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全国各大高校都忙着迎接新生而华中农业大学却宣布不再迎接新生,对此你怎么看?
原创

开学季全国各大高校都忙着迎接新生而华中农业大学却宣布不再迎接新生,对此你怎么看?

好文

热门回答:

我觉得可以不接站。

人都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实人对人的服务越来越少。因为都可以自助完成。原来是迎新的。因为很多学生没出过远门。咨询不发达。交通系统也不发达。一个学生千里迢迢来到一个陌生地方。两眼一抹黑。连问路都不好问。

当年我们上清华的时候。去北京火车站只有一条路线可走。坐375坐到西直门。然后坐2号线地铁到北京站。如果一个新生在北京站下车。问去清华如何走。大家觉得有几个人能准确指出路来?那时。可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地图。只能学校迎新。

我们那时不仅仅迎新。还送站。每学期结束后。学校有大巴送。因为大家大包小包。坐车行李太不方便了。虽然有出租车。一般学生也不会打。

现在不一样了。即便到一个陌生地方。找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都不会迷路。手机里的地图非常贴心地告诉了你各种解决方案:自驾、公交、地铁和走路。还有时间预估。公交系统也发达。可以有多种选择。

华中农业大学位于武汉。武汉有3个火车站。武汉站。武昌站。汉口站。如果在武昌站下车。坐570和571可以直达学校。不超过10公里。时间不到半个小时。武汉站稍微远一些。需要地铁再换公交。1个多小时。

有人说。迎新体现了学校对新生的关怀。有家的感觉。这个没有必要上升到这个高度。国外大学基本都不迎新(不过对于远道而去的外国人。留学生学生会组织迎新。其实就是给不方便的人提供方便)。大家也很爱自己的学校。

其他观点:

关于华中农业大学不仅新生的事件。我表示不是很理解。就如同孩子回家父母表现的并不是很热情。一副爱来不来的表情。这会让很多孩子心痛的。

学生是大学的孩子

其实一个大学里最重要的是什么?一定是这个大学里的学生。如果一个大学里的学生都不受到这个学校的重视的话。但这个大学一定是缺少人为关怀的。我们可以强调学术的严谨。强调不要铺张浪费。强调规矩。想到遵守道德和法律。但是我们更要强调人性关怀。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悦乎。何况来的不是朋友。而是即将一起生活四年的学生。亲人。

不用复杂的仪式。简单直接最好

其实大学新生报道。我们的大学并不需要准备特别复杂的工作。只需要派出一些学生。尤其是派出一些学生会的学生。到车站做一个职业。然后在各个校区门口做一个职业。把学生领到相应的区域办理入学登记手续即可。一定要让学生下车之后。第一眼看到的是来自于学校的人。这会让学生产生归属感。这样的工作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大概两三天左右。浪费的资源和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

快去了解学校。避免上当受骗

大学派出去的学长学姐。去迎接新生。能够给新生传递一些正确的观念。避免在新生入校的过程当中。被周围的不良商家欺骗。每年上学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良的商家聚集在学校周边推销商品。他们卖的东西又贵。又不实用。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学长或者学姐。在身边的话。可能就会省下一笔小钱儿。或者是避免上当受骗。这对于先生来说绝对是一个好事。

无论怎样。我觉得大学生新生入学。学校必须要有所表示。不能冷冰冰的对待我们新入学的一腔热血的新同学。无论以后学生变成什么样。当他回忆起自己刚入学的情景时。一个热情的接待和一个冷冰冰的对待。那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其他观点:

我支持迎新!第一:迎新可以第一时间让大一新生及家长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体验过下了火车。别的学生都有自己学校的志愿者举牌接站。而自己寻遍角落都未发现母校学长时的深深的失落感吗?这与能力无关!第二:迎新本来就是学校的学生会的一个重头工作。参加迎新可以让学生会里的工作人员增长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成长经历也是有很大帮助的;第三:迎新时认识的热情的学长学姐会给新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入学后也可能成为一个愿为他人服务的志愿者。让好的传统传承下去;第四:学生毕业后回忆起母校时迎新必将成为美好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的片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退到无路可退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7:03

    学生,学校,新生,大学,都不,学长,北京站,的人,农业大学,武昌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7:03

    没想到大家都对开学季全国各大高校都忙着迎接新生而华中农业大学却宣布不再迎接新生,对此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7:03

    我觉得可以不接站。人都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实人对人的服务越来越少。因为都可以自助完成。原来是迎新的。因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