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是什么含义?今年会很冷吗?
原创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是什么含义?今年会很冷吗?

好文

热门回答:

又是一年的冬至要到了。天气会越来越冷吗?老话说。“该冷就冷。明年好收成”!今年冬至是月初还月中呢?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是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或22或23日。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冬月)十八。冬至一到天气将进入寒冷时段。也就是咱们老百姓说的。要开始“数九”了。老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等到了三九天。天气也会变得异常寒冷。不过今年是不是暖冬现在还不好说。据农业农村部发布预测。明年1-2月份将会迎来寒潮天气。对我们越冬作物上的管理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

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像我们东北这边冬至是要吃饺子的。现在年轻人可能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因为。时代背景不同了。文化也在随着人文环境在改变。但是老辈人留下的老传统还是要了解和传承的。

咱们老辈人管冬至叫作“亚岁”。也有的地方叫“小年”。还有的地方叫“冬节”。“大冬”。“履长节”等等。这一天在古代仅次于过年了。这么重要的节日。在当时即使再不富裕的家庭。也会借钱给自己和家人弄件新衣服穿。弄点好吃的一家人一起吃。还要去祭祀祖先。

过冬至这个习俗已经由来已久了。相传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他在当时发明了“土圭法测影”。这个方法按当时人的理解就是将“日影”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岁首”。也就是现在冬至前后的这几天。古人的智慧总是让人感到博大精深。短短几个字就能总结的很到位。即使拿到现在还是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按“土圭法测影”的说法。过了冬至这一天。白天会越来越长。夜晚会越来越短。我们从老话。“冬至一阳生”中也是能说明这一点的。

对我们农耕生产中。古代对冬至这一天也是有说法的。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蚯蚓打结和泉水流动这个从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来。比较容易理解。对咱们农耕生产也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个糜角是什么意思呢?一说糜就会想起鹿。我们通常把它俩说成是一科。咱们现在感觉没什么不对。但是。在古代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糜和鹿完全是两个阴阳不同的东西。因为。糜的角是向后的被称为“阴”。而鹿的角是向前的被成为“阳”。也就是。糜角是阴气减退。所以才解角。这多少也有点迷信的。但是。也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

现在。冬天已经快过去一半了。天气怎么样了呢?东北虽然冷。但是还不是十分寒冷。河南温度在处在3-15℃左右。相比往年要暖和一些。但是。是不是说今年就是暖冬了呢?这可不一定。咱们知道每年下雪最大的时候不是“大雪”。也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雨水”。我们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

老话常说。“冷在三九”。也就是说我们冬天进入冬至这一天才刚刚开始。数九也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计天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天是咱们农民最忙的时候。种下希望等待收获!

那么。“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子过冬”有啥寓意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文章前部已经说了。冬至都是在每年的12月21-23日这几天。但是农历不好说。不像阳历那么准确。所以。冬至这一天可能出现在冬月的月初。也可能出现在月中。出现在月底的情况不多见。今年冬至是农历十一月(冬月)十八。也就是。今年冬至是在“中”的。

按字面上理解。如果冬至出现在冬月的月初。那么这个冬天就会非常寒冷。甚至把老牛都冻死了。这个说法还是有点夸张的成分的。不过。作为农民来说还是希望冬天寒冷的。最好能多下点雪。老话说。“该冷就冷。来年好收成”。因为冬天如果太暖和。明年春天可能会发生倒春寒和干旱的情况。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农村老话。“大雪半溶加一冰。明年虫害一扫空”。“瑞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雪是大自然给越冬作物的馈赠。大雪覆盖在麦田里就像盖了一层保暖的棉被。松松软软的白雪温度低的时候并不会融化。里面的空气不传热。里面的出不来。外面的也进不去。起到防冻的作用。等温度上来后。冰雪开始融化。缓解春季旱情。给作物提供水分和营养。雪多。里面的氮就多。有利于给小麦的返青提供营养。这也许就是老话“麦盖三层被。连年枕着馒头睡”的道理吧!

但是。从阴历上来看。今年冬至是在月中了。也就是说今年冬天会比较暖和。从这几天的气温来看。确实是比较暖和的。但。作为农民来说。越是这样越要做好防冻措施!

天气暖和会导致小麦年前出现旺长。这样的小麦。上部分长得比较旺盛。甚至有的会出现挑旗的现象。但是底节位长得比较细弱。后期容易出现倒伏。如果。冬前出现分孽。大多都是弱孽。不能形成有效穗。对后期越冬和最终产量都会有影响。

对于这种旺长的地块我们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黄腐酸或者是海藻酸来控制旺长和增强抗冻能力。我们还可以喷洒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或三十烷醇+吡唑醚菌酯来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

总之。冬至是非常重要的一天。过了冬至就是小寒和大寒了。也就到了年根底了。回家过年的人也要开始做准备了。不过。现在交通那么方便。不会显得那么忙碌。从这一天开始就要更加寒冷了。多注意保暖!

全文完。看到这了。就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其他观点:

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冬至”以后天气变化的一句谚语。

完整的应该是: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不要棉被。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天中的第四个节气。

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也是我国古代先人第一个确定的节气。有的地方俗称“小年”。

“冬至”这天。日照时间最短。黑夜最长。

以后白天逐渐开始长。黑夜越来越短。

谚语: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说的就是“冬至”以后的白天黑夜长短变化。

“冬至”之后开始“数九”。进入天寒地冻的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就是那段著名的“九九歌”了。

“冬至”每年的阳历时间是比较固定的。一般在12月份的21、22、23三天。都在下旬。

但我国古代人是没有阳历的。是以阴历来计算节气的。

“冬至”的阴历时间非常不固定。月份基本固定在阴历11月份。但日期不固定在月头、月中或者月尾。

所以。就有了上面的俗语。

冬在月头。冻死老牛。

意思为:

如果“冬至”这天在阴历11月上旬。天气寒冷。耕地的老黄牛都会被冻死。说明天气会极端寒冷。

冬至在中。单衣过冬。

意思为:

“冬至”这天在阴历11月中旬。是个暖冬。穿一件单衣也能过冬。

冬至在尾。不要棉被。

意思为:“冬至”这天如果在阴历11月下旬。冬天天气会很暖和。睡觉不用盖棉被。

但也有另一句谚语:冬至在尾寒二月。

意思是说:如果“冬至”在月尾。冬天暖和。但肯定明春有“倒春寒”。有一个寒冷的春天。

今年的“冬至”日期是阳历的12月21日。阴历的11月18日。按谚语的说法应该是个暖冬。

但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冬将形成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天气。活动频道、势力偏强。我国可能发生极端寒潮天气。

这个预测。与谚语中的“冬至在中。单衣过冬”的预测明显不相符。

我们还是要更多的相信科学手段的预测。毕竟我们已经过了那个“靠天吃饭”的时代。

其他观点:

冬至是廿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素有:冬至十日阳历年之说。也就是说。冬至过后再有十天就是元旦新年了。

冬至也是交九的开始。一年中有九九。最冷的时候处在三九;从冬至开始。我国北方地区。也就进入全年最寒冷的阶段。

按农历来说。每月的天数有二十九和三十天之差(二月除外)。再加上闰年闰月的因素。冬至有可能在十一月初某一天。也可能在十一月中的某一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才有: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冬。单衣过冬的说法。它的寓意是说。如果冬至处在月初。这一年的冬天即漫长又寒冷。把老牛都能冻死;以此提醒人们。早做防寒防冻准备。避免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大的损失。如果冬至处在月中。就象今年(十一月十八日冬至)一样。这个冬天与往年相比。可能相对要暖和一些。出现极寒天气的概率很小;以此来指导人们。对农牧业生产做出充分的预测和调整。

现在。我们潍坊地区的气温就相对较温和。白天十几度。夜间最低温度还两三度。小河里的水都没结过冰。这也充分印证了。冬至在中。单衣过冬的说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对不起是种借口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18:27

    冬至,节气,这一,阴历,天气,寒冷,暖和,单衣,老牛,冬天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18:27

    没想到大家都对“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是什么含义?今年会很冷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5:18:27

    又是一年的冬至要到了。天气会越来越冷吗?老话说。“该冷就冷。明年好收成”!今年冬至是月初还月中呢?冬至是“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