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前,赵国面对冯亭送来的上党十七邑,该怎么做才算明智之举?
原创

长平之战前,赵国面对冯亭送来的上党十七邑,该怎么做才算明智之举?

好文

热门回答:

不管从那方面来说。赵国都应当果断的接收韩上党十七邑。

为什么这么说。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从地缘大势看。韩上党对赵国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秦国对韩国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看似不起眼。实则灭赵之野心暴露无遗。当此之时。赵国已无退让的必要。

赵国经武灵王、惠文王两代苦心经营。国力军力大增。又在瘀与之战。秦国风头最甚的时候大败秦军。赵国完全有实力与秦国拼一拼。断无理由一味地猥琐避祸。

下面分别具体说一说:

韩上党对赵国的战略意义

先介绍下上党的历史渊源和地理形势。若以腹地本土论。秦赵两国之间堪称天险重重距离遥远。从秦国河西高原东出一直到赵国的都城邯郸。中间要经历黄河天险、吕梁山天险、汾水河谷平原。太行山天险。这太行山是最后一道天险。请认真看下图体会下。

太行山是一道南北绵延千里。东西百余里甚至数百里的苍莽高地。之所以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东西仅仅只有8个出口。称为太行八陉。自南向北分别为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

从秦赵抗衡的军争大势来看。此时的秦国已经稳定占据了河东、河内两郡。北边的晋阳(今太原)也在与赵国的拉锯之中。最可行的进逼赵国腹地的通道。就是太行山南段的四条通道----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注意上图中有标注)。这四条通道。除了滏口陉在赵国腹地。其余三条恰恰都在目下秦国的河内郡。

然则。整个这四条通道却都要通过一片要害山地。这片山地便是上党。上党者。以其高“上堪与天党”之赞誉得名也。春秋时期。上党高地本来属于晋国。魏赵韩三家分晋之后。瘀与以东的上党高地分给了赵国。其余绝大部分上党高地全部归属韩国。于是韩国有上党郡。赵国也有上党郡。

同是上党郡。韩国分到的有太行山作屏障。是个战略要冲。进可攻退可守。而赵国分到的则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所以一旦韩上党被秦所占。赵上党也将失守。赵上党一旦失守。赵国军事重镇晋阳(今太原)就直接暴露在秦军的面前。而且秦军占领上党之后可以随时跨过太行山进攻赵国国都邯郸。所以韩上党绝不能掉进秦国的手中。反之。赵国如果得上党。便是邯郸西部天然的战略屏障。可一举将秦国压制在河内。由此可见。韩上党对赵国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即使韩国不给。也得夺。因为这个战略要地关乎赵国的存亡。

秦国的灭赵野心

在长平之战前夕。秦国虽尽力掩饰灭赵的野心。但是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军事行动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警觉。其中之一便是韩国上党郡守冯亭。具体事实是:此时秦国正以蒙骜为统帅。率十万大军渡过黄河攻打周王室、韩国的汜水之地。然后逼迫周王室与韩国割让河外渡口之地。这个举动实际上大有深意。深意在什么地方呢?

秦国之前夺取韩国的河东和魏国的河内两郡之后。韩国的上党郡事实上已成了漂浮在秦赵两国间的一座孤岛。因为此时韩国的本土主要在黄河以南。而韩上党却在黄河以北。韩上党与韩本土唯一的沟通通道就是从上党出太行陉。经野王南下渡过黄河。如果此时秦国要求韩国割让黄河渡口。这就意味着韩上党就与韩本土失去了唯一的通道联系。加之上党虽然是三晋兵家圣地。然而却是一个民生穷困之地。若无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输送。韩国上党驻军很快便会支撑不住。到时候韩上党自然便落入秦国手中。上党一旦乱入秦国手中。赵国便有亡国之险。由此秦灭赵之野心也就昭然若揭了。赵国若亡。韩魏灭亡便会接踵而至。上党守冯亭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献韩上党给赵国。对于赵国而言。秦国已有明确的灭赵企图。此时不接受上党。难道坐等被灭吗?

赵国之野心

历史事实表明。百余年来。凡赵国畏缩避祸。游离于中原之外。无不国势大衰。凡大刀阔斧开疆拓土。周旋于天下。都是国势昌隆。就上党而论。赵国原本便有东上党。今受西上党。自成一体屏障。亦是题中应有之意。秦国争上党。分明为诛灭三晋寻求根基。当此之时。一旦退缩。则危局接踵而来:上党归秦。韩魏附秦。赵国孤立;锐意进取。则大局大利:上党归赵。三晋结盟。六国合纵。孤立秦国。长远看去。秦赵大争天下。势在必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岂有他哉!

如果赵国接受韩上党。那么秦国的军事重镇安邑(今山西夏县)也就暴露在赵国的眼皮底下。如果秦国的安邑失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赵国可以绕过易守难攻的函谷关。过秦岭。渡黄河。直击秦国国都咸阳。所以说。秦有灭赵之心。难道赵就不能有亡秦之志?

由此三者。上党焉能不受。

其他观点:

首先赵国不应该一声不吭直接派兵拿下上党。毕竟赵国要认识到自身的实力与秦国的差距。正面一个人对抗秦国难道真的有十足的把握?如果没有那就只能联合抗秦。而其实赵国能够拉拢到的盟友有很多。

首先。韩国他肯定是对秦恨之入骨的。只不过不敢怒也不敢言。概因实力差距太大。另外魏国对秦国自是不必多言。那仇恨深了去了。这三家是有很大可能直接联合起来的。当然这还不足以安定韩魏的惶恐之心。那么再加上楚国。齐国呢。这两个国家尤其是楚国对秦国可是早有开战的打算。而齐国虽是主弱母贵。但是加以利诱恐吓。在说明若韩赵魏不保。齐国哪有幸理。而三国若在。齐国压根就不用担心来自秦国的报复。联合五家之力的实力是秦国所不能抵抗的。即使是五家可能不同心。但至少是比赵国一家要强大的。最次最次至少能供应赵国军粮。提供部分军士。而秦国也不敢再倾全国之力攻赵了。

另外。承诺归还部分土地给韩国。自己利益不能独吞。当然这得韩国拿实际表现来换。承诺帮助魏国夺下河西之地。用巨大利益绑住盟友。而楚国有这么好机会他是不会放过的。

所以说。赵国只要稍加运作之下。还是有很大机会大败秦国。保住自己的利益的。除了收获实际的利益还能得到政治上的巨大收益。还能削弱秦国实力。奠定自己的霸主地位。至少要比自己把自己作死。以一国之力对抗秦国来的要好的多。毕竟不管成功失败。对赵国来说都是一场惨烈的战争和巨大的消耗负担。

其他观点:

其实这个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上党的位置太重要了。不论是对于韩国还是秦赵都是不能失去的。只是韩国太弱小已经退出了争夺的行列。秦国得上党之后。向东就再也没有人能挡住他了。而且秦国东出只有上党这一条路可以选择。赵魏韩都在秦国的眼皮子下面。赵国得上党可以守住秦国的东出之路。秦国对赵国也就没有威胁了去。还可以俯瞰韩魏。所以说秦赵都不可能放弃上当。


如果赵国要接手上党。最好的选择就是早就应该派大军守住上党。而且一开始就应该死守。择机出击。一开始秦军将领是王龁。只有二十多万大军。不会超过三十万。如果这时候赵国派出四十万大军。直接出击。击退王龁的军队。那么后来也就没有白起的事了。廉颇一味的坚守恰恰遗失了最好的战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退到无路可退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42

    秦国,上党,赵国,韩国,太行山,黄河,河内,天险,太行,魏国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42

    没想到大家都对长平之战前,赵国面对冯亭送来的上党十七邑,该怎么做才算明智之举?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0:56:42

    不管从那方面来说。赵国都应当果断的接收韩上党十七邑。为什么这么说。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从地缘大势看。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