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秋战国的文言文有哪些名篇?
原创

关于春秋战国的文言文有哪些名篇?

好文

热门回答:

#我要上头条# #泛文化写作营 、最暖团圆年#

《庄子》。《墨子》。《老子》(道德经)。《论语》。《吕氏春秋》。《左传》四书五经。

老子的《道德经》是我认真阅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繁荣。百家争鸣的时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创作了千古名著《道德经》。相传孔子曾向老子求教问道。《道德经》中的名句主要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庄子。是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其作品集为《庄子》。里面就有名篇《逍遥游》和《齐物论》。其中《逍遥游》一直被后人传颂。被写入高中语文教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纂的《论语》。是中外闻名的杰作。文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名句均出自《论语》。孔子思想一直被后人所研究。他提倡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孟子。其作品集收录在《孟子》中。其中名篇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均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

还有其他名著《战国策》《国语》。《左传》中收录了《曹刿论战》。《楚辞》以屈原和宋玉的文章为主。



其他观点:

关于春秋战国的文言文名篇那真的太多了。不论是该时期的著作。还是后世叙述春秋战国的著作。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存在。

恰好最近闲来无事。在品读《资治通鉴》。读到了公元前265年这个时间点。发生的一桩事情特别有意思。而且这个故事同时被记录在《战国策》当中。名为《触龙说赵太后》。

为什么介绍这一篇呢?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当时的历史背景。秦国昭襄王因采纳范睢之策。使被舅舅魏冉与母亲芈八子掌控的权力重归秦国王室。并发动攻赵战役。迅速夺取赵国三座城池。

彼时赵国旧王驾崩新王继位。内忧外患之际无奈求救于齐国。齐国虽然答应救援。但是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将长安君送往齐国当人质。否则免提!

赵国上下君臣无一人反对。只希望早点把长安君送过去好解决国内危机。但新王年幼。话语权都掌控在赵太后手中。唯独她提出反对意见。为什么?因为长安君是她的儿子。送谁都行就是不能送她的儿子。无奈之下只有老臣触龙出马劝说!

我们知道古今社会有一种职业大量存在。那就是说客。说客擅长用言语说服说动他人改变固有的意见。

此时。老触龙的角色便是一名说客。而他的说服过程一直被后人引以为经典。赵太后反对态度之强烈无人撼动。因为她明确表情谁和我提这事我就唾骂谁!

太后明谓左右言:“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资治通鉴-周记》

触龙可谓是任务艰难。但是还不的不出面。因为不管是资历还是年纪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赵太后还是愿意给触龙一个面子。但仍然怒气冲冲。面色不愉!

接下来的一段对话就是全篇最经典地方。触龙一上来并未直言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是唠起家常。说起自己年老体衰。以后只怕没多少机会能见您面了!这话一出顿时引起赵太后的共鸣。表示自己身体也不太好了。出门都需坐车而行。饭也吃不动。只能喝粥!

来回的一番老年人家常对话使得赵太后对触龙劝说的提防之心大大降低。看到赵太后态度稍有缓和。触龙画风一转有说起自己的小儿子。想要给他在王宫里求得一个护卫的职位!老太后问他为什么?触龙表示自己最喜爱这个小儿子想在临死之前给他谋划好未来!

这话引得赵太后新奇:“大丈夫还会宠爱自己小儿子?”触龙驳到:“那当然。而且比女人还宠爱!”赵太后表示不信。于是触龙拿赵太后对女儿和儿子的态度来比较!

因为当初赵太后将女儿送给燕国做王后时哭哭啼啼十分想念。可是却又不希望女儿经常回娘家。而是在燕国越过越好。未来生的儿子能继承燕王的位置!

可是现在国家危难之际。却阻止自己儿子为国建功立业。反而让他留在国内岂不是在害他?难道这也是疼爱儿子的表现?这一番话。引起赵太后的深思。使得其改变主意同意长安君入齐为质。齐国顺利出兵迫使秦国放弃进攻!

赵国公子留在国内的危局

为何让长安君留在国内反而是坏事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赵国一个奇葩的地方!

先秦以前都是通过宗法制维系贵族统治。而宗法制又是通过嫡长子继承制来维系的。但是赵国或者说赵人自发迹以来似乎便于嫡长子继承命中相悖!

在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分晋前的六代赵氏家主。便有四代是通过兵变夺取家主之位。即使是赵襄子赵无恤也是取代兄长获得家主之位!

而在赵襄子之后又放弃自己儿子改立兄长之孙赵浣继位。因此引发国内动乱!更别说三代之内的赵武灵王因改立幼子赵何(文章开头的病逝的旧王赵惠文王)而引发的沙丘宫兵变。使得武灵王悲惨而死。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战国策》

正是这种以暴烈且肆意任为的性格使得赵国公子在国内往往难以获得很高的地位。甚至难以自保!让赵太后对以子为质的态度发生转变。而触龙以己及人、因势导利的劝说过程。更是为后世说客口口相传!

其他观点:

《孟子》《庄子》《论语》《韩非子》《荀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小新卖蜡笔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54

    太后,长安,道德经,孔子,论语,秦国,孟子,说客,儿子,齐国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54

    没想到大家都对关于春秋战国的文言文有哪些名篇?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7:33:54

    #我要上头条# #泛文化写作营 、最暖团圆年# 《庄子》。《墨子》。《老子》(道德经)。《论语》。《吕氏春秋》。《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