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神兽”傻狍子,到底有多“傻”?那么“傻”为什么没灭绝?
原创

东北“神兽”傻狍子,到底有多“傻”?那么“傻”为什么没灭绝?

好文

热门回答:

如果猎人一枪没有打中狍子。听见枪响的狍子不仅不会逃跑。反而到处张望是从哪里传来的枪声。这给足了猎人开第二枪的时间……

东北的狍子就是因为这股傻劲而闻名于世。被亲切的称为“傻狍子”。狍子的傻主要体现在它的好奇心上。虽然它们的听觉、视觉都很灵敏。奔跑速度也很快。但是狍子受惊之后。奔跑不足百米就会停下来。并且回过头张望。

那么问题来了。东北神兽“傻狍子”到底有多傻?为什么这么傻都没有灭绝?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两个问题。

1、关于狍子

狍子是一种身姿优美的中小型鹿类。体长在1.5米左右。身高约87公分。尾巴很短。只有2-3公分长。公狍子有角。角尖呈叉形。但是分叉不多。单角分叉不超过3叉。

狍子的毛夏季呈深赤褐色。冬季则呈灰褐色。比较显眼的是屁股有一块白毛。猎人们称作镜子。狍子身上的保护色使人不容易发现它。了当它奔跑的时候。屁股上的白毛特别明显。猎人就循着这块“白镜子”追踪猎物。

我国的狍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和中部。尤其在东北地区。狍子比较常见。过去当地有“帮打狍子。瓢舀鱼”之说。形容东北地区狍子和鱼很多。

狍子大多栖息在疏林地带。它们不喜欢乱石重叠的高山。也不喜欢枝叶茂密的针叶林。它们喜欢待在开阔的沼泽草地和阔叶林。白天大多数时间。狍子都待在密林中。只有在傍晚或者清晨才从树林里出来。到草地上或者树林边上吃草。

狍子的敏觉性很高。它们一边吃食。一边时不时抬头望望四周。一旦发现危险。就以飞快的速度逃跑。它们的跳跃能力惊人。一跃可达5米远。可以越过灌木丛、一般的沟谷和杂乱的木堆。

狍子喜欢吃灌木的嫩叶、嫩枝和各种青草。一些小浆果和蘑菇也是它们的食物。狍子一般不会单独活动。由母狍子及其3~5只后代构成家族群。只有到了夏天繁殖季节。雄性狍子才会入群生活。

每年的7-8月份。雄性狍子会追着雌性狍子转圈。地面出现花环状足迹。这是雄性狍子在求爱。雌性狍子在临产之前。会把去年生下的幼狍子赶走。然后单独进入密林中分娩。

2、傻狍子到底有多傻?

就在11月初的时候。一位自称为老万的博主将一只狍子送到了救护站。医生发现它身上没有明显外伤。但是行动很困难。老万告诉医生是在冰面上发现的这只狍子。

检查之后才发现。这只狍子竟然撇叉了。应该是东北地区水面结冰。狍子在冰面上行走时滑倒撇的叉。这已经不是第一只狍子撇叉了。从图片上就可以看出狍子的傻劲儿!

傻狍子之所以被人认为傻。跟它们遇到人类时作出的反应有关。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傻狍子被猎人射击。如果没打中都不知道跑。而是傻傻的站在原地到处张望是怎么回事!

有些傻狍子甚至在人类接近十多米的时候都不知道要逃跑。而是抬头凝视片刻。然后才迅速逃离。可当它们跑出百来米的距离后。又停下到处张望。直到人们再次接近时。傻狍子才会再次逃离。

所以在人类看来。傻狍子的傻劲体现在不懂得躲避危险。它们往往成为猎人最容易猎杀的动物之一。

事实上傻狍子只是在面对人类的时候。才会体现出傻劲儿。它们与人类接触较少。不知道人类会对它们产生威胁。也就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

但如果傻狍子面对的是自己的天敌。其实它们一点都不傻。它们拥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和奔跑能力。在遇到危险时。往往会迅速跑一段路程就停下来。然后会在停留的位置排一次尿。每次尿量都不大。

这是傻狍子在标记领地。它们用尿液标记自己的活动范围。这样就不至于远离熟悉的地方。在傻狍子非常熟悉的地盘。遇到危险时会更加容易逃离。所以傻狍子的足迹链通常是闭合的轨迹。它们每天在几千米的范围内走动。

所以说傻狍子的傻劲。其实是在逃避一些捕食者追捕的一种策略。在充满杀气的森林世界里。只有这样才能长期生存下去。

3、为什么傻孢子还没有灭绝?

还有一个跟傻狍子的傻劲儿有关的传闻。说如果一只野生傻狍子从一户人家那里获取了食物。那么它有可能第二天带着全家来这户人家讨吃的。这简直是把全家都送上门啊!

既然傻狍子这么傻。那么为什么它们还没有灭绝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傻狍子并不傻

上文已经提到。傻狍子的傻劲儿是对人类而言的。这是大部分野生动物“野性”的体现。野生动物与人类接触太少。它们不知道人类会给它们带来危险。所以傻狍子见到人并不会马上逃离。

但如果抛开人类不谈。傻狍子栖息地其实有它们自己的自保能力。傻狍子的跳跃式奔跑能力很强。一跃能够跳出5米远的距离。在遇到天敌追捕时。可以快速逃离。

2、傻狍子的敏觉性很高

傻狍子在清晨或者傍晚从丛林里出来觅食的时候。通常一边吃食一边停下来到处张望。其实这是它们在观察四周是否有危险存在。一旦傻狍子感受到威胁。会马上逃离。并不会傻傻的站在原地被猎杀。

就像前面描述的那样。傻狍子喜欢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活动。每隔一段距离就采用排尿或者排便的方式做标记。这有利于它们逃脱猎食者的追捕。

3、国家对傻孢子的保护

要说能让傻狍子灭绝的。就是人类本身。人类活动对它们栖息环境的破坏以及大肆捕杀。是傻狍子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加控制。傻狍子很可能会因为人类而濒危甚至灭绝。

好在傻狍子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了“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国家对傻狍子的保护有效的缓解了它们灭绝的危险。

所以说傻狍子没有灭绝。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环境下的生不能力并不弱。完全拥有自保能力。自然环境下的天敌并不会让它们灭绝;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傻狍子的保护。少了人类这个最大的天敌。傻狍子不会轻易灭绝。

4、结语

傻狍子并不傻。它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只是在人类的高科技面前还没有适应。浑身透着一股傻劲儿。而人类却利用傻狍子的“傻”来捕杀它们!

好在国家加大了对傻狍子的保护力度。不仅禁止人为捕猎。还会在冬天异常寒冷。傻狍子缺乏食物的时候。为傻狍子定期提供食物。帮助它们过冬。

关于傻狍子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你还知道哪些跟傻狍子有关的趣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出来!

其他观点:

小伙儿解下刚买的腰带。慢慢地靠近狍子。而傻里傻气的狍子根本不知道这个试图接近自己的人。竟是想要了自己的命。

当腰带套上脖子的一刻。狍子终于品出了危险的气味儿。撒腿跑了出去。小伙儿一时没注意。竟让狍子挣脱。并且还带走了自己的新腰带。不禁生了自己的闷气。不成想。没一会儿。狍子又回来了!就那么站在不远处看着小伙儿。只是。再也不让他靠近自己。小伙儿灵机一动。想到了门口的江边——那里有冰!只要狍子到了冰面上。就再也跑不快了。

人们常说“好奇害死猫”。狍子的好奇心一点也不亚于猫。正是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下。狍子跟着小伙儿到了江边。小伙儿窃喜之余。对脚下缺了注意。也不知是谁前一天在那里抓鱼砸了个大窟窿。窟窿处的冰面有些薄。小伙儿“扑通”一声掉了进去。

冰面上只有这么一个窟窿。水深、洞口又滑。上来的几率其实不大。小伙儿内心已经恐惧到了极点。只有手还在向上乱抓。只是。不曾想到的是。这乱抓之下还真让他抓住了生机。

原来。那狍子看他掉进去。好奇地跑过去看。低头的时候。套在脖子上的腰带就那么垂进了水里。小伙儿死命抓住腰带。狍子拼命要跑。就这么两相用力之下。人就给拉了上来。不止如此。小伙儿冻得快没了意识。只知道狍子身上暖和。所以脱了自己的湿衣服。使劲地抱着狍子取暖。残存的一点意识让他拽着狍子回了自己的家里。

家人们看到这情景。连忙将他救下。冻晕过去之前。小伙儿没忘了叮嘱家里人一句“好好喂它”。

小伙儿昏睡了很久。醒来后询问狍子下落。家里人让他放心。就在自家院子里拴着呢。还表示回头杀了给小伙儿补一补。小伙儿当下急了:不能杀。那是恩人呢!

就这样。狍子一冬天就在小伙家里。吃的好睡的好。养的肥胖肥胖的。开春后。家里人就把它放回了野外。不成想。这狍子还真把这当成家了。没事就回去看一看。

这是曾经读过的一篇关于“傻狍有傻福”的故事。或许我描述得不好。不过当初读起来真的觉得这是一个又好笑又温馨的故事。而且从中不难看出。狍子确实有点“傻乎乎”的。好奇心还重。不过。它们警惕性同样也高。否则又如何能够在北边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呢?

呆萌呆萌的“傻狍子”

“猫驴子”“傻狍子”“滚犊子”“土豹子”曾被人们幽默的戏称为东北四大神兽。而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傻狍子”了。

“傻狍子”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傻”。除了有着呆萌的外表之外。还因为它们经常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它们都有哪些神奇的操作呢?

“反应迟钝”

每当遇到猎人时。狍子总喜欢与你对视。看上去就像发呆一样。往往过上一会儿才想到远离你。如果这个时候你喊上一声或是发出什么声响。狍子还会停下来回头看上一会儿。甚至是折返回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复之前的一通操作后再走。

还有人说。追狍子的过程中。甚至有的狍子跑累了干脆把头扎雪里。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好奇心重”

狍子的好奇心是真的重。除了碰到猎人不知道跑以外。甚至还会在一旁“围观”猎人抓自己的同类。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如果换做其他动物或许早就跑了。管你什么东西。先跑开再说。狍子却是另类。非要原地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行。为了一探究竟。甚至不惜主动靠近。是不是傻的可爱?

“投怀送抱”

狍子对灯光有某种偏好。尤其是晚上。一些狍子看到马路上的汽车灯。会迎着车灯狂奔过去。根本不想那后面是个什么东西。或是隐藏着什么危险。

或许。即使是被迎面而来的汽车撞飞。狍子依然在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

“屁股开花”

每当狍子受到惊吓的时候。他的尾巴就会瞬间炸裂开来。远望去就像一大块棉花糊在了屁股上一般。又像是屁股上盛开了白色的花朵。

而且更加有趣的是。不同性别的狍子。屁股上开的“花朵”形状还有不同。尤其是雌性狍子。屁股上整个一个心形。特别的可爱。

狍子真的“傻”吗?

当然不是!

其实。狍子属于鹿科动物。鹿那么机敏。狍子又怎么会差了呢!否则。在大自然残酷的生存条件下。它们早就被淘汰了。

同鹿一样。狍子也有保命的技术。只不过。它们运用不当而已。所以才被人类称为了“傻狍子”。

傻狍子不仅不傻。其实还是比较厉害的。

生活在一个处处危机重重的环境中。狍子虽然没有利器。不过多年的锤炼。让它们的听力非常的发达。周围一有风吹草动。确保它们能够第一时间逃开。这一点同鹿一样。当然也有个别不愿动弹的。那也是在对安全距离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但是。还有一点是狍子独特的操作。那就是它们好奇心太重了。往往跑不多远就要停下来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甚至还会主动回返。这在以前或许还好。反正它有速度。只要保持自认为必要的安全距离就可以了。可到了猎人们装备上猎枪以后。它们的这个习惯可就要了命了。

还有遇到狍子将头扎进雪堆里的情景。有人解读为这是傻狍子“掩耳盗铃”式的操作。其实不然。先不说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如果有。一般也是在补充水分或是累到实在没有力气了。

至于尾巴炸开成一朵花。其实不是为了让你观赏。也不是为了迷惑对手。而是提醒队友:危险!

结束语:在如今。我国早已将狍子列入“三有”保护名单当中。它们是受法律保护的动物。这也让它们的生存环境得以好转。虽然“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时代一去不返了。但是能够经常见到这种呆萌的动物。不也是人类的一种幸福吗?您觉得呢?

其他观点:

傻狍子和滚犊子、扯犊子、猫驴子号称东北“四大神兽”。其中滚犊子、扯犊子、猫驴子可能很少有人见过。但是傻狍子大多东北人都见过。因为傻狍子在东北人看来的确太傻。所以东北人形容人家脑子不好使的时候总是会说:“你这个傻狍子”!

傻狍子的基本情况。

傻狍子也叫矮鹿。主要生活于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和内蒙古等地的小山坡稀疏的树林中。以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小浆果、蘑菇等为食。

成年的傻狍子体长约1.2米。体重有五六十斤。有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大耳朵。浑身体毛大部分为草黄色。但是尾巴周围却长着爱心形状的白色体毛。看起来喜气感十足。跟其他部位的体毛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公的傻狍子长有角。母的则不长角。这个是很好区分的。傻狍子之所以叫傻狍子。主要是因为它睡觉时都会用脚狍个窝。然后睡在窝里。加上人们觉得它太傻。所以叫它为傻狍子。

傻狍子因为经济价值较高。因为太傻。很容易被猎人捕捉。所以它的数量越来越少。直到近年来才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傻狍子“傻”在哪里?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傻狍子就是好奇心太强了。在高智商的人类看来就是傻。但在动物界算得上是高手了。像东北虎、豹子、狼等肉食动物很难捕捉到它。因为它的嗅觉、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弹跳力十足。一跃就是四五米。那么它是在哪些方面被人们认为傻的呢?

一、猎人向它开枪时它并不知道跑。而是朝着枪响的地方观望。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直到猎人给它第二枪。也许它死都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死在谁的手上。

二、猎人在追赶傻狍子的时候。只会追赶一段距离。然后藏起来等着傻狍子自投罗网。因为猎人知道傻狍子会回来。原来傻狍子逃跑时并不会长跑。在跑了几百米后就会停下来看看后面的情况。看看到底是谁在追我。在确认安全后又会返回原来的栖息处。可它又怎么会想到猎人还在那里等着它呢。

三、傻狍子可以说是短跑冠军。但是遇到猎人只能是认栽。怎么说呢?比如老虎、豹子、狼这些动物在捕食的时候都是突然袭击。在一定的范围内捕捉不到就放弃了。可是猎人却一直追击。最后导致它体力透支而把头埋在雪里。认为大家发现不了它。

四、傻狍子太矮了。东北常常大雪纷飞。积雪很厚。傻狍子为了觅食常常四肢陷在很深的积雪里无法动弹而被猎人“捡”走。

五、傻狍子常常在大晚上会借着汽车的灯光走。很多也遭遇了不测被撞死。因为它们并不知道灯光是怎么回事。只是单纯的认为有灯光看得清楚周围的情况罢了。

就是因为傻狍子的好奇心太强。很容易被人类捕捉到。所以人类才觉得它傻。其实傻狍子本身并不傻。

傻狍子并不傻。

1、傻狍子遇到危险的时候会高度警惕。尾巴周围的白毛会炸开。平时是合着的。这是在发出预警的信号。确认要不要跑。如果预警消除后。它白色的体毛又会重新合起来。所以说它们的警惕性是相当高的。除此之外。白毛还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方便幼崽更容易发现它们。

2、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因为食物紧缺。它会走到人类居住的地方觅食。如果你给它食物吃。第二天它会带着全家来蹭饭。你说它傻不傻。

3、傻狍子在繁殖上会延迟着床4-5个月。等到合适的气候。傻狍子发情交配多在8-9月。如果冬季太冷。小狍子出生就得往后拖——母狍能够控制这个时间。确保小狍子在6月出生。这个时候正好已经开始暖和起来。食物也变得丰沛。而且有充足的时间让小狍子长大以面对寒冷的冬季。

傻狍子为什么不会灭绝?

可以傻狍子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天敌。东北虎、豹子、狼、猞猁等肉食动物很难捕捉到它们。由于傻狍子经济价值较高。人类对傻狍子的捕捉力度相当大。导致傻狍子的数量越来越少。如果人类继续那样进行捕捉的话。那么有一天傻狍子终究是会灭绝的。

好在2000年8月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对傻狍子的保护措施。将傻狍子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这样才保护了傻狍子的健康生态发展。

最后:

傻狍子的样子非常的呆萌可爱。人类认为它很很傻。其实它一点也不傻。只是好奇心太强罢了。

傻狍子是野生保护动物。任何方式的捕捉都是违法的。切记!

希望大家爱护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旧日梦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33:58

    狍子,自己的,猎人,人类,小伙,这是,傻劲儿,危险,被人,好奇心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33:58

    没想到大家都对东北“神兽”傻狍子,到底有多“傻”?那么“傻”为什么没灭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33:58

    如果猎人一枪没有打中狍子。听见枪响的狍子不仅不会逃跑。反而到处张望是从哪里传来的枪声。这给足了猎人开第二枪的时间……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