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陈布雷。浙江慈溪人。才采出众。文章锦绣。时人称“文曲星”下凡。是蒋介石的文胆。首席智囊。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
比如日本侵华时。蒋介石发表了抗战宣言。其中有“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这些话就出自陈布雷之手。
陈布雷深受蒋介石的器重。被蒋介石称为“当代完人”。谁料。在抗战胜利。内战爆发之际。他却选择了自杀。
是什么原因促使陈布雷走上了不归之路?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陈布雷。原名陈训恩。21岁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进入报社当了记者。期间发表了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鼓励年轻人闹革命的文章。
孙中山在海外发表的《临时政府宣言》。率先译成中文发表的就是陈布雷。
取布雷的笔名。其含义就是大声唤醒民众。
陈布雷逐渐成为了南方文坛的领袖。其才华受到蒋介石的关注。
1927年。经陈果夫的介绍。他和潘公展一起到南昌面见蒋介石。原来蒋介石想找一个为自己“捉刀代笔”的秘书。想从他和潘公展之间挑选一个 。经过考察和测试。陈布雷最终被选中。
后委任其为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以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此后和蒋介石有了21年的不解之缘。
陈布雷是一个旧式文人。具有愚忠的传统思想。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但为了工作。有时候会出卖自己的良心。写一些言不由衷的文章。这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中。
比如西安事变时。陈布雷本来同情张学良和杨虎城。但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不得不写一些贬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文章。违心塑造蒋介石的高大形象。
由于两种不同思想的激烈碰撞。撕裂了陈布雷的性格。使他陷入失眠。彷徨和绝望的泥沼不能自拔。
据说他整夜睡不着觉。大把大把掉头发。
到了1948年。宋美龄去美国访问归来。特意为他带回了美国安眠药。由此可见。陈布雷的神经衰弱已达到了严重的地步。
1948年11月13日。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陈布雷写下的遗书。一下子吃完了宋美龄带回来的进口安眠药。解放战争隆隆炮声终于没能唤醒陈布雷。他永远闭上了眼睛。时年58岁。
对于陈布雷之死。国民党官方给出的结论是“感激轻生。效忠党国”。
史学家却分析。陈布雷之死是性格上的原因。据说陈布雷的性格很偏激。情绪激动时。曾把自己襁褓中的二女儿陈琏。从窗户直接扔了出去。幸亏院内有一堆杂草。否则小女儿当场就被摔死了。
有道是“虎毒不食子。陈布雷为什么要摔死自己的二女人呢?
原来在生二女儿时。陈布雷的第1任妻子杨品仙因难产而死。陈布雷认为是二女儿害死的妻子。情绪失控之下把没满月女儿扔出了窗外。幸亏女儿大难不死。
清醒后。陈布雷陷入深深自责中。为女儿起名为“怜儿”。
据此有人推论。陈布雷自杀是外部因素引起的情绪失控。这话不无道理。在当时解放战战争之际。国民党连连失利。失败已成定局。蒋介石做好了逃台的准备。
陈布雷从心里不想离开大陆去台湾。从效忠方面来讲。要追寻蒋介石。一边是故土难离。一边是忠孝不能两全。左思右想没有一个万全之策。
就在陈布雷痛苦万分时。蒋介石的一次会议无疑是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
据说在陈布雷自杀前半个月。在一个小型规模的会议上。蒋介石当着高级将领。含沙射影说道:“在座的各位都知道。近来局势于党国很不利。至此千钧一发之际。更需同志们精诚团结。同仇敌忾!而绝不允许任何人有涣散军心动摇斗志的言论和行动。
紧接着蒋介石的声调提高了8度。他说共产党的宣传很厉害。连布雷先生这样的人。居然也会受共产党的影响。我们万万不可轻视啊!
蒋介石接着又说。我还要向大家说一件事儿:“有人曾对我说。说要让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加上宋美龄。每人拿出5亿美元用于国家。这是什么话啊?”
蒋介石越说越来气儿。声音逐渐提高:“宋子文有什么钱?孔祥熙有什么钱?至于夫人吗?那就更没有钱了!”
向我提这样的建议。显然是受了共产党的蛊惑。这样的言论。只会给党国带来危害。有利于共产党。
蒋介石虽然没有讲明提建议的是谁。大家都猜测是陈布雷。
此时蒋介石形象在陈布雷心中彻底崩塌。当一个人失去精神支柱时。整个人也就垮了。加上失眠和超负荷工作的助推。种种负面情绪的叠加。促使陈布雷走向了不归之路。
其他观点:
陈布雷。浙江慈溪人。因为和蒋介石同属于宁波地区。成为蒋介石最为信任的人。
蒋介石重用湖南人薛岳、贵州人何应钦、江苏人顾祝同、江西人刘峙。实在是浙江没有那么多的优秀人才。那是权宜之计。真正为蒋介石信任的人。还是陈诚、胡宗南、蒋鼎文、张静江、陈立夫、戴笠等等。
蒋介石手下的保镖。全部是浙江奉化县七大姑八大姨带来的亲戚;蒋介石的办公室里写文件的。也大都是浙江人。
蒋介石有四大秘书戴季陶、陈布雷、陶希圣、秦孝仪。前两个是浙江人。后两个是河南人和湖南人。戴季陶和蒋介石是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鸡的人。两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陈布雷1927年蒋介石掌握大权才入党。依旧得到了蒋介石几乎全部的信任。
1948年。任何一个有良心的文人。都早已恨透了给中国人带来内战和饥饿的蒋介石。陈布雷也有良心。但他也有忠心。这让他很痛苦。
陈布雷刚刚加入国民党时。他的好友郭沫若写了批评蒋介石的文章。被蒋介石通缉只好逃到日本。抗战爆发。陈布雷对蒋介石说“委座。据说。郭沫若这些年没有再搞政治。他主要是埋头研究殷墟甲骨文和殷周的铜器铭文……学术成果在国际上很有影响。现在。他想回国参加抗战。所想请示委座……”。同时。陈布雷还拿出了郭沫若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就这样。郭沫若得以回国。并且在国民党中央任职。
在受命蒋介石编写《西安半月记》。陈布雷不得不昧着良心写下了杨虎城张学良企图弑君夺位、蒋介石镇定自若最终化险为夷。当时。陈布雷在日记中写下了:“余今日之言论思想。不能自作主张。躯壳和灵魂。已渐为他人一体。人生皆有本能。孰能甘于此哉!”
为独夫民贼工作。对于有良心的陈布雷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周总理曾劝他。“对布雷先生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钦佩;但希望他的笔不要只为一个人服务。而要为全中国四万万同胞服务。”
抗日战争中。陈布雷可以说服自己是为抗战工作。因为蒋介石毕竟是抗战领袖。可是抗日战争后。陈布雷身处中枢。耳闻目睹了国民党的政治黑暗、官吏腐败、经济凋敝、丧失民心。而他昔日为之服务的领袖。则成了人民公敌。成了四万万人追求幸福的最大障碍。陈布雷的内心。越来越煎熬。
陈布雷曾用“三从四德”的道德观念说服自己。他在日记中写道“嫁人的女子。难违夫子”。这种矛盾至极的心态。发展到最后。就是抛弃这一切。彻底离开这个世界。
直接压垮陈布雷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陈布雷发现自己的女儿陈琏和女婿一起投靠了共产党。并且试图从他这里得到机密。女儿都当了左派。都要反蒋介石。这让“不事二主”的陈布雷如何自处?
第二件事。陈布雷为了支持蒋氏父子的“货币改革”。把毕生积蓄4000美元拿出来换成金圆券。不久后。这些金圆券全成了废纸。陈布雷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蒋政府的必败无疑。
陈布雷没有钱。所以不可能学刘峙或者蒋鼎文跑到香港做生意。甚至还能继续发大财。
蒋介石军队在三大战役中兵败如山倒。美国主子又准备给国民党换总统。这样纠结的状态下。陈布雷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与这个世界彻底告别。
陈布雷不知道的是。1948年刚刚结束。蒋介石就公开宣布进行和平谈判。不久后下野。随后。4月1日。南京政府派出由张治中(首席代表)、邵力子、刘斐、章士钊、黄绍竑、李蒸等人赴北平进行谈判。最终谈判破裂。这些顶级知识分子。最终成为了建设新中国的一份子。
陈布雷是一个老派知识分子。“忠君”思想害了他。反而是像胡适那样把灵魂卖给美国人的人。在蒋介石还有挺直腰杆的机会。
其他观点: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老蒋庐山讲话最知名最精彩的一段。而这等慷慨激昂的语句。老蒋自己是写不出来的。它实际出自“委员长侍从室第二处”主任陈布雷之手。作为国民政府当时最高的权力中枢机构。侍二处主管政治和党务。你还能说陈布雷仅仅是个“智囊”吗?
(电视剧《解放》里的陈布雷)
老蒋第二次下野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次年初复出后并没有重任国民政府主席。而是专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但掌握实际权力。因此始建于1933年的“委员长侍从室”成为真正的权力中枢。该机构逐渐扩为三个处与侍卫长室。性质类同于清代中期出现的“军机处”。而陈布雷从1936年1月担任侍二处处长直至抗战胜利整整九年。堪称最受信任的核心幕僚。而主管军事的侍一处主任却换了N个。
陈布雷乃是浙江慈溪人士。本名陈训恩。“布雷”是叱咤上海报界时的笔名。以后也就叫开了。1911年陈布雷自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即投身上海报界。因才华横溢以及笔锋犀利。很快就成为享誉上海滩的知名记者。年仅22岁。后转到《商报》做编辑主任。是批驳北洋军阀黑暗腐朽统治的文化先锋。颇受当时文化界和报界的推崇。名动上海滩。
那么这个文人是如何入仕的呢?乃是北伐军打到南昌时。老蒋颇感身边缺乏过硬的笔杆子。而曾受孙中山嘉许的陈布雷成为非常合适的人选。遂遣元老邵力子去上海邀请陈布雷、潘公展两位报界名人去南昌会面。蒋在谈话中很有礼贤下士的姿态。陈布雷大受感动。自此留在帐下以供驱使。不久即为老起草了著名的《告黄埔同学书》。文章一气呵成。老蒋欣赏之极。这还是1927年夏天的事情。
所以陈布雷首先是老蒋的所谓“领袖文胆”。同时也逐渐成为“GMD内第一支笔”。从1927年到1948年整整二十一年中。老蒋发表的绝大部分文告。皆出自陈布雷之手。不过在早期。陈布雷还算不上老蒋的“头号智囊”。这个位置属于后来横死武汉街头的杨永泰。仅就军事和政治大势而言。陈布雷并非职业政客和权谋家出身。尚不能给老蒋在大政方针上出谋划策。更多的是一个“幕僚”的角色。
(陈布雷)
陈布雷为人正直清廉几无私心。所以个人操守非常之好。加之唯蒋之命是从。因此是老蒋非常欣赏的那种核心和贴身幕僚。逐渐成为国民政府在宣传战线上的“总参谋长”。也干过好些违心的事情。比如为蒋编写《西安半月记》。美化其在西安事变中的表现等等。对此陈布雷自己也比较痛苦。曾言及:“不能用我的笔达我所言”。为人捉刀是苦恼的”。
杨永泰被暗杀后。陈布雷也有参与政治事务当中。比如兼任宣传部副部长、GMD中央秘书长等职务。他从政的本意是以文字为政治服务、为老蒋个人服务。然而随着老蒋独裁权力的不断增大。陈布雷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在政治中也越陷越深。从担任侍从室二处主任起。他已事实上成为老蒋的“军机大臣”。但更多体现在文化和宣传领域。以及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军政大事涉及不多。毕竟是外行。
(文武二陈)
陈布雷身处权力中心。然能行事谨和廉洁自律。恪守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痛恨重庆政府、南京政府官员的腐败现象。在GMD内算是一股清流。他对老蒋忠心耿耿。而老蒋也对其比较尊重。其良好的政治操守连周公都表示赞许。但是陈布雷与杨永泰不同。他在老蒋的军政决策中不起主要作用。更多是一名执行者的角色。但是确为老蒋的独裁统治服务也是历史事实。尤其是在粉饰老蒋形象、在反G的政论方面。还是有一定责任的。
侍二处其实涵盖的业务不少。下辖侍四组、侍五组、侍六组共三个组。在陈布雷的领导下。分别负责政治、经济、党务等领域。也包括老蒋亲自交办的其他机密案件。而侍六组则是后成立的情报单位。是重庆当局各类特务组织的会议召集单位。组长唐纵更是老蒋的红人。所以侍二处那是连戴笠都不敢招惹的部门。财政部长孔祥熙一旦看见“侍二处”请款的条子。从来不敢耽误立马给钱。可见陈布雷的地位和权势。
(电影里的陈布雷)
抗战后期侍从室还成立了一个机要组。由老蒋直接掌握同时由陈布雷指导。专门处理老蒋的机密往来电报。以蒋的秘书毛庆祥兼任组长。可谓军机重地。抗战胜利以后。委员长侍从室虽然名义上撤销。但各处各组都转划入国民政府主席直辖的军务局和政务局。权力仍然不小。比如侍一处就被改制为军务局。1948年再改称“总统府军务局”。仍以俞济时担任局长。
作为一个旧知识分子。陈布雷内心深处“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思想很严重。到解放战争期间。他目睹了蒋政权的政治黑暗、官员腐败和失去民心。但仍然秉承从一而终的态度继续为蒋服务。当然。其所见所闻对内心的冲击和撕裂也是非常大的。他不介入派系倾轧。也不许自己的儿女从政。结果女儿陈琏1939年就秘密成为了共产党员。1946年曾遭逮捕。而老蒋却亲自下达了特赦令。这待遇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陈布雷嗜烟。恐怕也是敢在老蒋面前吸烟的少数几人之一。而且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也使他的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他在给老蒋的遗书中曾经写道:“今春以来。目睹耳闻。饱受刺激。入夏秋后。病象日增。神经极度衰弱”。所以。陈布雷最终选择自杀身亡。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心理上的矛盾。也有身体上的痛苦。尤其是眼见大厦将倾而自己又无力回天的时候。或许“死谏”是唯一的解脱办法。
电影《大决战》里面陈布雷尝试劝谏老蒋的桥段也并非完全杜撰。从他的日记来看。抗战胜利以后老蒋越来越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所以他的劝谏更是无济于事。1948年11月13日。淮海战役打响一周后。万念俱灰的陈布雷在病情的折磨下。在南京寓所选择服用安眠药自杀。年59。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3611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蒋介石,自己的,的人,郭沫若,浙江,政治,侍从,报界,国民党,也有
没想到大家都对陈布雷被称“智囊”,他是怎样的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陈布雷。浙江慈溪人。才采出众。文章锦绣。时人称“文曲星”下凡。是蒋介石的文胆。首席智囊。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比如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