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原创

农村俗语“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好文

热门回答:

农村俗语“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这句俗语说的意思。作为儿子不要在外人面前谈论父亲的过失。作为女儿不要在外人面前谈论母亲的奸诈、奸巧或自私的事情。

这句话体现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孝道文化和君子的为人处世。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为人子女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即为孝。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其中大人包括上级、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

无论对于父亲的过失。还是母亲的奸诈、奸巧或自私的事情。作为子女也不是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是要选择方式方法。善意提醒。正如《三字经》中讲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就是说父母有过失。子女劝其改正。和颜悦色。柔声细语。父母不听其劝告。子女也要再次和颜悦色劝告。就算哭喊着劝告。被父母打骂也无怨无悔。

这句农村俗语。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家庭和睦。对于父母身心健康。对于子女为人处世。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他观点:

农村老话说“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这是封建社会一种传统的道德观念。基于三纲五常的一种传统。中国的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封建的孝道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需要剔除。这句农村老话集中体现了孝顺的顺字。即顺即孝。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的一切都要顺承。这就是典型的愚忠和愚孝。

子不言父过。

每一个人都不是神。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犯错误或者有过失。子不言父过。就是说子女不能讲究、讨论甚至指责父亲的过失或过错。甚至要维护父亲的过错。这是封建王朝曲解儒家文化。用以维护自己统治的一种传统的论理道德。

实际上。在古代。儒家文化统不是愚忠愚孝。我们读过《弟子规》都知道“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我们要劝导父母改过向善。劝导要和颜悦色。慢声细语。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细致地等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次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我们要表示的非常难过。痛哭流涕地恳求父母改过。如果受父母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同样的道理。论语中记述:

“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孔子的回答。清楚地说明。作为儿子或臣子应该怎么做。如果父亲或君主做事违反义理。那么做儿子或者臣子的应该直言劝告。尽谏诤之义。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和忠诚。

女不道母奸

女不道母奸。和子不言父过是一个道理。这里的奸。不是指奸情。而是指奸诈、奸巧或者自私。而“道”和“言”也是一个意思。其实。这是一个复句。父母可合并理解。子女也可合并理解。都是讲的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的不当行为。女不道母奸。也是说做女儿的。不能讨论或指责母亲的不当言行。

其实。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就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曲解。故意将人们引入愚忠和愚孝。借以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但是。这样做表面上短期内维护了君王或者父母的名誉。但是贻害无穷。终会陷君王或父母于不仁不义。导致大错。比如岳飞的愚忠。直接导致了宋王朝的灭亡。这个“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就是典型的三纲五常的观点。应该加以批判。回归真正的儒家文化。我们遇有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做子女的应当和平心静气地和父母认真交谈。点出父母的错误之处。让父母接受并且改正。

其他观点:



现代人倡导父母和孩子做朋友。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孩子同样也可以修正父母的缺点。大家是相互平等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责任帮助彼此改正错误。这句“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应该说是愚孝。难道让孩子眼睁睁的看着父母做错事而不说。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其不利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笑红眼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1:00

    父母,子女,不言,愚忠,过失,劝告,这句,和颜悦色,过错,孝道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1:00

    没想到大家都对农村俗语“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1:00

    农村俗语“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这句俗语说的意思。作为儿子不要在外人面前谈论父亲的过失。作为女儿不要在外人面前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