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说的阴阳到底是什么?
原创

中国传统文化说的阴阳到底是什么?

好文

热门回答:

“阴阳”。是中国上古先民对世界的朴素认知。是中国最早的哲学概括。

后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才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阴阳”说。

人类的集体意识。与个体婴幼儿认知的成长。具有很大相似性。

婴幼儿思维。对人和事物的把握。都遵循从个别到一般这样的发展过程。

比如。一开始。只能区分母亲、父亲等等具体个体。随着年龄增长。才形成“人”这种抽象概念。

“人”、“树”、“花”、“草”等一些列抽象概念的形成。是婴幼儿智力成熟的重要标志。

远古上古先民的意识“发育”。同样是这样的过程。

当那时的人们发现。人有男女、鸟有雌雄、兽有牝牡。自然界亦有天地日月之分。于是就形成了“阴阳”概念。

这是中国先民最早的哲学思想。

这一哲学思想的要点是——

第一。世间万物。包括天上地下和人间。都可以用归入“阴”和“阳”两类。

第二。“阴”“阳”两类事物相克相斥。又相依相生。

第三。“阴”和“阳”。是许多现象发生原因。

第四。“阴”“阳”两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在《诗经》《尚书》等目前所知最早的古籍中。“阴阳”。已经作为占ト和观察日常事物的重要概念。

《国语.周语上》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伯阳父把阴阳看作是“天地之气”。并用二者相互作用来说明地震。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此论证“反者道之动”。主张阴阳和谐思想。

《庄子.田子方》云:“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庄子比老子讲的更具体了。

《国语.越语下》:“范蠡曰:‘……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范蠡以“阴阳”对转来讲述用兵之道和社会治理。

《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说。区别“阴阳”并注意其变化。就是规律。也是预测事物发展的法则。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当然。也是人的身体之根本。

关于“阴阳”的朴素哲学。至战国末年。成为了“显学”。这就是以齐国邹衍为代表。把“阴阳”观念和五行学说结合起来。用以说明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规则。形成的“阴阳家”流派。

班固在《汉书》中。总结了先秦的诸子百家。列出“九流十家”作为“显学”。就是有影响的学派。另有一种排列。是把先秦的六家学派称为“显学”。

但不管怎样。其中都有“阴阳家”在列。

其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生长规律。按照事物本性和相互作用说明世界变化。

二是。以“阴阳消息”、“五德终始”。解释王权更替。提倡“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第一个内容。体现了一些“阴阳家”。是由天文家、占星家演变而来。

第二个内容。则反映出“阴阳家”与儒家密切联系。

所以。司马迁认为。“阴阳家”的理论根源。出自孟子、子思。

“阴阳家”学派。以战国末期最盛。

《汉书.艺文志》著录68家共1300余篇著述。

一般认为。《礼记.月令》和《吕氏春秋.十二纪》。是“阴阳家”学说的“代表作”。

邹衍有“大才”。但也被认为说话“云山雾罩”。

他的阴阳“五行终始说”。把自然和社会混同在一起。以天象变化比附人事吉凶。将合理科学因素与巫术相结合。构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

战国时期的“阴阳家”。对以后哲学思想发展产生了复杂影响。

西汉董仲舒。以及谶纬之学。则把其中的迷信成分发展为系统的神学目的论。

例如。西汉董仲舒以“刑德”解释“阴阳”。他的《天人对策一》曰:“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东汉王充。把这一学说中的科学成分发展为“天道自然观”。

南宋朱熹。则在哲学上前进了一步。他认为。仅只“阴阳二力”。并不能够成宇宙的根本动力。真正的动力是“太极”。

他于《太极图说注》中云:“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

以上就是古代“阴阳”哲学的基本概况。

后来的发展。分成了三条道路——

第一。《黄帝内经》和王充所代表的辩证法思想。

第二。董仲舒和谶纬之学所代表的神秘主义思想。

第三。朱熹以致后来的王阳明所代表的“哲学进化”之“理”学。

其他观点:

一说就知往哪一家脸上贴金。谁能躲过白天太阳。黑夜星辰月亮和寒热之气呢。公母交配谁人不知。是装傻呢。还是真无知呢。一分谁家就意味着神秘不是。实际是人人日日遇。而不留心观察而已。

其他观点:

阴阳在基础层面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前为阳后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阴阳是互判的对立的相应的。左为阳右为阴。热为阳冷为阴。直为阳曲为阴。亮处为阳暗处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活的为阳死的为阴。光明正大为阳谋。机关陷阱为阴谋。

阴阳是互根的。没有阳就没有阴。没有阴也就没有阳。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在空间上分左右前后内外上下。在时间上分为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阴阳的划分依据。

阴阳是可以互化的。黑夜过后就是白天。白天结束就是黑夜。天气热到极点就会走向下降。气温低到极点就会回转。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白天是阳。午时前为阳中阳。午时后为阳中阴。黑夜是阴。子时前为阴中阴。子时后为阴中阳。夏天为阳。夏至前为阳中阳。夏至后为阳中阴。冬季为阴。冬至前为阴中阴。冬至后为阴中阳。

阴阳概念是人对生存世界的认识。一呼一吸就是阴阳。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所以阴阳调和非常关键。

阴阳有形质之别。也有虚实之辨。物为实。理为虚。质为实。性为虚。体为实。气为虚。掌握阴阳的法则可以和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心太野╮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43

    阴阳,阴阳家,中阳,董仲舒,学说,事物,显学,太极,后为,黄帝内经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43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说的阴阳到底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3:16:43

    “阴阳”。是中国上古先民对世界的朴素认知。是中国最早的哲学概括。后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才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