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了解秦朝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秦朝建立最大的功臣——李斯在秦朝后期面对中车府令赵高的时候。数次交手无一取胜。李斯在后期被赵高牵着鼻子走。最后死于赵高的阴谋中。大家都知道李斯并不傻。可为什么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呢?
(秦时明月中的李斯)
与其说李斯败给了赵高不如说李斯败给了他自己。首先李斯的权力很脆弱。在沙丘政变中他之所以轻而易举就上了赵高的贼船是因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斯出身低微。靠着自己的才华得到皇帝的赏识。李斯的权势来自于皇帝。一旦皇帝的宠信不在。李斯也就岌岌可危了。这一点和家族底蕴强大的蒙恬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他必须做出选择。哪怕是被迫的。正所谓骑虎难下。政治的道路没有暂停没有后退。只能往前。但可悲的是赵高在前进的路上等着他。
其次李斯身居高位在明。而赵高是身居要位在暗。李斯的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只会把蒙恬蒙毅扶苏这些与他地位想当的人当成威胁。而帮助自己巩固地位却官职较低的赵高是不会被李斯列入对手的名单;而赵高不同。他官职不高但野心很大。对于他这种人可以用“得陇望蜀、欲壑难填”来形容。他的权力欲望是不会被满足的。所以他要不断清除自己通往权力巅峰上的绊脚石。用得着的时候是他的棋子。如李斯、如二世。用不着的时候就直接杀掉。二世是不会想到对自己一向恭顺且忠心耿耿的赵高会把屠刀对象自己。同样李斯也不会想到。地位的差距导致李斯对赵高失去应有的警惕。最终栽在了赵高的手里。
(赵高)
让我们盘点一下李斯和赵高打过的交道:
第一次:沙丘政变。李斯在赵高的劝说下做出了一个改变中国历史、改变秦帝国国运也改变了自己最后的命运的决定:更改秦始皇的诏书。除掉公子扶苏。帮助胡亥继位。李斯由于和公子扶苏以及蒙恬兄弟不和。担心秦始皇死后自己地位不保失去权势。做出了这个决定。这个决定中李斯是出力最多的。但收益最少只不过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已。胡亥是看起来得益最多的。继承了皇位。但实际获利最多的是赵高。而这场政变赵高才是幕后的主导者。看起来不可替代的李斯只是赵高的棋子。李斯不过是为赵高火中取栗。而胡亥不过是二人的代言人。
这次政治事件中李斯和赵高不是敌人而是盟友。但李斯完全是被赵高利用。因此李斯可以说是很失败。
第二次:朝堂争斗。赵高在把胡亥扶上皇位之后党同伐异。公子扶苏、蒙恬蒙毅、秦国的王室以及公卿大臣都遭到了赵高的清洗。二世也被赵高忽悠的去声色犬马不理朝政了。在这个时候李斯成了赵高想要为所欲为最大的阻碍。当赵高把矛头对准李斯的时候李斯毫无防备。赵高利用李斯的忠心诓骗李斯在二世享乐时直言进谏。让李斯触二世的霉头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利用农民军构陷李斯。把李斯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地步。这个过程中不仅二世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李斯也被赵高耍的团团转。可以说是被完败了。
第三次:身陷囹圄。面对秦帝国的危机。忠心的李斯联合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书二世停止阿房宫的建造。赵高在旁煽风点火。彻底激怒二世被送进了大牢中。这次斗争的结果不言而喻。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时候都不是赵高的对手。身陷囹圄怎么斗得过。冯去疾、冯劫不堪受辱自尽。李斯自恃有思辨之才不放弃希望。希望见到二世申辩。但赵高根本不给李斯翻盘的机会。李斯申辩的奏折不光被拦下。赵高还派自己的狗腿子扮成御史欺骗李斯。李斯被严刑拷打折磨的万念俱灰放弃了生存的希望。
其他观点: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赵高却不过是一位宦官。没有实权。那么大权在握的李斯。为什么斗不过赵高。最终落得身死族灭的凄惨下场呢?
李斯的死与他自私自利的性格。恐怕脱不了干系。李斯与商鞅的性格十分类似。他们的许多举措都有法家的风范。然而商鞅是一位真正的改革家。李斯却是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点从他妒杀韩非就可以看出来。
在秦始皇驾崩以后。赵高找到李斯。与他密谋。起初李斯大义凛然。他怒斥赵高道:“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资治通鉴》)可是赵高早已经看穿李斯的内心。他向李斯说扶苏继位以后蒙恬将会得宠。到时候李斯的地位就会动摇。李斯听闻陷入纠结。最终同意赵高。立胡亥为太子。将扶苏与蒙恬赐死。
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不可能不知道扶苏与胡亥到底谁更适合当皇帝。更何况秦始皇的诏书就摆在他的面前。然而对于李斯来说。天下百姓的安危也没有他一人的前途来的重要。于是他选择向赵高妥协。
沙丘政变其实是李斯的转折点。在政变以前。赵高不过是一个宦官。没有实权。胡亥向来纨绔。没有丝毫影响力。而李斯却是帝国丞相大权在握。此时的李斯只要一声令下。赵高就会被诛杀。然而赵高的话让李斯无法忘怀。他担心赵高的话最终成真。自己好不容易才从一介布衣成为帝国丞相。他不愿意放弃权力。于是李斯选择背叛秦始皇。背叛扶苏。
其实当胡亥继位以后。主动权就不在李斯手中了。胡亥宠信的是赵高。因此此时的赵高在权力上已经逐渐超越李斯。这时的李斯其实已经没有选择。他已经不是赵高的对手了。除非他发动政变将胡亥诛杀。然而他又没有这样的胆量。
除此以外。李斯毕竟不像赵高一样。他的内心当中仍保留着最后一丝良知。当李斯看到胡亥奢侈无度、横征暴敛以后。他又跑过去劝谏胡亥。最终惹得胡亥不高兴。将他下狱。李斯多次上书。但都被赵高扣留。赵高趁机落井下石。诬告李斯与他的儿子谋反。最终李斯被杀。诛灭三族。
李斯其实是一位聪明人。他曾与嬴政激昂澎湃。指点江山。也曾辅佐秦始皇。行丞相之事。然而李斯有他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贪。他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为此他向逆贼妥协。而妥协的结果就是身死族灭。
李斯斗不过赵高。原因其实很简单。他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答应与赵高密谋;而他却又不是真正的奸臣。与赵高相比他太过畏手畏脚。这样的李斯。如何能斗得过不择手段的赵高?
其他观点:
在攻伐不息。乌烟瘴气的战国大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正邪两派的较量。胜与负的厮杀。
公元前208年。富有经世之才的李斯。被处以极刑。罪名是谋反。他并没有谋反。但无处申辩。只能含冤而死。
说到这里。必须提到另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指鹿为马”的赵高。李斯和他三次交手均惨败。并且最终送掉了性命。
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为什么竟会被一个宦官玩弄于股掌之间呢?
在分析这个现象之前。有书君觉得。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们两个三次交手的过程。
两个人第一次交手便是在沙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之死。让赵高看到了机会。他决定杀掉公子扶苏。立胡亥为帝。
但他的威望地位均不及李斯。他必须借助李斯的帮助才能达到目的。
于是他找李斯商量。李斯坚决不同意。并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但李斯怕丢了丞相之位。还梦寐以求想封侯。这一点赵高心里有谱。
有隙可乘就好办。赵高抓住李斯这个弱点。锲而不舍地做他的思想工作。
赵高说:“你以为扶苏上台有你的好果子吃吗?
他肯定用蒙恬为相。不会搭理你的!”一下说中了李斯的心病。
所以当赵高许诺胡亥继位让他继续当丞相时。他放弃抵抗。与赵高达成“沙丘之谋”。扶持胡亥当了二世皇帝。
变了节的李斯。在赵高眼里已然矮了三分。
因此第二次交手时。赵高自己都懒得出面。而是用小人伎俩。在胡亥面前进谗言。把陈胜起义、天下混乱都归到李斯头上。挑唆着胡亥苛责他。
李斯一看皇帝盛怒。生怕丢了官位。想了半天。他做出一个愚蠢的决定:上书建议皇帝亲自督责。大权独揽。纵情玩乐。还说只有这样才是显示帝王的尊贵。至此。李斯已彻底丧失立场。跟胡亥。赵高同流合污了。
胡亥本来就昏庸残暴。正好由着性子胡来。一时间。各种酷刑没有节制的被滥用。摊上官司被打死的人的尸体被扔的到处是。秦国大乱。
两次交手后。李斯彻底被赵高看扁了。此时的赵高。野心膨胀。李斯已成了他必须铲除的障碍了。因此这第三次。他直接下套儿让李斯步入了死地。
赵高怂恿着李斯去规劝胡亥不要胡闹。并且专门趁着胡亥玩到兴头上时通知李斯来见。
赵高趁机又进谗言。说:李斯辅佐您当了皇帝。可没被封侯。心里对您很怨恨。
他儿子在三川当郡守。听说和叛乱的人早有来往了。这父子俩是想谋反呀!胡亥一听有理。立刻找个由头把李斯拿下并交由赵高审理治罪。
一顿严刑拷打之后。李斯被迫认罪。
看到这里。李斯的遭遇还真是令人感叹。
而造成他不幸的原因。有书君分析。应该有这么几条:
一、赵高虽是小人。但政治权谋完败李斯。
自古以来的政治斗争。大都是阴谋家当道。因为玩儿阴的可以肆无忌惮。李斯毫无疑问是大政治家。他扳倒吕不韦、提出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做的每件事都是大手笔。
只是。他再厉害也不是小人的对手。尤其赵高还是小人中的精英。在秦始皇的两位主要继承人中。他左右摇摆。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因此。尽管最后他力促胡亥登上皇位。胡亥却把功劳记在赵高身上。
他为秦朝一统六国立下了半壁江山的功劳。但他不会玩权术。不会笼络人心。也不懂得组建自己的势力团队。
而赵高。显然更具深谋远虑。他不仅八面玲珑。极善巴结笼络人。而且政治目标明确。秦始皇在位时。他就处心积虑培养自己的势力。并且成功锁定与自己最为相投的胡亥着力进行政治投资。
在宫廷浸泡二十余年。见识过无数政治斗争。赵高练得一身政治经验与阴谋诡计。他周旋于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代君王之间。察言观色。溜须拍马。机智权变。宫廷生存技能玩儿的游刃有余。
当李斯日日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忙的不可开交时。赵高也每日忙着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四处奔走。结党营私。他不仅把皇帝变为傀儡。而且心腹遍布整个朝堂。
因此。单论政治智商。李斯被赵高牵着鼻子走。一点儿不奇怪。
二、赵高的才能不容小觑。
我们一般认为李斯赢了才符合天理。因为大家普遍认为李斯一肚子学问。赵高却是不学无术之辈。
李斯确实有学问。但赵高绝非草包。赵高从小学习读写和法律。有相当扎实的文法基础。青年时依靠实力在宫廷选拔考试中力拔头筹。以最优秀者的身份出任文法官吏。
当时。嬴政还是秦王。赵高因为能力卓越。得以进人嬴政的视野。后来他又升为中车府令。负责掌管秦国的车马交通事宜,相当于今天的国家交通局负责人。
能得到嬴政的赏识。首先得益于赵高优异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进人秦宫后。他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能力和才智。
据说。在当时的秦国。书法上能与赵高一决高下的。唯有丞相李斯。此外在文字方面。赵高也有颇深的造诣。
秦国是个法治国家。崇尚以法治国。而赵高精通法律。因而在复杂而严格的秦国法制体系中。他能如水中蛟龙一般上下穿梭。来去自如。
三、李斯的贪欲。是他惨败的根本原因。
李斯有个情结,那就是对贫穷的恐惧。
这个情结成全了他,也害苦了他。李斯从政的起点源于从老鼠身上得到的感悟。
李斯年轻时做过郡县小吏。
那时。他时常看到厕所中的老鼠。又瘦又小。肮脏不堪又惶恐不安。但是。官仓中的老鼠。不仅吃得又肥又大。而且不会受到人和狗的惊吓。
当时地位卑微的李斯不由感叹。人的贤愚贵贱。不过像老鼠一样。在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于是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位置。李斯开始了努力奋斗的历程。
后来李斯进入秦国。也是他基于谋取富贵的出发点而做出的选择。他对秦始皇提出一系列严苛的治国方略。
他深得秦始皇的信任。位高权重。但他的小心眼儿也是一路如影随形。
当时。名满天下的韩非子出使秦国。始皇帝想把他留下重用。李斯担心韩非对自己不利。设法逼其自杀。
他心中始终解不开那个贪恋富贵的结扣。为了谋求个人的权势和富贵出仕。缺乏大政治家应有的格局。为他的人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综上所述。位极人臣的李斯之所以屡次输给宦官赵高。其根本原因并不能完全怪赵高陷害。而是死于他自己过度的贪欲。
贪欲让他失去了骨气。
纵观李斯的一生。由备受倚重到最后被灭族。寻踪追迹。李斯本人的贪婪与对失去权位的恐惧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他的贪欲。才给了无视道义与准则的小人赵高以摆布他并最终置他于死地的可乘之机。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767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斯,秦国,自己的,丞相,二世,始皇,秦朝,地位,皇帝,的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了解秦朝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秦朝建立最大的功臣——李斯在秦朝后期面对中车府令赵高的时候。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