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诺夫王朝为何惨败于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原创

罗曼诺夫王朝为何惨败于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

好文

热门回答:

“克里米亚战争”后果很严重。沙皇为战败自杀。其子因战败影响太严重而被杀。这场战争透露出四点。

挑起战争并在败局已定时自杀的尼古拉一世(1855年3月2日)

其一。提问者深受中国台湾省学者的叫法影响。我们这边儿的叫法一般叫沙俄;

其二。沙俄的克里米亚战争使沙俄和土耳其百年来的战争归于原点。沙俄掠夺的奥斯曼的所有领土(当然。奥斯曼也不是好来的)都吐了回去;

其三。克里米亚战争是整个欧洲强国或参与集体围殴或看热闹的战争。沙俄的欧洲同盟强国德国(当时还是普鲁士)、奥匈帝国(当时还是奥地利)都背叛了沙俄。由此。沙俄一蹶不振到苏联成立。

其四。沙俄对领土的嗜好从未停止。二十五年后左宗棠为啥“抬棺出关”?他的勇气就在于“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透露的各种弱点以及克里米亚之败对沙俄的影响。

1.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沙俄政权的目光短浅

克里米亚战争又称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是继拿破仑战争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持自身的世界第一地位。采用“均衡策略”的一次非常完美的案例。

英国当时担心沙俄的势力。法国和沙俄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分崩离析的属国发生冲突。沙俄对此并没有在意。然而。英国虽与法国也有矛盾。但却认为支持法国是削弱第一号敌人沙俄最好的时机。因此暗中支持法国。

沙俄和土耳其开战后第二年。1854年英法舰队就突然宣战。搞得沙俄非常被动。沙俄依靠的“神圣同盟”的盟国们纷纷背叛它。奥地利率先。普鲁士紧随其后。因此。在战前沙俄忽略了英法插手的高概率事件。其战略目光非常短浅。

遇刺身亡的亚历山大二世(1881年3月)

2.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沙俄武器和指挥战术的落后

当时沙俄的海军仍然是帆船舰队为主。而英法已经广泛应用蒸汽动力战舰。除了军舰。步枪也占优势。沙俄是滑膛枪。英法则是米尼步枪属于线膛枪。沙俄的步枪可以打137米。英法的则可以打457米。而且后者的精度更高。

在陆军阵列、火炮设成等发面英法军队都高于沙俄军队。

同时。英法特别是法国陆军此时已经革新了战术思想。而沙俄仍然是老旧观念。

英法和土耳其三国主要围攻沙俄。同时像意大利地区的一些国家、奥地利等国纷纷落井下石。沙俄被空前孤立。

3.左宗棠为何要和沙俄打

不过。这个时候我们才看出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这个民族打仗确实不怕死。而且强权统治的真理用在俄罗斯人身上再恰当不过。足足打了四年。俄罗斯损失了52万人。三盟国损失了50多万人。这个战果已经不错了。

但是。这场战争最终沙俄战败。俄罗斯人不怕打仗就怕投降。因此。沙皇权威威大受影响。沙皇突然自杀。沙俄把历次与土耳其战争取得的好处全都吐了出来。这伤害了沙俄的精英阶层和军方。为此反对沙皇的声音出现。再加上战后的饥荒。沙皇成了沙俄百姓怨恨的对象。为此。沙皇为了挽回尊严向中亚伸出了魔抓。最终和左宗棠站到了对立面。

而左宗棠敢于和沙俄决战。“抬棺出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决心。这个决心背后则是充分看到了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的虚弱和内乱(行刺沙皇成功。亚历山大二世在1881年3.13死亡)。以及和英国这个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的可借助的矛盾。

其他观点:

沙皇俄国在十九世纪中期这场克里米亚战争中彻底的失去了他在拿破仑战争中确立的“欧洲宪兵”的地位。如果分析整件战争过程的话。可以说双方几乎伤亡都是惨重的。而事后在签订《巴黎合约》的时候也没有对俄国赶尽杀绝。当时的法国代表就曾经说过。这场战争到了这个地步“看不出谁是战胜者。谁是战败者”。这与当时欧洲君主国仍然希图极力维持欧洲的军事。以及仰仗罗曼诺夫王朝的联手对无产阶级革命进行镇压。

首先。先来讲一下沙俄的劣势。十九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后。沙俄在军事备战上几乎一直在吃老本。尽管整个国家的中心靠近欧洲。但是并没有随着西欧一起开启工业化的进程。到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前。俄国的整个工业生产上只有英国的1/18。法国的1/7。当时英法联军已经装备了来复枪。虽然早期的来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但是射程甚至比俄军的大炮还远。此外。地员辽阔的沙俄。整个的交通系统也十分的落后。俄国此时铁路总长度仅为英国的十分之一。连比利时都不如。俄国从国内向南部国境调动部队时间甚至比英法军队从本国通过铁路、轮船横跨欧洲调往战场的时间还长。海军上的差距更是巨大。英法联军此时已经开始使用以蒸汽动力驱动的战舰了。

其次。尽管沙俄整个的装备很差。但是战争伊始其实一直都是胜利者的。这其中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沙俄的庞大的军队。在册官兵总数达140万人。编为11个步兵军和3个骑兵军。这些战士也是主要的战力。战斗力十足。其次就是英法联盟的盟军整个的指挥系统协调差。延误了很多战机。此外。越来越冷的气候以及在联军军队中曾经扩散的传染病都造成了原本数量就处于劣势的联军。更加的脆弱。

然而转机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撒丁王国、奥斯曼帝国的相继参战。带来了军队还有后勤补给。以及欧洲其他的沙俄“盟友”站干岸。在塞瓦斯托波尔。沙俄军队被奥斯曼军队大败。尼古拉一世绝望而自杀。此时战局急转直下。1856年2月的巴黎和谈最后结束了克里米亚战争。

其他观点:

简单讲的话。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以巴尔干半岛为核心的一场欧洲战争。俄国一国单挑对面奥斯曼、英法、土耳其、撒丁王国。战争的结果以1856年的《巴黎和约》签订告终。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俄国旧时代的终结。即位的亚历山大二世随后开展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试图挽救俄国的败局。

先来说说战前的俄国:俄国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还是一个落后的以农奴制为主体的国家。列宁也说“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罗斯的腐败和无能”。这时它的工业生产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它的钢铁产量落后。铁路里程落后。开始逐渐沦为欧洲的原料供应地。

此时俄国进口的是工业品。出口的是农产品。而它的农业生产也十分落后。据统计在1802年到1852年的50年间。有40年农业歉收。国内遍地是饥饿、疾病和死亡。而俄国落后的经济导致其军事实力同样落后。当时俄国舰队中的蒸汽舰只有24艘。而英国、法国和土耳其共有281艘。实力差距过于明显。

从19世纪上叶起。俄国的专制制度其实开始显现出危机的迹象。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革命极大震撼了俄罗斯国内政局。俄国还执意要打开黑海的出海口。对土耳其发动战争。此举极大地触动了英法两国在地中海的利益。而此时的英法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俄国的后勤依然是依靠马匹向前线运输。两者之间不是同一级别的较量。

此时的英法舰队采用的是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而俄军仍然是老式的风帆战舰;英法军队普遍装备的是前装线膛枪。射程精度远远高于俄军。此时俄军仍然以老式的滑膛枪为主。经常走火。并且在作战时常用旧式的方阵队列拼刺刀。

后勤补给方面。英法国内铁路密布。物资兵源都是通过铁路和轮船从本土运输到前线。俄国在冬天河流封冻的时候只能用马车运输。英法运输花三周到克里米亚前线。俄国运输从莫斯科过来……要花三个月。

俄国战败的原因太明显了。其一。俄国树敌太多。在这次战争中。英国、法国、普鲁士、撒丁王国、奥地利、土耳其站在一起。俄国孤军作战。几乎面对整个欧洲的压力;其二。此时俄国的国力太弱了。国家各项生产指标远远落后于英法。而国家的财政根本经受不起这场战争的消耗。俄国为了支援前线还廉价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但也无济于事。俄国不接受停战的条件势必破产;其三。俄国呆板落后的战术极大程度地拖了俄国人的军事效率和军事力量。比起来俄国和英法差了一个时代。

克里米亚这一战使俄国彻底失去了保持了30多年的欧洲霸权。俄国再也无力与欧洲较量。英法没有侵吞和肢解俄国。而是用《巴黎和约》获取地中海的利益。实在是非常温和了。此后俄国的对外政策目标不得不转向亚洲和远东。而随后1859-1861年的革命形势的到来。俄国的国运走向了新的历史方向。

(参考资料:沃尔特·莫斯《俄国史1855-1996》)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苏梦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51:26

    沙俄,俄国,英法,克里米亚,战争,欧洲,奥斯曼,土耳其,法国,沙皇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51:26

    没想到大家都对罗曼诺夫王朝为何惨败于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9:51:26

    “克里米亚战争”后果很严重。沙皇为战败自杀。其子因战败影响太严重而被杀。这场战争透露出四点。挑起战争并在败局已定时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