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奇才”李红涛,多次越狱,死刑执行前,逆天改命,真的吗?
原创

“监狱奇才”李红涛,多次越狱,死刑执行前,逆天改命,真的吗?

好文

热门回答:

但凡是“奇人”。都有一段开挂的人生。李红涛也同样如此。

1993年12月31日。本该是李红涛生命的最后期限。却凭借一项“居功至伟”的发明。成功实现“逆天改命”。他也成了中国死刑犯的一个传奇人物。

01

1966年。李红涛出生在湖北黄坡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虽然在当地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

父母把他当成了掌上明珠。从小对他严格要求。希望他将来成才。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李红涛从小就表现出和别的小孩子不一样。他聪明好学。别人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他在家做数学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上天给他的天赋。终于在14岁的时候开始崭露头角。当年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获得第2名的好成绩。同一年他被评为优秀青年。

自从获奖之后。李红涛有了天才的称号。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依旧埋头苦读。

四年后他考入了浙江大学学习电子技术。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考入名牌大学的。都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02

在大学里。他谈了一个女朋友。毕业之后跟女朋友一同进了昆明的一家电子公司。并在那里安家结婚。

如果他的命运。从此安分的话。以后的生活也应该顺风顺水。谁也不会想到他和死刑会扯上什么联系。

然而他骨子里天生有一种不安分。就是因为他的不安于现状。给他之后的牢狱埋下了伏笔。

结婚没多久。他在大学里面邂逅了一位女大学生。开始心猿意马的生活。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

当妻子知道他在外面有人后。他本以为妻子能接受他的忏悔。然而根本不给他机会。妻子知道男人有第一回就有第二回。不久两人就以离婚草草收场。

离婚后的李红涛。在企业的前途也走入了低谷。于是他开始思考第一次直面自己的人生。

03

正当自己的婚姻和事业遭受双重打击的时候。他碰到了他的大学同学张某。

张某知晓了李红涛的现状。劝说他的才华不应该浪费在工厂。外面有更广阔的机会。邀请李红涛辞职。和自己一起创业。

这个建议。对当时还很迷茫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当时便辞了工作与张某一起创业。

然而创业并不是空口说白话。因为缺少启动资金。两个人捉襟见肘在寻找启动资金的时候。李红涛用自己的天赋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通过制作一家企业的假银行印章。伪造了一张8万块钱的票据去银行取钱。看着从银行拿出来的厚厚几沓钱。两个人一下子飘了。钱越是来得容易越不知道珍惜。

创业再次缺钱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故伎重演。伪造一张10万块钱的银行票据。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警方早就有所准备。

04

1992年4月18日。再次作案两人同时被警方抓住。

当年的李红涛年轻气盛。被抓之后。非但没想过改过自新。反而觉得一路走来有些意外和兴奋。在警车上。他直觉告诉自己。可以尝试一下逃跑。

被带到看守所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两位民警把李红涛带进了一小房间里。李红涛试着来回挪动凳子。他的异常举动并没有引起两位看守警官的注意。

他觉得这是一个逃跑的最佳时机。用一根铁丝打开了手铐。并脱下鞋子。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梯。随后走出了看守所大门。

逃亡出来之后。李红涛并没有第一时间跑路。而是先回一趟家。毁掉了家里假印章的证据。警察一旦没有证据也拿自己没办法。随后爬上了屋顶。点燃一支烟。静静地等待警察的到来。

正如他所料。没过多久警察就来他家里搜寻证据。此时就算挖地三尺也找不到证据。警察只能再次折回派出所。

看到远远离去的警察。李红涛从屋顶下来。开始思索自己的逃亡路线。原本打算逃往贵阳。甚至都买好了车票。但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私家车时。他又有新的想法。

想到自己可能已经被警察通缉。去车站无疑是自投罗网。如果自己有一辆汽车逃跑的话。可以不经过汽车站。也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计划。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发觉一辆奥迪车每天来往很有规律。自己找了一把汽车钥匙。问车主奥迪车的钥匙是不是长这样子。

车主把车钥匙拿给他看一下。就在这短短的一两分钟内。李红涛记住了钥匙的形状和轮廓。回家依葫芦画瓢自己打造了一把车钥匙。

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他用自己的那把钥匙。成功启动了奥迪车。也许是自己的驾驶技术并不熟练。也许是雨天路滑视线不好。驶出去没多久就滑进一个小沟里。幸亏当地的一位农民把他救上来。

此时的李红涛并没有迷途知返。他仍想着偷车逃跑。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他下一步的计划瞄上了警车。他认为警车对逃亡更有利。

于是又制造了一把钥匙偷了一辆警车。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他驾驶着警车返回了云南昆明。

回到昆明。他去了大学见了几次自己的女友。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场景。警察再一次成功把李红涛抓获。

05

1992年6月。距离李红涛上一次逃跑差不多4个月。在昆明收审所。他交代了自己的逃跑路线和所偷的车辆。

年轻气盛的他对警察的办案速度提出了质疑。如果三个月之内不能给自己定罪的话。他一定会再次越狱。

然而他自己的一本正经。在警察看来。却是无理取闹。并没有把李红涛的话当一回事。

这样的画面。对李红涛来说是一种挫败感。他的心里再次泛起了一丝涟漪。他于是决定再次逃跑。

李红涛先后游说了另外两名狱友。三个人一拍而合、分工明确。然而在逃亡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另外两个狱友刚逃跑就被警方当场抓获。

李红涛却利用自己的小聪明顺利地逃了出来。逃出去之后还给曾经抓自己的警察打电话。说自己已经成功逃狱了。

他又开始逃亡生活。或许是自己东躲西藏的日子并不好受。他在广西故意卖了一个关子。车子因为故障在汽修店修理的时候。广州警方抓住了他。

06

在这次被抓之后。他开始第二次直面自己的人生。余生如果一直东躲西藏。被抓是早晚的事情。

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来到这个世上也就几十年光景。总得留下些什么。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李红涛第3次被捕后。他向广州警方提出了自己想发明创造的想法。然而广州警方并不予以采纳。几个月后李红涛被遣返回了昆明。

再次回到昆明看守所之后。李红涛一反常态。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罪行。这一次他不再琢磨如何越狱。而是一门心思申请做一些试验。完成脑海里早就想好的发明创造。

看守所被他的诚心打动。查阅了他的相关资料。认为他是个人才。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决定给他一次机会。并给他准备了一些实验所需的材料。还特意提供了一间牢房单独给他做实验。

与此同时。云南昆明中级人民法院。也对李洪涛的案件进行了快速审查。于1993年11月下达了李红涛案件的最后批示。

李红涛多次越狱。性质严重。多罪并罚依法判处死刑。从那一天起。李红涛的生命已经开始进入了倒计时。然而他却一如既往地忙碌和平静。一门心思地专注自己的研究。和自己的最后期限赛跑。

昆明市看守所的老所长被他的行为触动。还特地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他一同解决难题。

07

1993年12月31日是李红涛被执行死刑的最后期限。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在当天上午李红涛的发明获得了成功。它就是我国第一台“无刷电励磁电机”。

当天晚上。所长写了一份暂缓死刑请求书。连夜送到了昆明公安局。

随后在等待中级人民法院批复的同时。李红涛对自己创造的发明又进行了数次改造和更新。终于在1995年。电机的申请专利批复下来了。

同一年。李红涛也由死刑改判死缓。1997年又从死缓改判为17年有期徒刑。2000年7月再减刑两年半。2002年7月再减刑一年半。最终在2009年刑满释放。随后被一家企业高薪聘请。从此隐姓埋名。

无刷电机的出现。无疑是一场技术革命。他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电动车的普及与应用。说他是中国“智商最高的死刑犯”也不为过。

对于李红涛最后期限逆天改命。我有几点想说的:

第一:法律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就算你能暂时逃脱。也终究逃不出法律的制裁。内心更是要遭受谴责。被抓只是时间上的早晚。

第二:李红涛在生命最后关头能够改写命运。一般人很难做到。不仅有他的浪子回头。思想上主动坦诚错误。更有他自己的一身才华。行动上给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第三:最后时刻的迷途知返。如果没有昆明市看守所的网开一面。给他一个机会。给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就没有这个传奇故事了。

李红涛的一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判刑是罪有应得。以后的努力奋斗既帮助了祖国。也成全了自己。同时也遇到了好人。才有了最后的善终。

从年轻的时候走了歪路。到后来的浪子回头。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从不安分到安分是李红涛的一生写照。

你们对这个“最牛死刑犯”。有什么看法?

其他观点:

1992年。一个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打算与同学一起合伙开公司。但由于两人都是刚毕业。家里也不是什么显赫家族。所以资金成了当时他们创业路上的一头“拦路虎”。

而为了能够迅速地搞到钱。这个大学生开始打起了“坏心思”。

——他当时发现国家的一些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于是开始私自从某个单位伪造银行印鉴。然后再从银行把这个单位的钱。转到用假名开设的账户上。

第一次他们很顺利地骗到8万块。但在第二次准备骗数额更多的十万时。却被公安局发现给逮住了。当时是他的同学率先被抓。他在第二天随即被捕的。

而当时当他坐在审讯桌上。十分淡定自若地解释起自己的犯罪行为之时。审讯民警也慢慢打开了他的档案。不过当其详尽查看这个犯人的人生履历时。却差点被惊掉下巴......

——因为他们眼前这个叫李洪涛的年轻人。不仅从来没有犯下过前科。而且人生经历近乎完美。民警实在想不出。他这样一个人。为何会走上犯罪道路?

一、天才的“寂寞”

1966年。李红涛出生于湖北一个小县城。他的家境很不错。父母都是当时有名的知识分子。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着别人羡慕不来的安稳舒适的童年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在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下。他的成绩在学校也一直名列前茅。不仅多次被选入参加竞赛。还曾被评为过“优秀青年”。毫无疑问他是老师眼中的宠儿。还有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同龄人对他往往只有羡慕与嫉妒。

一路走来。他的人生都十分顺畅。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真实意义上的阻力。但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活得没压力。也会导致自己的精神世界过于空虚了。

1984年。22岁的李红涛不出意外地考入了浙江大学。父母对他的期望是凭借着重点大学的文凭作为垫脚石。在毕业之后只要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正道上。那么人生之路必将一片辉煌。

退一步讲。即便做不到为国争光。找个薪水高的安稳工作。至少也是没问题的。只不过他的未来却没有像他父母所期盼的那样的轨迹发展下去。

在大学的时候。他的这种空虚寂寞被进一步放大。即便学业有成。还有女友相伴左右。也没有帮他把这种空虚感给填补上来。

在很多人看来。他这样的人可能是没有归属感。以后成家立业了就好了。

——但事实上。他大学刚毕业不久。就与大学女友成婚了。而且还在昆明电阻二厂找到了一份即体面。工资待遇又不错的工作。可以说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不过即便是这样。他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于是他开始寻求刺激、惊险。因为这是他认为最有效治理自身空虚的“良方”。

一开始。他先是找了一个小三。一有时间就会偷偷摸摸去找小三寻欢作乐。他也一度很享受这种偷情的刺激。因为这种感觉是他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不过时间久了。他却觉得这样做有些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因为妻子是自己大学的女朋友。两人感情很深。所以他又逐渐陷入了自责当中。甚至还一度因为愧疚。有了要自杀的念头......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同学找了过来。邀请他一起创业。此时。他的思想又开始转变了。他也觉得自己不能这样碌碌无为下去。他要搞出点动静来震慑社会。让大家认识到他到底有多厉害!

于是便有了之前诈骗被捕的那一幕。

二、奇特的“逃亡”

只不过当时被抓到了公安局。他却一点都不紧张。他反而有一种成就感。因为他认为这里完全困不住自己。毕竟对他而言解开一个手铐轻而易举。

于是后来他乘着审讯民警去查档案的时候。真的顺利打开了手铐。然后慢慢脱掉鞋子。静悄悄地顺着楼梯走出了公安局的大门。

能够从容解开手铐。并且从警察局大门淡定地走出去。此人的心态完全不像是一个小小的诈骗犯。于是警方开始对他重视起来。并下令全力追捕李红涛。

但孰料。李红涛早已洞悉了警方的行动。他知道警方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对他进行围堵。所以并没有选择立马跑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接躲在了自己家里的房顶上。

李洪涛家的房子是一种非常高的三角楼。如果不借助工具的话是没办法爬上去的。而他也是用自己以前闲来无事制作的一个攀爬工具。成功的躲在了房顶。

当警方在各个重要地带对他进行拦截之时。他正躺在自家房顶的某个角落若无其事地抽着烟。完全不像是一个在逃要犯......

而在警方搜完没有搜到人。以为他已经逃走。逐渐放松追捕之际。他则慢悠悠地爬下楼。然后从家里搜出一些衣物放进背包。坐上了去贵阳的火车。

到达贵阳后。他觉得这样逃跑起来太不方便。加上当时自己刚学会开车不久。于是他打算搞辆车来玩玩。很快他将目光放在了附近的一辆奥迪上面。

之后的几天。他一直在跟踪这位奥迪车主。并且还时不时地与车主套近乎。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记住车钥匙的结构。而在车钥匙结构烂记于心后。他便立马自己制作出了一把车钥匙。在一天晚上。静悄悄地将车给开走了......

开着偷来的车。四处瞎逛。他异常兴奋。他十分享受这种将大家耍得团团转的感觉。后来他觉得他应该再玩点更刺激的。于是竟然将目光放到了警车上面。

而不可思议的是。警车居然也被他轻而易举地偷到了。之后他开着警车又一路开回昆明。回到昆明之后。他也不躲藏。直接去自己小三的大学与小三约会。过得十分的逍遥快活。

身为通缉犯。他这样大张旗鼓自然是作死。所以不久后。他便在小三学校内被抓。送进了昆明市派出所。

三、死亡前“醒悟”

在派出所。他和上次一样。也没什么隐瞒。把自己所有的罪行都一五一十的全盘托出。还对警察说:“我在外面逃。我也很无聊。还不如平平静静的蹲监狱。”

在李红涛看来。他并不想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了。他希望上面能够给自己个痛快。早点把自己给了断了。因此他甚至还略带嘲讽的对警员说:“三个月之内给结果。要不自己就再越狱了。”

对于他的这些言论。警员们自然嗤之以鼻。没有太在意。李红涛看到大家都没放在心上。认为他们这是瞧不起自己。于是开始谋划第二次越狱计划。

这次他特意拉上了两个狱友。然后用了几天时间。用自制的工具凿开了狱所的墙壁。之后再用自制的钥匙打开了监狱铁门。顺利逃了出去。在门口遇到值班民警的时候。他还特意打了招呼。只不过当时的民警并没有立即反应过来。

总之。他十分喜欢这种“耍人”的感觉。因为这让他感觉有些像某些电影中的男主角。这种虚荣心带来的满足感。在他看来足以弥补这么多年来自己内心的那种空虚。

当时在顺利越狱之后。他还打了警方的电话。并在电话中十分嚣张地说道:“我就说我会出来。你们还不信。”

不过这次没跑多久。他又觉得有些没意思了。于是不再刻意躲避。加上此时警方对他的行踪规律也有了一定的掌握。所以这次逃亡时间很短。他便再一次被抓住了。

而这一次被抓到后。警方也特意下了大功夫。对他开始严加看管。但其实这一次他也厌倦了被人追着跑的感觉。所以被捕之后也没有再产生越狱的想法。

当时读大学的时候。他就是学无线电专业的。一直以来他都有发明一个“无刷电机”的打算。而在这次被捕之后。他也没心思搞其他幺蛾子了。所以将时间全部放在了搞发明之上。

纵观李红涛的一生。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奇才。而且他不仅是个“监狱奇才”。更是一个“科学奇才”。

只不过一直以来他都走得太顺了。导致他的精神世界十分寂寞空虚。也正是因此。让他差点走上了不归路。好在他在后来迷途知返。认识到了自己活着的价值。并在监狱方面的帮助下。重新走上了正轨。

其他观点:

李红涛逆天改命。在临死之前。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他曾三次被抓。两次成功越狱。并且在死刑的前一天发明了“神器”。最终改判死缓。

说起李红涛这个人。估计许多朋友。都有极深的印象。毕竟他有一些神秘和传奇的经历。既然是这样。那么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的呢?

首次入狱逃脱

1992年。李红涛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变化。或许正因如此。才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浙江大学电子系毕业后。李红涛和女友回到昆明老家。有一次和在校女大学生互生爱慕。妻子得知此事后。已经崩溃了。

而此时的李红涛。亦是深感自责。在这两个女人之间。李红涛拼命的挣扎着。就在这个时候。同学邀请他一起开公司。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李红涛动起了歪脑筋……

他伪造某单位的银行印鉴。然后再从银行把单位的这些钱打到自己假名开立的账户上。

李红涛的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他成功骗了8万元。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他就按奈不住躁动。于是第二次再准备骗汇时。他的同学当场被抓获。

到了第二天。李红涛没能逃脱。也被抓了进去。但是他却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因为此时的李红涛。正在计划着逃跑方案。

他自以为聪明绝顶。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1992年4月18日。趁着民警吃饭时。李红涛成功逃脱。在这个时候。他根本没有紧张。仿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既然已经逃脱出来。那么到该到哪里呢?李红涛似乎有着极强的反侦察能力。在逃走之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中。因为对于他而言。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到了家里。李红涛三下五除二。直接销毁了罪证。并且将伪造印章的工具收拾干净。他准备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开始亡命天涯的生活。

当然他没有迅速离开。而是躲在房顶上。因为刚躲到上面没多久。警察便鸣笛而来。

等警察走后。李红涛便开始了第一次的逃亡生涯。

他乘坐火车来到贵阳。

刚学会开车。李红涛琢磨。想偷一辆车逃跑。这样会更快一些。可汽车都是有钥匙的。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想好了逃亡的法子。李红涛先是选择一家宾馆住下。然后自制了一把车钥匙。紧接着。他偷盗了一辆奥迪。

其实这个车主也住在宾馆。李红涛观察这个人是早出晚归。特别方便动手偷车。他先是套近乎。拿了一个钥匙的毛坯。问奥迪车的车主。说奥迪车钥匙的毛坯是不是这样的?

车主也很热心。说道:对的。就是这样的。

说完这句话后。他拿出了自己的奥迪钥匙给了李红涛。就在这个时候。李红涛掂量了一下。只看了几眼。便记住了钥匙的结构。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想也能猜到。李红涛顺利的偷走了奥迪车。

二次越狱。三次抓获。从逃犯到死刑

开着这辆奥迪车。李红涛没有目的的逃亡。在一个风雨之夜。因为车技不熟练。他连人带车掉进了沟里。

后来。李红涛偷了一辆桑塔纳警车。并且用了24个小时。从南宁一直开到昆明。将近800公里的路程。李红涛为了逃亡。也是豁了出去。

1992年6月19日。在他女友就读的大学。公安将李红涛抓获。

这次被抓。让李红涛很是平静。他交代了如何诈骗、出逃、盗车。并且还口出狂言。自己还会逃跑。

果不其然。李红涛策划两名在押犯人。他们用了几天的时间。挖通了监所的墙壁。到了晚上。李红涛躲过了值班干警。可是另外两名犯人。却没有那么幸运。

1992年11月16日。李红涛逃出了昆明收审所。

逃出去的第一件事。他就是给经办本件案的警察打电话。炫耀自己的“得胜”。挂掉电话后。李红涛乘坐火车到了柳州。他故技重施。又开始盗窃车辆。再一次无目的的逃亡。

同年12月8日。李红涛被第三次抓获。

其实在逃亡的过程中。能让李红涛平静下来的。就是他的“无刷电机”构想。毕竟他是电子系毕业的。所以对这些东西。属于烂熟于心。

在柳州关押了一段时间后。又被押解到昆明市第一看守所。

在等待判决的这段日子里。李红涛潜心研究。看守所还特意为其提供了一间监舍做实验。可此时的李红涛。却没有研究出来。

1993年11月1日。法院下达一审判决。以欺骗罪、逃脱罪、盗窃罪。数罪并罚。判处李红涛死刑。

对于判决的这件事。他早已预料到了。不过此时一个逆天改命的事情出现了。经过反复研究。昆明市第一看守所同意他做第二次实验。

在实验的这段期间。核准了李红涛的死刑。并且执行通知书已经下达。

1993年12月的最后一天。是李红涛的“大限”。可就在这个时候。李红涛的实验成功了。

当晚所长孙尔云写下了请求死缓执行的报告。后来经过批示。同意暂缓执行。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李红涛在看守所里。一边忙着申请专利的事情。另一边。被带到研究所测试数据。完善模型。

1995年。李红涛发明的“无刷电励电机”获得了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在申请专利时。他化名为杨红俊。

再到后来。李红涛又有不少新的发明。他也成功减刑。死缓变成有期徒刑。

2009年。李红涛刑满释放。

结语:

李红涛能逆天改命。确实有着无与伦比的实力。假设当时没有步入歧途。而是选择一个正经的工作。那么他的命运。可能会就此改写。

最后他用知识成就了自己。不过这样的“剑走偏锋”。当然是不可取的。在狱中的李红涛想到了自己两次逃狱的经历。还决定帮助监狱改善管理系统。并且获得成功。

由此可见。只要肯努力。走正道。好日子自然会来到。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难拥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19:36

    自己的,奥迪,昆明,钥匙,被抓,看守所,警察,警车,警方,上了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19:36

    没想到大家都对“监狱奇才”李红涛,多次越狱,死刑执行前,逆天改命,真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19:36

    但凡是“奇人”。都有一段开挂的人生。李红涛也同样如此。1993年12月31日。本该是李红涛生命的最后期限。却凭借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