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古代的刽子手。属于高收入人群。
高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大清朝最后一名专业刽子手邓海山。据他回忆。在他当刽子手的那几年。手里的钱多的根本花不完。
还有。莫言先生的《檀香刑》中。主角赵老甲。也是一名刽子手。他在金盆洗手之后回到老家。居然成了当地的首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地都说明。古代当刽子手的人。大部分还是比较有钱的。
那么。这些刽子手的收入来源都有哪些呢?简单来说。除了朝廷的俸禄之外。更多的是来自犯人家属们的贿赂。
在古代。刽子手可不是一份什么好职业。
刽子手这个行当。在古人的意识里。属于一个比较阴损的职业。干这个会影响自己以及家人的气运。因此。正经人家很少有人会愿意干刽子手这个行当。
而干刽子手的。无非是几种。要么是生活所迫。无奈之下才入行的。要么是世袭。祖上也是干这个的。
像前文提到的邓海山。就是因为他在年轻时。家中父母皆亡。导致他四处漂泊。但由于他生的面目丑陋。找工作谋生时又处处碰壁。无奈之下。才进入了刽子手这个行当。
包括邓海山的师傅佟绍箕。与邓海山的情况也差不多。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入得行。
但即使入了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
要想当一个合格的刽子手。需要有两个先决条件。而第一个。就是要胆子大。这个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却非常难。
在不少人的意识里。刽子手无非就是砍头嘛。手起刀落不就行了?但要知道。在刀下的不是一只猪狗羊之类的动物。而是一个与自己一样的人。
杀人本身就是一件有违天和的事情。何况还是自己杀的呢?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刽子手。首先就是必须要过心理这一关。也就是胆子必须要大。
据说。当年佟绍箕在决定收邓海山为徒弟之前。为了测试邓海山的胆子。还专门找了一处著名的”鬼宅“。要求邓海山在那里住一晚。
等到次日。邓海山神态自若地从鬼宅里走出来后。佟绍箕才最终同意收他为徒。
由此可见。在古代当一个刽子手。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胆子要大。不然。吓得连刀都不敢动。还谈什么杀犯人?
而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技术好。
古代的行刑时砍头。是一个相当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不是说随随便便拎着刀砍下去就行了。这里面有很多门道。
首先。在每次行刑之前。刽子手都会先拜祖师爷。
刽子手的祖师爷是皋(音告)陶。皋陶是尧舜时期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相传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五刑、五教)架构。就是出自于他。因此他也被尊称为“中国司法始祖”。
拜完祖师爷后。就是刽子手展现技术的时刻了。
由于古代的死刑分好几种。比如有需要一刀毙命的。还有需要慢慢折磨的。而这些都需要刽子手来操作。因此。针对不同的刑罚。就要求有不同的技术。
比如。针对一刀毙命的。刽子手需要做到一刀砍下去。就让犯人的人头和身体分开。如果技术不过关。或者力度、部位等拿捏的不好。就会出现一刀下去。犯人的脖子只被砍掉了一半。
如果这样。在古代可是属于十分严重的事故。是要问责的。
再比如那种凌迟处死的。皇帝要求割多少刀。那必须得按照这个数量来进行。如果一个不慎。割的不是地方而导致犯人提前死亡。同样也是要受到责罚的。
因此。不管是哪一种刑罚。对刽子手的技术要求都很高。而为了达到这种技术水平。每个刽子手在正式行刑之前。都会进行十分严格的训练。
还是以邓海山为例。据记载。在他拜了佟绍箕之后。佟绍箕为了训练徒弟的准头。在最开始的时候。每天都会找来一个冬瓜。并在冬瓜上画一条线。要求邓海山照着这条线去砍。什么时候一刀下去。不偏不倚的刚好沿着线砍下冬瓜方才算合格。
仅此一项。就已经很难了。但即便是合格。也只不过是入了门而已。
砍完冬瓜后。接下来就是砍香火。具体的方法是点上一根线香。然后用刀去劈。要求一刀下去。能把线香的发光部位砍下来。同时保证线香发光出以下整体不断为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刽子手在行刑时。能做到一刀就能准确地将犯人的头颅砍下来。
另外。还有训练怎样行刑凌迟的诸多方法。总之。每一个都相当严格。只有这些全部达到要求之后。才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刽子手。
除了技术上有诸多要求和标准之外。古代的刽子手在真正行刑时。也要遵守不少行业独有的规矩。
比如。刽子手们都会遵循”防前不防后“这个原则。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这个犯人被官员验明正身后。就会被押赴刑场。并跪在刑场上指定的地方。这个时候。在犯人的前面。会站着一个刽子手。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站在犯人前面的刽子手。实际上并不是真正行刑的。真正砍这个犯人头颅的刽子手。是在犯人跪好。并且官员下令处斩后。从犯人背后悄悄的摸上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刀将犯人的头颅砍下。
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人本能的都会防备自己前面。而忽略背后。那个站在犯人前面的刽子手。只不过是为了分散犯人的注意力而已。
同时。如果在犯人前面砍头的话。犯人容易出于本能的躲闪。导致刽子手砍偏。而从背后砍。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民间对此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说站在前面砍的话。会让犯人在临死前。记住刽子手的模样。如此一来。冤魂在日后就会找这个刽子手的麻烦。
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真正的原因。实际上就是”防前不防后“。
除了这个规矩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特殊的规矩。如刽子手在砍完犯人后。必须离开刑场。并且还要一路往前走。不能回头看不然就会被犯人的亡魂上身。
还有。杀头的时间必须是在正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午时三刻“。因为这个时候阳光最烈。人的阳气也最盛。在这个时候行刑。对监斩官和刽子手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虽说这些规矩有一定的迷信成分在内。但在古代的刽子手行业里。却是几乎人人必须遵守的规矩。
像前文所说的邓海山。据说就是没有遵守行业规矩。导致自己晚景凄凉。
根据民间的一些传闻记载。说邓海山的师傅佟绍箕在收邓海山时。郑重其事的要求他必须遵守”刀不过百“这个基本原则。意思就是最多砍九十九个人。如果再多。那就会遭到报应。
但邓海山呢?据记载他一生共行刑了有三百人之多。当然这个数字无从考证。但超过一百绝对是有的。
正是因为他砍了这么多人头。因此。才会在他不从事这个行当之后。本想着能进家乡的善堂却遭到拒绝。理由是他杀人太多。手上沾满了罪恶。不适合从善。
邓海山为何被拒绝进入善堂暂且不说。我们就从他入手。去分析一下为何他在知道”刀不过百“的原则下。依然违背师傅的叮嘱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干刽子手。来钱真的太快了。
前文也讲过。古代一个刽子手的收入。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朝廷的俸禄。一个则是犯人家属的贿赂。
先说朝廷的俸禄。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清末民初时。一个刽子手每行刑一次。会得到四块银元。看似不多。但在当时。已经很高了。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的苦工。辛苦一个月。最多也就挣一块银元。
而刽子手一刀下去。就是四块银元。这钱挣得容易啊。
而在清朝之前。刽子手的俸禄具体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应该与清末时差不多。总之就是朝廷给的俸禄都还算不错。
不过。俸禄虽说看似比较高。但却是”计件“的。也就是只有砍人了才有。如果没砍的话。那就没有。
而在古代。行刑砍头也不是天天都有的。一般来说。古人由于讲究天时。因此。在春、夏、冬这三个季节。通常是很少会处决犯人的。只有到了秋天。才会统一处理。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秋后处决“。
除非是那些犯了类似于谋反等大罪的人才会”斩立决“。大多数犯人。都会等到秋天。
季节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天气。阴天不行。刮风下雨同样也不行。必须得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能进行。
这样一来。刽子手在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一种比较闲的状态。这种状态之下。即便是朝廷给的俸禄再高。但由于属于”计件提成“。刽子手自然也就拿不到。
那么。刽子手高额的收入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说犯人家属的贿赂了。
之所以犯人家属要贿赂。主要是犯人在行刑时所承受的痛苦大小。基本上都掌握在刽子手的手中。
比如。同样是斩首。刽子手可以一刀让犯人当场毙命。也可以让犯人在极度疼痛中死去。而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犯人家属给的钱多钱少了。
如果那些犯人家属为求犯人速死。想减少犯人的痛苦时。只要在行刑前。塞给刽子手一些银子。那刽子手就会手起刀落。迅速结束犯人的生命。
另外。古人还有”留全尸\"观念。就是有些家属想让犯人在死后不至于身首分离。但刽子手需要将犯人砍头才能交差。这个时候。就有技术高超的刽子手。在砍完头颅后。又留了一点皮肉连着身体。这样既能交差。又满足了犯人家属的要求。
而要让刽子手做到这一点。那就拿钱来。
另外。还有前文所说的凌迟。众所周知。凌迟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需要一片一片的将犯人身上的肉割下来。而一些犯人的家属。为了减轻犯人的痛苦。早点让犯人解脱。就同样会给刽子手送点银子。
而收了银子的刽子手。就会在行刑时。在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意外”的让犯人死亡。早点结束犯人的生命。从而减轻他们的痛苦。
类似上述的门道。在刽子手的行业里还有很多。正是由于能有各种收钱的门路。邓海山在当了刽子手之后。很快便不可自拔。用他本人的话。就是来钱实在是太快也太多了。根本就花不完。
所以。在这种轻轻松松就能挣到大笔额外之财的情况下。邓海山才会不惜违背师傅的教诲。
总之。古代的刽子手。其收入相当之高。除了朝廷给予一定的俸禄之外。更多的收入来源则是犯人家属各种名目的贿赂。因此。也就不能单纯用砍一颗头等同于多少钱来衡量。
其他观点:
我们村有个刽子手活到上世纪80年代末。真的是一脸横肉。胸毛茸茸。跟电影上没两样。和我沾点亲。听他讲过一些情况。杀一个人官府给一块银元。有钱的家属也给一点求他好好做利落。少让人犯痛苦。他说受过专门的培训。跟师学艺几年。砍瓜瓢瓤子等。杀人的时候。左手臂至手腕处绑住极薄而锋利的弯刀。右手摸着人犯的脖子(其实是摸脖子中有一块颈骨间隙大一点的地方)。讲着笑话。待犯人(有两人按着手)松懈时。把口中含的冰水对其脖子猛一喷。人犯受惊自然伸长脖子。这时左手使劲一抹。人头落地。干净利落。他因杀一个共产党员时认识那个人。暗示那人装死。只抹了一圈皮。血喷了一地。验尸官让其补刀。他说断气了就算了。不必死后又补刀。家属会有意见不给好处。验尸官一摸鼻子。那人耷拉着脑袋屏住气憋住心跳混过去了。半夜回家他老婆以为是鬼。因为这事。解放后政府宽大没有镇压他。在我村合作社(小卖部)卖日用生活用品。后人不强。他儿子和我同学。上世纪90年代就死了。用唯心思维看。这种人还是不好吧。
其他观点:
刽子手是很有钱的。
想了解刽子手这个行业。推荐大家看看莫言先生的《檀香刑》。里面的主角赵老甲。就是一名资深的老刽子手。他很有钱。金盆洗手之后回到老家。俨然是本乡的首富。
但是虽然有钱。刽子手在旧社会绝对不是个好工作。
如果从收入上讲。刽子手赚钱是很多的。古代的刽子手杀一个人给多少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清末的刽子手。每杀一个人给四块银元。这个收入在当年已经很不菲了。普通劳工一个月才赚半块银元。
但是。这个钱不是随时能赚。古人讲究天时。一年之中。冬、春、夏都不能杀人。只有秋天可以杀人。而且刮风下雨都不行。只有晴天才可以。普通的死刑犯。一般都是判死刑之后关在牢里。准备“秋后处决”。在术语里这叫做“斩监侯”。只有极其特殊的人才会马上处决。这叫“斩立决”。不过这种一般只适用于造反的大罪。多少年都碰不上。所以刽子手每年只需要“工作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之外。他们只拿基本工资。
但是。官府的收入并不是刽子手的全部。大头在后头。
根据古人的笔记小说记载。古代官府里的衙役几乎都是靠贿赂过活的。绑人的。打板子的。看监狱的。都有各自的贿赂来源。刽子手自然也不例外。
刽子手的贿赂来自于哪呢?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首先说。刽子手是个绝对的技术活。不是像看起来那样手起刀落就可以的。人的身体组织是很坚固的。杀人并不好杀。也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
古代刽子手。练的就是刀功。初期会拿冬瓜练手。要求一刀下去正好劈成两半。后来用鸡鸭鹅狗。用杀动物来见血。而据说最厉害的刽子手。是用宣纸下面垫一块肉。一刀下去。宣纸不破而肉尽碎。如果练到这个程度。就说明把功夫练到家了。
为什么要练刀功呢?主要是为了索贿。
同样一个人。同样是斩首。我可以让你一瞬间就死掉。也可以慢慢的把你的脑袋锯下来。生死的痛苦全部掌握在刽子手手中。
这种情况下。只要犯人家里有一点力量。都会行贿刽子手。给犯人求个速死。而且这个贿赂事关重大。数额自然小不了。
至于最有名的大刑——凌迟。这里面的讲究就更多了。
凌迟按照规定。是要割上三千六百刀的。不过按照记录。似乎没有任何一个犯人能够割满三千六百刀。不过只要刽子手诚心。割个几百刀还是做得到的。比如明朝的太监刘瑾。判凌迟之后被割了一千多刀才死。
这种被判凌迟的犯人。家属(如果有的话)一定会给刽子手一笔重贿。让刽子手在割几刀的时候就“意外”一下。早早了结犯人的生命。不要让他遭受太多痛苦。
不过。有资格做凌迟的刽子手。一般都是刽子手中的顶级人物。不会太缺钱。而被凌迟的犯人。大多数都是因为造反。这种情况下犯人不会有家属。就算有家属行贿。刽子手也不敢收。
不过。就算刽子手有钱。但刽子手和衙役、捕快一样。属于贱民。在古代社会中。这些人虽然可以通过权力获得一定的钱财。却被看做是绝对的下等人。唐朝规定。家中有人做衙役的。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而刽子手的地位。很多时候连衙役都不如。
所以。现代的死刑执行。很多时候都会由多个人执行(枪毙除外)。在一些国家。电刑和注射死刑。都会由三个人同时按下按钮。只有一个按钮是真的。为的就是让人有安慰作用。防止有杀人的心理阴影。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394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刽子手,犯人,家属,古代,俸禄,就会,银元,都会,前文,的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刽子手的收入如何?砍一颗头相当于多少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古代的刽子手。属于高收入人群。高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大清朝最后一名专业刽子手邓海山。据他回忆。在他当刽子手的那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