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锦瑟》为什么大家看不懂还拼命说好?
原创

李商隐的《锦瑟》为什么大家看不懂还拼命说好?

好文

热门回答:

锦瑟

唐 •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呵呵。其实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拼命说好是因为这首诗的确很好。看不懂是因为里面用的典故颇多。感情隐晦。有书君在此结合作者生平。典故以及文学潮流。个人理解作一个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使我们互相交流。共同有所得。

一、作者生平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正好处于大唐王朝(618~907)的夕阳时期。他亡之后不久。也就是二十年后。黄巢开始作乱。帝国从此崩溃。

义山先生出生于落魄宗室。年少就有雄心且具英才。十六岁即闻名于士大夫。得政坛巨头牛僧孺集团的骨干令孤楚所看中。聘入幕府。并加以培养。后来阴错阳差之下。又成为了政坛大佬李德裕干将王荗元幕属。王荗元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此。他就陷入了残酷的政治党争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长期漂泊。也因此他的诗题材丰富。感慨万千。他的诗歌寄托深而措辞婉。被后人称为"义山体"和"玉谿体"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锦瑟》这首诗恰恰作者晚期代表作之一。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作诗喜用典故。据说感情也曾经历波折。但未曾有人证实。所以这首诗有多种解读。让人觉得晦涩难懂。

二、典故及文学朝流

本诗用典故很多。不知道的话会觉得难以理解。有书君在此稍作提示。方便我们理解。

锦瑟无端五十弦。典出《史记•封禅书》等。大意是。世上的瑟大都是二十五弦。其实瑟本来有五十弦。黄帝让素女鼓瑟。弹的是哀伤曲调。黄帝不想听。素女偏要弹。于是黄帝大怒之下。改瑟为二十五弦。

庄生晓梦迷蝴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大概是说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醒来后不知道是自己变成了梦中的蝴蝶。还是梦中的蝴蝶变成了醒来的自己。

望帝春心托杜鹃。典出《说文•佳部》。杜宇是古蜀国开国皇帝。和他的相国的老婆淫乱。感到羞愧。就出走了。化为杜鹃。也有传说。他出走之后。几次复国失败。死后化为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典出《博物志》。据说南海有鲛人。流的眼泪会变成明珠。

蓝田日暖玉生烟。典出司空图《与极浦书》中引用的戴叔伦的话。大意是说诗人所见绘之景。可望而不可及。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

好了。说完典故。再谈文学潮流。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也就是词藻华丽、句子排比、压韵对偶、语必出典、言必有故的文章。举个几个骈文名篇如《洛神赋》、《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文章真是好文章。但很难写。很多人为了形式而丢弃了文章本身的意义。《锦瑟》恰恰是有文有义名篇。

后来在宋初。有一个西昆诗派。以李商隐为祖师。讲求这种风格。在翰林学士中比较流行。用现在的话讲。是属于小众的精英人士的游戏。里面的梗(诗中典故)差点儿的文人都领会不到。也因此被大众文人所不满。

后来。以欧阳修为代表的文人领导了新古文运动。才把这种诗体彻底打压了下来。于是就有了唐宋八大家。

所以呢。骈文派喜欢这首诗。古文派也喜欢这首诗。虽然由于典故和背景不太明了。但是不影响一般人喜欢它。所以人人都说好。

三、个人理解

有书君比较喜爱李商隐的诗。特别是《锦瑟》、《无题》这个系列。曾在青葱岁月专门为此买了《唐诗三百首》背诵。犹记得大四那年有一哥们儿曾问"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下一句是什么。

有书君说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却都不对。唯独在经常挂在嘴边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怎么也说不出口。

弹指间已毕业十几年。对此有书君仍耿耿于怀。在此呢。有书君把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慨分享给大家。这无关文学。无关典故。只余心情而已。

锦瑟

锦瑟啊。为什么不是原来的五十弦。

关我毛事儿。

但这弦弦悠然的声音让我沉迷。

让俺想起。

俺在那明媚的春光中。

恣意蹉跎的青春年华。

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

醒来。

不知道

是自己变成了梦中的蝴蝶。

还是梦中的蝴蝶变成了自己。

唉。

人生如梦。我是谁。谁是我。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俺醉了。

失去了。再难回来。

杜鹃叫到吐血。

也难再现从前。

我可怜的青春啊!

茫茫大海上。一轮明月高悬。

似鲛人的泪珠。

那么惕透。那么旷远。

(俺又想起了《春江花月夜》)。

蓝田的艳阳高照。

美玉升腾起如真似幻的烟雾。

似乎

我又在白日做梦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其他观点:

李商隐的《锦瑟》。其主旨众说纷纭。历来解读近乎摸象般五花八门。只能接近而不能抵达。但并不能由此界定大家都看不懂。顶多只能说大家都看不透。梳理各种各样的解读。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首诗的情绪是淡淡地怅惘、忧思、迷离。这种情绪在华美的文字背后。在某一瞬间的“共情”。给了读者一种“吾亦有所思”的主观合拍的感觉。这也是李商隐的诗歌的最大的魅力之所在。试看全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全诗以锦瑟起句。然后通过一系列繁杂蜂拥的意象叠加。驾轻就熟地运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就像照片多次曝光显影一样。一层层、一片片的反复缠绵。更像印象派的油画一样。一笔笔、一块块的往返涂抹。从而构筑了一篇宏达而幻灭的意象。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的状摹中。带给人一种朦胧、飘逸、凄清的绝美的虚空感。而最终“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与首句呼应。这种浑然一体的妙境具有多重解读的空间。是成林成峰还是见山见水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不一致的。而这种多样性的谜之遐思才是这首诗的独特的审美构成的重要特点。

拿现代诗与李商隐的无题之类的诗比较着读。你才会更加发现李商隐在诗歌的创作中的穿越般的天才光芒。这种烟花般的灿烂开辟了唐诗另一方幽深的表达空间。在久远的历史深处穿云驾雾而来。现代诗的审美取向与之不谋而合遥相唱和。华彩斑斓而又曲径通幽。

李商隐的一生。纠结而彷徨。左支而右绌。而这种人生、情感上的聚散分合。在他幽怨暗生的诗歌中浮光掠影地显现出一种摇曳生姿的纯粹的美。使其诗歌与生俱来的绝美风姿。歧义重生、暗礁密布。但却给人一种别样的美学体验和意象感悟。

只要是美的。哪怕无意义。哪怕不可言。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体验。具象隐去。意象云涌。而蕴含其中的情感表达多姿多彩。感悟到这种情感的潮涌。才是体悟李商隐诗歌美好的一面的“不二法门”。虚实之间。又何足道也!

其他观点: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本是李商隐的无题诗。而李商隐也最擅长写这种让大家猜测半天也猜测不明白的无题诗。有人说这首诗不是叫《锦瑟》吗?那只是因为无题所以用前两个字做题而已。

其实这首诗一出来。温庭筠就说这第一句就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锦瑟明明只有25弦。怎么会来50弦?这是温庭筠没有看懂无端二字。无端。就是说莫名其妙。所以。李商隐这首诗第一句就告诉你了。这是一首莫名其妙的诗。

那么。大家都说诗言志。词言情。既然你什么都不言。你写他做什么呢?于是大家就开始各种猜。有人说这是写给他一见钟情却没有在一起的情人宋华阳的。也有人说这是李商隐的自况自序。总之各种猜测的版本交杂在一起。让这首诗更加扑朔迷离。

其实。我觉得这些人真的是想多了。写诗这事吧。其实很多情况就是莫名其妙的。诗人很多时候根本没想那么多。随手一写。随心所欲。写到哪里算哪里的情况多的是。干嘛非要去言个情表个意呢?只要大家觉得这诗是美的。不就行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风华三生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6:48

    蓝田,这首诗,锦瑟,典故,蝴蝶,杜鹃,一句,这是,沧海,明珠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6:48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商隐的《锦瑟》为什么大家看不懂还拼命说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06:48

    锦瑟唐 •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