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此外还有乐章、歌词、歌曲、琴趣、笛谱、倚声等等称谓。由于它一开始是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是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的。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据《旧唐书》上记载。唐朝时候。为了适应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当时的优伶乐师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子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不登大雅之堂。被视为诗余小道。到了宋代。因为词本来就是来自民间的。所以在题材方面较为自由。在格式方面更易于表现。加上能配乐歌唱。在韵律方面更利于流传。词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词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的内容。也很少揭示哲理。但格律限制比诗更严格。
词一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以脂粉气浓烈的崇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被称为“婉约派”。宋时的苏轼开创了豪放派。风格豪放。词有词牌。例如《西江月》、《破阵子》、《沁园春》等。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的平仄用韵。词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朝以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其他观点:
曲子词来源于乐府诗。又从唐诗哪里借鉴了写作技巧。慢慢发展成了成熟的词。五代是词代替唐诗地位的关键期。逐渐扭转了词在文人圈的地位。最终到了宋朝成了宋词。使词不仅替代了唐诗成了主要文学。还使词的成就达到了鼎盛。我们也不难发现。词是诗的一种变体。因此词也被称为是乐府或近体乐府。词仍然属于乐府和诗的大体系之内。只是诗的一种分支。或称为一种新的进化。后来宋词又进化成了元曲。被称为乐府或今乐府。元曲也仍属于乐府和诗的大体系之内。
词的风格发展也经历了五个阶段。例如《云瑶集》代表的民间词多粗造通俗。《花间集》代表的花间派多艳丽。南唐词多清秀。北宋词多婉约。南宋词多豪放。宋词的发展阶段和派别分类。相对唐诗来说更简单些。发展阶段可分为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派别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以婉约派为主。南宋以豪放派为主。北宋时期格律较为松散。南宋时期通过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等人的努力格律变得严深。整体来看宋词的格律略比近体诗的格律略宽松些。
婉约派词人有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南宋的姜夔、吴文英、史达祖、蒋捷、张炎等人。豪放派词人有北宋的苏轼、贺铸等人。南宋的陈亮、岳飞、陆游、张孝祥、张元干、辛弃疾、刘过、刘辰翁、刘克庄等人。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核心代表。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核心代表。柳永被称为宋朝第一位专业词人。也是第一位对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李清照被称为宋朝第一女词人。也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苏轼被称为宋朝第一大词人。豪放派的开创者;辛弃疾被称为南宋第一大词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在宋朝词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取代了诗歌的主流地位。但是仍有一大批文人在大量的进行诗歌的创作。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北宋后期的江西诗派的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他们三人被称为江西诗派三宗。他们以学习杜甫为主。因此杜甫自然也成了江西诗派的远祖。同时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影响。促使宋朝诗歌进入第二个繁荣时期。江西诗派三宗和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主要以写诗为主。写词较少。
婉约派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唐末五代时期。花间词的艳丽、南唐词的清秀均属于婉约的先声。第二个时期是北宋初期。柳永开始对词进行全面的变革。创造了慢词,篇幅变大。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成为了民间词派代表。宰相词人晏殊依雅入词。他是宫廷词人的代表。欧阳修极力反对西昆体的浮华和太学体的苦涩。他们共同开创北宋婉约词风。第三个时期是北宋末南宋初期。以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开始严格讲究格律要求。刻意求工。他们正式开始给词装上了格律的束缚。第四个时期是北宋中期。以吴文英、史达祖等人推动宋词的格律走向基本定型。第五个时期是北宋末期。以“宋末四大家”蒋捷、周密、王沂孙、张炎彻底完成了宋词格律的定型。但以张炎为代表的宋词最后的词人。也标志着词在宋朝走到了尾声。
词发展到了宋初最先出现了西昆体 。是由杨亿、刘筠、钱惟演创立的一种诗歌派别。在当时最为流行。西昆体因《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西昆酬唱集》是由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七位宋朝馆阁文臣应和而作。主要学习李商隐的诗风。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浮华空洞。缺乏现实性。缺乏真实情感。同时和西昆体相互对着干的是石介为首的太学体。词风险怪奇涩。为当时的太学生所追捧。当时的诗、词、文风改革的主将欧阳修。极力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因为西昆体和太学体使词的创造进入了两个极端。一个太肤浅。一个太怪涩。欧阳修不仅对词风进行了变革。同时在他的努力下开始了第二次古文运动。因此宋朝的诗文发展走上了正路。对宋朝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阳修也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诗文皆好。唐宋八大家的苏轼、苏辙、曾巩均是他的学生。据说欧阳修成了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对采用太学体写诗文的太学生一律都没给录取。从此高傲自大的太学生改过自新。开始写古文。北宋诗风文风从此大振。欧阳修对词的变革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延续李煜后期的词风。用词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二是让词走出宫体浮华和苦涩走向通俗。这点是和柳永对词的努力是一致的。欧阳修词的代表作有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等。我们分享一首欧阳修的著名词作《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在暮春黄昏的闺怨。全词分为两片。上片描写了少妇独孤一人在庭院中忧伤。想见到自己的意中人。而意中人却没有回来。下片描写了少妇在暮春的黄昏独自观看落花。而感到美人迟暮。对无法留住自己的青春而发出了感慨。全词句句都在写凄美的景物。用来存托少妇内心的悲凉和忧伤。我们读完全篇没有看到一个字写忧伤悲凉。但当我们走进了词中的场景中。会不由的感到一丝丝悲凉和忧伤。我们从这首词中能读出李煜词的味道。语言流畅朴实。感情真挚。用凄美的景物表达自己的心境。对生命的感悟。我们可知欧阳修写词也多从李煜哪里得到了精华。此首词最大的亮点就是首句的“深深深”三字。写的是如此的巧妙。三个“深”字不仅增强了音律感。更加增强了景色的深、感情的深、意境的深。如果这首词去掉了这三个“深”字。自然就会失去最亮的色彩。后来的李清照从这三个“深”字得到了灵感。写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加具有艺术高度的叠词。这七组叠词也成了千古名句。凡是读李清照词的人皆知。叠字叠词从诗经开始被大量的使用。唯独欧阳修和李清照的两首词用的最为巧妙。
其他观点:
「宋词」真貌
宋词指宋代盛行的韵文体裁「词」。
宋词的句式受到所谓「词牌」的规范。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韵。极少全首每句都字数相同。
所以词又称为「长短句」。
词又称为「诗余」。其中一个常用的解释是唐代写诗的人太多。题材都写光了。
后来的文人要作得好诗越来越不容易。于是要用新的韵文体裁「词」来代替诗。此说可以参考。
[潘国森]。已刊行单行本30余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研究者。精通金学。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并与我沟通交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2364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北宋,词人,宋朝,格律,宋词,成了,豪放,南宋,词牌,被称为
没想到大家都对什么是宋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此外还有乐章、歌词、歌曲、琴趣、笛谱、倚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