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中医学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案例。甚至跟西医的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都有关联。
1、十二郎的软脚病: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病)与脚气(足癣)
韩愈《祭十二郎文》谈到十二郎(韩愈侄子)死因是「江南人常有」的「软脚病」。韩愈认为这种病根本不会危及生命:
所以。从《祭十二郎文》文中的描述来看。「软脚病」是足部疾病。是「江南人」常患的一种小病。严重也可以置人于死地。这就非常符合「脚气病」的症状:
「肌肉无力、全身酸弱」是「脚气病」典型症状之一。严重的「脚气病」能导致心力衰竭而死。
但是。请读者注意「脚气病」不是「脚气」。「脚气」是真菌感染。脚趾叉很痒的「香港脚」。也即「足癣」。
作为一位中国抠脚大汉。我也曾经得过脚气。痒起来钻心的痒。一抠脚就不能停。越抠越舒服。但绝对无法置人于死地:
而「脚气病」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维生素B1缺乏症」:
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病又称脚气病。是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病之一。若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称干性脚气病。以心力衰竭表现为主则称湿性脚气病。
前者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部分病例发生足垂症及趾垂症。行走时呈跨阈步态等。
后者表现为软弱、疲劳、心悸、气急等。
——引自百度百科词条——脚气病
「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的临床分类:
引自:天山医学院——维生素B1缺乏症的病因、症状及治疗 地址:https://www.tsu.tw/edu/4551.html
「脚气病」的外观跟「脚气」很像:
现代医认为长期食用过度精制的大米。这种精制大米将麸皮去除得很干净。虽然口味更好。但缺乏维生素 B1, 从而导致脚气病。另外酗酒、劳累过度也会导致维生素 B1吸收障碍。导致脚气病。
吃缺乏维生素B1的食物21星期后。就会出现脚气病的症状。
见:侯祥川. (1957). 营养缺乏病纲要及图谱.2、「Beriberi——肌肉无力」:脚气病和维生素的发现
「脚气病」的英文「Beriberi」来自是锡兰语。意思是「衰弱无力」或「肌肉无力」。日本人发现中医古书描述的「脚气病」跟「beriberi」的症状完全相似。就遂把「beriberi」翻译成「脚气病」。
那为什么是日本人用中医词汇翻译锡兰语呢?
十七世纪荷兰及其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遍布东南亚。 荷兰殖民者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叫做「beriberi」的一种怪病。这种病在南亚、东南亚地区流行。「beriberi」是荷兰殖民地斯里兰卡的锡兰语。
荷兰军医艾克曼对这种叫「beriberi」怪病进行研究。他用家禽做实验。发现这种病吃精米相关。他猜想糙米中有一种叫做「抗神经炎因素」的东西。这个猜想启发后来的科学家发现了维生素B1。艾克曼因此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日本人有着蜜汁一样「大米情节」。看过电影《七武士》就知道。日本农民自己吃稗子。用米饭来雇佣武士。大米在古代日本是高档食材。甚至用大米充当货币的角色。穷人一般是吃不到的。
在日俄战争中。曾经吃糙米的贫苦日本陆军士兵开始吃精米。死于脚气病的人甚至比战死的人还多。但日本士兵太喜欢吃精米了。宁可吃死都不改变饮食习惯。日本政府也不强制。因为「当兵吃粮」。给日本士兵吃糙米。怕影响日本士兵的战斗力。甚至哗变。
所以。日本医学家就开始研制药物治疗脚气病。日本化学家铃木梅太郎。1910年从米糠中成功提取了维生素b1。实际上比波兰化学家早一年。但是他最早的论文日文发表。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荷兰军医研究「软脚病」。发现了和食用精米的高度相关。提出了一个「抗神经炎因素」猜想。启发日本和波兰的科学家发现了维生素b1。在现代医学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港台地区将「维生素(vitamin)」译作「维他命」)。
3、江南之疾:「古典脚气」流行史综述
你会纳闷。「脚气」还有「古典」?这真不是我瞎编。这是研究医学史的学者发明的一个词汇。还有很多专门研究「脚气史」的论文。
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脚气病」在历史上广泛流行于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稻作农业、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而现代医学也认为食用精米和脚气病有因果关系。
但是。学者廖育群认为。古人所说的脚气病多数情况下并非维生素缺乏导致。可能也是晋唐时代饵食丹砂、制炼水银中毒导致的多发性神经炎。
(见:廖育群. (2000). 关于中国古代的脚气病及其历史的研究. 自然科学史研究,19(3), 206-221.)
那么。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脚气」。致病原因可能并非单一因素、或者多种疾病的合称。大致有四种观点:
所以。研究医学史的学者发明「古典脚气」一词。与今天的「维生素B1缺乏症:脚气病」区别开来。
其实。世界就是有这么复杂不确定。历史。就是这么立体多面。
学者陈邦怀认为先秦成书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称「脚气」为「厥」和「痿蹵」:
但台湾医生廖温仁所著《支那中世医学史》(科学书院。1981年)认为周汉医书所记载的「厥和痿蹵」并不是脚气(页386~388):
古无此病。周汉古籍所言脚之种种疾病。如厥、痿厥、缓风、湿痹、尰……流肿、痿躄等等。仅是脚之麻痹、肿痛、软弱或风湿性关节炎。
「脚气」之名。最早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治风毒脚 弱弊满上气方第二十一》:
脚气之病。先起岭南。稍来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痛痹。或两胫小满。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时冷时热。皆其侯也。不即治。转上入腹。便发气。则杀人。治之多用汤酒摩膏。种数既多。不但一剂。今只取单效。用兼灸法。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脚气病诸候》:
其状。自膝至脚有不仁。或苦痹。或淫淫如虫所缘。或脚指及膝胫洒洒尔。或脚屈弱不能行。或微肿。或酷冷。或痛疼。或缓纵不随。或挛急。……。若治之缓。便上入腹。入腹或肿或不肿。胸胁满。气上便杀人。急者不全日。缓者或一、二、三月。
《太平御览》卷七二四《方 术部五·医四》引唐·孙思邈《千金方序》:
因晋朝南移。衣缨士族不袭水土。皆患软脚之疾。
「古典脚气」是晋代永嘉南渡之后。最先在岭南地区出现。并逐渐向江东蔓延。之后历经六朝隋唐向全国辐射。
南朝梁武帝的书法墨迹《数朝帖》称「数朝脚气。转动不得」。侯景之乱的时候也有大规模的脚气病发作。死伤不计其数。
宋代蔡襄的《脚气帖》:仆自四月以来 辄得脚气发肿。
日本学者山下政三所著《脚气的历史》中归纳了中国古代脚气病的「流行简史」:
中国古代治疗脚气的专著医书有:
中国历史上脚气病多流行在战争、饥荒年代的中国南方。我们只能猜测与营养不良、维生素B1摄入低有关。古籍上江南贵族患脚气病记载较多。可能与贵族精制的饮食习惯有关。
但隋朝统一后。从未涉足江南的北方贵族。也有人患脚气病。侯祥川先生猜测认为:
京杭大运河将南米输送到北方。改变北方贵族的饮食结构。
南方贵族的饮食习惯影响了北方贵族。
见:侯祥川. 我国古书论脚气病 [ J]. 中华医史杂志 , 1954, ( 1): 16.
-------------------------
综上所述:
「脚气病」和「脚气(足癣)」外观看起来很像。但致病原因不一样。前者维生素B1缺乏。后者是真菌感染。
脚气病主要累及人体三大系统:消化、循环、神经。最典型症状之一就是:运动障碍。肌力下降、软弱疲劳、心悸气急。「脚气病」的其英文「Beriberi」来自锡兰语。就是「衰弱无力」的意思。
中国典籍中记载「脚气病」流行上千年。时间上以晋、唐时期最盛。地点上以江南最盛。根据古代医书典籍的记载。当时善治脚气大多为岭南医生和僧人。
所以。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说「软脚病」。顾名思义就是说的脚气病的典型症状:腿部肌肉无力。「脚气病」古代也叫做「江南之疾」。所以韩愈说「软脚病」:「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韩愈以为十二郎患的是足疾小恙。但十二郎地处北方(韩愈老家在河南)。善于治疗的「软脚病」医生应该不多。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能导致十二郎循环系统衰竭。不幸早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253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脚气,脚气病,维生素,日本,江南,荷兰,二郎,神经炎,锡兰,症状
没想到大家都对《祭十二郎文》中提到的软脚病究竟是什么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个问题其实是中医学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案例。甚至跟西医的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都有关联。1、十二郎的软脚病:脚气病(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