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江雪》诗,为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原创

柳宗元的《江雪》诗,为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好文

热门回答:

柳宗元的《江雪》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这首诗。看似写景。其实很多人都误读了。真正的意境。其实是柳宗元自咏怀抱之作。他不屈从于权贵的性格也于言外可见。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通常都会配一幅寒江独钓图。在大雪覆盖的江上。舟上有一位穿着蓑衣斗笠的老人在垂钓。境界清寂孤单。风天雪地。他能钓到什么。所以柳宗元写的根本就不是景。而是想象之景。

柳宗元的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借景物抒写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现实的不满。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的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柳宗元的重要作品不多。成就不大。但他一生的创作极其丰富。长期的贬滴生活。对他的创作。都是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的。他的诗文。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所以他的诗作品独创性。也就非常突出。他写水、写木、写岩石和游鱼。无论写动态或静态。都很生动。精美异常。可见他在当时文坛上的影响是很大的。



其他观点:

这首詩在五言绝句中属上乘之作。从字面上去看。已经是美不胜收了。再从意境上更进一步的去理解。就会看到作者当时的胸怀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藉河东(山西永济)人。人又称为柳河东。曾协助王叔文等改革弊政。反对宦官擅权等。后来宪宗即位。随即被贬。文学造诣很深。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原詩是怎样去写的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在千山万岭中。鸟都飞得绝迹了。在条条的小路上连人的影子都没有。只在江水中有一艘孤零零的小船。船上有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正在冒着漫天的大雪在静静的垂钓。

詩中前两句描写景致。用的是对仗的笔法。字字珠玑。句句对仗。不仅景色写得很美。文字也是整齐工整。使阅读者心旷神怡。后两句借描写一个在大雪天孤舟独钓的蓑笠翁。比喻自己像蓑笠翁一样的孤独和寂寞。但又同恶劣环境的对抗的内心感受。

谢谢问答平台!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支持!


其他观点: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这首《江雪》之所以引起人们共鸣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所处写作时期。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笑红眼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9:27

    柳宗元,永州,这首,景物,意境,蓑衣,渔翁,斗笠,笠翁,宦官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9:27

    没想到大家都对柳宗元的《江雪》诗,为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1:59:27

    柳宗元的《江雪》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这首诗。看似写景。其实很多人都误读了。真正的意境。其实是柳宗元自咏怀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