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南方与北方的战争怎么总盯着徐州,而不走河南安徽一线?
原创

中国古代南方与北方的战争怎么总盯着徐州,而不走河南安徽一线?

好文

热门回答:

徐州从历史上就是进行决战的古战场。——朱德

徐州民谚曰:

九里山下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以上都是苍白的语言。力量不够直白。不够大!

黑线是南京到北京走徐州的最短路线。

红线是南京到北京走河南安徽的最短路线。

绿色线是京杭大运河的大概路线。

那么请问了。题主你是指挥官。你走那一条进军路线?

打仗归根结底打的是什么?

自古至今。打仗打的从来也是后勤。将来也是打后勤!高科技战争也打后勤!

在古代。没有铁路。没有公路。百万之军的衣食住行。武器粮秣。战利品赏赐物用什么“运输方式”运的最快。最多?

当然是水运了。

所以说。中国古代南方到北方的战争不是仅仅盯着徐州走。也是跟着后勤走。也是盯着运河走!

还有。徐州南边是淮河。淮河也很重要。

淮河从东西方向横贯中国。南北中国的分界线。沿淮河可以运来从陕西。四川。河南。安徽等地征集来的战争物资与战斗人员。

人类的活动是要受制于地理的。

其他观点:

可以走河南、安徽一线。但代价很大。

徐州是交通要道。河南商丘和安徽合肥也都是交通要道。古代南北交兵的时候。发生在这两个地方的战争也是数不胜数。

哪两点呢?

第一。徐州城相对易守难攻。

古人评价徐州是“其高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筑战守之具。与城相表里。而积三千粮于城中。虽用十万人。不能取也”。

徐州城相比于真正的雄关。不算什么。但是在一马平川的黄淮地区。由于徐州城的外围地势起伏较大。不仅多河流、多山。城池西北东三面环水。只有南面通联陆地。而且徐州城池本身修的也是城高墙坚。堪称是黄淮地区最坚固的人工军事据点。所以。徐州相对于商丘和合肥而言。适合打防御战。易守难攻。

第二。徐州本身还是一个重要的“矿点”。

古代北宋之前。徐州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农业产区。有良田十万余顷。水陆肥沃。一熟可资数岁。单靠徐州的资源。养兵数万不成问题。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徐州自古就民风彪悍。是优质兵员的提供地。

有土有田。有粮有兵。而且相比于商丘和合肥还易守难攻。这里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南北交兵。绕开徐州孤军深入。当徐州的剽悍驻军一旦出城捅刀子。后果会是怎样。我想不用多说了吧?

当然。如果进攻一方有优势兵力。能把徐州守军堵在城里出不来。也是可以绕开的。

所以。古代南北交兵的时候。也不是不能绕开徐州。只是代价很大。绕开的赢面小。而输了就是满盘皆输。全军覆没。

当然。徐州在黄淮地区的战略价值也不是一直都是最大的。黄河在南宋时期改道后。由于黄河冲击淮北。将黄淮区域冲击得支离破碎。甚至直接夺淮入海。把徐州一带的万顷良田给淤没了。原来的地势也被改变。依山筑城成了一马平川。所以徐州在南宋至清末这个阶段。战略价值要比之前小了很多。

也就是说。黄河改道后。徐州的交通要道属性仍然还在。但是良田万顷。依山傍水建城的优势被黄河冲没了。变得与周围城市一样了。所以徐州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由于黄河在清末再次改道。由南入黄海变成北入渤海。黄淮区的范围重新扩大。再加上陇海线与津浦线从徐州交叉而过。使得徐州变成了铁路枢纽。而近代社会。铁路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没有之一。所以徐州因此再度满血复活。重新成为黄淮地区的最重要的战略枢纽。没有之一。

总的来说。古代徐州的战略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交通要道。二是易守难攻。三是资源丰富。相比而言。后两点比第一点重要。这是古代南北交兵。不敢轻易绕开徐州的关键原因。

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地形变化了。再加上铁路穿城而过。交通要道属性突出。后两点相对不重要了。所以近代与徐州有关的战役其实很少直接攻击徐州城。都是在外围聚而围之。比如徐州会战。比如淮海战役。交战双方都没在徐州打。而围绕着徐州开打。

当徐州外围的商丘、兰封失守后。徐州也就没有守下去的必要了。

用一句话总结徐州的战略价值就是:这是一座我可以不要。但绝不能留给对手的城市。

其他观点:

因为河南到安徽南下缺水路。

古代交通落后。大军出动需要庞大的后勤支持。一般会选择水路运输。因为水运是最节省成本的方式。一条十人驾驶的船就能运送几千人的口粮。如果走陆路运输可能需要几百民夫和牲畜。

历史上。从北向南的水路有三条。

第一条是走汉水。从白河至襄阳入汉水。至江陵或武汉入江。(唐代前汉水和长江交汇处在江陵而不是今天的武汉。唐代后云梦泽淤塞。汉水向东至武昌入江)

第二条是走淝水。从鸿沟到寿春入淝水。过合淝、巢湖。至濡须口入江。

第三条是走大运河。在徐州以北入运河。过徐州。至扬州入江。

这三条水路经过的地方。就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基本上南北战争都是围绕这三条水路展开的。

第一条路虽有改道。但一直存在。第二条路其实就是题主所说的河南到安徽的路。也是隋唐前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但由于唐代以后鸿沟和濡须口淤塞。巢湖至长江水路不通。基本就没人走了。这也使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寿春城衰落成一个小县城。第三条路在隋代大运河修成后就成了主要通道。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秦末到隋唐。南北争夺的焦点一般是襄阳、江陵、寿春。唐代之后。南北争夺的焦点就变成襄阳、武昌、徐州、扬州了。完全是因为水路变化所至。

为什么徐州是重中之重呢?又涉及到另一条水路—黄河的改道问题了。在古代。黄河经常改道。现在的黄河离徐州很远。但这是1855年黄河改道造成的。在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黄河的入海口都在今天的苏北一带。黄河正好从徐州穿过。也就是徐州是黄河和大运河的交汇处。如果北军南下。完全可以通过渭河、黄河、大运河将关中、山西、中原、河北、山东的军队和物资全部集结到徐州。然后沿大运河南下。这是最方便最省钱的路。而南方要防御也必须沿淮河一线展开。南北双方必然会在徐州到淮河之间发生激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滴蜡泪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36:21

    徐州,黄河,淮河,汉水,都是,河南,商丘,古代,水路,这是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36:2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古代南方与北方的战争怎么总盯着徐州,而不走河南安徽一线?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36:21

    徐州从历史上就是进行决战的古战场。——朱德徐州民谚曰:九里山下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以上都是苍白的语言。力量不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