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赵括的纸上谈兵,廉颇就一定能够击退秦国的倾国之兵吗?
原创

没有赵括的纸上谈兵,廉颇就一定能够击退秦国的倾国之兵吗?

好文

热门回答:

如果一直让廉颇作主帅。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说直接去击退秦军也不可能。最多是打成对峙状态。成了消耗战。赵军虽粮草补给困难。但不会轻易让秦军切断粮道。被围以至断粮状态。只要有大后方在。虽有困难。还是有办法解决困难的。后方省一点。富豪(如平原君赵盛等人)捐一点。再通过外交借一点。还能挺得过去。绝对不会一败涂地。损失四十万人。

而秦国呢?虽然秦国大后方粮食充足。但过去运输工具落后。又是劳师远征。己是倾举国之力了。时间长消耗不起。又有诸列侯在观望。伺机而动。不得不顾忌。最后只能谈判得一点面子而退去。反正不会有后来赵恬为主帅的结局。

其他观点:

如果没有赵括的纸上谈兵。廉颇就一定能击退秦国的倾国之兵吗?

不能。

就这么肯定吗?没错。就是这么肯定的否定。

这还要从为什么换下廉颇。让赵括成为主帅说起。

最后之所以换下廉颇。是因为赵国已经吃不消了。廉颇在战争初期连败三阵后。便深沟高垒以避之。秦赵两军相持不下。长期的对峙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当时正值饥荒。秦国经过奖励耕战还有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两大粮仓。而赵国就比较糟了。

向齐国借粮。齐国不借。赵国只能想办法尽快结束战争。而廉颇坚守不战。已经不适合当主帅。

恰在此时。主攻的赵括成了最佳人选。于是。赵国换赵括为帅。

赵括真的只是纸上谈兵吗?其实不然。如果赵括真的只是纸上谈兵。在被围没有援助的情况下。也就根本坚持不住四十多天了。能坚持这么久。也足见其本事。

赵括主攻没有错。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军最擅长的是打运动战。而不是坚城固守。如果在一开始赵括为将。也许还有取胜的可能。但是。在后期。双方都已经快支撑不住的时候。赵括来了。带着赵王的压力贸然出击。结果被围。落下个纸上谈兵的千古笑谈。

如果始终让廉颇来守。能击退秦兵吗?不能。因为长期坚守。消耗的是国力。有利于综合国力更加强盛的秦国。而不利于综合国力相对弱的赵国。长平之战打到最后。拼的是国力。长久来看。赵国拼不过秦国。

所以。即使没有赵括的纸上谈兵。廉颇也难以击退秦兵。

篇篇原创。给你独特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其他观点:

没有什么是一定的。廉颇可能赢得了长平之平。也可能输掉。但绝不会像赵括输得那么惨。

首先。我先反驳一下所谓“赵国必败论”的观点

现在网上有一条观点。认为无论换不换廉颇。赵国在长平之战必败。这种说法。大抵有两点理由:其一说赵国的国力不及秦国;其二说赵国缺粮。无法把战争继续下去。

我要对这两种观点做一番批驳。

首先。认为赵国国力不及秦国必败。似乎有点市场。然而。如果国力弱就必败。那么历史上绝大多数战争就不需要打了。只要双方把国力拿出来衡量一下。弱的一方投降不就得了。还打个屁啊。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历史上许许多多著名的胜利。都是实力弱的一方取得。从而改变历史的进程。晋阳之战。实力弱的赵襄子打败了知瑶;昆阳之战。实力弱的刘秀打败了王莽;官渡之战。实力弱的曹操打败了袁绍;赤壁之战。实力弱的孙权刘备打败了曹操;淝水之战。实力弱的东晋打败了前秦。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其次。网上又有一种说法。称赵国缺粮。向齐国借粮又不得。这是读书不认真。看看《战国策》。就知道赵国向齐国借粮。是发生在邯郸之战。而非长平之战。而邯郸之战。赵国在实力更弱且缺粮的不利条件事。不也取得胜利了吗?

其次。我要驳斥一下廉颇水平差的观点

网上还有一种观点。置疑廉颇的军事能力。证据就是若非廉颇不行。赵王怎么会撤了他呢?

这种观点把秦国精心设计的反间计全都抛在一旁不谈。我们是否从另一方面来思考一下。秦国为什么要施反间计除掉廉颇?如果廉颇不是一位难以对付的对手。那么何必大费周章、想方设法除掉呢?如果廉颇坚壁清野的战略不是对付白起的法宝。那么秦国为什么要等到赵括上台才秘密派上白起呢?很显然。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廉颇的战略战术。是赵国的最佳选择。作为外线作战的秦军。其实比赵军更耗不起消耗战。秦军比赵军更迫切想要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如果沿用廉颇的战略战术。赵军反败为胜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在长平之战后。廉颇曾以八万之众。大破四十万的燕军。这完全证明他是赵国最出色的战将。因此。保留廉颇是赵国的最佳选择。

第三。廉颇要打败秦军。需要有一些条件

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廉颇一定会打赢。或一定会打输。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很多的。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

秦强赵弱的事实是存在的。不可否认的。但赵国不只是输在军事实力上。也输在情报战与外交战上。赵国不仅中了秦国反间计。撤了廉颇改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同时对秦军的情报也掌握很少。比如说秦国任用白起为统帅。赵国的情报部门一无所知。在既不知己(错用将领)。又不知彼(不知敌军统帅更换)的情况下。百战百败。再说说外交上。赵国表现一踏糊涂。在魏国、楚国考虑是否要援救赵国时。赵国却单方面派人与秦国议和。结果被秦国人利用。对外宣称赵国战败想投降。赵国自己都不想打了。试问魏国、楚国还有理由出兵吗?

因此。廉颇要打败秦军。可能性是存在。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坚持坚壁清野的持久战略。拖垮秦军;其二。赵国情报部门要加强。以获得更多的秦国内部资料;其三。赵国应积极寻找外部援助。只要魏国、楚国有参战的愿意。秦国必须要分兵以防备。如此长平战场的压力就会骤减。赵国获胜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曾温暖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07:47

    秦国,廉颇,赵国,之战,国力,纸上谈兵,观点,魏国,楚国,实力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07:47

    没想到大家都对没有赵括的纸上谈兵,廉颇就一定能够击退秦国的倾国之兵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8:07:47

    如果一直让廉颇作主帅。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说直接去击退秦军也不可能。最多是打成对峙状态。成了消耗战。赵军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