宣布破产。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而徐海东及程子华在战斗中都受了重伤。
1935年初。剩余不足2500人的红25军到达陕南后。为了配合红军主力的行动。开始发展组织群众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一举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与不安。先后集结重兵对红25军进行了两次围剿。但都以失败宣布告终。杨虎城的陕军、张学良的120师、国民党中央军、阎锡山的晋军等部都遭到了红25军的重创。都领教了徐海东“徐老虎”的厉害。红军25主力部队也发展到了四千余人。而且装备精良。一个连甚至有六挺机枪。当时的红军之三大主力一个连一挺机枪都没有。而红军长征所面临的压力要远远高于其他主流。创下了红军战争史上的奇迹。蒋介石一怒之下重赏取其首级。并发出了“徐海东不抓。国将无宁日”的愤慨。
1935年9月。红25军与刘志丹率领的红26及27军合编成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为迎接红军主力的道路。红15军团在徐海东的指挥下取得了劳山、榆林战役的胜利。徐海东“徐老虎”的威名也传遍了整个陕北大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和杨虎城亲自要求军委指派徐海东来镇西安南大门。这位传奇的将军已经成为了一名堪当大任的将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930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越南,越军,女兵,中国,志愿军,作战,战役,后勤,美军,战俘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争史上有哪些奇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如果不是1950年的大暴雪。美国军队将出现历史上最大的惨败!那就是长津湖战役。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的“天下第一师”陆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