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感觉《蒙娜丽莎》一直在微笑?
原创

为何感觉《蒙娜丽莎》一直在微笑?

好文

热门回答: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作者。它的作者是达芬奇。他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留了好几处彩蛋。比如他的右眼在放大几千甚至几万倍之后。会出现他的名字的缩写。有个画家在模仿他这幅画的时候。突然在里面发现了四幅动物。如果将两幅蒙娜丽莎拼在一起。中间的图案就像一个外星人。而且蒙娜丽莎很有可能是孕妇。因为他的手肿得很像孕妇。蒙娜丽莎的微笑被誉为最神秘的笑容。而且这幅画始终保持着1:1.618的比例。这是一个黄金比例。所以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蒙娜丽莎。总感觉她都在微笑。

其他观点:

500年来。人们对蒙娜丽莎若隐若现的微笑一直莫衷一是。当人们直接观看时。她嘴角的倾斜角度无疑是向下的。不过。当我们将目光转移到她的其他面部特征时。她的嘴角则似乎微微上扬。形成一抹无法被直接欣赏的微笑。达•芬奇利用精妙的色彩混搭。也即“晕涂法”刺激着人们的周边视觉。这种模棱两可的暧昧效果是达•芬奇刻意为之。通过转换不同的观赏角度。蒙娜丽莎的嘴角会呈现出不同样貌。笑得恍恍惚惚。异常迷离。当观者努力去寻找微笑的时候。它就消失了。所以我们把这种视错觉称为“不可捕捉的微笑”。她紧抿住嘴角。厮守着对一切了然于心、而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公开的奥秘。在淡淡的、会心会意的微笑中。蒙娜丽莎体现了一种“得意而忘言”的境界——恰恰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况味不谋而合。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悬念或空白。而又不失其自身的饱满与丰盈。

其实。真正的微笑就是这样的。微得很微妙。笑得充满流动。微笑在嘴角。微笑在眼睛。微笑在每一个毛孔。但又不是确定的。僵化的。需要感觉不断回荡才可以把握。露出八颗牙的职业性微笑。不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灵动微笑。在人前堆上的世故的微笑。其实在那敲锣打鼓的微笑里并没有笑。

其他观点: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在1503年至1517年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每年到博物馆现场观赏这幅神秘高达600万人。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每个人对她的迷之微笑的感受似乎都不统一。有的觉得她是在莞尔一笑带着温柔。有的觉得她态度庄重带着严肃。有的觉得她眼中有泪略含哀伤。有的甚至从她的眼神看到了揶揄和嘲讽的意味。更有人在不同的时间去欣赏这幅画每次的感受都大相径庭。

原因就是在这幅画里的蒙娜丽莎的脸上。关系在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奇怪的是这样的情况一般只会在有棱有角的雕塑上才会有明显光线变化的情况出现。在油画上出现这样光线的明暗变化只能说明达芬奇的绘画手法之奇特。

人们对《蒙拉丽莎》这幅油画的研究已不局限于艺术专业。在科学家眼里这幅画同样有研究价值。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就曾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 83/100。厌恶 9/100。恐惧 6/100。愤怒 2/100。

从油画的相反方向去分析观众的原因。哈佛大学神经科专家利文斯通博士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时隐时现。是与人体视觉系统有关。而不是因为画中人表情神秘莫测。这样颠覆的理论让大家瞠目结舌。原因不是在于画的神秘。而是人体视觉神经活动对不同对比和光暗的反应。利文斯通说:“笑容忽隐忽现。是由于观看者改变了眼睛位置。”他表示。人类的眼睛内有两个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视网膜上的浅窝)负责分辨颜色、细致印记。环绕浅窝的外围部分则留意黑白﹑动作和阴影。正常人与人见面时。通常都会目光注视对方的双眼。通过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大多数欣赏《蒙拉丽莎》时通常会把注意力集中也就是中央视觉放在蒙娜丽莎的双眼。而其他较不准确的外围视觉便会落在她的嘴巴上。外围视觉的缺陷是不能注意到细微之处。这样无形中突出了她的颧骨的阴影显示。在欣赏者的眼里。笑容的弧度便显得更加大了。不过。当眼睛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中央视觉便不会看到阴影。利文斯通说:“如果盯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捉她的笑容。所以”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

1993年。加拿大美术史家苏珊·吉鲁公布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她说蒙娜丽莎那倾倒无数观赏者的口唇。是一个男子裸露的脊背。这一论断看似新鲜又荒诞。然而结合达芬奇这样一个集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及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怪杰”。还是很有说服了的。达芬奇行为怪异。鹤立独群。喜欢穿粉红色外套。甚至在胡须上毫无顾忌地涂上五颜六色。为了人体绘画的研究还解剖过不下30具死尸。他还是个左撇子。习惯从右到左倒着书写。读出他写的东西需要借助镜子。因此借助镜子亦不失为欣赏者读画的一种方法。反向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笑唇。与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十分相似。 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的感受。那高贵迷人的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安详严肃。时而又有几分讽嘲与揶揄。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人物神秘莫测的心灵活动。

几百年来。“微笑”的新解层出不穷。进而对蒙拉丽莎本人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包括相貌。身份。地位。诸如微笑不露皓齿是因原型虽典雅美丽却口齿不齐;原型因爱女夭折。忧郁寡欢。难掩凄楚之态;更有甚者。把蒙娜丽莎从贵妇宝座上推落下来。把原型贬为妓女。故而微笑中带着讥嘲和揶揄。各国学者也与娱乐记者一样乐此不疲的挖出不少“新闻”。 美国的约瑟夫·鲍考夫斯基博士认为:“蒙娜丽莎压根就没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说明她想掩饰自己没长门牙。” 法国里昂的脑外科专家让·雅克·孔代特博士基于蒙娜丽莎半个脸的肌肉是松弛。推论出她刚得过一次中风。脸歪着所以才显得微笑。 英国医生肯尼思·基友博士从她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表情。皮肤鲜嫩。双手交叉着放在腹部推出她怀孕不久。性学专家推测:蒙娜丽莎刚刚经历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现出令世人倾倒的微笑。 还有一种近乎无稽之谈的说法:她的表情就像吃了苯氨基亚胺似的。显得很陶醉。这是吃完巧克力后人体内产生的一种欢愉激素。这种说法很少有人相信。因为当时还没有巧克力呢。

还有一种说法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因为画中的左边的地平线比右边的低让蒙娜丽莎的左侧看上去比右侧大。历史上左边代表女性。体现达·芬奇崇拜女性。从埃及传说中主管男性生殖器的神叫阿蒙(Amon)。主管女性生殖器的神叫伊西斯(Isis)——古代文字中曾将其读做L'ISA。因此Mona Lisa就是暗示AMON L'ISA。即蒙娜丽莎非男非女。是两性的融合体。

不知道这样多的专家解释能不能让大家对《蒙拉丽莎》这幅画之外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对不起是种借口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9:56

    蒙娜丽莎,芬奇,这幅,达芬奇,视觉,神秘,笑容,嘴角,带着,油画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9:56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何感觉《蒙娜丽莎》一直在微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09:56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作者。它的作者是达芬奇。他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留了好几处彩蛋。比如他的右眼在放大几千甚至几万倍之后。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