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栋20多年没人管的老房子准备拆除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楼顶居然捞出了几条10多斤的鲤鱼。还有一堆鲫鱼和虾米。
没人居住的楼顶上居然还有这么多鱼。20多年没人看管。为什么没有饿死?反而长得这么大。
荒废20多年的楼顶。居然出现了鱼群。
在我们那边建平房。都习惯性在楼顶蓄满水。一方面。蓄满水的楼顶水泥板能养护得比较好。数10年的时间都不会发生渗漏。另一方面。放了水之后的平房。夏天住起来也没有那么炎热。冬天还能保暖。
只不过这房子最少荒废了20多年。自打我小时候记事起。房子就一直空闲的。房前屋后的树都长得很高了。都高过了。这二层平房。
这房子是我表叔的。早些年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就回家里盖了我们这边最早的平房。因为去的地方多。见识广。也是从他们家开始。村里的平房楼顶才蓄起了水。
后来表叔的生意越做越大。直接在国外安了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房子也一直空闲着。这一次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宗亲联系上了他们家。在获得许可之后。同意将老房子拆迁。但是给他留好规划的地皮。
几个本家人将他们家的大门打开之后。将里面的东西陆陆续续地给他搬了出来。妥善安置好。然后就拆下了相应的门窗给他们家放好。拆到楼顶上的蓄水桶的时候。发现楼顶上居然有四五十公分的水。而且水里面还有很多鱼。
最大的鲤鱼都有10多斤。还不止一条。一些鲫鱼什么的也不计其数。200来个平方的楼顶。居然有这么一大群的鱼。
村里迷信的老人说就是这么些鱼给他们家聚财。这些鱼都是越龙门飞上来的。不然他们家怎么能这么顺风顺水地过得这么旺。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说法。也只不过是说一些吉利的话。因为楼顶蓄水养鱼这样的事情不过是近几年才开始有的。之前没有人家会尝试在楼顶养鱼。夏天天气这么热。楼顶上的水都能有二三十度。甚至有些时候有四五十度的鱼。怎么可能养得起来。只不过这些年有人在楼顶开始种上了一些树或者搭了一些凉棚。这才让鱼养了起来。
荒废了20多年的楼顶。鱼到底从哪里来的?
古话说得好:千年草籽。万年鱼籽。只要条件适宜。那么这些鱼就能生存下来。
村里老人说只要有水的地方。过不了多久自然而然就会有鱼。这可是两层楼的楼顶。鱼到底是怎么出现的?难道真的像迷信老奶奶说的鱼是跃龙门飞上来的吗?
其实这些鱼大多都是通过鸟类将他们带过来的。在我们那边白鹭是特别常见的一种鸟。经常会在水田里抓一些小鱼小虾。
这些经常会在水里捕食的鸟类。很可能脚上或者是翅膀上会沾上。鱼类产在水里面的卵。而鸟类通过飞行。田留在有水的楼顶。这样就把其他地方的鱼卵带到了两层楼高的楼顶。
而像村里老人所说的。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鱼。这其实对于一些地面上挖的新池塘。没有投放鱼苗而出现鱼解释更为简单。
新挖的池塘。很可能淤泥里面就含有一些鱼卵。也可能是一些鸟类携带过来的。但是最多可能就是下雨天。一些小鱼小虾逆流而上。顺着流水游进去的。相对来说2层楼顶出现鱼群。这确确实实需要一定的条件。刚好楼顶有水。刚好鸟类碰到了鱼卵附着在上面。刚好带到了楼顶。刚好活了下来。
从来没有人打理的楼顶。这些鱼到底又是怎么长大的?
表叔家的楼顶是那种琉璃瓦造型的。就是四周有一圈四五十公分高度的屋檐。都贴着琉璃瓦。
一般正常人家楼顶储水也就是二三十公分。由于常年没有人管理。表叔家的楼顶上的水处于快要溢出来的状态。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在南方秋天到冬天很可能长时间不下雨。这水怎么可能一直都有。而且夏天那么热。阳光蒸发楼顶上怎么可能存得住水。
其实这也要得益于表叔家的院子较大。200多平的房子房前屋后都种了不少的树。而这些年一直都没人打理。树已经高过了二层楼。
高大的树木。给无人居住的楼顶提供了很多的阴凉。这也使得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天。表叔家楼顶的水温都不会很高。
哪怕是在南方最炎热的夏天。外界温度达到40多度。楼顶上的水温最高也不会超过30度。
这样的温度完全能让鲤鱼和鲫鱼们正常地活下来。并且长年累月没人打理。楼顶上落了厚厚的一层树叶。还长了一层浮萍。也给鱼提供了可躲藏的地方。
有些人可能会讲。就算温度合适。一年四季楼顶上都有水。可是这些鱼只喝水也不可能长大呀。饿也会饿死的。
其实这也很大程度要归功于那些喜欢停留在树冠顶部的白鹭。每到春天播种耕耘的季节。表叔家房前屋后的树顶上就站满了白鹭。
这些鸟类很多时候会将粪便直接排在表叔家的楼顶上。而粪便里面又含有一些没有消化完的昆虫或者是草籽。
除此之外。树叶掉落在楼顶。腐败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微生物。还有春天的柳絮。夏秋的蚊虫这些都是这些鱼的食物。
只不过这些鱼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投喂。最大的也不过10来斤。要知道这房子最少荒废了有20年。
而这楼顶毕竟只有200平左右的面积。资源如此紧张。却有着一大群的鱼试着生存的自然规则。在这里一次次地上演。能够存活并长大的都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筛选。
鱼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养过小猫小狗的人就知道一只猫狗是不可能陪伴人一辈子的。而说到寿命最长。大概能想到的就是千年王八。万年龟。那么鱼的寿命到底又有多长呢?
其实鱼的寿命也有的长有的短。要看种类。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在日本有一条名为“花子”的鱼具登记现在的年龄已经超过200岁了。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表叔楼顶上只有鲤鱼能有10多斤。想必这些鲤鱼他所生长的年份也很长了。
除了在日本发现有200多岁的锦鲤。在德国也曾有渔民发现一条生活了。至少260年的狗鱼。
而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等干扰。鱼的寿命一般都能很长。就如我们常见的草鱼在一些情况下也能活20多年。
而至于为什么鱼缸里的鱼养着养着就死了。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我们的好心所造成的。尤其是一些新手刚买回来的小鱼。一个劲地投喂。很多鱼都被撑死了。
而家里的鱼缸毕竟空间有限。众多小鱼投放下去很多时候供氧不足。水质等问题频频发生。自然很难将鱼养得长久。
有没有人见过鱼老死
不敢肯定的说有没有人见过鱼老死。因为就连看到的人也不知道鱼死了是不是老死的。但是我敢肯定在自然界中肯定有鱼能够自然老死。但是我们如果想要见到这个现象。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绝大多数鱼来讲。他们的体型都不会像海里的鲸鱼一样那么庞大。自古就有说法。一鲸落而万物生。
鲸落。由于鲸鱼的体型庞大。而死亡的时候很容易浮现在海面。被来往的船只所发现这也能被人察觉。
对于绝大多数的鱼来讲。他们并没有那么庞大的体积。而死亡的时候人们也很难察觉到。
而在自然环境中。鱼一旦老死了。首先会被肉食鱼类吞食一部分。然后再被腐食动物吃掉一部分。最后就会被自然界的微生物分解。
有一些鱼自然老死在水里。还没等到它浮出水面。就被一些肉食性鱼类或者是肉食性动物在水底就把它吃完了。根本就不会浮出水面。让人发现。
自然界中很多动物将要老死的时候都会躲藏到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之前家里养的一条狗。差不多有20岁。有一天狗就出去了。再也没回来。找到的时候。发现尸体在山里的一个石洞里。
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将要老死的时候。会选择一个地方让自己慢慢死去。对于自然界中的鱼来讲。如果到了一定寿命将要老死。他们也会选择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人类也很难发现。
写在后面
都说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子。在自然界中神奇的地方无处不在。造物主的奇妙也无人能探知鱼的寿命有多长。在没有人的干预下。鱼可以活得比人更久。
而为什么自己饲养的鱼寿命比较短。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人类的泛滥爱心所造成的。要么被撑死。要么被粗心大意忘了给饿死。
而在自然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不断重演。适应强的才能够生存下来。弱者就会被淘汰。每一个生命都尽全力努力地活着。生而为人。你不也应该如此吗?
其他观点:
我家老屋后山有一处荒废的水窖。没在里面放过任何鱼苗。把水抽干后。竟然在里面发现一只20斤的大草鱼和20多条野生泥鳅。看到这场景大伙儿无不惊讶:这些鱼竟然活了15年!为什么没有饿死?鱼的寿命有多久?
我国古代学者们认为“腐草化为萤”、“腐肉生蛆”是因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这种理论在19世纪前的欧洲被很多学者所推崇。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自然发生论。他认为动物的内脏。以及腐烂的肉可以产生生命。
自然发生论被科学家们提出后。很多科学家开始做模拟实验。在19世纪法国科学家就做了以下实验:将谷物粮食、破旧衣服塞入瓶中。放在阴暗的角落里。没想到21天后瓶子里竟然“长出了老鼠”。而且这些“长出来的老鼠”和普通的老鼠一模一样。
其实这种“自然发生论”现象。生活在农村的朋友肯定遇到过:一些没人管的。甚至荒废多年的鱼塘或者水窖、水井。根本就没有人往里面投放鱼苗。竟然里面会“生”出很多鱼。而且这些鱼各个吃的“膘肥体壮”。而且时隔许多年。这些鱼非但没有被饿死。反而还繁殖出很多小鱼。
为什么没有放任何鱼苗的水塘会自动“生出”小鱼?这些小鱼没有人工去喂养。它们是依靠什么存活?为什么水塘里从来没有见过老死的鱼。鱼的寿命很长吗?
荒废多年的水窖。竟然捞出20斤大草鱼。
我们村背靠一座大山。当地村民们在山上种竹笋和一些菜。为了方便种植。山上有好几个农民们自己挖的水窖。
后来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农村大多是留守的老年人和孩子。老年人们干不动农活。所以这些山上的水窖无人打理。随着年头慢慢也就荒废了。为了防止孩子们上山玩耍时不幸掉入水窖里发生危险。村民们都用木板子盖在水窖盖上。并做好提示标识。
几年前我们回农村老家过年。春节期间村里也没有什么娱乐设置。于是我们就约着一起去山上露营。顺便挖点野菜回家。没想到就是这一趟。竟然遇到了一件特别稀奇的事情。
刚上山没多会儿。弟弟就发现前面有一个荒废的水窖。水窖顶上的大石墩已经没了。水窖口只是简单的用木板子搭盖着。水窖周围是杂草丛生。从水窖旁边立着的标识牌能猜测。这个水窖得有5年以上没人打理了。
弟弟是在城里长大的。第一次见这种水窖。于是来了兴致跑过去把木板子挪开。用手机往里面一顿拍照录像。
正拍的尽兴时。突然水窖里面竟然传来咕噜咕噜的冒泡声。这“荒山野岭”的。年久失修的破水窖里突然传来这声怪动静。吓得弟弟差点把手机丢尽水窖里。
我们以为里面有人落水。就赶紧打电话喊大人上山。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水窖里时不时传来一些冒泡的咕噜声。我跟弟弟壮着胆子找了一根木棍想要去搅动一下。可是水窖太深。木棍连水面都够不着。
爸妈他们也以为有人掉进水窖了。于是喊着邻居一起拿着工具上了“救人”。
大人们在水窖旁一顿忙活儿。过了好大一会儿。邻居叔叔突然惊呼道:“这里咋这么多鱼!”
原来发出那些奇怪动静的不是人。而是水里的鱼。大伙儿一听都觉得不可思议。赶紧询问这个水窖是不是有人再管理。邻居却表示。这山上的水窖几乎都没人用了。从这个水窖外观来看。最少得有十来年没人搭理了。水窖里面水质很浑浊。里面的石壁有些都剥落了。
于是。大伙儿用水泵把水窖里的积水抽干后。竟然从里面捞出了很多鱼虾、泥鳅。最让人吃惊的是其中一条野生大草鱼竟然有20斤重。
这件事让大伙儿都觉得稀奇不已。荒废这么多年的水窖。突然有了鱼不说。而且这些鱼还都长的膘肥体壮的。到底是靠什么活下来的?这些鱼在这种密闭式的空间里竟然能生存这么久。寿命也太长了吧!
鱼的寿命有多久?
一提到寿命最长的动物。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乌龟。在民间也经常用“千年王八、万年乌龟”来形容这种动物的寿命。
生活中养过宠物猫狗的人都知道。猫狗的体型越大。它们的寿命越短。体型越小则寿命越长。但是对于生活在水里的鱼类来说却恰好相反。鱼类则是体型越大则寿命越久。
1497年。德国有渔民曾在河里捕捞到一条尾巴带环的狗鱼。环上刻着它的放生日期“1230年”。从这个放生日期可以推断这条狗鱼至少活了267年。堪称鱼中的“老寿星”。
所以狗鱼是世界上公认的淡水寿命最长的鱼类。生活中我们经常间的一些观赏鱼类。因为品种不同。它们的寿命自然也是不同的。
例如孔雀鱼。作为一种小型观赏鱼。因为繁殖能力特别快。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这种品种鱼在花鸟鱼市里也是销量最好的。一般成年孔雀鱼一个月就可以产下一窝小鱼。小鱼3-4个月左右就可以成熟长大。但是孔雀鱼的寿命不长。平均寿命大概是1-2年左右。因为它们繁殖比较快。所以就算死掉一两只小鱼。人们也不会太在意。
而作为“幸运代表”的锦鲤。寿命就比孔雀鱼要长很多。日本名古屋女子大学校长越原公明在奥美浓白川村的鱼池中养有一条鲤鱼。名叫“ 花子”。
该鱼应生于1751年(日本宝历元年)。到1971年时“花子”的年龄为220岁。体长73cm。体重6.75kg。而且学着用放大镜观察“花子”的鱼鳞上竟然长有像树木一样的年轮。
所以。锦鲤属于长寿鱼。锦鲤属于鲤科鱼类。鲤科鱼寿命100年左右。锦鲤在人工饲养下的寿命可达60-70年之久。因此很多人都愿意在家养1-2条锦鲤。寓意着能带来健康好运。
综上所述。鱼类的寿命与其个体大小和性成熟年龄有关。鱼类的身体越大。性成熟就越晚。寿命就越长。但因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绝大多数鱼的寿命集中在2-20年之间。其中有60%的鱼类集中在5-20年寿命。能活到30年以上的鱼类不会超过10%。
如果人类不杀鱼的话。鱼会不会老死?
假如人类不捕杀鱼的话。鱼会像人类一样经历“生老病死”生命周期。自然老死吗?
通常我们买回家的观赏鱼。在养一段时间后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鱼的死亡。比如水质不好或者食物喂得太多。这些都是人为外在因素导致了小鱼死亡。
那么。如果从一个小鱼苗开始养。直到小鱼变成大鱼。没有任何外在威胁因素。鱼会自然死亡吗?会不会永生?
上文中我们介绍了鱼类的寿命。大多数在2-20年间。也就说明了鱼不会有永生性命。就算人类不捕杀。根据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强大的鱼也会被海里更加强大的鱼类所吃掉。这就是大自然的生存规律。
其次。生老病死是人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当然也是自然界其他物种也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那么鱼自然也会老死。假设鱼不会老死。更不会死亡。那么自然界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之所以我们没有见过鱼老死。可能是因为在它还没有达到寿命时。就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死亡。例如遇到了天敌或者被人捕杀。
为什么无人问津的水窖。鱼非但没饿死。反而很长寿?
鱼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鱼寿命长短也各不相同。有的鱼只要食物充足。水源充足。甚至能活上百年而不死。
那么。无人问津的水窖里。没人主动投喂。也没有别的食物来源。这些鱼没有被饿死。反而活得很好。是什么原因呢?
1、水窖里一般会沉积着一些淤泥。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无人搭理。这些淤泥会让水窖里的水质变得浑浊腐臭。虽然水质变差了。但也因此会长出一些浮萍、杂草等生物。这些生物都能成为鱼的食物。鱼本来就是杂食性动物。吃肉又吃素。野生鱼吃的食物大多是昆虫、水草、藻类为主。
2、有一些鸟类停在水窖上时。如果无意间把一些虫子掉进里面。或者把一些虫卵掉进里面。这些虫子也能成为鱼食。
3、水窖里除了鱼可能还有其他的微生物、物质。甚至有些鱼还喜欢吃粪便。比如清道夫。就是靠吃其他鱼的粪便生存。如果山中有其他的野生动物路过这些荒废的水窖。无意中把粪便拉入水中。这些粪便也能成为鱼的食物。
4、而且大部分鱼虾都有冬眠和夏伏的习惯。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处于“假死”状态。新陈代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所以对于体内的营养消耗和需求也就很低。即便长时间不进食也不会死。顶多就是生长发育的缓慢。
为什么买回家的观赏鱼寿命普遍不长?
生活中我们会饲养一些宠物来陪伴自己。比如养猫或者养狗。但也有一些人会喜欢养一些水产类动物。比如观赏鱼、乌龟。以及近些年比较火的“六角恐龙”。
很多人都说养鱼跟养猫养狗不同。养鱼是一种精细活儿。甚至比养猫狗更累。更要操心。因为从水族里买回家的鱼。养一段时间后鱼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些金鱼买回家不到两天就死了。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养鱼不容易。明明自己悉心呵护照料。每天按时换水喂粮食。但小鱼还是活不了多久就死了。
为什么无人问津的鱼塘、水窖、水沟。生活在这种恶劣环境里的鱼都比较长寿。不但饿不死反而长的都比较肥。而买回家的观赏鱼却普遍寿命不长呢?
原因一:缺氧造成了小鱼死亡。
我们去花鸟鱼市或者水族馆买鱼时会看到。无论是什么品种的鱼。哪怕是普通的金鱼。老板都会在鱼缸里安装氧气泵和水质过滤器。
我之前在水族馆给孩子买过几条金鱼。买鱼时询问老板这种鱼“好养吗”。需要买氧气泵吗?老板则表示金鱼不需要氧气泵。回家放鱼缸里不用管它们就行。特别好养。
但是按照老板的话来养鱼。没两天金鱼就全部死了。
后来查找资料后才明白。原来金鱼也需要“吸氧”。可以说任何鱼类都离不开氧气。
像我们家用的养鱼玻璃缸。造型别致。空间狭小。如果里面一次性养了好几条鱼。就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水里一旦缺氧。那么就会造成小鱼死亡。
原因二:疾病造成了小鱼死亡。
鱼这种动物其实也很“身娇肉贵”。它们属于群居动物。如果一条鱼得了病。很容易感染一群鱼。所以在水族店里。如果一条鱼得病了。老板就会把它单独隔离出来。以免传染其他鱼群。
比如我们有时候会突然发现小鱼的鱼鳞有些溃烂或者肚子有点大(并非要甩籽)。甚至不吃东西。偏着身子游。这种情况就说明小鱼生病了。
如果没有及时把这种生病的小鱼单独隔离。小鱼身上溃烂的地方就会传染给其他鱼。还会把水给污染。鱼缸里其他鱼也会被感染。
所以。可能我们从水族馆里买回来的鱼就是得病的鱼。只不过我们不懂。买回家后小鱼们交叉感染。过不了多久就全部感染死亡了。
原因三:水质造成了小鱼死亡。
很多新手买鱼回家后。会直接用自来水管里的水养鱼。这样会导致鱼的死亡。养鱼千万不能用自来水。一般都需要用“存的老水”。
因为自来水的水都是经过了水厂过滤净化消毒过的。而经过处理的自来水里通常会残留有氯气。而氯气对于鱼来说。就是一种伤害。容易导致鱼死亡。
所以很多人在给鱼换完水后。忘记添加“老水”了。直接接了自来水管里的新水。小鱼在这种水里就会”中毒“死亡。
原因四:喂得太多造成小鱼撑死的。
很多人买鱼回家后爱不释手。时刻关注着小鱼一举一动。喂鱼粮时担心小鱼吃不饱。往往投喂大量饲料。有时候为了能跟小鱼互动。也会故意投喂饲料。
这种过量的喂食。就会导致直接把鱼给撑死。就像人不停的吃东西。吃太多了也会觉得不消化。身体不舒服一样。
其次。小鱼吃的多自然拉的就多。水中的排泄物多了。要是不及时清理换水。那么就会导致水体被污染。水体一旦污染。那么鱼就容易死亡了。
荒废多年的鱼塘水窖里。没人放鱼苗。却突然“长出”鱼是什么科学原理?
这种现象在一些鱼米之乡很常见。甚至有些农民故意在水田里或者山上挖一个大泥塘。大水坑。灌满水后任其自由发展一段时间后。再来收鱼。
但是这种现象可能多数出现在南方。因为南方的气候和湿度都特别适合这样养鱼。但是换做北方。这种方法就无法成立。
所以。在“鱼米之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用科学来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点:
1、鱼群在迁徙过冬时。会带来一些鱼籽。
南方天气温暖。鱼群在迁徙过冬也是顺着水流的方向来游动。所以水里会有很多鱼籽、鱼苗。特别是鱼籽。用肉眼几乎看不清。如果人们在挖鱼塘时。引入的水里含有这些鱼籽、鱼苗。自然随着时间长短就会孵化出鱼。
2、鸟类成为搬运鱼籽的“运输工”。
有些鸟类除了吃虫。还吃鱼。假设鸟吃鱼时。嘴里携带了一些鱼籽。或者爪子上沾了一些鱼籽。如果飞到了鱼塘边喝水时无意间把这些鱼籽摔进水里。就有可能孵化成鱼。
除此之外。鱼籽也可以粘附在其它植物的叶子上。一旦这些植物叶子被风雨折断并吹落在新挖的鱼塘中。就有可能孵化出鱼来。
3、有些是人为放生的鱼。
很多钓鱼爱好者都喜欢在鱼塘、水库这种地方钓鱼。但是有些钓鱼人只是单纯的享受钓鱼的乐趣和钓鱼的那种惬意的过程。并不会在最后是否能钓到大鱼。当钓到鱼后也不拿回家。反而又直接把鱼放生了。
而有些信佛之人也喜欢搞放生活动。为了防止出现:前脚放生。后脚被人打捞走的情况出现。他们会买一些泥鳅、鱼虾专门跑到荒废的鱼塘里放生。想着荒废的鱼塘没人搭理。
结语。
综上述所。只要不是家中饲养的观赏鱼。鱼的寿命一般都会比较长。比如鲸鲨。可以活70-100年左右。普通的鲨鱼可以活30年。观赏鱼如果在主人的悉心照顾下也能活5-10年。比如有的锦鲤养得好可陪伴主任一生。
野生鱼寿命之所以比观赏鱼强。是因为野生鱼不用依赖于人类的喂养。直白点就是“轻易饿不死”。就算没有鱼饲料。也能依靠水中的其他食物来生存下去。再加上鱼本身就是杂食性动物。就像老鼠一样。只要有口吃的绝不会让自己饿着。
而之所以人们觉得鱼不会老死。说白了就是:自己没有亲眼见过鱼老死。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谁也逃脱不了。鱼就算寿命再长。也有到头的那一天。当身体各个机能都慢慢衰败后。自然也就老死了。
其他观点:
1598年。俄罗斯沙皇鲍里斯。在莫斯科近郊湖打捞上来一条凶狠的狗鱼。这条狗鱼体重将近10公斤。而且嘴里还叼着一只死去的鸭子。看起来十分凶残。不过沙皇觉得这个场面十分有趣。于是便在它身上刻下“沙皇鲍里斯放生”的俄文后。将其重新投入湖中。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在1794年的夜晚。一位在莫斯科近郊湖垂钓的老头也钓上来一条狗鱼。而且这条狗鱼身上竟然也刻着“沙皇鲍里斯放生”的俄文。谁也没想到时隔196年。当年的狗鱼还会被钓上岸。
而且这条狗鱼的体重已经长到了惊人的80公斤。简直就是鱼类中的巨无霸。只不过这次它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为惩罚它差点弄坏鱼竿。老人拒绝将其放生。并找来朋友把它做成了一道美食。
由此可见。狗鱼的寿命比人类的还长。不过在自然界。比狗鱼寿命长的鱼类还有很多。有的甚至能超过400年。那么为什么鱼的寿命会这么长呢?
鱼的寿命有多久
万事万物都是有始有终的。生命也不例外。对于鱼类而言。由于受到人为捕捞的影响。很多鱼都不能寿终正寝。因此人类很难准确的知道鱼的真正寿命是多少。只能通过科学经验来判断其生态寿命。
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大部分鱼的寿命都在2-20年左右。其中能活到20年以上的鱼只占10%左右。而2年以下的则在5%左右。毕竟鱼类的品种实在太多了。而且无论是海鱼还是淡水鱼。每种鱼的生存环境也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寿命也长短不一。
比如。我们常见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在没有人类捕食的情况下。它们的寿命一般在5-15左右。只有极个别家鱼能活到15年以上。据说广东有位50多岁的渔民还曾养过一条40多岁的草鱼。陪了自己大半辈子。
地球上任何物种都具有新陈代谢。因为生命更替是一条普遍的自然规律。是无法更改的。鱼类也是如此。只不过不同的鱼类寿命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中国的锦鲤寿命在60-70年之间。而同样作为观赏鱼的金鱼寿命还不到10年。与之相比颜值超高的龙鱼。寿命在30-70之间年。长江里濒临灭绝的鲟。寿命则在100年左右。十分惊人。
那么除了品种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鱼类的寿命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1.鱼的体型越大。寿命就越长
正常来说。鱼类的寿命从几年到一百年不等。而且它们的寿命是和体形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体型越大的鱼。寿命往往越长。
例如。比较著名的长寿鱼是丹麦格陵兰岛的睡鲨。它们的体型极其庞大。成年后体长可达7米。而且咬合力很强。被称为“海中鳄鱼”。最重要的是睡鲨的寿命非常长。是世界上最长寿的脊椎动物。寿命普遍超过了400岁。
与之相比。一些体型较小的鱼类。比如银鱼、孔雀鱼等只有几厘米长的鱼类。它们的寿命只有可怜的1年左右。由此可见。体型越大的鱼就越有可能长寿。而且小型鱼类的死亡率也很高。毕竟越小的鱼天敌就越多。导致它们的寿命普遍不长。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鱼类的寿命还可以通过鳞片来判断。因为鱼鳞上会有一些或明或暗的小圆圈。明亮的圆圈就表示鱼度过了一次夏天。黑暗的圆圈就表示鱼度过了一次冬天。所以很多人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鱼的年龄。
2.鱼繁殖能力越差。寿命就越长
其实鱼类寿命的长短。不仅和它们的品种、体长有关系。还和它们的繁殖期能力有非常大的联系。一般来说繁殖能力较差的鱼。身体成长的比较缓慢。器官衰老的也比较慢。所以寿命很长。而繁殖能力越强的鱼则恰好相反。它们的身体器官形成早。所以衰老快。以至于寿命也很短。
比如著名的大马哈鱼。这种鱼类的寿命只有5年。幼鱼时它们在海洋里生活。等到4岁的时候就会进入繁殖期。这时它们就会返回江河产卵。而且它们一生只产卵一次。每次产卵4500颗。
但是大马哈鱼的产卵地和海洋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因此它们每次产卵都要长途跋涉。而且为了追求速度。大马哈鱼在途中几乎不觅食。所以等不顾生死的产完卵后。它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无法运转了。生命也就此结束。
其实不仅是鱼类。陆生动物也是如此。一些大型动物生长相对缓慢。比如大象要十几岁才开始发情。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寿命才机会活到繁殖期。因此它们不可能像田鼠一样。仅有可怜的3年寿命。而且大象的繁殖能力也远逊于田鼠。
3.鱼的寿命和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除了体长和繁殖能力外。环境也是影响鱼类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鱼类在不同的水域中寿命也有差异的。毕竟动物都是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进化的。
例如。人工饲养的宠物鱼一定会比野外的同类寿命长。因为人工饲养的宠物鱼基本上不愁吃喝。而且也没有天敌。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另外宠物鱼的水温还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因此它们的寿命远比同类要强。
而且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冷水鱼的寿命远比热带鱼长。比如在冷水中生活的狗鱼。最高寿命超过200年。而一些在温水中生活的鱼类。寿命很难超过20年。比如四大家鱼、热带鱼等等。
除此之外。食物也是鱼类能否生存的关键。而环境则决定了鱼类食物的营养成分。简单说就是生存环境好的地方食物营养更充足。反之生存环境差的地方。食物营养就越匮乏。因此在农村的淡水养殖业中。银鱼、红鳍鱼等鱼类的寿命远比野外的高。
鱼老死后去了哪里
我们都见过活鱼。但是老死的鱼却不多见。有的说是被水冲走了。也有人说被河水中的动物吃掉了。更有人说被细菌分解掉了。其实鱼老死后有以下3种表现。
1.鱼老死后会上浮
鱼老死的时候。一般都会漂浮在水面上。因为鱼老死5个小时后。就会发生僵硬的现象。导致身体不能弯曲。并呈现膨化现象。而且鱼老死后身体的鱼鳔就会失去调节的能力。里面就会慢慢的充满空气。导致身体浮到水面上来。
不过这种死鱼并不会长时间停留在水面上。一些人工湖、景点湖老死的鱼会被清洁人员捞起来。防止破坏湖中的生态。而自然湖中的死鱼则会被水中的生物吃掉。而且剩下的鱼骨头还会下沉到河底的淤泥中。最后变成水中土层的养分。
2.鱼老死后会被食肉性的水生动物吃掉
在一些江河湖泊中。鱼类一旦老死就会被各种水生动物吃掉。比如鲶鱼。作为食腐肉的高手。鲶鱼几乎什么肉都吃。尤其是大型鱼类的尸体。对鲶鱼来说更是难得一见的美味。而且鲶鱼的食量非常惊人。嘴巴也很大。所以一次能吃下很多食物。
此外。清道夫也经常食用鱼类的尸体。虽然它们的食量比较小。但是清道夫的数量却有很多。所以鱼类老死后。尸体大部分会被它们清理掉。
3.鱼老死后尸体会被微生物分解
鱼老死后一旦长时间没有进行处理。就会被微生物分解。尤其是野外的江河湖泊。通常情况下鱼老死8个小时后。就会滋生细菌。特别是鱼类的腮腺。这里最容易滋生细菌。而且还是最先开始腐烂的地方。等鱼鳃腐烂后。鱼的肌肉和内脏才会被微生物慢慢分解。
格陵兰睡鲨的寿命超过400岁。属于深海类鲨鱼。能在水深超过1000米的地方生存。不过它们的行动速度有些慢。因此只能以海中的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也会吃动物的腐肉。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
2.狗鱼
狗鱼是一种生活在北半球寒带的淡水鱼。它们的嘴巴很像鸭子。极其扁平。但是它们的性格却很最凶猛。捕食的时候也很粗暴。并且食量惊人。一天可以吃下和自己体重相当的食物。它们寿命也很长。据说可以超过200岁。
3.锦鲤
锦鲤是一种颜值很高的鱼类。被称为“会游泳的艺术品”。它们的寿命能达到70年。十分长寿。而且锦鲤的生命能力非常强大。对水质的要求也不高。繁殖能力也很强。因此备受人们的追捧。甚至很多人都把它们当做吉祥、富贵的象征。
总之:
鱼类的寿命又长又短。长的可以活到400岁。而短的可能连一年都不到。不过大部分鱼类还是能活到2岁的。此外鱼也会老死。它们老死后尸体会被动物吃掉。或者被微生物分解。鱼骨头则会沉入水底回馈自然。
那么。你们看过老死的鱼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4599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寿命,水窖,鱼类,楼顶,就会,狗鱼,小鱼,老死,自然,锦鲤
没想到大家都对鱼的寿命有多久?有没有人见过鱼老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栋20多年没人管的老房子准备拆除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楼顶居然捞出了几条10多斤的鲤鱼。还有一堆鲫鱼和虾米。没人居住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