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认为拉低评分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点:片名不讨喜。囧妈一点都不囧。囧的应该是儿子而不是妈
在没有看电影之前。我一直以为《囧妈》是讲一位妈妈如何囧。如何艰难。当我看完整部电影才发现。囧的根本不是妈。而是徐伊万这个中年男人。
这种爱。本身是没有错的。但错在处理方式上。她不懂得儿子并不需要这样的爱。也不想妈妈过分地管束自己的生活。也不该设想儿子的人生轨迹。
所以母子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代沟。无法沟通。
影片中有许许多多地方都在控诉妈妈如何“作”。如何难以沟通。但。沟通是两个人的事情。徐伊万如果能有话好好说。能够站在妈妈的立场想问题。能够理解妈妈。就不会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冲着妈妈大吼大叫。
相反。徐伊万一边在控诉妈妈对他管太多。自己却反过来管妈妈。非得让她坐飞机。不要坐火车。为什么非要去演出。
双方都没有意识到:我除了是你妈。我还是我自己。我也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我除了是你儿子。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不是你幻想出来的儿子。
所以说。囧的不是妈。而是这个儿子。他才应该是最囧的那个人。一边要处理母子关系。一边要处理夫妻关系。另一边还要处理焦头烂额的生意。
很显然。他哪个都处理不好。
第二点:作为亲子关系和婚姻探讨。却抓不住重点。隔靴搔痒
相比起其他囧系列。《囧妈》将亲子关系和婚姻关系当成核心去探讨。将大众常见的家庭矛盾搬上荧幕。无疑是大胆地试探。也是成功的第一步。毕竟。家庭问题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所以。这部剧。有的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很正常。越是贴近生活的艺术。就越能打动人心。
但。问题就在这里。
影片对母子间的关系和夫妻问题。只是流于形式。只突出了矛盾。却抓不住重点。就好比丢给你一个西瓜。告诉你很好吃。但没有教你怎么切出来尝一口一样的道理。
没有告诉别人。为什么卢小花会变成“控制狂”。为什么会婚姻不幸福。讲得很隐晦。需要观众去猜。
其中观众觉得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卢小花还没到站就下车了?
当然。作为一个情感作者。将情感作为研究对象的我。是能够理解为什么卢小花会一声不吭就走了。
卢小花与徐伊万在车厢里不断争吵。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阶段。甚至动手打了儿子。徐伊万觉得妈妈不可理喻。逼死了他父亲。但卢小花却认为。这段失败的婚姻。并不是她一个人的错。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儿子付出那么多。换来的却是儿子的不理解和指责。那种压抑和苦闷。只有女人才能懂。
假如将车厢看做是家里。无论是母子还是夫妻争吵。往往摔门而出去外面透气的。都是女人。拧着行李回娘家的。也是女人。
这样想。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卢小花要提前下火车。只因为车厢也让她觉得窒息。和儿子相处。也让她不快乐。
但影片在表现手法上。不够细腻。在卢小花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刻画上。不够力度。所以。才会让人觉得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好像挠到了痛点痒点。但又缺了点什么的感觉。
第三点:母子和解部分。太过突兀。本该深挖。却轻描淡写
卢小花下了火车。一个人傻傻地来到熊出没的雪地里。只想一个人静一静。徐伊万找到了妈妈。卢小花跟他坦露了当年跟徐翔的婚姻状况。
徐伊万一直误解妈妈。认为她对父亲管得太过。管他吃饭睡觉调工作交朋友。才会喝酒。卢小花告诉他。自己被他父亲家暴。却舍不得离开这个不幸福的家。
徐伊万才开始理解妈妈。
这里本该是深挖的重点。将卢小花与徐翔的婚姻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会造成后来的局面。捋清楚。却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转而突然来了一只熊。母子俩跟黑熊战斗。卢小花护犊子。让黑熊吃自己。不要吃她的儿子。来体现自己的母爱。
全剧已经不缺母爱。不差这一点。反而亲子关系的探讨。母子之间如何和解。和解的时候徐伊万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缺少笔墨。
却让观众误认为。母子间和解是因为一只熊?难道妈妈从生下儿子。到被家暴舍不得离开家。到火车上给儿子各种吃的。就不是爱了吗?
母子间的和解。本应该是徐伊万深刻体会到一个女人的不易。理解妈妈为什么会不幸福。再联想到自己的婚姻。为什么张璐要拼了命离婚。猛然发现自己犯了错误时。瞬间醍醐灌顶。才应该是重点。而绝不是因为战胜一只熊。
第四点:后半部分情节设定过于虚幻。难以服众
电影前半部分还不错。合情合理。让人感同身受。但到了后半部分。情节设定就过于虚幻。说不好听一点就是胡扯。难以让观众信服。
徐伊万背着妈妈过冰河。眼看就赶不上去莫斯科的火车了。怎么办呢?突然天空飞来一只热气球。还说什么为国争光。这里。是做梦吧。
设想一下。在茫茫的冰川上。又怎么会刚好有一个热气球飞过来。难道是看神话吗?显然不是。
假设在冰河上无助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群人在冰河上滑冰玩耍。徐伊万跟他们借了冰鞋滑到莫斯科。又或者刚好有汽车开过冰河。去往莫斯科办什么事。顺道一起去了。这样的情节都会让人觉得合情合理。说服力强一点。
我想全剧低分的关键。就在这里。大部分观众表示不能接受这样的情节设定。
总结:
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观众关注的点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如今的观众。不再只是片面地评价一部电影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能够看到电影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却是电影刚好缺乏的。所以。评分相对低了一些。
其他观点:
如今。《囧妈》这部电影在大家的议论中还是在网上进行免费公映了。尽管这样的说法对一些人来说伤害了他们的利益。但是对于大众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好事。毕竟如今大家都对群体性的时间特别敏感。在上映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内。《囧妈》从一开始豆瓣评分的6.7分下滑到了如今的6.1。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在这其中一星评价实在是数不胜数。很多内容看起来都像是专门来黑徐峥一样。好像是专门来刷恶评的。
《囧妈》在几天的时间内先是率先提档。在遭遇退档后又进行网络免费公映。可以说是将电影界的同僚们得罪了个七七八八。尽管最后徐峥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名声。但自己以后在电影界极有可能寸步难行。实话实说。《囧妈》这部电影的确有些不尽人意。但也没有像评论说的那么差。肯定不是6分的烂片。《囧妈》是由徐峥拍摄的一部贺岁档的喜剧片。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更深一步地了解中国式的家庭关系。讲述了主人公阴差阳错的情况下和自己的母亲展开了一场奇妙的俄罗斯之旅。
对于《囧妈》这部影片。还是有些争议的。主要就是剧中徐峥处于中年阶段的一个审美疲劳。在徐峥的电影中。男一号总是出现一些中年危机。此次也不例外。在电影中男女主角闹离婚就是电影的副线路了。很多人这都是因为中年人的审美疲劳。每次看徐峥的电影都离不开离婚这一话题。好比之前的《我不是药神》、《人在囧途》等。都有这样的情节。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电影的一些特色。就好比陈凯歌的电影全是青少年的类型。徐峥的全是中年人的类型。而徐峥的电影就好像每次都离不开中年危机这样的字眼。一切的矛盾都是从中年危机开始的。这样下来很容易造成一个审美疲劳。
在小编看来《囧妈》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个话题打动人心的。那就是在面对两代人沟通方面的问题时。我们都需要再多一点耐心。想起每次和父母说话的时候。我们都会因为很小的事情和父母大动肝火。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父母的一些想法让自己没有办法接受。然后和他们理论的话还互相说服不了。自己的脾气也就随之而然的上来了。这就是两代人的代购。在如今的社会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看完这部剧后。我们都需要好好地反思一下。其实老一辈的思想并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只需要稍微的迁就一下他们就行了。
总而言之。小编认为《囧妈》还是挺有诚意的。向我们展现了旅途中的欢乐和感动。但是这部电影对于观影群众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没有经历过中年生活的人都没有这样的感触。很有可能GET不到那个点。也就导致了一些人对《囧妈》的吐槽。那么您觉得《囧妈》这部电影到底怎么样呢?欢迎大家前来评论区交流讨论。
其他观点:
“囧系列”的三部电影评分:《人在囧途》7.7分。《人再囧途之泰囧》7.4分。《港囧》5.7分。《囧妈》6.0分。超过一半的观众给了三星的评价。“还行”确实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评价。
《囧妈》在豆瓣评分比前二部低。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囧妈》不是真正意义省的“囧系列”电影。不够好笑。
二是徐峥导演努力为孩子与父母找到一个化解矛盾的方法。虽然很努力。但是效果不佳。
徐峥导演、字节跳动等各方的“慷慨解囊”让我们能够在家免费看电影。很多人抱着感谢与期待的情感观看后。遗憾的是。这部电影没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家地期待。而对电影地感谢也难以平复失望地情感。对这部电影最贴切的评价只能是“还行”。
这不是一部真正的“囧系列”电影
延续“囧系列”电影的欢笑与喜剧。应该是人们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期待:在春节这样的日子。全家在团圆的日子看一部“快乐”的电影。排解压力。放松身心。
《人在囧途》将公路喜剧片带入观众的视野。徐峥和王宝强的这对搭档也被大家所熟悉。《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这个系列的巅峰之作。尽管《港囧》由于更换王宝强的原因略显尴尬。但看完《囧妈》。仔细回想起来。几乎没有被逗得捧腹大笑的时候。也没有发出过“鹅叫”。这更像一部“故事片”。
观看完影片后。能够回忆起的笑点大多是关于台词。包括拗口的话、用错的巧用的成语。
用绕口令的形式说出这样的“脏话”。确实需要一点时间反应过了这句话的意思。
“兴风作浪”“瓮中捉鳖”“萍水相逢”“一丘之貉”。俄罗斯姑娘娜塔莎用东北话说成语。这个奇怪的搭配本就好笑。再加上自己狗血的未婚夫、淘宝买的火车钥匙、豪饮之后差点与徐峥亲在一起。娜塔莎撑起来影评前半部分很多的笑点。
沈腾在影片里出演一位乘客。出演的时间不长。但也确实好笑。这些年“沈叔叔”已经长在了每个人的笑点上。看着就好笑。
爱真的不是可以解决一切矛盾的“钥匙”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求。爱是接纳和尊重。”
这是徐峥导演在影评最后给全国观众倒了一碗“鸡汤”。这句话确实是值得肯定的和推崇的。但得出这句话的过程还需推敲。
影片主要有三个故事线:伊万(徐峥)和母亲的莫斯科火车之旅。伊万和妻子张璐(袁泉)的离婚纠纷。伊万、郭贴及张璐的暖霸专利纠纷。
前两条故事线为主。伊万和母亲间的矛盾、争吵、误解等等真实的发生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中。两代人间缺少沟通所带来的隔阂与误解。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生活差异。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思想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父母之间的不和谐会转化成孩子的不安全感。母亲极强的控制欲对孩子的生活不断地造成影响和伤害。
剧中伊万地父母因为文化、家庭背景差异在结婚后不断争吵。母亲极强的控制欲带来给了父亲不幸福地生活。而伊万也厌倦母亲地控制和干涉。这是母子两人最大的矛盾。尽管在经过莫斯科之旅后。母子二人关系和解。但真正解决矛盾的办法还是孩子的让步。而不是母子两人在沟通之后彼此的和解。
“有多少孩子在等父母的一个道歉。”这是在90后慢慢长大后。对自己父母的控诉。无论是影片还是现实中。父母从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他们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爱。都是爱孩子。都是为孩子好。
以“爱”知名。父母不直面夫妻关系的问题。而将坚持下原因归咎于孩子;父母可以控制、干涉你的生活;父母不接受社会进步带来的便利和孩子的意见。因为孩子爱他们。自然会包容接纳父母…
有些事情。就是父母做错了。可他们不会认错和道歉。爱不是解决孩子与父母间矛盾的“万能钥匙”。用爱当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会继续掩盖问题。继续消耗着彼此间的亲情。
“中国式”的家庭缺少沟通、羞于表达。因此产生的问题还是需要通过真诚的沟通与表达去解决。而不是用爱去感化。
总而言之。大年初一。还是看了一部“还行”的电影。欢笑之余。也带给了观众一些关于家庭和婚姻关系的思考。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028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伊万,自己的,电影,父母,母子,妈妈,观众,儿子,这部电影,都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囧妈》在豆瓣评分比前二部低,这个是什么原因?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认为拉低评分的原因有四点:第一点:片名不讨喜。囧妈一点都不囧。囧的应该是儿子而不是妈在没有看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