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
原创

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

好文

热门回答:

小说《水浒传》里。若论仗义疏财。确实谁也比不过柴进。因为要想仗义疏财。首先得有财。柴进是后周王孙。家资无数。人称当世孟尝君。孟尝君食客数千。柴进没有养数千食客。既然被称为当世孟尝君。食客数百应该是有的。

而宋江自称卑猥小吏。本就是郓城县一个押司。确实只是一个刀笔小吏。收入再多也有限。家财比之柴进。无异于九牛一毛。宋江与柴进比仗义疏财。当然断断比不过柴进。

退一步说。仗义疏财并不完全看有钱无钱。待人滴水之恩也是恩。权且算宋江与柴进二人一样地仗义疏财吧。那么为何宋江做了水泊梁山老大呢?原因如下:

一、柴进仗义疏财是好客。宋江仗义疏财是收买人心。

武松在柴进家里住了一年多。酒也不知喝了柴进家几十缸。临离开时。却说什么“人无千日好”。对柴进颇有怨气。说明对于柴进来说。武艺高强的武松。与武功平平的洪教头并没有多大区别。无非都是他家里的客人。柴进并没有刻意高抬武松。更没有企图收买武松。反映了柴进收留武松只是好客而已。

而宋江则不同。在柴进庄上遇到武松这个堂堂一表凛凛一躯的好汉。便倾心接纳。先是要给武松做衣服。再是岔路口置酒给武松回乡饯行。最后是送给武松十两银子。——正所谓“宋押司便是真大丈夫。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小恩小惠就让武松感激涕零。推金山倒玉柱拜宋江做了大哥。宋江收买武松以为己用的做法很是高明。

至于武松后来反对宋江招安。那是另外一回事。

宋江由仗义疏财收买人心。到水泊梁山时时处处占尽风头。架空晁盖。以“封妻荫子光耀门楣”为诱饵。收买人心是一脉相承的。

如此一来。宋江的仗义疏财。自然能为他做梁山泊老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柴进仗义疏财。与贼寇私通款曲。藏污纳垢。是败家子的行径。宋江仗义疏财是他政治权谋的一部分。

做为家传宋太祖丹书铁券的后周王孙。柴大官人其实就是一个败家子。社会上作奸犯科杀人亡命之流。他一概收留。并声称“便是犯了十恶不赦大罪。或杀了朝廷命官。到了他的庄子。官府捕快也不敢正眼觑之。”无法无天之至!

封建朝代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律条。即使这个律条不一定真的实施。但表明统治阶级内部也是有意规范不轨行为的。

柴家当初让位与赵家。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改后周为大宋。当了皇帝。赐柴家丹书铁券世代免罪。但并不等于柴家就可以为所欲为。犯上作乱。

时移世易。朝廷奸权当道。一个高唐州的小小知州。用莫须有罪名就可以无端蔑视柴家。何况柴进确实是无视朝廷法度?

柴进资助匪类。在家中藏污纳垢。所谓仗义疏财。其实是纨绔子弟败家的行径。

而宋江自言“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是在“权谋”上下功夫的。他的仗义疏财只是他的权谋的一个反映而已。

宋江的政治权谋。用老套的话概括。就是“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所以。宋江在江湖上施展“及时雨”手段。人人“如雷贯耳”。在水泊梁山大显身手。笼络人心当上了寨主。也就是题主说的“老大”。实现了他受朝廷招安。封妻荫子光耀门楣的政治理想。

而败家子柴进只能在宋江手下管管钱粮。

三、柴进仗义疏财与政治志向无关。宋江仗义疏财是想实现他的“凌云志”。

张恨水说。柴进想如同刘秀一样。光复汉室。做中兴之主。纯属无稽之谈。

柴进倒是资助王伦。在水泊梁山建了一个匪窝。但那绝不是柴进造反或光复后周的根据地。

试想。柴进仗义疏财。资助了王伦。但他推荐一个林冲到梁山入伙。都被王伦拒绝。谈何根据地?估计柴进自己上梁山。嫉贤妒能目光短浅的王伦拒绝不拒绝。也难说得很!

何况。后周失国已久。连北宋都濒临灭亡。此时柴进企图复国。岂不是痴人说梦?柴进决没有那个想法。

而宋江仗义疏财。最初的目的不是做山大王。然后接受朝廷招安。他是有远大志向的。他的远大志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唐朝的黄巢。是建立了“大齐”政权。做了“大齐”皇帝的。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是想超过黄巢。推翻大宋。一统天下。自己做皇帝!

有如此宏图大志的宋江。虽没有柴进富有。没有柴进的先天条件。但做个梁山老大。无非是达成了他退而求其次的目的罢了。

其他观点:

实际上。这个现象我也有过疑问!

前几年。我去梁山县水泊风景区一游。那座山头的最高处就是大名鼎鼎的聚义厅(据说这里就是86版水浒传的拍摄场地)。旁边有个不大的灵堂。里面供奉着一百单八位好汉的灵位。

此时的游客们都会以粉丝般的热情。为自己的偶像打赏一二。我注意到。武松灵牌前的纸币堆得像小山一样。其次是鲁智深。后面依次是晁盖。杨志。林冲。李逵。孙二娘。扈三娘等人。

总之。宋江派系。晁盖派系。三山派系中有点名堂的首领。多少都有一点供奉。

然而令人哑然的是。身为梁山领头大哥及时雨宋江和仗义疏财的小旋风柴进的灵前。却非常尴尬的空空如也。

宋江没有“流量”自然来自于后世对他的不堪评价。但广结善缘而又出手大方的柴进。为什么也如此不受待见?

于是我跟导游小哥调侃了一下。小哥的一口山东腔逗乐了我:“咦。他比马云还富。不缺钱!”。

柴进有钱。但无势

柴进是周世宗柴荣嫡派子孙。因陈桥让位有功。宋太祖赦赐丹书铁券以保其身家性命。荣华富贵。用现在的话说。柴进就是个官+富二代。

从柴进的生活情趣中我们看到。他既没有加官进爵的高远志向。也没有打家劫舍的迫切需求……既有钱。又有闲还不近女色的钻石王老五。第一喜欢打打猎。第二喜欢交朋友。

然而前来投靠的都是些什么人?

柴进曾在江湖上放话:纵使劫了府库的银两。杀了朝廷的命官。我也罩得住你!

宋朝以前就有豢养门客之风。柴进虽有丹书护身。但其并不在当时的官僚体系之内。而且他是前朝功宦子弟。一朝天子一朝臣。时政一旦有变。他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因此。网络江湖势力以应对不测。也是他安身立命的生存手段。

郭德纲有言: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住骨肉的亲情;富人在深山老林舞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的宾朋!

于是。那些江湖上混不下去的张三李四纷纷前来依草附木。蹭些酒食钱米——但混吃混喝的人。是不懂感恩的。既然成了你的门客。吃你喝你是应该的。

柴大官人既有朝廷的铁杆庄稼。还有周遭几百亩的田地和猎场。黑白两道通吃。自然信息灵敏。情报准确。通过官与匪的合纵连横。维持其强大的气场和江湖地位。

然而任何时候。人都会被分成三六九等。逃亡的武松在庄上呆了整整一年。柴进对他也是不冷不热。爱搭不理。因为武松虽武艺高强。但此前在江湖上却是籍籍无名。连个打酱油的都算不上。

而身犯重罪的林冲和杀人潜逃的宋江却被他奉为上宾。因为这两人的江湖威望与他当在伯仲之间。他之所以资助白衣秀士王伦。也是因为这个读书人有可能为他构建一个坚实的后方堡垒。而像石勇这种孤魂野鬼。最多也就是象征性的给个仨瓜俩枣而已。像洪教头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水货。柴进略施小计。借林冲之手便让他“羞愤离去”。

——这说明柴进待人并不能一视同仁。他的“疏财”并不全是“仗义”。其中更多的是自己的情怀。以及“在世孟尝君”的名声。很多时候的给予。甚至有施舍的味道。那些杯水车薪有多少真诚。久历江湖的老麻雀。自然能够掂量出轻重。

宋江既是胸怀大志之人。也是人情世故的老手

人们对外来的帮助似乎有一个大致相同的共识。富人对穷人的接济。通常都有与生俱来的“施舍”性质。而被接济者的心里也会轻轻划过一个念头:这是应该的。因为你有钱!然后在心安理得的安慰之下渐渐的忘记了一件事:感恩。

然而穷人与穷人之间的相互赠予。却能再次加深“穷帮穷”的朴素感情。

宋江在郓城县时。曾接济过穷困潦倒的张文远。还一次性给过江湖儿女阎婆惜10两银子。而且还给她弄了个廉租房。但在这两个人眼里。宋三郎身为当地名士。而且身边有的是闲钱。扶危济困难道不是他应有的品德吗?因此。宋押司的帮助没有在他们心里产生多大的波澜——果然。背后下药的恰恰是这两个人。

宋江在柴进庄上偶遇武松的时候。武松既不受柴进待见。而且还身患疟疾。虽然宋江也正在穷途末路之中苦苦挣扎。但他仍然“将出些银两”为武松做衣服。想那武松。孤身一人飘零江湖。除了江湖上的义气与客套。谁曾真正关怀过他的生活?因此。知冷知热的贴心问候。最容易打动人心(武松在张都监府上。恰恰折戟于温情的麻痹)。

因此。出钱的虽然是柴进。但领情的却是宋江。

送别之时。同为逃犯的宋江还给这位萍水相逢的年轻人10两银子——至此。两人的“一夜情”。奠定了肝胆相照的基础。

第三位接济的人是病大虫薛永。当时薛永正在大街上打把势卖艺。然而无人打赏。宋江顺手给了他5两银子。当薛永得知这位就是名满天下的宋公明。纳头便拜。并坦言:“这5两银子强似别人50两……”——很多时候。雪中送炭往往比锦上添花更让人难以忘怀。

宋江为李逵的莽撞而“江湖救急”。分三次给了李逵70两银子。除了顺应场合。其中也有浓浓的江湖情谊垫底(此时两人已称兄道弟)。李逵虽为官府当差。但混的比叫花子也强不了多少。因此。滔滔江水般的仗义很快让他成了宋江的嫡系。最后甚至能为他喝下毒酒——而这种恰到好处的些许给予。不但让“及时雨”的美名增加了权重。而且笼络了一大批渴望友谊的莽汉。因为。权谋深重的宋江精准拿捏着一个尖刻的人情:我都“滴水之恩”了。你还不得“涌泉相报”?

在逃亡的路上。宋江先后结识了秦明。燕顺。王英。郑天寿。张顺。张横。穆春。穆红。李俊。李立。童威。童猛。戴宗。李逵。吕方。郭盛等人。至此。宋江派系已经形成。并拥有无可撼动的竞争力。

后经江州劫法场。英雄小聚义。剐杀黄文炳。又装神弄鬼的搞了“三卷天书”和“九天玄女”。以及此后的成名之战:三打祝家庄……所有剧情的主角全都是宋江。

宋江和柴进只是惺惺相惜。但和晁盖可是过命的交情。由于晁盖的力挺。二把手的位置已经无法动摇。

而此时的柴进仍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打打兔子。撒撒小钱。

实际上。柴进高估了自己的能量。甚至连小小高唐州的知府都敢把他劫持后丢进地窖。但梁山众好汉倾巢而出的营救。也正是他多年来苦心布局的回报——正是这次营救。无形中抵消了柴进对众好汉的慷慨解囊之恩。

我们可以想象。柴进是和家眷一起上山的。他的万贯家产不可能留在庄上。而这些家产在梁山伯的财务体系之下。只能“被公有”——人聚财散。人散财聚。如果有人冲着你的钱去。你千万不要指望他们在你一无所有的时候。还能围着你转——此时的柴进只是一名会计。

柴进为什么成不了老大?

也许他根本就没想执掌这艘风雨飘摇中的危船。试想:如果他真想占山为王。当年和王伦一起上山。他就是妥妥的老大。何必等到今天?如果不是高廉惊破了他的田园美梦。柴进可能还在沧州过着富豪的安逸生活。

更重要的一点。水泊梁山的好汉们之所以啸聚山林占山为王。显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想干一番大事。

而宋江立场鲜明的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无疑为前进的道路指明了方向——然而出身富贵之乡的柴进。显然没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以及改造世界的魄力。说白了。决定霸道与淡泊的条件是格局和情志。

其他观点:

柴进的身份和地位已经决定了他和宋江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柴进当上了梁山首领。唯一的结局就是拉着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陪葬。

《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和及时雨宋江都是仗义疏财的好汉。特别是柴进。家财百万。最爱结交江湖人士。府中收留了一大帮投奔他的英雄好汉。梁山好汉中的林冲、武松、宋江等人皆受过柴进的恩惠。受到柴进可以算是梁山泊的幕后大金主。第一任梁山首领王伦就是柴进资助的。那么柴进最后为何未能当上梁山老大。甚至上了山才排第十位?

柴进的仗义疏财和宋江有着本质的区别

赵匡胤是从后周柴荣的后人手中夺得了皇位。建立的北宋的。也许是心中有愧。赵匡胤对柴家后人并没有斩尽杀绝。而是给予了优待。甚至给柴家留下了丹书铁券。免死金牌。柴家后人在北宋一直生活得好好的。甚至还相当的富足。水浒中梁山好汉之一的小旋风柴进就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嫡系子孙。

作为前朝皇族后裔。身份自然就和普通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柴家也因为身份问题彻底绝了上进之路。不可能通过科举或其他途径进入官场。注定了至多只能当一个富人。却无法成为权贵。于是日子过得无聊的人柴进就开始大肆结交江湖中人。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给这些江湖人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庇护。比如武松就曾在自认杀了人后投奔柴进。在柴家庄住了两年之久。

但柴进其实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但的所谓仗义疏财。结交江湖中人。更像是一种赌气。或者说是满足虚荣心。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实事求是地说。柴进甚至压根不会笼络人心。他财是散了。但没有收拢到一个真正的亲信。这点从他对待洪教头就看得出来。

林冲在火烧草料场后彻底被逼上了绝路。听说柴进为人最为仗义。于是前往投奔。到了柴家庄后被洪教头挑衅。二人一番比试。洪教头落败。但柴进对洪教头的举动却令人颇为寒心。

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施耐庵《水浒传》第8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洪教头相对林冲来说。投奔柴进的时间更久。但柴进在洪教头落败后。压根不当洪教头一回事。没想着安抚一番。洪教头无奈只能离开。柴进的仗义疏财。在我看来是因为身份上的不同。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之感。完全把前来投奔的人当成了他的奴仆、下人。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且柴进也没有识人之能。武松在柴进府上待了两年受尽白眼。宋江来了后三言两语就给武松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上了梁山。武松也压根不把柴进曾经的收留当成恩惠。

柴进虽然资助了众多的好汉。但和他资助的众多好汉都有着疏离之感。没有一个可以交心之人。而宋江却和柴进不同。他地位不高。只是一个普通的押司。结交好汉完全是做到了仁至义尽。而且有着很强的目的性。极会为结交的好汉考虑。比如就曾答应为矮脚虎王英另觅一个媳妇。这也是宋江为何每到一处。提到名字都有人拜倒认大哥。而柴进落难之后却无一个心腹之人。不会笼络人心。没有识人之能。缺乏领导才能。不够腹黑。柴进凭什么当老大?

柴进的身份已经决定了他无法当上梁山首领

前文已经提过。柴进是后周世宗柴荣的直系子孙。作为前朝皇族后裔。赵宋皇族虽然给予了他们一定的优待。但也不是完全就对他们放心的。王朝迭代正常情况下都是要经历一番流血牺牲的。对前朝的皇室人员。一般为了统治稳定。都会采取赶尽杀绝的手段。免得他们或者有人用他们的名义行反叛之举。纠集起一批对前朝有着留恋的人员。威胁自己的统治。

宋江当上梁山首领后力主招安。虽然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想谋得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但客观公平地来讲。占山为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固然洒脱。却不是长久之道。不然宋江的主张也不会得到众多人支持。宋江只是普通小吏。身份卑微。而且也是被逼上的梁山。朝廷在梁山势大时还可以考虑招安纳为己用。

但一旦柴进当上梁山泊老大。朝廷对待梁山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合着你柴进聚拢如此之多的好汉。手中兵多将广。这是打算复辟。改朝换代。重新夺回政权么?这种情况下。梁山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甚至相对于田虎、王庆、方腊之流。梁山会成为征战打击对象。必须彻底围剿的那种。

宋江当上梁山首领。说招安后梁山好汉也损失不小。但好歹还有一半多活了下来。一旦柴进当上梁山首领。恐怕梁山的重要人员会被朝廷全部当成反贼剿灭。一个不留。

所以说同样都是仗义疏财。但柴进因为身份的不同。和宋江有着本质的区别。再加上宋江的身份最有利于体现作者施耐庵的写作意图。柴进自然不可能成为老大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陌念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6:01

    梁山,仗义疏财,教头,好汉,自己的,后周,江湖,朝廷,李逵,都是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6:01

    没想到大家都对若论仗义疏财,谁也比不过柴进,为什么最后却是宋江做了老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06:01

    小说《水浒传》里。若论仗义疏财。确实谁也比不过柴进。因为要想仗义疏财。首先得有财。柴进是后周王孙。家资无数。人称当世孟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