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满腹经纶。礼贤下士。背景显赫。按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一个有才华的富二代。按理讲这样的人应该有个好的结局。偏偏这个公子哥结局很凄凉!
信陵君是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的弟弟。魏安釐王当上皇帝后。将其封于信陵。故称信陵君。
信陵君拥有丰厚的资产。他散尽千金来蓄养门客。据说他的门客有三千人!三千门客都听他差遣。这三千人各行各业的都有。那么这些人能干什么呢?
《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
信陵君跟魏安釐王下棋。有人报告赵国入侵。魏安釐王很紧张。信陵君却头也不抬地说是假情报。是赵王在打猎。过了一会。新的报告来了。果然是赵王在打猎。
为什么信陵君能够知道地那么清楚。因为他在赵王身边有探子。赵王的一举一动他都清楚。但是这一举动。引起了他哥哥的猜忌。身边放着这么一个有才华的弟弟。他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他禁止信陵君参与朝政。不参与就不参与吧。谁让哥哥不信任自己。反正自己有封地。不缺钱。每天吃喝玩乐岂不美哉!
直到邯郸之战爆发。打破了兄弟之间的平静。邯郸之战发生在长平之战后。长平之战秦国打败赵国。赵国联合魏国。楚国等。准备合众抗秦。本来答应出兵支援的魏国。被秦国吓得不敢出兵了。奈何赵国不是秦国对手。所以赵国的平原君不断请求信陵君。信陵君也不断上书求魏王出兵。但是魏王无动于衷。无奈之下。信陵君采纳了门客的建议。窃取魏军兵符。自己率八万魏军前去救赵。解了邯郸之围。这就是“窃符救赵”。
仗是打赢了。但是窃取兵符这可是犯了大忌。信陵君知道自己犯了大忌。回去之后他哥哥定不会放过他。所以他留在了赵国。十年后。秦国攻打魏国。魏国连连战败。魏安釐王没办法。只得求助于远在赵国的弟弟。信陵君回国后。统率魏国军队。但他知道只凭借魏国肯定打不过秦国。所以他也搞合众抗秦。最终。拉起一支五国联军。一路打到了函谷关。威震天下。信陵君的威望彻底建立了起来。但是伴随而来的是魏安釐王对他的猜忌值直线上升。这时候。秦国的一个离间计就把信陵君又拉到谷底。
这一次。信陵君对他哥哥彻底失望了。他不再期待一个获得信任的机会。而是沉湎于酒色。四年后郁郁而终。信陵君的悲催是他生错了年代。他没有遇到一个明君。致使自己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是千里马的悲哀!
其他观点:
在《史记》中。战国四公子被分别被立传。几乎成了战国的标签之一。后世对他们的大名也是耳熟能详。但这四位人生赢家。最终结局大都不怎么好。原因是由他们的身份注定:让人们敬仰、艳羡的公子们。实际上是强化王权的阻碍。即。他们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存在。
咱们先明确下战国时期“公子”的概念。
“诸侯之子称公子”。公。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主的尊称。顾名思义。他们的儿子就是公子。当然。接班诸侯的儿子自然就会升级。战国时直接以“公子”字眼为称呼的贵族中。最出名的就是秦国的公子虔。起初他被商鞅割掉鼻子。后来终于报仇雪恨。以谋反之名弄死了商鞅。公子虔名叫嬴虔。是秦献公之子、秦孝公的异母哥哥。
但严格来说。我们熟知的战国四公子。并不都符合上述身份标准。
孟尝君田文。他的父亲田婴并不是诸侯。叔叔齐宣王才是;齐缗王则是他的堂兄;
春申君黄歇甚至不属于王室。楚考烈王还是太子的时候。被送往咸阳做人质;黄歇作为贴身大秘。仗义的两肋插刀。为了掩护太子回国甚至甘愿赴死。后来楚考烈王投桃报李。给予了黄歇几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殊荣。
剩下的两位则是正儿八经、根正苗红的公子。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弟弟。赵孝成王的叔叔;
信陵君魏无忌。则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
但这四位中。得到司马迁认同、被其称为“公子”的只有信陵君一人;其他的。只是按照封爵被称为“君”。具体原因后文会提到。
笔者为什么说战国四公子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存在?看看他们的特点就会明白:
其一。这些公子们都是有封地的。可以理解为诸侯下面的领主。在自己的封地内。他们享有人事、行政、税收等权利。
比如赵国名将赵奢在当税务官的时候。就曾跑去平原君家收税。直接被下人轰出门。
孟尝君田文。有一次在众多门客里找人替他在封地收税:“谁习计会。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
黄歇最初的封地是“淮北地十二县”。后来又主动换到了吴国的故都。
其二。四公子权势滔天、出将入相。
楚考烈王即位后。就任命黄歇为相。而且一待就是20多年。此外。无论是合纵攻秦。还是救援赵国邯郸之围。楚国的领军人一律是黄歇。
孟尝君不仅担任过齐相。甚至还做过秦相。六国合纵攻秦时。率领齐军的也是他。为了当骑墙派、两边不得罪。他还故意拖延行军速度。
邯郸之战期间。赵国依靠平原君到处搬救兵。最终才渡过了一劫。
而信陵君魏无忌那就更牛了。秦军包围邯郸时。他窃符杀将、领兵救赵;后来魏国被秦军包围时。他又振臂一呼。率领各国联军痛击秦军。甚至追杀到了函谷关。
其三。他们手下人才济济、自成体系。
战国四公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养士”。依靠着封地的财富。他们每个人都轻而易举的供养几千各门客。甚至连这些门客的家人都要照顾到。比如孟尝君对待门客:“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
在很多时候。这些公子手下的人才队伍甚至比国君本人还要强大。比如信陵君的门客。就遍布各个诸侯身边。赵王的一举一动都尽在他掌握。这一点也让他的哥哥魏安釐王惊恐不已。心里估计在想:“别国君主都被你监视。我可咋整?”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门客眼里只有公子、没有国君。信陵君的门客侯生出主意偷取魏王的兵符。并派人亲手击杀魏将晋鄙。
不过。这四位中。真正求才若渴的只有信陵君。其他三位基本上都有沽名钓誉之嫌。因为这事。信陵君还差点跟自己的姐夫平原君翻脸。这也是司马迁对信陵君高看一眼的原因之一。
其四。除了春申君外。其他三位都出自王室。也就是说。在血统上、法理上。符合获取本国权利的法理基础。即:如果愿意的话。相对于权臣而言。他们篡权的障碍更少。
因此。战国四公子。其实就是游离于王权之外的存在;而且由于身份血统的特殊性。他们在政权体系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春申君除外)。形势需要时。他们是国君的得力助手;反之。则是对王权的巨大威胁。
所以。当信陵君告诉自己哥哥。自己在找王身边安排了眼线时。对方的反应不是高兴。而是畏惧:“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当信陵君率领各国联军挽救国难时。秦国造谣他觊觎魏王的位置。魏安釐王立即夺取了弟弟的兵权。
两次因为才能被哥哥废除权力的信陵君。从此万念俱灰。彻夜沉迷酒色。“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身体也因此逐渐垮掉、四年后郁郁而终。
而孟尝君、春申君的下场则堪称惨烈。其中。孟尝君更是以行动证明:自己真的是王权的现实阻碍。
孟尝君是自己作死。他养士的目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他甚至公开宣称。只要能让自己出名。门客们受贿都没关系。而他的食客中。逃犯、罪人大有人在。封地几乎变成了犯人们的避难所。司马光说他是“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
过于嚣张。也引起了国君的不满。齐湣王灭宋后。就着手除掉孟尝君。后者立即跑到魏国。联合秦、赵、燕一同伐齐。也就是说。当时齐国几乎被灭亡。齐国的孟尝君功不可没....这估计是最早的带路党吧。
孟尝君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权狗咬狗。被齐、魏趁机联手做掉。没留下一个后裔。也算是罪有应得。
所以我们发现。在秦统一六国后。战国四公子这样的特殊贵族就彻底沦为了历史。在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下。不可能允许这种分解皇权的存在。
其实后世的藩王。有点像先秦的公子。但此时他们大多没什么凌驾于官僚体系之上的特权。而曾经给予子弟实权的朝代。后来不得不主动“削藩”;分封最为彻底的西晋。则彻底被八王之乱给整死。
因此。即使信陵君德才兼备、堪称贤能。但他注定了会被被排挤。毕竟这既是“功高震主”的常规解决方案。也是“王权不容分割”的现实需要。
其他观点:
战国四公子之中。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但在我心目之中。真正能称之为英雄者。只信陵君魏无忌一人而已。同时。信陵君魏无忌也是汉高祖刘邦特别认同和尊敬的一个人。
信陵君魏无忌到底有多牛呢?有一次他在和魏王下棋的时候。又有人来报说边境上有异动。赵国好像要进攻魏国。魏王大惊。准备安排人应对。魏无忌却说不要担心。一会儿再说。不一会儿。魏无忌的门客便向魏无忌禀报说赵王不过是在边境上打猎。根本没有威胁魏国的意思。而随后魏国边境的战报传来。赵王确实是打猎。根本没有进攻魏国的意图。
由此可见。魏无忌眼线遍布战国。情报网四通八达。但这件事也让魏王对于信陵君心存忌惮。自己做为一国之君。消息竟然没有一位公子灵通。这不仅仅是尴尬的问题。而是威胁的问题。
提到信陵君魏无忌的大功。恐怕就是围魏救赵了。但是围魏救赵的大功。却不是为魏国建立的。而是对赵国的大恩。还是信陵君魏无忌个人对赵国的私恩。对于魏国而言。魏无忌不仅无功而且有罪。就如他为了救赵国盗取了兵符。利用了魏王身边最信任的女人。杀死了魏国的大将晋鄙。这些做法对于魏国来讲。不是有功而是有罪。甚至可以说是叛国之大罪。
对于魏王来讲同样是巨大的威胁。自己枕边最信任的人听从魏无忌的指令。自己的近侍为魏无忌传递消息。自己的大将被魏无忌随意杀戮。自己的兵符随时可以被拿走。那自己这个国君之位。是不是也随时可以被信陵君夺去呢?作为君主没有不担心自己的位置被人所取代的。而信陵君这个亲弟弟。就是自己王位最大的威胁。信陵君养士尽管为国为民。但却不是为了自己这个王。
因此。最后不完全是秦人的反间计有多大作用。而是魏王本身就对信陵君心存怨恨。并且不信任的缘故。信陵君对于自己的哥哥魏王十分失望。他开始放纵自己的欲望。和门客们纵欲无度。整日整夜的饮酒狂歌。不久后就在郁郁寡欢中离开了世界。
一代英雄悲剧谢幕。信陵君魏无忌带着对祖国的眷恋。对于哥哥的无奈。对生命的放弃。永远离开了那个时代。他不知道若干年后。有一个少年。仰慕信陵君的威名。跟从他的门客张耳。成为了搅动时代的英雄。这个少年的名字叫刘季。也就是汉高祖刘邦。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016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魏国,公子,门客,自己的,秦国,无忌,王权,战国,国君,封地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有大功于国家,为何信陵君的结局不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满腹经纶。礼贤下士。背景显赫。按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一个有才华的富二代。按理讲这样的人应该有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