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拼多多“拼命”的上市。这种急切的姿态。我们不禁有个问题要分析:如果拼多多晚一年以后再上市。拼多多会出现什么可怕的事情呢?那么。如果能看明白这个问题。就直接回答了:拼多多为什么这么急的上市的原因了。
拼多多如果晚一年再上市会出现哪些问题呢?这个其实问题一出答案就已经出来了。我们还是以“拼多多的3大硬伤为核心”分析一下吧:
1、供应链的问题和供应商的矛盾:就这一点就很可怕。如果拼多多晚一年再上市。必将在这一点上出现严重的问题。
比如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是以“低价”为核心手段。以“拼团即社交化为裂变模式”。其实。低价策略是一种“内伤”。而拼多多这种商业模式为了保障运营。必将会把所有的供应商绑在“战车”上。挤压所有供应商的利益。比如押金问题、货款问题。回款周期、管理问题如罚款等等。拼多多在面对质疑时说:“我们把所有的罚款和没收的押金全部100%的返给了消费者。”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比如某一个消费者投诉了。但这个比例应该是极少数吧。那么这个补偿是赔偿给了所有买此类产品的全部消费者。还是只此这个投诉的消费者呢?这个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仅此一事便表明供应货与总部间的矛盾之深了吧。就在拼多多提交上市时。当天晚上还有供应商在总部维……如果这时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拼多多将会面临生死大难……这才是急上市的一个大内因。
2、拼多多的品牌质疑问题。特别是产品的假货问题:这是严重影响拼多多的再次裂变发展的。当第一波红利抢完后。接下来就要面临:流失和无法继续裂变的问题了。这才是拼多多急于上市的另一个内需所在。因为如果人群流失就意味着现金流的减弱。那时真是内忧外患了:外部有竞争对手。内部供应链和供应商的矛盾。再加上人群流失。销售减弱。那时可就玩蛋了。
3、拼多多的流量的危机:我们都知道拼多多的成功是靠腾讯马化腾的扶植。然而腾讯在与今日头条的大战中。在于抖音的大战中大伤元气。而且微信的人群在严重流失。微信的总用户使用时间不足抖音和今日头条。这些流量危机必将影响和触痛了拼多多的危机感。如果腾讯为了自保。断了拼多多的“奶水”。那拼多多会怎么样?要钱没有钱。要团结没有团结。要品牌还大量的质疑和负评。怎么办?别说市值300亿美金了。就是300亿人民币估计都有风险了吧.
当我们能看到拼多多的这三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应该明白:拼多多为什么这么急的上市。而不是再壮大一点再上。3年就急于上市。这种传奇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目的”。但有一点我们特别意外:就是陆奇为什么会加入战营。后来一想也就明白了:必定是商人嘛。商人就是为了利益嘛。上市就估值300亿美元。那这里面有多少“奶”呢?有奶便是“娘”。何况这里的‘奶水又多又有营养’。为什么不吸呢?
我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原创短视频脱口秀。大家有时间可以关注我的今日头条。配自己的头像是为了统一品牌形象。自媒体传播的一种思维方式。希望别多见怪。咱们看的是内容价值。
我是孙洪鹤。每天都给大家分享原创短视频创业脱口秀。每天都有更新原创短视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其他观点:
很正常。一家新兴经济下的爆发型企业。盈利模式尚不明确。不在借力融资高速发展中能上市先上市。接下来的变数将加大。甚至可能陷入衰退。影响力难以再达到独立上市的条件。更何况在拼多多的电商领域还面临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已经深耕多年的大牌互联网企业竞争围猎。对于此类新兴但迅速崛起企业而言。谁知道是不是昙花一现?自然可谓越早上市越有利。
拼多多由80后杭州人黄峥及其团队创立于2015年。并联手多年来想要发力电商领域的马化腾的腾讯(如今腾讯持股18.5%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抓住了微信社交流量的红利。号称用户可以通过其用最划算的价钱买到想要的东西。因此拼多多也被冠以“社交电商”的头衔。至今已经拥有高达2.95亿的用户。
不过。从拼多多的IPO招数书数据来看。2016年和2017年。拼多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17.44亿元。净利润分别对应为亏损2.92亿元、5.25亿元。其主要收入来自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营业收入和用户量增长较快。但也是铺天盖地地烧钱做广告出来的。支出成本费用庞大。可持续性存疑。加上对于客户而言假货、质量差等投诉也一直存在。对于入驻商家而言。近期的大量商家前往拼多多上海总部维权的事件也影响较大。此刻的拼多多还是能上市先上市为妙。其是赴美国上市。相信国内很多投资者也不会介意。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其他观点:
如果现在有人带着音箱去马路上边放边唱。“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的多……”有一半的人会跟着节奏哼哼两句。剩下一半的人会冲出来把放歌的人打一顿——这就是拼多多目前的发展现状。爱它的人恨不得天天泡在上面。姐妹淘的微信群里几乎全是各品类的商品链接。而讨厌它的人。则对它嗤之以鼻。认为上面假货丛生。不值一晒。
但不管你是哪种人。都不得不承认。短短三年的时间。拼多多的名气迅速打响。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中。总有人“拼”过单;各种微信群中。也一定能看到“我xx元拼了xxx。大家快来拼多多”的链接;甚至当你还在怀疑这个平台到底靠不靠谱的时候。拼多多已经悄悄递交了赴美上市的招股说明书。
【高频的拼多多。缺钱的拼多多】
美国东部时间6月29日(北京时间6月30日)。创立三年。人们口中常常提到的“社交电商”代表拼多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根据文件显示。拼多多计划通过IPO交易筹资最多10亿美元。此次IPO由瑞银、高盛和中金联合承销。尚未最终确定挂牌交易所。
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市对于一些发展态势较好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不是件特别难的事情。但大家依然会问道。为什么拼多多需要上市?有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上市呢?难道是看到最近各路互联网同行纷纷开始准备上市。所以也赶了一回潮流?要想要搞清楚拼多多上市里面的玄机。我们还得从招股书中找到答案。
根据拼多多提交的招股书中透露。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12个月。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为2.45亿。而如果按照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来算的话。年活跃用户更是高达2.95亿;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内。拼多多平台活跃商户数量超过100万家;这些用户和商家为拼多多带来了可观的订单数量。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拼多多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
根据拼多多官方解释。自2015年成立以来。拼多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尤其自从2017年4月份上线广告系统之后。新的营收模式带来了滚雪球效应。推动拼多多平台收入实现呈几何数增长。从具体的数据来看。2016年平台收入为5.05亿元人民币。2017年全年收入为17.44亿元人民币。2018年的Q1收入为1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倍。
然而这般收入的增长并没有让拼多多赚了个盆满钵满。由于销售和市场支出。拼多多三年总计亏损13.12亿元(含期权支出)。2016年、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分别亏损2.92亿元、5.25亿元和2.01亿元。因此不难看出。拼多多的上市。除了因为这两年发展模式逐渐打磨完善。有了向外扩张业务发展的意图。同时也可能是因为。缺钱了。
【融资都去哪儿了?都投广告去了?】
然而我们纵观拼多多这三年来的发展史。即便是在在共享经济像大功率吸尘器一样卷走各方投资的这几年里。拼多多依然获得了四轮融资。在今年4月。也就是最新一轮腾讯领投的融资中。虽然官方未正式确认融资金额。但有报道认为拼多多达成了30亿美元融资金额。获得这么多的融资。为何拼多多依然缺口这么大呢?
如果将拼多多比作一个由不同长短的木板组合而成的桶。其长板就是流量。就是营销。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拼多多赞助的综艺节目包括《非诚勿扰》《欢乐喜剧人4》《我是大侦探》《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第二季》《极限挑战第四季》。在这些大热的综艺节目中。每个主持人都要飞快地念介绍拼多多为“三亿人都在拼的购物App”。
不得不说。这种铺天盖地的广告配上洗脑循环的神曲(开头唱的那段)。耗费了拼多多大量的资金。但也正因如此。才能在消费者心中营造出一幅“大家都在用拼多多了”的印象。从而降低用户使用拼多多时的心理门槛。就像开头说的那样。爱它的人很爱。讨厌它的也大有人在。另一部分潜在消费者心中。拼多多的形象可能就会沦为“钱都花在营销上了。质量很可疑”。为了能进一步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消费者。也为了自身的企业形象。拼多多似乎也想借着这次上市的东风重新包装自己的形象。
在这次的招股书中我们发现。前百度首席运营官陆奇和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均受邀担任拼多多独立董事。除了他们各自在圈内的人脉、实力等关系。其实邀请这样的大咖担任独立董事。也是为企业、平台的信誉背书。进而弥补自己在品牌整体定位这一短板上的缺失。
【想当下一个马云?黄峥还需狠抓审核】
然而品牌定位不是拼多多最为致命的短板。货源的可靠和稳定性最终才能决定拼多多这个平台最终留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如何。在庞大的流量冲击下。拼多多上不缺想来赚钱的商家。所以消费者们也能发现。大到各种家用电器。小到今晚洗碗的抹布。几乎生活中用得上的商品都逐渐能在拼多多上找到。但是。根据招股书中介绍。目前拼多多1159名员工。有该如何在处理订单的同时做好平台商品的“把关人”呢?
目前拼多多采取的方法是“管的松。罚得严”。甚至因此引发613商家维权事件。部分维权的商家称。他们虽然没能力拿到正品授权。但是有渠道可以拿到“原厂出品”的商品。这样的商品如果买家不追究。那么供货商、平台、品牌商三方面也就相安无事;如果买家感到不满。并进行投诉。那么拿不出正品授权许可书的商家们唯有吃下“假一赔十”的罚款。甚至贷款冻结、店铺下线。
虽然这些试图“维权”的拼多多商家们在法律上难以获得支持。但是对于拼多多“宽管严罚”的机制。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但正如张信宇在《拼多多怎么了?》里面写的。“作为杭州人。黄峥见识过2011年数万淘宝卖家向阿里要求维权。导致整个西湖交通都陷入瘫痪的盛况。与之相比。拼多多上海办公楼下大约二三十个商家的聚集。似乎远不能与之相比”。而拼多多整顿的脚步。更不会因此停下。
总体来看。拼多多目前的发展意图相当明显了——一个平台的迅速成长需要大量流量的扶持。可是要让平台扎稳脚跟。令其不被淘汰。还得重视品牌定位及品质。拼多多此次上市。除了拿钱扩张业务之外。或许也试图趁此机会进行平台治理、供应链调整和品牌整体转型的优化。毕竟黄峥在招股书中是这样强调的。“在公众的监督下。我们可以成长得更好更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2535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亿元,腾讯,的人,平台,商家,融资,消费者,用户,收入,流量
没想到大家都对成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急于上市,对此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拼多多“拼命”的上市。这种急切的姿态。我们不禁有个问题要分析:如果拼多多晚一年以后再上市。拼多多会出现什么可怕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