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发生军事政变,软禁总统巴希尔。利比亚军阀挺进首都,也要接管政权。这是巧合吗?
原创

苏丹发生军事政变,软禁总统巴希尔。利比亚军阀挺进首都,也要接管政权。这是巧合吗?

好文

热门回答:

“阿拉伯之春”。中东地区的连锁反应。

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年轻人布瓦吉吉。因为国家经济萧条。找不到工作。就去在街边做起了小贩。后被警察粗糙对待。不堪羞辱。自焚身亡。事情发酵。激起了人民对政府无能、物价上涨的愤恨。愈演愈烈。全国上下沆瀣一气。最终总统总统本·阿里辞职归咎。结束了23年的独裁统治。

埃及革命。在突尼斯总统辞职后11天埃及爆发了一系列反政府活动: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等。近100万人参加了此活动。不久总统辞职。将权利转交给了埃及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

利比亚战争。卡扎菲――利比亚迷之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在位期间人民富足。全国上下统一。直到受“阿拉伯之春”影响。爆发反政府活动。最终联合西方大国。一同推翻了卡扎菲政府。事后利比亚陷入内乱。经济倒退20年。生活一日不如一日。

也门起义。同样是爆发游行示威。呼吁总统下台。但是遭到了总统萨利赫的拒绝。激起民愤。炮轰总统府。萨利赫以及相关人员受伤。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随后也门爆发了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总统辞职下台。33年的政治生涯结束。权利交给了军方。



看看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以用“蝴蝶效应”形容。无非就是领导人长期执政、霸权。国家经济长期萧条。国家专制。政府无能。失业率居高不下。政治体制死板教条等等。所以这一切绝非偶然。

以上均是小编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评论。指出不足。相互学习。谢谢。

其他观点:

两者看似天南海北。实则背后都有两只大手在使劲。一支是美国的。另一支是俄罗丝的。指向座标:苏丹是个石油大国。利比亚也是石油大国。

世纪80年代。受苏丹邀请。东方大国专家首次在南苏丹地区勘探发现了储量惊人的石油资源。并在北部地区帮助苏丹建立起一整套炼油体系。使苏丹从此一跃成为产油大国。东方大国支持建立苏丹的炼油厂曾经是东方大国在海外支持我建立的最大炼油厂。

利比亚国民军元帅哈夫塔尔拥有双重国籍。既是利比亚公民又是美国公民。但他亲近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反对西方国家干涉利比亚内政。所以他被西方媒体称为第二个“卡扎菲”。哈夫塔尔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2018年10月就有外媒曾经报道俄罗斯派遣几十名的由军事情报专家和特种兵组织的军事小组来到利比亚东部地区(即哈元帅控制区)。伪装成保安公司职员的俄军事人员为利比亚国民军提供了各种军事训练和指导。该报道还指出利比亚国民军购买了部分俄式武器并接受俄罗斯武器援助。从利比亚这几年持续不断的冲突来看。利比亚的确不存在整体向西的民意基础。在民族自尊心和国家独立尊严的作用下。利比亚向西派和向东派之争终于发展到用武力来投票决定方向性的最终阶段。

曾经有俄罗斯雇佣兵为巴希尔服务。而俄罗斯也为了巴希尔跟美国大吵一架并宣布退出国际法庭。苏丹政变与俄罗斯无关。但与欧美大国有关。美国为了在非洲进行新殖民主义。近年来又把美国主导的“颜色革命”向非洲复制移植。并且在苏丹国内大力培植反对派。非洲历来痛恨西方殖民主义者。因为非洲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被西方掠夺了几百年。从而积弱积贫。一穷二白。西方殖民者是非洲的历史罪人。近十几年以来。饱受西方欺压的非洲大陆与东方大国关系比较友好。东方大国在非洲有众多的投资项目。苏丹也不例外。美国和西方大国一直诬蔑东方大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但事实胜于雄辩。东方大国几十以来一直是援非力度最大的国家。非洲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并没有被西方的妖言所迷惑。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都加深了与东方大国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而苏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随着苏丹带动一些非洲国家加强与东方大国的合作引起了长期布局苏丹的美国的忌恨。加上他们怀疑巴希尔与“支恐”有关。所以千万百计要拿下他。

在非洲。东方大国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欧美大国。之前非洲大陆是西方大国的殖民地。英法葡等曾经长期殖民非洲。时至今日。西方大国一直视非洲大陆为他们的势力范围。但是。今天欧洲大国的实力与18、19、20世纪如日中天的实力相比已已降格为三流之国。但是西方大国不甘心失去非洲的利益。他们虽然鞭长莫及。实力不足。但他们仍然不死心。他们办不到。但他们可以借力美国去间接实现他们的利益。所以一旦美国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必然会紧随其后。就像秃鹫跟随狮子一样。睁着发红的眼睛。伺机捡些烂皮碎肉。

苏丹是英国的殖民地。1956年独立。但在承认苏丹独立的前一年。英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老办法让苏丹南北之间爆发了内战。2011年。在美国长期的布局下。南北苏丹最终分离。南苏丹独立建国。苏丹北部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而苏丹南部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另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

从总统巴希尔政变上台以来。苏丹就宣布“对全世界穆斯林敞开大门”。1993年。苏丹因“长期支持和庇护极端伊斯兰主义分子”而被美国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1997年。克林顿政府签署行政命令。决定对苏丹实施全面经济制裁。2003年的达尔富尔危机使得苏丹招致了更多的来自美国的制裁。巴希尔也成为了首个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国家元首。因巴希尔“刑责在身”不敢出国参与国际事务。美国也只好作罢。但美国的手段很多。在苏丹政府承诺不再干预南苏丹内战的情况下。2017年10月。美国宣布撤销了对苏丹长达20年的经济制裁。2018年。前国务卿蒂勒森罕见地对苏丹独立62周年纪念表示祝福。并表达了对美国苏丹新关系的希望。而美国和苏丹之间也多次向外界表达了发展新关系的希望。但一切只注定是个局。笑脸的背后是刀子。推翻巴希尔政权才是美国的最终目标。因为在互表“善意”的甜密之下苏丹仍位列美国“支恐”国家名单中。人是会变的。要想结束一切。只有换人。所以就有了巴希尔倒台的故事。

利比亚和苏丹事变。从深层次原因看也不过是大国利益角逐的结果。

其他观点:

海外网4月13日电 当地时间11日。在位近30年的苏丹总统巴希尔被军方逮捕。目前被软禁家中。苏丹国防部长穆罕默德·艾哈迈德·伊本·奥夫宣布成立过渡时期军事委员会并担任主席。在两年的过渡期内管理国家。但是示威民众并不同意军委会的方案。大批苏丹民众继续抗议。反对建立军政府。12日。在仅任职一天后。奥夫宣布辞职。奥夫副手马希中将接任主席。随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发表声明。要求权力过渡期不得超过6个月。

两者看似天南海北。实则背后都有两只大手在使劲。一支是美国。另一支是wLs。座标:苏丹是个石油大国。利比亚也是石油大国。

在上世纪80年代。受苏丹邀请。东方大国专家首次在南苏丹地区勘探发现了储量惊人的石油资源。并在北部地区帮助苏丹建立起一整套炼油体系。使苏丹从此一跃成为产油大国。东方大国支持建立苏丹的炼油厂曾经是东方大国在海外支持建立的最大炼油厂。

利比亚国民军元帅哈夫塔尔拥有双重国籍。既是利比亚公民又是美国公民。但他亲近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反对西方国家干涉利比亚内政。所以他被西方媒体称为第二个“卡扎菲”。哈夫塔尔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2018年10月就有外媒曾经报道俄罗斯派遣几十名的由军事情报专家和特种兵组织的军事小组来到利比亚东部地区。伪装成保安公司职员的俄军事人员为利比亚国民军提供了各种军事训练和指导。该报道还指出利比亚国民军购买了部分俄式武器并接受俄罗斯武器援助。从利比亚这几年持续不断的冲突来看。利比亚的确不存在整体向西的民意基础。在民族自尊心和国家独立尊严的作用下。利比亚向西派和向东派之争终于发展到用武力来投票决定方向性的最终阶段。

随着欧洲大国的衰落。美国取代他们成为了新的世界霸主。一百多年以来。美国一直都把非洲大陆划归于自己的霸权范畴之内。并自封为“非洲之王”。美国颠覆过许多非洲政权。特别是被视为“独裁”的政权。每颠覆一个政权。就多一个亲美国家。苏丹虽然不富有。但也算是个非洲大国。美国控制苏丹就等于间接控制了许多非洲国家。美国在很早之前就想颠覆巴希尔政府。为了兵不血刃地推翻巴希尔政权。欧美大国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

利比亚战争。卡扎菲――利比亚迷之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在位期间人民富足。全国上下统一。直到受“阿拉伯之春”影响。爆发反政府活动。最终联合西方大国。一同推翻了卡扎菲政府。事后利比亚陷入内乱。经济倒退20年。生活现如今。苏丹因面包事件引发的抗议行动。没能及时解决。最终巴希尔被军事政变夺权下台。30年执政生涯结束。利比亚以哈夫塔尔领导的西部政府一路征伐。已经占领了利比亚97%以上的土地。并已经攻进首都。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苏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以用“蝴蝶效应”形容。无非就是领导人长期执政、霸权。国家经济长期萧条。国家专制。政府无能。失业率居高不下。政治体制死板教条等等。所以这一切绝非偶然。苏丹的军事政变实际上是经济原因引起的:因为全球油价下跌。单纯依赖原油出口维持经济的苏丹出现严重财政困难。迫使巴希尔从去年底开始提高面包价格并取消汽油补贴。

民以食为天。面包价格的上涨。令上至富豪、下至草根平民的生活状况“无差别”恶化。而汽油补贴取消后成品油价格飙升。不仅影响民生质。更带动物价全面上扬。燃油和食品是构成物价和民生的两大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同时涨价。相互作用。迅速形成了恶性循环。愤怒的民众开始走上街头。抗议面包和燃油价格上涨。而巴希尔反应迟钝。没有、事实上恐怕也无力、无术解决问题。

所有这些都宛如对当年巴希尔政变上台的“模仿秀”。许多人担心并相信。苏丹或许将会出现一个新的、不叫巴希尔的“巴希尔”。但更诡异的一幕出现了:仅隔一天。席不暇暖的奥夫就宣布自己也“下课”。改由另一位将领阿卜杜拉赫曼接替。而这位新军事领导者似乎也无意把这个宛如“击鼓传花”般扔到自己手中的接力棒攥得太久。他委托TMC政治委员会负责人阿比丁将军宣布。“军队是人民的保护者。我们不渴望权力”。将把国家未来的决定权交给“人民”——稍早TMC已改口称。“过渡期”可能缩短至一个月。

因为巴希尔的倒台并不能令“面包与汽油”问题随之迎刃而解:巴希尔迟迟不回应“涨价问题”。是因为他没能力回应。而没能力回应的关键是经济结构单一、财政过于依赖石油。而石油又过于依赖国际市场行情。这个问题并非苏丹一国能解。巴希尔的烫手山芋。在奥夫乃至阿卜杜拉赫曼手里也照样烫手。所以他们才会不旋踵便恍然大悟般作“击鼓传花”状。

利比亚现在内战的双方。其实就是当初推翻卡扎菲的“过渡委”下两个派系。如今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是因为分赃不匀且都想“吃独食”所致。而和底层民生无关。利比亚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民变。或显示出民众集中支持哪一派的势力。甚至没有明确显示出国际社会中的几个大国明显支持或反对谁。

而利比亚的群雄割据、四分五裂是既成事实。无论哪一派占了首都、组成了国际社会承认的政府。国内的分裂割据局面都很难一下消除。。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亦久亦旧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21:21

    利比亚,美国,非洲,大国,俄罗斯,巴希尔,国民军,国家,总统,政府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21:21

    没想到大家都对苏丹发生军事政变,软禁总统巴希尔。利比亚军阀挺进首都,也要接管政权。这是巧合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21:21

    “阿拉伯之春”。中东地区的连锁反应。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年轻人布瓦吉吉。因为国家经济萧条。找不到工作。就去在街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