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我的家乡伏牛山南麓的南阳。过年的习俗也是“十里不同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人人不能忘记祖宗。所以先说祭祖。有大年三十上坟的。也有大年初一上坟的;这两个时间里有上午之说。也有下午之说。还有傍晚上坟之说。
“三十捏鼻儿(包饺子)”。年三十是全家人团团圆圆的时候。包饺子吃饺子。一家人围座一起其乐融融。长辈的还会唠叨唠叨子孙事儿……
“初一上街忸一忸”。一般来说。这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会穿上新衣服。以新的形象示众。“人看人”。也可能是过去穷。没钱买新衣服。只有过年了才恨恨心添件新衣服穿穿。那叫一个“leng”。
过了初一后。初二以后的几天里。那就是走亲戚访友大拜年啦。当然。走亲戚也是有“远近”的。这远近不是说距离远近。而是先直亲近亲。象媳妇回娘家、女婿去岳父岳母家等。一般都会在初二先去拜年啦。
春节这几天。打铜器、踩街等民间文化活动也是不断的。有的锣鼓队为一争高低。几个锣鼓队打着打着就比起谁的响亮丶谁的整齐鼓谱美来。美其名曰:铜器铜器。越打越气。当然。这都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现在再也看不到、听不到打到三更半夜了。
常言说:“三天戏五天年”。一般来说过了初五就算过完年了。初六都会借“六”顺开市大吉。要上班丶打工的也都准备踏上新的征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其他观点:
谢谢头条邀请。今年跟老婆回福建莆田过年。莆田过年风俗在全国应该算是最有特色的了吧。
1.过年过两次。初一是过年。初四还要过大年。据传说是当面倭寇除夕入侵。初一大家都逃难去了。没有过年。等倭寇败退。初二回来把死者都安葬了。让后初四重新过一次年。风俗流传至今。
2.除夕把家里的灯要全部打开。据传说是倭寇除夕晚上入侵。当时约定杀完一家就把灯点亮。因此。点亮灯的就安全了。是求平安的意思。
3.初二不串门。还是倭寇入侵初一大家回来收拾残局。初二埋葬死者。办理丧事。因此初二都是串门都是吊孝的。风俗流传至今。就是初二串门不吉利。
4.春联上面留白边。还是倭寇入侵初一大家回来。初二埋葬死者。办理丧事。要贴白色对联。初三准备初四重新过年要贴红色春联。这样红色春联就压在白色对联上面。风俗流传至今。春联上边留一个白边是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图1图2
5.闹元宵。莆田春节的高潮是闹元宵。从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八都属于闹元宵的范围。最晚的村据说要持续到正月二十九。莆田海边闹元宵的主题是妈祖菩萨巡游。当地会组织几百号人和几百匹高头大马。组成巡游队伍。大家正想参与。以求菩萨保佑。披红戴绿。敲敲打打。抬着妈祖神像在村中巡游。所到之处鞭炮齐鸣。人们磕头上香。热闹非凡。
闹元宵中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每年村里会有几个主角。成为“福首”。大概意思是最有福气的人(图3)。一定要带。穿传统的长衫。打扮一番。成为“福首”后妈祖巡游队伍会专门进家门来为你祝福。非常风光。“福首”一般村里男丁轮流担当。每年轮转。由于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机会。因此这个“福首”在当地被认为比结婚。生子还要重要。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莆田还完整的保留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保留着民族的伤痛记忆。保留着独特的信仰。保留着大城市里久违的年味儿。希望莆田的年俗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写的是我个人的感受。欢迎大家补充!
其他观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这首元日诗中用爆竹、屠苏、桃符……等元素串联出一个喜庆祥和的中国年。穿新衣、戴新帽、放花炮成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年最深刻的记忆。过年少了花火。少了爆竹就缺少了年的味道。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过年。进腊月寒假来了。就开始盼着年的来到。过年有好吃的。过年有新衣服。最最重要的是过年有鞭炮可以放。早早的让老爸给自己买来了小鞭(大地红。鞭炮的一种)。孩子们是存不下东西的。将成挂的鞭炮拆成一头一头的。十个二十个的揣兜里。手里拿着点燃的香头。走到哪里。Duang的放一个。那时候的熊孩子们一个赛着一个淘。鞭炮放的也是花样百出。就同笑话里面说的一样。如果你看到熊孩子冲你笑。最好躲着点。
再来说一说吃的。我是承德人。每次在老家过年。大年初一早上端上桌的一定有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这个习俗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不得而知了。在我的印象中。佐餐菜品花样百出。大年初一的饺子。是从未变过的。早已刻在了脑子里。成了年俗的一种。
在我的老家有腌制酸菜的习俗。每年入了冬。当季的冷凉白菜上市后。家家户户都会买来白菜。腌上那么一两缸。自家腌制的酸菜可以从立冬吃到立夏。酸酸爽爽的味道贯穿两个季节。无论是汆白肉还是猪肉炖粉条。酸菜都是头牌。酸菜鱼、酸汤排骨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赶上年来到。酸菜馅更是早早的剁了几案板。三十晚上一家人团团围坐。打打麻将、嗑嗑瓜子、喝点茶水。看着春晚。包着酸菜馅的饺子。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饺子就可以下锅了。等放完了炮。美味的饺子早就端上了桌。
饺子。更岁交子。团圆福禄。有人认为饺子是南阳人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我的老家讲究好事成双。过年饭桌上的菜品都是二的倍数。搭配上一凉一热或一凉二热。最低四个菜。然后是六个、八个、12个。16个和24个。自家人在一起吃饺子。没妾(客人)时最低四个菜。来妾时是八个起。四凉四热。荤素搭配着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5945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莆田,都是,饺子,妈祖,倭寇,风俗,酸菜,鞭炮,春联,都会
没想到大家都对说说你家乡过年都有什么特色习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我的家乡伏牛山南麓的南阳。过年的习俗也是“十里不同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人人不能忘记祖宗。所以先说祭祖。有大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