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两极分化,第一次出现猫眼评分比豆瓣低的情况,对此你怎么看?
原创

《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两极分化,第一次出现猫眼评分比豆瓣低的情况,对此你怎么看?

好文

热门回答:





关注头条号武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影视娱乐动态。

其他观点:

碑妹从未在一部文艺片上见过如此盛况。

2018年最后一部电影。成了来势汹汹的爆款。

提前六天。预售破亿。打破今年大多数好莱坞进口特效商业大片。

截止你看到这篇推文时。它的预售票房。是漫威巨制《毒液》的近三倍。同时也是DC翻身之仗《海王》的近五倍。

就连去年。最终斩获14亿的票房最高文艺电影《芳华》。预售只有2226万。

谁都知道。一直以来。文艺片都被套进「网上看看得了」的消费惯性。从而也有一些小众文艺导演力有不逮。坚守文艺道路走得举步维艰。

难道这一次。曾经难以打入主流报道的艺术片之尴尬局面正在被打破?

我看未必。

《地球最后的夜晚》

导演:毕赣

主演:汤唯 / 黄觉 / 张艾嘉 / 李鸿其 / 陈永忠

豆瓣:7.5分

并非我故意泼冷水。

这种颇有现象级意味的奇观。既是意外之外的意外。也是意外之内的意外。

今年5月。《地球最后的夜晚》首发预告。便开始直挠我的好奇心。

它有太多东西可以聊。也糅杂了太多元素:

文艺女神汤唯、不演烂片的黄觉、《相亲相爱》里的张艾嘉、诗意神秘的片名、潮湿缱绻的画面、离奇诡异的镜头、一鸣惊人的导演毕赣、迷离的「末日氛围」、长达一个小时的3D镜头、伍佰的配乐、甚至毕赣的老姑父…

李安夸它「非常非常优秀。非常非常特殊」;陈凯歌一边赞叹一边惊异;法国著名杂志《Télérama》称其为「2018年最伟大的电影」。

但这些全部加起来。也完全不会是它「爆」的原因。

故事是从12月7日。《地球最后的夜晚》官微发布的这张声明开始的。

于是。曾经受场次和影院困扰的纯粹文艺片因为「一吻跨年」。已经被排满了场次。几乎集中在12月31日的21:40和21:50两场。场场爆满。

因为。21:40开始。影片结束刚好零点;21:50开始。影片最终男女主接吻的时候刚好零点。简直就是艺术营销的典范。

看《地球最后的夜晚》。成了2018年最后的夜晚里。最有逼格最浪漫且最有仪式感的跨年方式。

文艺片不再是小众的狂欢。艺术电影被更多人注目。但它现在也似乎与影片本身无关。

可我似乎已经可以想象到。有很多误以为这是什么浪漫爱情片的兴致勃勃观众。在刚开始看的时候会一脸懵逼。越往后看越觉得导演在装逼。零点一吻之后出了电影院甚至有可能会骂上一句:啥逼玩意。傻逼导演!

不信。你看毕赣上一部的倍受电影节青睐的作品《路边野餐》。排名前列的短评是这样的:

要拍好长镜头首先你得要学好拍长镜头的技术啊!

我第一次看电影看到有晕车的感觉~而且完全不知道这些长镜头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鬼!

我宁愿被大家鄙视我是个肤浅的人我都不想昧着良心给好评。

因为在《路边野餐》里。毕赣将他自己纯粹私人化和诗人化的电影表达诉诸于镜头影像。每一个段落都以一首现代诗为分界点。也因此变得晦涩难懂。

尽管「懂不懂」并不能作为电影「好不好」的评判标准。但「看不懂」的宿命就是。主流观众难以接受。更多人将它判定为不知所云。从而无动于衷。

你看电影开头那首诗:山。是山的影子。狗。懒得进化。夏天。人的酶很固执。灵魂的酶像荷花。

你看画面里快要溢出的湿润质感、充满孤立无援的疏离之气。

你再看电影中那个长达41分钟的长镜头。这个抖动的长镜头在被载入影史的同时。也让电影院里的观众困意沉沉。而剩下的一小半。在之前一个个摇曳又虚幻的镜头下早就睡着了。

整部电影像一首神秘的诗。像一幅抽象的画。几乎没有主线。没有故事。没有冲突。虚实难辨。恍恍惚惚。

《地球最后的夜晚》和《路边野餐》有太多的地方相似。

依旧讲述一个寻找的故事。

《路边野餐》里。一个刚出狱重返故乡的中年男人。在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小侄儿卫卫。

《地球最后的夜晚》里。一个因父亲离世而重返故乡的中年男人。在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爱过的女人。万绮雯。



依旧在时间与空间、现实与梦境之间穿梭。

《路边野餐》里。难以捉摸的现实与梦境相互交织。暗示现实和梦境的。是各种各样的钟和表。

《地球最后的夜晚》里依旧延续错乱的时间线。碎片化的叙述方式。钟。依旧是关于时间的隐喻。


▲《地球最后的夜晚》中一直出现的钟

依旧是罕见并可以载入影史的长镜头。

不同的是。这次毕赣将41分钟的长镜头。延长为60分钟的3D长镜头。电影前70分钟。你在2D的现实里。之后60分钟。镜头翻转。画面昏黄。你需要和男主一样戴上3D眼镜进入梦境。体会梦游八荒的意境。

除此之外。两者之间。依旧是雾气潮湿的诗意。依旧是飘忽不定的画面。

依旧在拍贵州凯里。一样用喃喃自语的方言读诗…

坦率地说。《路边野餐》我并没有看懂。甚至我觉得。再刷一遍我也未必能懂。

它没有十分清晰的行为动机。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故事逻辑。你不需要把什么都「搞懂」。毕赣也无意让你什么都「看懂」。

整部电影重气氛。轻叙事。但它溢出的味道。腔调。气氛是迷人的…

更坦率地说。《地球最后的夜晚》我也没指望看懂。它更像是一种流淌的氛围。一种我希望看到的。难以名状又如梦幻影的感觉。

就像汤唯给我的感觉一样。在毕赣构筑的回忆和梦境中。她更像一个独特的意象。大多数时候只需站在那儿。便能让人感受到文艺的神秘感。

所以最后。碑妹想说。

我很喜欢毕赣。一个月前。也曾经专门为他写过一篇文字。文章的最后。我是这样写的:毕赣是一个张狂又反差的天才。

但今天。我其实私心里并不推荐所有人都去观看这部新片。

电影一直是很私人的感受。没有贵贱。也没有对错。只存在喜欢和不喜欢。

我也一直会说。分享感受并非党同伐异。只为求同存异。

但假如你还在纠结要不要与这部电影一起跨年。不妨去看看2015年的那部《路边野餐》。如果你期待在影院看到一个起承转合。矛盾冲突的好故事。它或许与你并不适合。

假如你已经买好了票。碑妹建议你。不妨放下预设。放下目的。去体验。去感受。

任凭它。带你去淋一次雨。去看一场火。去做一个梦。去趟一条溪流。去感受一首神秘的诗。去品一幅晦涩的画…

正如3年前。毕赣说的那句话:我的电影像一场大雨。希望你们不要带伞。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都拥有最特别也最难忘的2018年最后的夜晚。无论以哪种方式。

更多影评、电影链接获取。公众号:小碑电影

其他观点:

这可能是影史最冤枉的电影。淘票票才3.4分!

我很好奇片子到底有多烂。也不相信金马奖会看走眼。于是今天一大早就买票去看了。

其实就电影本身而言。电影并不算太差。只是被发行方给玩砸了。前面几十分钟虽然略显沉闷。但是后面就开始爽了。文艺片本来在国内受众面就比较小。导演根本就不应该在乎票房的多少。而是只管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就行。不需要刻意的去讨好观众。

而该片注水严重。大玩营销手段。把一群根本没有鉴赏能力的观众硬生生拖进电影院观看。得到差评是不出意料的。电影院最适合看爽片。而有的电影是需要自己一个人慢慢品味的。该电影就是属于后者。

猫眼和淘票票上面观众大量给出差评。只是他们不适合观看这类电影。而不在于电影本身不够优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难拥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11:12

    电影,文艺片,长镜头,夜晚,野餐,地球,路边,导演,观众,镜头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11:12

    没想到大家都对《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两极分化,第一次出现猫眼评分比豆瓣低的情况,对此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6:11:12

    关注头条号武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影视娱乐动态。其他观点:碑妹从未在一部文艺片上见过如此盛况。2018年最后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