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是明君吗?为什么?
原创

赵光义是明君吗?为什么?

好文

热门回答:

①:皇位是抢来的。

开宝九年。五十岁的宋太祖赵匡胤夜里突然暴毙。没有遗诏。没确定谁为继承人。当时除了赵光义外。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可以继位。(都已成年)

看到宋太祖已经去世。当时的小宋皇后就派大太监王继恩去叫赵德芳迅速进宫。然而王继恩自做决定。没去找赵德芳。而是迅速把消息告诉了赵光义。于是赵光义就连夜进到宫里。赶在赵德芳前面。抢到了皇位。

据说宋皇后当时见到来人不是赵德芳。而是小叔子赵光义时。当场吓得语无伦次。张口就称呼赵光义为“官家”(皇帝)。以乞讨的语气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我母子的命都交给你了)

②:做贼心虚。逼死弟弟、侄子。

赵光义继位后。因为自己得位不正。就编了一个“金匮之盟”的传说。说自己继位完全是依照皇太后杜氏的意思执行的。

但是按“金匮之盟”的约定。赵光义也不能把皇位传给儿子。因为他儿子也小。于是他就假模假样的做姿态。说自己是“兄终弟及”继位。那么他死后。皇位也会传给弟弟。为此他还把四弟赵廷美钦定为了继承人。

结果赵光义大权独揽后。立刻就推翻了之前的决定。大肆迫害宗室。

首先挨整的是大侄子赵德昭。高粱河之战后因为受猜忌。被赵光义骂了一顿。回到家里就自杀而死了。紧接着。小侄子赵德芳也是莫名其妙去世。史籍记载为“寝疾薨”。

再接下来就是四弟赵廷美了。赵德芳莫名其妙暴毙的第二年。赵光义把赵廷美的职务一撸到底。流放到房州监禁。

房州就是唐朝流放皇帝的地方。唐中宗李显当年就在房州待过。所以赵光义把赵廷美流放的房州。其意很明显。就是要他去死。赵廷美到了房州没多久。忧愤成疾。然后就莫名其妙的死了。

赵光义听说弟弟终于死了。有点得意忘形的在朝堂上说:赵廷美从小就脾气不好。我每每劝导他、骂他。可他总听不进去。现在居然搞成这个样子哟!

赵光义这连续两段惊悚的话。顿时把朝堂上的百官都听傻了。这都是宫里秘事。百官们哪知道啊。

啥叫越描越黑?赵廷美死后。赵光义的种种行为。就是越描越黑。他什么都不说。大家或许还什么都不知道。他现在讲了。大家反倒在心里有点犯嘀咕了——秦王赵廷美真的是因为谋逆才被废黜的吗?

后来因为流言越来越多。赵光义的大儿子赵元佐被吓疯了。赵光义因为愤恨他为赵廷美说好话。也是一撸到底。废黜为庶民。二儿子。也就是赵光义钦定的太子赵元僖在大哥被撸后不敢说话。最后也是暴疾而死。

老大被废。老二死了。赵光义不得已只能立老三。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为太子。京城里的老百姓听说新太子册立。欢欣鼓舞。结果赵光义又不高兴了。他对寇准说:“人心都向着太子。我放在什么位子?”——赵光义当时已经到了看谁都不顺眼的程度。

所幸是寇准反应快。下拜说:“这才是社稷的福气。陛下您人选对了!”赵光义才醒悟。理智战胜情感。没搞死宋真宗。

你们说。猜忌心这么强的皇帝。其他人和他在一起时。弦肯定绷得非常紧。感觉自己有今天没明天。赵光义的人品能好到哪去?终赵光义一朝。大臣们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自己半点主见。生怕被杀。文官还好点。武官就惨了。

③:猜忌心强。用宦官监军。

赵匡胤时代。虽然搞杯酒释兵权。但他的本意是以新人代旧人。武官群体的整体地位还是比较强势的。但赵光义登基。他的得位比赵匡胤还不正。所以他对武官的压制。更是到了变态的程度。

赵光义两次北伐辽国都大败而归。就是这种压制的明显体现。

宋初名将曹彬、米信、潘美这些人在赵匡胤活着时。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可到了赵光义时代。都不行了。归到底。就是赵光义发明了坑爹的监军制度。任你名将再能打。你的指挥思路与赵光义不一样。监军的太监不同意。打赢了都是死罪。

赵光义继位后。大将们本来就担心会受新皇帝猜疑。而现在太监又来监军。这就导致每次开战后。处处撑肘。放不开手脚。这仗当然打不赢。幽云十六州当然收不回了。

所以说。赵光义其实就是个私心过重。性格阴鸷。有强烈的自尊心。猜忌心极强。而军事才能又非常一般的人。他的性格与宋太祖的豁达大度、善于用兵。完全相反。

才不配志。志向有多大。祸就有多大。说的就是宋太宗赵光义这种人的。

除了以上说的那些缺点外。赵光义更要命的一点是。他还有极强的表现欲、成功欲。他极力追求自己当世和后世的名声。希望自己能够名垂青史。最好能够超过赵匡胤。他的这样一种性格、志向和能力。注定了他要走一条不平凡的路。一条让所有人的生活大受影响的路。

历史上有一个人与赵光义颇为类似。就是隋炀帝杨广。

他们都是性格阴鸷。有强烈自尊心。猜忌心很强。军事才能一般。但却志向远大。想要建立震古烁今的伟大功绩的人。杨广把隋文帝的老本赔光了。赵光义也是不遑多让。

他两次北征都失败了。将宋太祖留下来的精兵几乎输了个底朝天。整个富庶的河北几乎都成了前线。西北的党项人在他在位时也闹成了气候。耗资无数。仍然无法解决。即便是内政方面。他也干的不好。肆意设置专卖机构。压榨民众。激起川蜀王小波、李顺大起义。王朝开国就能闹出大起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可以说。赵光义是把杨广所走过的路。都走过了一遍。所幸的是。赵光义相比杨广。有一定的反思能力。迷途知返。才没导致更大程度的崩盘。(宋真宗为稳定北宋也有一定贡献)

因此。我觉得赵光义不算明君。他只是一个志向很大。但本事不行。晚年悔悟。守住了晚节的收成之君。

或许你觉得这种评价有点苛刻了。历史上很多明君的私德跟赵光义是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赵光义太“菜”。而“菜”这一点就是他的原罪。如果他有唐太宗的“武功”。他才称得上是一个明君。

其他观点:

赵光义也是一个倒霉蛋少点运气。赵光义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超越他大哥赵匡胤。意图堵住天下悠悠众口。说他得位不正的说法。但赵光义一生除了灭北汉之外。实在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为了让所有的人觉得他的英明神武。没有那么大的本事。非要御驾亲征北伐辽国。结果却可想而知。瞎指挥乱指使。被箭射大腿最终做驴车逃走。也最终死于腿伤。最关键的是。柴荣和赵匡胤两代积攒下来的精华丧失殆尽。更加严重的是。赵光义自己的勇气和精神彻底萎靡和丧失了。宋朝重文抑武就此成为国策。武事不如赵匡胤。也只有在文事上去超越了。在文事上赵光义做的不错。赵光义之所以处处不如赵匡胤。



一个有点本事的。爱耍阴谋。厚黑阴险就是赵光义的形象。个人能力则是赵光义眼高手低。宋朝积弱就是由他而起。性急而无能。伪善而狡诈就是赵光义的评价。赵光义不是昏君。但绝对不是明君。平庸之主罢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观点:

毛泽东在读《宋史·太宗本纪》时做了一个批语:“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说明毛泽东对宋太宗赵光义是很不屑的。远未有对其兄赵匡胤的评价高。

在宋朝尤其是北宋的皇帝中。除了引发“靖康之耻”的徽宗之外。自己最不欣赏的就是太宗赵光义了。他根本就不配更不是明君。有如下理由做支撑说明:

“斧声烛影”之弑兄篡位。一直以来。“斧声烛影”事件中赵匡胤之死成为谜案。但是在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的《宋史十讲》中。以及其他学者的观点中。已证明赵匡胤之死。确是赵光义设计的弑兄谋杀案。这在专制王朝时代。父子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事屡见不鲜。几乎各个朝代都有。赵光义之兄赵匡胤。恰恰是个很有作为的开国之君。有他自己建国的百年大计。他被杀了。许多计划都中断了。也就是说:在这件事中皇帝一变。政策全变。连国家发展的方向也变了。某种意义上。北宋的灭亡。从宋太宗时就已开始了。

“杀弟弑侄”之阴险至极。赵光义通过阴谋手段当上宋太宗之后。发现反对他的人不少。这使他坐立不安。为了保住皇位。他不择手段做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赵光义看得很清楚。当时还有三个人可以作为帝位的合法继承人。那就是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和一个弟弟赵廷美。必须把他们一一除掉。以绝后患。于是。才二十多岁的德昭、德芳相继暴死。赵廷美则被诬“谋反”。贬到房州。在受到不断的迫害之后惊悸成疾。以38岁的壮年死于外地。赵光义先后杀害这三个人。是不打自招。足以说明他的确是谋杀赵匡胤的凶手。

“毒酒害人”之手段卑劣。赵光义在历代的帝王当中。可能是最擅长用毒酒杀人的了。他在夺得帝位以后。先后用毒酒毒死后蜀国主孟昶、南唐后主李煜、吴越国王钱俶等。他的家里也就成为一个毒酒之家。赵光义竟然把毒酒鸩人用在自己家里。赵光义的大儿子元佐。为人比较正直。他在知道德昭、德芳被父亲害死之后。十分痛心。坚决反对父亲迫害小叔叔廷美。赵光义告诉他除掉这几个人是为了帮他扫清做皇帝的障碍。他激烈反对。与赵光义争执不已。当得知廷美又被迫害至死时。他极其愤怒并与赵光义发生激烈冲突。后来赵光义对外说是他已发疯。成为废人。他的二儿子元僖。是个风花雪月的公子哥。因为对他顺从。而为他所喜爱。却因为争风吃醋的事。被儿媳用毒酒毒死。这事传开之后。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赵光义一辈子用毒酒害死了无数的人。结果自己家里出了报应。

“积贫积弱”之肇始之人。这一观点。在史式著的《中国不可无岳飞》一书中提炼的非常到位。史式认为。宋代的积贫积弱始于赵光义时代。与赵匡胤无关。赵匡胤在位十六年。年年都有节余。经济情况越来越好。我们没有理由说他“积贫”;赵匡胤在位时只进行过几次削平国内割据势力的战争。每次都打胜仗。对于辽国。他根本没有打过仗。我们也就没有理由说他“积弱”。赵光义一上台。作风为之一变。大讲排场。大肆挥霍。大养冗官冗兵。年年入不敷出。从此走上“积贫”的道路。他又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冒充内行。动兵伐辽。两次出兵。两次惨败。自己负伤。落荒而逃。又因而吓破了胆。对于敌国外患甘心忍让。只图安。从此走上了“积弱”的道路。张其凡在《宋太宗》一书说道:“宋太宗(赵光义)时期。既是中唐以来乱世的结束期。又是宋代积贫积弱的开始期。”

“霸占人妻”之做春宫图。北宋灭了南唐。赵光义抓到后主李煜后。对他们夫妻二人极尽污辱。尤其在对待小周后时。更加令人发指。要求小周后经常陪吃陪睡不说。还公然在厅堂上污辱小周后。并要求画师将他二人的“春宫图”当众画出来。展示给众大臣欣赏。赵光义这一做法。除了西晋几个混帐皇帝之外。古代历史上怕是再无此君之劣行。

“太宗不知兵”之“宋人总不省”。这句话是毛泽东对宋太宗的评价。说明了赵光义完全不懂用兵。赵光义在位二十一年。一共打过两次大仗。第一次是先平北汉再打辽国。为了急功近利。在打北汉的时候带头放松军纪。纵兵殃民。第二次伐辽。他手捧一份《平戎万全阵图》来进行指挥。结果可想而知。脚上中箭后躲在牛车里逃走。这一仗大败得让赵光义至死绝了再攻打辽国、收复国土的念头。

赵光义征辽的两次惨败。已经吓破了胆。他知道自己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但又不放心交给别人带。因为如果别人带兵打了胜仗。功高震主。就有抢夺皇帝宝座的可能。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从此不再用兵打仗。对于敌国外患。一律屈膝求和。甘当弱国。在他登位之前。敌国外患只有一个辽国。到他在位的晚年。西边又出了一个西夏。也来向他敲诈勒索。可见。在宋代十八个皇帝之中。他绝对称不上明君。正如张其凡在《宋太宗》一书中所说:“宋太宗(赵光义)其人对于历史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意中人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19

    赵匡胤,太宗,毒酒,的是,皇帝,两次,真宗,的人,宋史,都是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19

    没想到大家都对赵光义是明君吗?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19

    ①:皇位是抢来的。开宝九年。五十岁的宋太祖赵匡胤夜里突然暴毙。没有遗诏。没确定谁为继承人。当时除了赵光义外。赵匡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