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上面所说是如何送火神。那么人们所崇拜的“火神”又是何人呢?
声声响雷贯耳。阵阵彩霞满天。这就是人们对火神的称赞。
其他观点:
每年的正月初七都是我们家乡送火神的日子。人们都早早就吃完晚饭。把家里的灯全关了。然后绑上火把点燃。能送多远送多远。还有的抱一大堆柴火放在十字路口点燃。以前每家每户都送火神。现在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了。但还是有送的……据说这天还是老鼠娶媳妇的日子。所以都不能开灯……
火神 是中国神话中火神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只之一。中华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风俗。但是。汉族古史记载和各民族传说中的火神形象和来历行事差异甚大。相关的信仰民俗也有不少区别。甚至在火神崇拜缘何而起这一关键问题上。专家学者们的观点也互有分歧。相争不下。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我国北方信奉萨满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女性。被称为火神母、火婆、火姑娘、火灵、火源等。如鄂伦春族传说:一位妇女晨起烤火。因捣动火。触犯了火神。无论她家搬到哪儿。怎么也升不起火。
后来她向火神婆婆请罪。得到了宽恕。回家再点火时。火就着起来了。据乌丙安先生介绍。在这个传说中所体现的火神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不仅贯穿于北方一些民族的狩猎、放牧的生产习俗中。也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通常情况下绝对禁止用脚踩火、骑火、跨火。不允许说火的坏话或直接辱骂火。
在尊重火给人间带来的恩惠的同时。人们又把森林草场的火灾以及病人发烧、小儿梦魇等疾病视为火神发怒的结果。愈是对它崇敬。也就愈发畏惧它对人的惩罚报复。因而火神远比其他自然神更经常受到崇敬和供牲 满族神话传说。少年英雄托阿从天火库盗来一葫芦火种。他把石块凿出洞。然后把火种一一装入石块。带回人间。并告诉人们用碰磕石块的办法从中取火。
就这样。人间有了火种。从此。人们祀托阿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还要举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仪式(同上)。 西南少数民族的火神崇拜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火神形体人格化不同。他们大多把燃烧的火焰视为火神的化身(或把锅庄石、火塘灶等视为火神的象征)。并奉其为恩赐火明和财富。使家族繁衍兴旺的保护神。
汉族的火神崇拜。同样有\"流派\"区别。以形象和来历言。一般都以祝融为火神。据说他本是颛顼氏的后代。本名重黎。也叫吴回。帝喾(即高辛氏。传说中古代部族的首领)当政时。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乃命曰\"祝融\"。死后为火官之神。
又相传。大禹的父亲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天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山海经·海内经》);成汤伐夏桀时。天帝令祝融降火于夏城(《墨子·非攻下》)。帮助成汤灭夏。 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祝融常以女子的形象出现。称\"祝融夫人\"。
此外。民间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为火神的说法。如谓远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类进入熟食阶段。后人尊为火神。又称火德真君。定时祭祀。也有一些地区的火神崇拜并无具体来历。或称南方火帝君。或称种火老母。等等。
以火神祭祀的日期与行事言。各历史时期和各地区的风俗也不一致。如上古时的火神之祭在夏天。汉晋以降。这一传统以夏季祀灶的方式得到延续。又如。四川等地以夏历四月初八为火神\"生日\"。届时士农工商进香并祀神或演戏娱神。
鲁南地区以正月初七为祭祀火神之日。民间有组织\"火神会\"的风俗。除去火神庙朝拜外。全体会员还要聚餐两次;此外。火神形象相貌凶狠。三头六臂。并有风火轮、火葫芦、火印、火剑、火弓等火器配备。酷似神话传说中\"哪吒\"的变态。
与民间俗信的形形色色相似。现代学人对传统的火神崇拜的源流等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西南一些地区以燃烧的火焰或火塘作为火神的化身或象征。当是火神崇拜的端初形式。连同相关的仪式、祭词和禁忌在内。其中所包含着的观念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火的作用既感戴又畏惧的双重认识。因而更多地保持了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的原始风貌。
至于炎帝、燧人、祝融等司火之神。是战国以后才被创造出来的人格化火神;其他如火德真君、种火老母之类。均出于更往后人的编造。 也有人不同意此说。认为华夏民族先民中存在一个崇拜火神和天空中以\"火\"命名的星辰的族团。这就是以炎帝--燧人--祝融为始祖神的炎帝之族。
炎帝族号高辛氏。\"辛\"即\"薪\"的本字。取像于以斧斤析木之形。 \"有薪(辛)即能得火。所以高辛氏其实初义应正是火神之别号\"。又辛同薪声。《说文》:\"薪。荛声。从艹。尧声。\"由此可知。辛字古音读尧。
所谓炎帝高辛氏。其实就是古帝中赫赫有名的\"帝尧\"。再参以\"炎神。炎帝也\"(王逸《楚辞·远游章句》)、\"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作钻燧生火\"(《管子·轻重篇》)、\"炎帝死而为灶\"(《淮南子·汜论训》)等记载。可以说。\"炎帝族团本来是一个崇拜火神的部族。
而且炎帝一名本身。初义也正是火神\"。从以泰山为天下之中的观点看。炎帝的活动区是比较偏居西南的。由此也就产生了《初学记》卷九所谓炎帝\"位在南方。主夏\"的说法(何新《诸神的起源》。三联书店。1986)。
准此。以炎帝、祝融为火神的古史传说和以火神为\"南方火帝君\"并在夏季祭祀等俗信。均有史实发展的轨迹可寻。 还有人认为民间火神信仰的源头。是初民对大火星(即心宿)的崇拜。《左传》载炎帝\"以火纪\"。其实是指借助对大火星运行变化的观测以确定季节;而祝融担任的\"火正\"是专门观测大火星的运行变化以确定季节的官职。
此外。《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尸子》:\"燧人上观辰星(即心宿)。下察五木。以为火也。 \"这种把火的发明归功于燧人对心宿的观察的说法。存在着本末倒置的错误。因为人类先发明了对火的利用。然后用\"火\"为\"心宿\"命名(称火星)。以此表明星宿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如同火对于人类的生活一样重要。
由此可见。火星之火与燃烧之火原不相关。由于后人的错误理解。导致\"火神\"概念由星宿崇拜讹为火焰崇拜和关于炎帝、燧人、祝融的火神崇拜。 此说与前述何新之说的根本区别在于。何氏认为炎帝族团所崇拜的\"火\"包含自然之火与大火星宿两层涵义。此说认为自然之火的崇拜完全是因后人的误会才衍生出来的。
围绕着一些与火神崇拜相关的现象。学者们亦有不同看法。如有人认为火崇拜具有与日月、光明崇拜密切相联的特点。有人则认为火神崇拜与太阳神崇拜是不同的神祗崇拜;有人注意到火神形象中有突出的女性化现象。以为这包含有原始的先妣崇拜的因素。有人则以为这种现象并无共性可征。等等。
祝融。名重黎(简称黎)。又称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以火施化。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
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其他观点:
谢谢!火星在中国古称“荧惑星”。这是由于火星呈红色。荧光的像火。古希腊神话中有12位火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2766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火神,炎帝,崇拜,火星,也有,传说中,祭祀,民间,天帝,星宿
没想到大家都对今天是送火神的日子,那么火神是谁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上面所说是如何送火神。那么人们所崇拜的“火神”又是何人呢?声声响雷贯耳。阵阵彩霞满天。这就是人们对火神的称赞。其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