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李白《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人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宫。将飞天地阵。兵出塞垣通。祖席留丹景。征麾拂彩虹。旋应献凯人。麟阁伫深功。(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当时李白在洛阳。梁昌。生平无从考证。当是信安王李讳的幕僚。李白称赞其为时英豪。在北征中必定能建功立业。这是一首应酬诗。但写得豪放雄壮。是李白应酬诗中的上乘之作。)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此诗作于天宝二载(743年)。当时李白在翰林院。这是一首应酬之作。祝八已不可考。因为祝八离开秦地赴东越。诗人遂赋浣纱石。诗中运用了西施的典故。写出淡淡的今昔之感。)
其他观点:
相逢时难别亦难。离别总会带来一丝忧愁。
在大量的送别诗中。我给大家分享一首特别的。
《于易水送人》 _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昔日。易水清寒。燕太子丹和许多宾客友人站在凛冽的寒风中。为荆轲送行。虽然明知此去没有生还的机会。荆轲还是义无反顾的决定舍身报国。
如今。轮到自己在冷森的易水河边送别有友人。不禁想起了当年荆轲的情景。
一首小诗。两处送别。表面看是首送别诗。其实是首咏史诗。
骆宾王有文章才气。也有政治见解。刚正不阿的他多次向武后上疏讽谏。但是触怒武后。不久被人诬陷打入大牢。
后来遇赦获得自由。在燕京地区投身军营当幕僚。决心像荆轲一样报效国家。
这首五言绝句。发古之幽情。不同以往唐初诗歌的纤柔。更加壮美。有引领唐诗走上更成熟道路的作用。
个人见解。欢迎评论互动。谢谢关注。
其他观点:
送别诗。主要是表达诗人离别之时感情的诗歌。
这样的诗看似简单。但是要在那一刹那找到灵感。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中有几首都是流传千古。非常感人的。
如: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而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前两句是描述的景色。是王维送别元二时的环境:
渭城的早上下着小雨。把客房和柳树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这样的环境应该是非常美的。
而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不适合送行的。本该是好友之间闲谈佳话。畅叙友情的。
可是后两句。却一下变成了离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个“无故人”。就把离别的情绪上升到了顶点。
是啊。到了一个新地方。没有一个朋友。是多么伤感的事情啊。
在这里王维也不是光劝的元二。其实也是在感伤自己。
这里面有多少的心酸。悲凉。感伤。都在这句诗里。每个人都会有无尽的思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2331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白,易水,一首,安西,西施,这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应酬,浣纱,幕僚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诗三百首中,最好的送别诗是哪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李白《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人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宫。将飞天地阵。兵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