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唐朝历史转折的政变有哪几个?
原创

影响唐朝历史转折的政变有哪几个?

好文

热门回答: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发生政变次数最多的王朝之一。不仅有常见的争夺储位政变。也有统治集团内部派系争夺权力的政变。这些政变或多或少的改变了唐朝的历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和甘露之变。而知名度较小的则有景龙政变和先天政变等。其中武则天晚年到唐玄宗掌权这短短几年时间唐朝政府频频爆发政变。体现出内部权力集团的激烈斗争。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中最著名的政变。具体过程已经不需要赘述。但是玄武门之变对唐朝历史影响远不如其名气那么大。

玄武门之变的结果是唐朝皇帝的继承权从李渊长子李建成一系转到次子李世民一系。其实质对李唐王朝没有什么太大变化。至多算是为李唐皇族开了武装政变夺权的先例。此后李唐皇室多次发生武装政变。

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是武则天统治末期。唐朝内部政治势力的夺权政变。时任宰相的张柬之会同其他几位大臣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由其子唐中宗李显复位。

神龙政变的影响要远大于玄武门之变。毕竟武则天已经将唐朝国号都改成了周。虽然武则天在政变前几年就已经将李显从流放地召回并重新立为太子。但当时武氏家族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武则天晚年的政局也还不明朗。李唐皇室能否夺位帝位还不一定。而神龙政变则明确了李唐皇室夺回皇位。

景龙政变

景龙政变是唐朝历史上一次知名度较小的政变。但其对唐朝历史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唐中宗复位之后。影响唐朝争取的后宫势力和武氏家族的势力仍然强大。唐中宗本人又性格懦弱。朝中大权逐步被韦后及依附于她的武氏家族控制。

而作为唐中宗继承人的太子李重俊被韦后等人步步紧逼。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发动政变企图杀死韦后和武氏家族巩固自己的储君之位。虽然政变最终失败。但是李重俊成功杀死了武氏家族的核心人物武三思。使影响唐朝政局多年的武氏家族开始衰落。而李唐皇族巩固权力的障碍只剩下后宫政治势力。

唐隆政变

唐隆政变是唐中宗李显死后。李唐皇族联合起来发动政变诛杀韦后的政变。在唐中宗死后一直控制朝政的韦后势力企图继续掌权。韦后甚至有学习武则天自立为帝的野心。但是她的能力和实力远不如她的婆婆武则天。

李唐皇族在太平公主的策划下。由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领导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影响了唐中宗一朝政局的韦后集团。拥立唐中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复位。李唐皇族进一步巩固权力。而后来影响唐朝政权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也正是在此次政变中脱颖而出成为唐朝统治集团内部新兴的领袖人物。

先天政变

在唐隆政变后的唐睿宗执政时期。对朝政拥有极大影响力的正是太平公主集团。凭借对唐睿宗的拥立之功。她的存在极大的威胁李隆基的地位。两人的矛盾也异常尖锐。太平公主甚至公开要求废黜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最终同样懦弱的唐睿宗做了人生中最睿智的两件事。一是迅速册立李隆基为太子并始终没有废黜他;二是果断退位让年轻有能力的李隆基登基确立名分。最终李隆基在登基后的第二年抢先下手发动政变。一举铲除太平公主集团。李唐皇族彻底夺回并巩固最高统治权。

甘露之变

此后唐朝政府在唐玄宗李隆基手中达到鼎盛。也在他手中开启乱世。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政府面对的更多是是藩镇割据的威胁。同样宦官势力崛起成为掌控唐朝中枢权力的重要势力。

为了夺回被宦官控制的中枢权力。唐朝中期多位皇帝都曾进行努力。唐文宗即位之后也希望能通过政变的方式夺回权力。于是策划与藩镇势力一起铲除权宦。但因所托非人。最终政变没有成功。不仅唐文宗彻底成为宦官们的傀儡。朝廷重臣也被宦官派出的神策军大肆杀戮。由此使宦官势力牢牢控制了唐朝政府中枢直至唐朝灭亡前夕。

其他观点:

我认为影响唐朝历史转折的政变有三个。

1.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门的玄武门之下。和几个士兵在玄武门刺杀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让位给唐太宗。

2.唐隆政变

由于韦后和安乐公主专权。韦后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李隆基绝对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于是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在公元710年7月21日晚上发动政变。诛杀了韦后集团。

3.先天政变

太平公主从小在武则天身边。自然有着很强的野心。唐玄宗决定要杀死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也意识到了唐玄宗会杀他。但唐玄宗先发制人。在公元713年。李隆基清除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逃到寺庙。三天后回到家中就被李隆基赐死。

其他观点:

唐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古代又一次鼎盛时期的代表朝廷。唐朝为世界著名。但是唐朝在其辉煌的外表下也有一段段血腥的历史引人关注。

一、玄武门之变

唐朝在开国初年。公元626年6月的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即位后身体欠佳。便有传位于太子李建成当太上皇的意愿。身为秦王兼尚书令的次子李世民在平定隋末大局面后深得人心便引来大哥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的嫉妒之心。二支队伍明争暗斗许多年。最终在玄武门处。李世明凭借谋士和人才尉迟敬德、程咬金、李勣的相助将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一网打尽。玄武门之变使李世民夺得了皇位。是为唐太宗。

影响:虽然李世民励精图治、虚心纳谏、任用贤才。打开了一个盛世的新局面(贞观之治)。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1、 篡改历史。得位不正。

李世民弑兄诛弟。逼父让位。这违背了封建礼法。所以玄武门之变始终是李世民精神上的负担。所以在贞观十六年、十七年两次要求观史。并针对玄武门之变发表意见。

《通鉴》卷196记载。太宗贞观十六年四月云:上谓谏议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通鉴》卷197记载。太宗贞观十七年七月云: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委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2、 储君地位不稳。后世政局多为动荡

太宗以流血之变夺取储之位。为后世开了个不好的先例。纵观唐朝290年历史中。储君之位一般都不太稳定。新旧君主交替之际常有政变发生。

而在贞观年间。李世民儿子李泰就曾觊觎皇位。和太子斗争。

二、神龙政变

天授元年(690)的重阳节日。67岁的女皇武则天实现了她的皇帝梦。号“神圣皇帝”改唐国号为周。开启了大周朝的统治。女皇在统治前期仍延续唐太宗的改革措施但女皇统治后期。一心想要将皇位传给武姓族人。引起群臣的不满。宰相张柬之联合羽林军发动的军事政变借女皇的男宠在皇宫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的恶劣行径借机将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杀死。老弱无力的女皇武则天只得宣布退位。太子李显重新掌权。李唐政权恢复。

影响:神龙政变带虽然表面看皇权重新回到李姓宗室。但其最大的影响就是造成韦氏外戚专权。

三、唐隆之变

公元710年当时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发起的一场政变。神龙政变后。中宗对其患难妻十分放纵。致其为所欲为。朝廷上下的大权都被韦皇后的一族人所控制。并在“皇太女”(安乐公主)和武姓族人的帮助下齐力打压功臣。引起朝廷内部群臣的不满。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密谋毒死唐中宗后。李隆基的铁骑也征服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实力。姑姑太平公主出面逼少帝退位。但也觊觎皇帝的宝座。李隆基也趁机消灭太平公主的势力。最终夺得皇位。

影响:此次政变是唐朝前期外戚专权与李唐宗室重新掌权的一个分水岭。韦武集团在这次政变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基本上肃清了唐朝前期政治上长期存在外戚专权的不安定因素。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前提。四、甘露之变

影响:“甘露之变”的失败。造成了宦官政权的进一步稳固。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这种局面一直到唐昭宗天复三年才得以消失。

唐朝是中国历史朝代中发生政变最多的时代。也从侧面反映出唐朝体制的弊端。对于唐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仰望历史长河。寻觅一份纯净。喜欢就点个关注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北海茫月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20:53

    唐朝,太平,之变,神龙,公主,武则天,太子,玄武门,宦官,势力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20:53

    没想到大家都对影响唐朝历史转折的政变有哪几个?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20:5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发生政变次数最多的王朝之一。不仅有常见的争夺储位政变。也有统治集团内部派系争夺权力的政变。这些政变或多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