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回乡偶书》之类的诗算故事吗?
原创

贺知章《回乡偶书》之类的诗算故事吗?

好文

热门回答:

大家好。我是爱学习的雁知。我来回答。关于作者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

《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八十六岁辞官回到故乡浙江。距诗人离开故乡已经五十多年。其实是两节小诗。我们熟知的是第一节: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从年少时离开家乡。到现在老了才回到故乡。口音倒还没有改变。但头发早已经是稀稀拉拉的了。看到了一群小孩。一个都不认识。孩子们天真的笑着问道:“你是哪家的客人?你从哪里来?”

离开家乡几十年年了。特别是回家后才觉得人和事都变化太多。只有门前的镜湖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泛起涟漪。只有这还是旧时模样。

一 这是一首回乡感慨的诗。诗人年少时离开家乡。风风雨雨五十年。经历了多少的坎坷。终于在年老时可以告老还乡。也可能是荣归故里。可是。故乡的人和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孩子都不认识了。还问客人从哪里来。

我年轻的时候。会只说是作者表现的生动。诗句朗朗上口。现在读这首诗。却有一些淡淡的忧伤。有一种伤感在里面。

二 这首诗像一个小品。场面非常的生动。热闹。却让人久久的回味。诗人回乡是充满了喜悦之情的。回乡后却又感叹人间的世事沧桑。好在又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因而又觉得很幸福。所以感慨万千。

三 这首诗像一幅画。有风景。有人物。有故事。诗人和孩子的形象非常丰富。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生活场景。又蕴含了深深的人生哲理。

这是作者最为成功的作品。诗人通过自然朴实的语言。将回乡的喜悦和对人事沧桑的感叹。非常好的融合到一起。情感自然真挚。是一首发自心底的感情流露。是一首千古传颂的不朽之作。

其他观点:

贺知章《回乡偶书》之类的诗算故事吗?

原文《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诗歌?什么是故事?以及诗歌和故事的特点(特征)各是怎样的?

诗歌

与小说、散文、剧本并列的一种文学式样。←(非本质属性) 特点是:1.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2.形象性强(诗要运用形象思维)。3.想象丰富。感情炽烈。4.语言精练。富有音乐性。←(本质属性)

故事

一种接近于短篇小说而又便于口头讲述的通俗性文学体裁。←(非本质属性) 特点是:1.故事性要强。2.要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3.语言要口语化。←(本质属性)

通过上面诗歌和故事两者的概述。很容易看出:诗歌与故事的\"本质属性\"是不相同的。也根本没有任何交集。从而说明像《回乡偶书》之类的诗不能算故事。

从非本质属性看。好像诗与故事的交集是小说。但那是非本质属性。A与C是朋友。B与C也是朋友。则A与B不一定是朋友。也可能A与B是朋友。非本质属性的东西可以忽略。

让我们例举《回乡偶书》之类的诗。

1.贺知章写《回乡偶书》。是写的一个场合。一种感受。一种心情。由\"偶书\"可以看出。说明写作偶然。随时所见所写。临场有感而发。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八十多岁的贺知章经唐玄宗批准回故乡。对家乡既陌生又熟悉。儿童不认识。但乡音无改。仕途在外几十年。回到家乡。能不让家乡晚辈们感到新奇吗?总之。《回乡偶书》是无故事情节的叙事以抒情为主的诗。

2.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写的一些长篇叙事诗。仍然是抒情、抒感慨为主结合叙事。没有明晰的线索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例如。《北征》叙事细节是从一个视角展现历史的画面。《石壕吏》是通过一种生活现象。反映了唐军乱抓人补军队的暴行。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结语

(注:以上仅代表本人的见解。如有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其他观点: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这首诗。读书时就学过。一直记忆犹新。

那么。贺知章《回乡偶书》算不算故事呢?

诗人写诗。或咏物言志。或咏事抒情。或咏史怀古。贺知章《回乡偶书》这首诗。属于咏事抒情。它不是故事。

从史料看。这首诗是贺知章在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写的。

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就离开家乡。八十六岁才回家养老。离乡五十多年。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这首诗的意思好懂。大意是: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就全诗来看。前两句属于叙事。感叹时间过得真快。颇有伤感。后两句借与儿童相遇。尔后问话从哪里来。富于生活情趣。很容易让人被这样的生活场景所打动。有点恍惚的感觉。不曾想到又回到了家乡。

对于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人。特别是年纪大的人来说。每次回到家乡。许多小时候的朋友慢慢陌生。村里的小孩子都不认识了。对这种感觉尤为深刻。

无论走的多远。家是我们永远的根。亲人永远是我们的惦念。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游子吟》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当这道题的结束语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浮生三叹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09:51

    回乡,乡音,家乡,故事,贺知章,属性,这首诗,的诗,故乡,诗人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09:51

    没想到大家都对贺知章《回乡偶书》之类的诗算故事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09:51

    大家好。我是爱学习的雁知。我来回答。关于作者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回乡偶书》是贺知章八十六岁辞官回到故乡浙江。距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