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格式应该是固定的,为什么有的不同呢?
原创

词牌格式应该是固定的,为什么有的不同呢?

好文

热门回答:

词牌是指填词用的曲调(谱)。词牌不但有正名。还有别名。不但有正体。也有别体。

就以题目所描述的《卜算子》为例:

《卜算子》是此词牌的正名。属“仙吕调”。因为苏轼曾填此调有“缺月挂疏桐”句。所以此调又有别名《缺月挂疏桐》。又因僧皎此词有“目断楚天遥”句。故有别名《楚天遥》。秦湛填此调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故又有别名《百尺楼》。无名氏词有“蹙破眉峰碧”句。故又有别名《眉峰碧》。无论正名和别名都是指《卜算子》的词谱。

而词谱上。《卜算子》以苏轼的《缺月挂疏桐》一调为正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中中中中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中中中句中仄平平仄韵

中中中中平句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中中中句仄仄平平仄韵

除此一正体外。《卜算子》还有六种别体。在句、韵上与正体都稍有区别。如石词之多押两韵。徐、黄、张、杜四词之添字。皆为变体。 苏词别首前段第二句“长忆吴山好”。“长”字平声。谱内据之。其馀可平可仄。但不论我们依正体还是别体的词谱。均可视为合律。

附上别体的谱、例:

又一体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韵此与苏词同。惟前后段两起句各用韵异。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徐俯:胸中千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不见淩波步。空想如簧语。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平平平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平仄仄读平平仄韵此亦苏词体。惟后段起句用韵。结句添一字作折腰句法异。《古杭杂纪》无名氏词前结“把定纤纤手”。后结“瞒不得、桥头柳”。正与此同。又一体 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黄公度: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是骊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仄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句仄平仄读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韵此亦苏词体。惟前段结句作六字折腰句法异。《古今词话》无名氏词前结“终不似、伊家好”。后结“满目围芳草”正与此同。 按。黄童和此词前段结句“奚止朝朝暮暮”句法又异。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张先: 梦短寒夜长。坐待清霜晓。临镜无人为整妆。但自学、孤鸾照。楼台红树杪。风月依前好。江水东流郎在西。问尺素、何由到。 仄仄平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句仄仄仄读平平仄韵平平平仄仄韵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平仄平句仄仄仄读平平仄韵此亦苏词体。惟前后段两结句俱六字异。杜安世“尊前一曲”词正与此同。 按黄庭坚此调词前后段两起句“要见不得见。要近不得近”。“禁止不得泪。忍管不得闷”。“见”字、“泪”字俱仄声。连用四“不得”字。皆以入替平之法。因谑词不入。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杜安世 :深院花铺地。淡淡阴天气。水榭风亭朱明景。又别是、愁情味。有情奈无计。漫惹成憔悴。欲把罗巾暗传寄。细认取、斑点泪。 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平仄句仄仄仄读平平仄韵仄平仄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平仄句仄仄仄读平仄仄韵此与张词同。惟前后段起句俱用韵异。 按《玉照新志》“蹙破眉峰”词正与此同。但此词前后段第三句第七字仄声。各家则用平声也。又一体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花草粹编》。无名氏 :幽花带露红。湿柳拖烟翠。花柳分春各自芳。惟有人憔悴。寄与手中书。问肯归来未。正是东风料峭寒。如何独自教人睡。平平仄仄平句仄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平仄平平仄韵仄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平平仄仄平平仄韵此词见《花草粹编》。《本清湖三塔记》。亦苏词体。惟后段结句七字。添二衬字异。

其他观点:

首先要明白我们现在所谓的“词牌格式”的由来。

词之初本。就是类似于歌词的形式。配合着曲子来填的歌词就叫做‘曲子’、‘今曲子’、‘词’。隋唐五代两宋的词人。有部分作者是精通乐律的。比如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这部分作者能‘自度曲’(自己写曲子和歌词)。或者觉得乐谱有不适合的地方。也能自己作修改。如姜夔在《满江红》词序中写到:

《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

诸如在词中加衬字、或是改作慢、令、近、引。或是摊破、减字等等操作。都是根据乐曲的改动而改变的。

但在明清之后。词的“歌法不存”----什么意思呢?就是没人能唱。没人懂旧时乐理了。那么大家填词就从倚乐曲之四声填词变成了倚前人之四声填词。怎么填呢?收集古人的用韵标准以定如今的押韵标准。编成了一本《词林正韵》;总结前人在每个词牌下的平仄以定如今填词的平仄。编成了一本《钦定词谱》。

那在同种词牌下。古人不一定是同样的句式、平仄。而后人也无非分辨对错。只能是看看有无更多人的古人用同种格式写。如果有。就定成别格一二三四;如果没有。那就定成“孤格”。所以才造成了题目问题中苏轼和李之仪同在《卜算子》词牌下有不同格式。

总而言之。我们今人填词是并不知其所以然的。而是循规蹈矩的填。古人有例子。就可以用;古人没例子。就不能用。所以并不能分辨到底是苏轼写错了还是李之仪写错了。或者是因为乐理的关系而自作的改动。因此。古人有例子在词谱就默认是对的。

以上。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其他观点:

词牌格式应该是固定的。为什么有的不同呢?

一、李之仪《卜算子》里的衬字

题主举的例子是李之仪的《卜算子》。这个问题和一个词牌有几种不同的体不一样。

1、宋·李之仪原词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 不负相思意。 ⊙◎◎⊙○。◎●○○▲。◎●○○◎◎⊙。 ●●○○▲。

2、苏东坡 卜算子 双调四十四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 ⊙●○○◎◎⊙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 ●●○○▲二、关于衬字

李之仪的词和苏东坡的词。都是用卜算子的正体。但是李之仪加了一个衬字:定。因此整首词变成了45个字。

三、老街原创词

去年作观宋填词。用李之仪这首卜算子的原韵填词一首。也效仿加了一个衬字:看。

观宋填词35•卜算子 春(用李之仪我住长江头韵)@老街味道

才见春之头。又见春之尾。欲挽青春不肯留。来去如春水。人世几回春?春事无穷已。花落花开秋复春。看 不息生生意。四、同一词牌的各种体

在《钦定词谱中》我们能看到同一词牌会有各种体。所以词牌总共八百多个。但是词谱有两千多体。其中《卜算子》就有7种词谱。如上所述。很明显李之仪用的是正体。

五、常用的词谱工具书

我们今天填词一般用《钦定词谱》。另外还有人用舒梦兰的《白香词谱》 、龙榆生的《龙榆生词谱》、万树编的《词律》 等。

不同的工具书中。相同的词牌。有时会有不同的词谱。例如苏轼水调歌头的词谱。在《白香词谱》和《钦定词谱》中的断句就不一样。东坡词上阕是前6后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结语

1、衬字与词谱里的各种体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不要搞混了。

2、虽然词谱众多。古人作品未必都符合今天的词谱。但是我们填词无论选哪个版本。还是要严格按照这个版本填为标准。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长街听风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8:44

    平仄,后段,词谱,词牌,衬字,卜算子,正体,四句,别名,古人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8:44

    没想到大家都对词牌格式应该是固定的,为什么有的不同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48:44

    词牌是指填词用的曲调(谱)。词牌不但有正名。还有别名。不但有正体。也有别体。就以题目所描述的《卜算子》为例:《卜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