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不是要超凡脱俗、与世无争?
原创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不是要超凡脱俗、与世无争?

好文

热门回答:

生与死、荣与辱、得与失、冷与暖、苦与甜。这些周而复始、生生灭灭的惶惑。无时不在困扰着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

其实。对于人世间诸多的惶惑和无奈。不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让人明确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要去追求虚名和利益。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不被各种诱惑和艰难困苦所困扰。才能达到人生高远的境界。

老子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不管世事怎样反复无常。只要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不会愧对人生。

人。凡是生活赋予你的。你都要欣然接纳。不要去追求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它并不影响你生命的内涵。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以感悟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悠然;还可以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洒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可以玉树临风。泰然自若。

然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是消极怠世。也不是逃避现实、漠对人生。而是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净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你都可以免去浮躁。轻松自如地走在人生宽敞的大道上。

其他观点: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指志向修为。为一种自我修持的能力;超凡脱俗。与世无争或说气节。或说消极的人生态度。是两个不同的层面。

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  不看轻看淡眼前的名利。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静下心来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淡泊”与“宁静”的目的。是学习“明志”。即志向远大。一旦时机成熟就“致远”。即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应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足长远。不断修为。就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甚至是抱负和理想。

关于气节。以陶渊明为例。他所表现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正义气节。在年轻时。他也曾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国家动荡不安。他的抱负无法实现。耿直清廉。不屈攀权贵的秉性。使他与污浊黑暗社会格格不入。

陶渊明做官。本为生存计。他却看不惯官场。时隐时仕。义熙元年。再次出任彭泽县令。上面派员了解情况。有人劝他穿戴整齐相迎。他却不愿为这五斗薪俸之官献殷勤。自此辞官脱离官场。后来。家境贫穷。却不受江州刺使馈赠的米和肉。甚至还拒绝了朝廷征召他任著作郎之职。

陶渊明的人格和气节。以牺牲自己的切身利益和远大抱负为代价。得到的或许是心灵的自由。

当然。虽然官场上少了一位官僚。却成就了一位隐逸诗人之宗和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显赫的文学大家。

关于消极的人生态度。因为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看待事物与人生处世。相对比较消极。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虽不相同。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的价值取向。但初衷是一致的。即思想觉悟较高。道德品质修养良好。但这种思想境界。需要在经历和悟性中锻造。

如果持有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消极人生态度。不融合现实社会。不参与市场竞争。就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就会被现实社会所淘汰。

譬如职场竞争。优胜劣汰法则。你不学习不摸索不拼博。就有随时退场的可能。暂且不论远大理想。你总得凭自己的能力和双手保住饭碗。创造社会的或自己的财富。这样。才能提升你的生活质量和品位。让你活出个人样来。

因此。超凡脱俗。与世无争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是同一界面。不可同日而语。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第一次看到自己这个问题回答被推荐为《头条》首页![耶]

我认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为不争之争一一做最好的自己!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初心未变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58:28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自己的,气节,远大,超凡脱俗,与世无争,消极,志向,现实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58:28

    没想到大家都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不是要超凡脱俗、与世无争?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2:58:28

    生与死、荣与辱、得与失、冷与暖、苦与甜。这些周而复始、生生灭灭的惶惑。无时不在困扰着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其实。对于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