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清末四大奇案虽然并称为“奇案”。但其实只有“太原奇案”才是真正的奇案。
因为“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特大冤案。案件过程并不奇怪;而“杨月楼案”和“张汶祥刺马案”分别是典型的悲剧故事和权力斗争。也担不起一个“奇”字。
但“太原奇案”不一样。它是真的很“奇”。奇到让人怀疑这个案件是不是编造的。
一、偏僻小村惊现一具光头男尸
大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山西太原阳曲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村民们在一口水井边打水时。发现水井里打出的水有异样。
什么异样?平时打上来的是水。但今天打上来的是血!
有大胆的村民把头伸进古井一看究竟。发现井里有个东西在水面上一浮一沉。村民们觉得很奇怪。就用带钩子的绳索系到井下。把东西给钩了上来。
结果捞上来一看。不得了。竟然是一具身穿青色长袍的光头男尸。尸体的脖子上有明显的刀伤。像是被人砍死的。
很快。村民就把情况上报给了县衙。县里派下来的仵作(法医)查验后。确认该男子是被人一刀夺命。死者身份则可能是和尚。因为光头男子头顶上有戒疤。但是仵作也不能确定是不是和尚。因为死尸身上的衣服是普通百姓的衣袍。不是和尚穿的服饰。
阳曲县令杨重民知道这个奇怪的情况后。先派人去周边的寺庙盘查。他这一查。果然就有了结果。
二、和尚怪案引出另一件怪案
崇善寺方丈三言两语就撇清了关系。这让县令杨重民很是苦恼。看来想要搞清楚死者的死亡原因。他只能从别的方向入手。
这时师爷跟县令说。尸体身上不是还有一件青色衣袍吗?就从这件衣服入手。先找到衣服的主人。
杨县令听后大喜。便随即命令衙役从死者所穿的衣服入手调查。随后有居民举报。说这件衣服的主人是一个叫莫老汉的老大爷。这个莫老汉平时以开豆腐店为生。为人非常的老实。大家都笑他是“莫老实”。
有了线索。县令杨重民派人找到莫老汉。向他质问情况。莫老汉一看衙役来了。语气就吞吞吐吐。颇为不自然。衙役们感觉莫老汉的神态不正常。便把他押回县衙候审。
到了阳泉县衙大堂上。莫老汉坦言自己家磨豆腐的驴子借出去了。因此他自己只能亲自磨豆腐。但是他年纪大了。效率低下。便一直磨到了深夜。就在他半夜三更磨豆腐的时候。突然有人敲门。他开门一看。是一个身着凤冠霞帔的新娘。可新娘一张口。是男人的嗓音。还自称是和尚。和尚说自己不知是被谁穿上了这样一身衣服。无法回去寺庙。想和莫老汉借一身衣服。这套凤冠霞帔就送给莫老汉。于是。莫老汉便将自己的一件青色长袍给了和尚。留下了凤冠霞帔。
三、女尸被窃案
杨县令回忆中的新娘尸体被窃事件。案子的情况也很奇怪:阳泉当地有两个土财主。一个姓张。一个姓姚。张家的小女儿许配给姚家的儿子。两家什么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儿媳妇过门成亲。但就在迎亲的前一天。张财主却突然跟准亲家姚财主说自己的小女儿病死了。想取消婚约。
准亲家家里死了女儿。姚财主也能接受。便同意了张财主的恳求。同时姚财主还好心的说自己第二天会去给准儿媳吊丧。结果第二天姚老财到了张家后。张财主却不让姚财主看准儿媳尸体。这让姚财主觉得很生气。认为张财主是故意想撕破婚约。然后用女儿病死为借口骗自己。于是。姚财主便把张财主告上了县衙。
县令杨重民质问张财主情况。张财主说自己小女儿确实病死了。他亲眼所见。但是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小女儿的尸体当晚不翼而飞。他也很着急。说到这里。张财主向县令强调。说有可能是因为女儿的尸体穿着价值不菲的凤冠霞帔。因而被歹人见财起意。连尸体也一起偷走了。
杨县令见张老财不像是在撒谎。就先放了张财主回家。打算有时间了再派人重点查一查新娘尸体到底被谁偷了。
四、“凶手”屈打成招
杨县令将古井和尚案和新娘尸体失踪案。两案并联审理。他派衙役跟莫老汉一起去他家里取凤冠霞帔。然后给张财主辨认。张财主在仔细的看了看后。确认这套凤冠霞帔正是他的女儿死时所穿那套。
莫老汉听张财主这么一说。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这起码能证明他没有撒谎。这件案子跟他没什么关系了。
但就在此时。张财主却突然翻供。他说自己女儿的尸体不是被人偷走的。而是诈尸自己跑走的。因为他感觉这件事非常不吉利。便假称是被人偷走的。紧接着。张财主开始推测。说自己女儿应该是跑到莫老汉家。莫老汉因见财起意。就捅死了女儿。然后扒下了女儿身上穿的凤冠霞帔。
莫老汉听张老财如此污蔑自己。当即在县衙和张老财大吵大闹。杨县令见两件案子实在太过于蹊跷。就下令退堂。将莫老汉押进大牢。打算择日再审。
不过。杨县令听张老财的一顿胡说八道。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再加上太原知府为了平息民间非议。让杨县令尽快破案。就不断的催促他。于是杨县令也就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把莫老汉认定为嫌疑人了。
经过一番糊涂推理。杨县令认为是莫老汉见财起意。偷走张百万女儿的尸体。并扒下凤冠霞帔。被和尚撞见。遂一刀将和尚也杀死了。然后抛尸水井。
五、案情峰回路转
杨县令将案件的审理情况上报知府之后。不料想。案情却在此时发生巨大变化。
在结案后的某一天。突然有一个青年男子来到县衙击鼓。为莫老汉伸冤。
击鼓的青年自称是被窃女尸的丈夫。名叫曹文璜。曹文璜接下来的一番话。令在场的人无不惊出一身冷汗。他说莫老汉不是杀人凶手。而且那具被窃的“女尸”也没死。目前仍在人世。
更重要的是!杀死和尚的凶手他认识。是一个吴姓屠户。
于是。杨县令再次传唤张财主。打算问问张老财到底有多少事情没有交代。可是张老财一看到曹文璜。便矢口否认是其女婿。
杨县令一听张老财这么说。当即怒了。质问张财主到底有多少事情还瞒着自己?害得自己丢了这么大的脸。如果再不如实招来。就大刑伺候了。张老财怕被上刑。就一五一十的说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张老财认识曹文璜。张家的小女儿跟这个曹文璜还是恋人。可是张老财觉得曹文璜只是个穷小子。就不同意小女儿跟他的婚事。打算把女儿嫁给姚财主家的儿子。
但是呢。痴情的张家小女儿宁死不从。就在丫环的帮助下。与曹文璜私奔了。打算去投奔交城县令陈砥节(曹文璜朋友)。可是两人连夜出逃。非常潦倒。张家女儿体力跟不上。眼瞅着就走不动路了。
就在无可奈何的两人走投无路时。看到一家亮着灯。就敲门求助。也是巧了。开门的人正是深夜磨豆腐的莫老汉。二人向莫老汉说明原委后。莫老汉同情他们的遭遇。便好心的将自家毛驴借给了两人代步。
于是乎。张老财就认定小女儿在衣柜中。让人把衣柜抬回了家里。心里有鬼的大女儿不敢制止。只得任由父亲将衣柜抬回张府。回到家里后。张财主命令家丁撬开衣柜上的锁具。却没有发现小儿女。而是发现衣柜里面藏着一个被闷死的和尚。很明显。大女儿不守妇道。与和尚偷情。恰巧被老父撞破。慌张之间把和尚藏身衣箱。然后心里有鬼。
为了不让大女儿的丑闻外漏。同时也为了搪塞姚家。张财主便谎称小女儿暴病身亡。给和尚穿上凤冠霞帔。置于灵房。打算第二天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和尚埋了。
曹文璜接着张老财的话继续说。他说自己在晋祠遇上了一个吴姓屠户。该屠户酒后向曹泄露了他才是和尚命案中真正凶手。
事情到此。线索已经非常明朗。和尚趁夜逃出张府后。在莫老汉家用凤冠霞帔换了莫老汉一身普通衣衫。打算返回崇善寺。虽说和尚是怎么被吴屠户砍死的还不清楚。但很显然张家小女儿没死。女尸被窃案是子无须有的事情。杨县令的推断完全是错误的。莫老汉应该无罪释放才对。
六、案件真相水落石出
糊涂的杨县令把案卷重新递交到知府。并向太原知府保证无错。于是知府便把案卷递交到了山西提刑按察司。也是巧了。当时曹文璜的朋友交城县令陈砥节正巧升任山西提刑使。他接到案件后。觉得奇怪。就让杨县令重审。
可杨县令认为自己无错。便拒绝了重新再审案件。陈砥节大怒。一连问了四个问题。问得杨县令是背后连冒冷汗。
第一。莫老汉六十多岁了。他的体力能一刀将壮年的和尚杀死?
第二。曹文璜与和尚无冤无仇。他杀和尚的的杀人动机是什么?
第三。张家女儿都是案件的相关人物。为何没有带回县衙问询?
第四。曹文璜供述过一名吴姓屠夫。你为什么不派人查这个人?
杨县令被知府问的哑口无言。只得认命。随后陈砥节亲自过问此案。派人捉拿已经潜逃的吴姓屠户。不久后。潜逃在外的吴屠户被缉拿归案。
杀人后。他也慌了。便趁着天还没亮。将和尚的尸体投进古井中。连夜逃跑。
至此真相大白。吴屠户被押进死牢。被判秋后问斩。杨县令糊里糊涂。草菅人命。被朝廷革职。而莫老汉和曹文璜无罪释放。最后曹文璜和张家小女儿有情人终成眷属。
以上。便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太原奇案”的全过程。
这个案件的奇怪之处在于。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一个晚上。并且。曹文璜的朋友陈砥节怎么就那么巧合的从交城县令提拔为山西提刑使了呢?所以说。这个案件的真实性令人质疑。远不如“刺马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以及“杨月楼案”来的真实。
其他观点: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说起太远奇案。是清末的四大奇案。但是这个案子和其他案子相比。影响比较小。但是安庆的复杂性。却不输给其他案子。此案中包含了巧合、人性、犯罪、爱情等等。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说一说这件案子的始末。
奇怪的尸体
这时候打水的村民都来到了这里。大爷和他们一说。大家也都觉得奇怪。这时候。一位中年男子过来了。听说原委后。安慰大家说没事儿。估计是有牲口掉进井里了。大家这才释然。于是派了小伙子绑了绳子下井。将井里的“牲口”拉了出来。大家围上去一看。都吓出了声。原来不是什么牲口。而是一个死人。一个光头的死人!
平静的小村子一下子炸了窝。大家都不敢动了。有人去报告了官府。阳曲县县令杨重民来到村子。他查看了死者。这个死者是一位男性。脖子后方有刀砍的伤口。正是致命伤。这个死者还有一个重大特征。是一个光头。
案情有进展
县令杨重民下令让手下去周围的寺庙查问。果然。很快有消息传来。在离此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崇善寺。这个寺庙的方丈说他们这确实是有一名和尚。半年前来挂单。后来化缘就再没回去。一听说有线索。赶紧让方丈前来认人。方丈来到现场一看。确定了。这名死者正是他们寺庙的和尚。但是有一点方丈很奇怪。这名和尚出来的时候。明明是穿的和尚服。不知道为何。此刻却变成了俗装。
县令杨重民又询问了几句。就让方丈离开了。经过一夜的思考。县令杨重民觉得还是要从和尚的衣服下手。于是县令杨重民再次查看和尚的尸体和衣服。果然有所发现。在和尚的衣服缝隙里。他找到了几颗黄豆。
莫老实吓坏。他一辈子也没见过这阵势啊。一开始莫老实还不承认这是他的衣服。后来有邻居指正。莫老实这才不得已承认了。县令杨重民一看这莫老实一点都不老实啊。决定给他点厉害尝尝。这莫老实吓得魂不附体。最后决定全盘招认。
那个人将凤冠拿下。露出了光头。对老汉说。你不要怕。我是个和尚。因为贪图钱财。一时没忍住就把人家的凤冠霞帔给偷来了。你只要给我一身你的普通衣服。我这身凤冠霞帔就给你了。你放心我保证不说出去。
一个靠干活赚辛苦钱的老汉。见到这样发财的好机会。心动了。于是给了和尚一套自己的衣服。小心翼翼收起了这套凤冠霞帔。
县令杨重民的思虑
半夜来客。穿凤冠霞帔的和尚。这都什么啊。县令杨重民一头雾水。突然他想起来前几天的一个荒唐案子来。不就是和这凤冠霞帔有关吗?难道是和尚偷了凤冠霞帔?
县令杨重民一听。看向了张百万。他想听听张百万怎么说。张百万说。本来说好的将女儿嫁给姚半城的儿子。结果可倒好。我那个姑娘玉珠说啥不干啊。而且在出嫁前一天晚上就逃婚了。我气的半死。亲自带人去找。没能将玉珠抓回来。
张百万自然知道她女儿金珠为什么藏着这个和尚。因为金珠年轻就守寡了。一时寂寞。但是张百万不好声张。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管家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将这个和尚带回去。穿上新娘子的衣服装死。这样就可以给姚半城一个交代了。
张百万一听觉得不错。这样和尚可以妥善处理。不影响大女儿名誉。又能给姚半城一个交代。于是他觉得很满意。就将和尚带回了府。换上了凤冠霞帔。等和尚醒来谈谈条件即可。
县令妥协上方压力制造冤案
这个案子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影响很不好。民心不稳。县令杨重民感受到了上边的压力。他就想放弃调查。直接结案算了。
随后不由分说。莫老汉的罪定了下来。
事情突变
和尚投井和张家走尸案。就这样被县令给糊里糊涂的结案了。
但是事情没完。这一天衙门来了一个人。叫曹文璜。他要为莫老汉伸冤。县令升堂之后。听了曹文璜的诉说。县令觉得此案确实有可疑。但是已经呈报刑部结案的案子。哪敢再起波澜啊。于是就一不做二不休。说曹文璜是莫老汉的同党。也给抓了起来。
张百万家的一个丫鬟。之前是伺候玉珠的。她来探监看看曹文璜。原来这曹文璜是玉珠的情郎。这玉珠仍在世。并未死亡。而是去投奔了交城的陈砥节。
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曹文璜和张玉珠是一对有情人。但是张百万不喜欢曹文璜。因为曹文璜没有钱。所以张百万就决定给玉珠嫁给姚半城家。结果玉珠对曹文璜爱的很深。两人决定为了爱情私奔。在嫁人前一天晚上。玉珠和曹文璜逃出去。他们先到了姐姐金珠家。想在她那里藏身一晚。但是金珠不留他们。原因大家都知道了。于是二人走投无路。决定远走交城。由于路途较远。他们找到了当时还在磨豆子的莫老汉借驴子。莫老汉就借给了他们。应该是留有押金。否则莫老汉也不会不提这件事儿。于是这对有情人就离开了。
曹文璜和玉珠见没什么事了。就让曹文璜回来把驴子还给莫老汉。路上他遇到了吴屠户开的一个酒馆。那天他们老乡见面。喝了很多酒。吴屠户也许是心里压抑的难受。就借着酒劲把心中的隐秘给说了出来。曹文璜一听。怕对他不利。连夜走了。等到了阳曲县。却听说了莫老汉被冤枉了。于是为他伸冤。没想到救人不成。自己也搭了进去。幸好玉珠和陈砥节及时到来。这才保住了性命。
结案
吴屠户秋后问斩;
金珠50大板;
莫老实和曹文璜无罪释放;
曹文璜和张玉珠最后结为夫妻。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记。写文不易。别忘了关注我哟。您的每一个点赞。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谢谢大家!
其他观点:
此案之离奇、曲折。堪称天下第一。
一件断了线索的命案
公元1840年。在山西太原的阳曲县。
一日。人们像往常一样去井里打水。很快便有人发现不对劲。
只见。打上来的井水呈红色。明显是血。
我们知道。井都是敞开的。虽然为了防止有人坠井。做了一圈石头围栏。但是依然会偶有动物掉进去。
于是。有经验的老人说。怕是有什么牲畜、家禽掉进去了。赶紧捞上来吧。这井水过几天就恢复正常了。
大伙们丢了个钩子下去。确定勾住什么后。一起使劲拉。拉上来一看。都吓了一跳。竟然是个死人。
人们顿时慌乱了。好在有人还算冷静。这情况赶紧报官吧。
阳曲县县令姓罗。他接到消息后立刻带人前往事发地点。
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案。一旦处理不好。会影响自己的考核。进而影响升迁。这罗县令不得不慎重对待。
不过。清朝的县令基本都是进士出身。你和他聊诗词歌赋、圣人之言。他可以和你聊一天。但是你让他断案。他一窍不通。
这罗县令也不例外。好在他带来了仵作。
所谓仵作。相当于现代的验尸官。由于工作关系。他们接触过太多案子。可谓是经验丰富。
所以。遇到这种命案。罗县令全指望仵作了。
很快。仵作的验尸结果出来了。
死者男。衣服是普通的青色长衫。身上没有值钱的财物。
值得注意的是。死者是个光头。且脖子上挨了一刀。其应该是失血过多而亡。
令人头疼的是。死者并非当地人。没人认识他。无法确认其身份。
还好。罗县令并不笨。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死者的光头。
在清朝。所有人都要留辫子。只有一种人例外。那就是和尚。
于是。罗县令以此为突破口。派手下衙役去附近寺庙询问。最近是否有和尚失踪。
很快。手下人回报。当地崇善寺有一个和尚失踪好几天了。
根据老方丈的说法。他们寺庙有个挂单的和尚。已经在这里呆了半年了。前几天出门去化缘。结果至今未归。
所谓挂单和尚。就是云游僧。四处化缘游历。到了一处地方便寻个寺庙借住。
这和尚和寺庙没关系。寺庙只管他住不管吃。想吃饭还是要靠自己化缘。
老方丈对这和尚的情况也不了解。只知道是河南过来的。
罗县令让老方丈前去认人。老方丈一看。死者确实就是那个挂单和尚。
虽然死者的身份确认了。但是线索也断了。罗县令又开始苦恼了。
新线索引出另一件案子
就在罗县令为案情头疼的时候。仵作发现了新的线索。
其一。死者穿的鞋尺码不和。而且这鞋很奇怪。鞋底快磨断了。但是鞋面还是七八成新。
其二。死者的衣服兜里发现了几颗黄豆。
这罗县令思来想去。还真想到了一个解释:这衣服和鞋都不是死者的。它们来自豆腐坊。
长期磨豆腐的人。要围着磨盘不停走动。所以鞋底磨损严重。但是因为不怎么出门。所以鞋面磨损得慢。
而磨豆腐的时候。有黄豆落入衣兜里也实属正常。
这豆腐坊的主人必定与这件案子有关。很可能就是凶手。
于是罗县令又派人一家家的搜查附近的豆腐坊。
古代。一个县城也就那么几家豆腐坊。没用多久便查到衣服的出处了。是县城东边一家豆腐坊的。
豆腐坊就一个人打理。人称莫老汉。
就这样。莫老汉被衙役带到了县衙。罗县令本来准备治莫老汉的罪。谁知莫老汉却爆出了新的线索。
据莫老汉反映。几日前的一晚。他正在睡觉。忽然听见急促的敲门声。
他打开门一看。门外一人穿着凤冠嫁衣。一看就是个新娘子。
结果对方一张口莫老汉才发现对方是一个男人。
原来。此人是个和尚。据她所说。他一觉醒来就变成这样了。眼看再过不久天就亮了。他想找莫老汉换身衣服。
不然他一个大男人穿着凤冠嫁衣。肯定要被人抓去官府。
莫老汉是个老实人。老实人都好助人为乐。于是就用自己身上的衣服和这和尚换了。
至于这和尚后来怎么死了?莫老汉也不知道。
听到这里。罗县令既觉得这事情匪夷所思。又觉得莫老汉就算要撒谎也不会说这么离谱的谎言。
于是他派衙役去莫老汉的豆腐坊拿证物。
当罗县令看到那身凤冠嫁衣的时候。突然想起来另一个案件。
离奇的失窃案
在阳曲县。有两大有钱人。分别叫姚思孝和张百万。人称姚半城和张半城。
姚思孝与张百万的二女儿张玉珠定了亲。提亲、下聘礼这些流程都走完了。就差成亲了。
结果。就在成亲的前两天却出事了。张玉珠突然就猝死了。
这事姚思孝自然不信。他要见张玉珠最后一面。
结果。这时候张家却发现。张玉珠却不见了。而她生前穿的就是那一身凤冠嫁衣。
这身嫁衣可不便宜。张家断定是有人看上这身衣服。干脆将女尸给偷走了。
于是姚思孝和张百万二人跑到县衙来报案。
起初罗县令也不想管这破事。这叫什么事呀?谁这么想不开偷女尸。这种事情太晦气了。他不想管。
但是对方是本县有头有脸的任务。不能太敷衍。罗县令只得接下这个案子。然后头疼去了。
这会看到莫老汉家里搜出来的凤冠嫁衣。罗县令才想起这件离奇的失窃案。
罗县令赶紧让张家的人来辨认这套凤冠嫁衣是否他们家丢失的。这一辨认果真是的。
但是张百万和莫老汉的供词明显对不上号。罗县令知道。肯定有人撒谎了。
在罗县令的一再逼问之下。张百万只得承认。东西不是被人偷的。而是张玉珠“诈尸”带走的。
罗县令学的是圣人之言。自然不信这些。但是因为张家有很多下人都能证实此事。他也不能随便下结论。
此事就这样暂时走进了死胡同。
罗县令的推理
就在罗县令还没有找到头绪的时候。太原知府的文书却发过来了。
太原知府说。阳曲县的两件案子整个太原城都人尽皆知了。影响很不好。他责令罗县令三日之内破案。
这下子。罗县令的压力就大起来了。为了自己头顶的乌纱帽。他只能靠自己的“智慧”来破解这两个案子了。
根据罗县令的推理。凶手就是莫老汉。
他无意中得知了张家的事情。因为贪图那套凤冠嫁衣。就跑去偷尸。
当他得手后。正在把凤冠嫁衣取下来的时候。被那和尚撞见了。于是莫老汉将和尚灭口。
为了掩盖和尚的身份。他将自己的衣服给和尚换上。丢到井里。
于是。可怜的莫老汉就这样再次被带到大堂之上。
不过他却死活不肯认罪。但是这难不倒罗县令。他有的是办法。最后。在他的严刑逼供之下。莫老汉只得认罪。
签字画押一套流程走完。罗县令总算可以向太原知府交差了。
新的反转
就在罗县令认为万事大吉。将此事盖棺定论、昭告天下后。新的麻烦又来了。
一大早。衙门就有人击鼓鸣冤。
来者名叫曹文璜。他自称是张玉珠的丈夫。张玉珠根本没死。莫老汉是被冤枉的。
罗县令这下子头大了。这信息量也太大了。
张玉珠不是和姚思孝定亲的吗?怎么又成曹文璜的老婆了?而且如果他没死。那张家这闹的到底是什么事?这张百万一定还隐瞒了什么。
于是罗县令再次叫来张百万。起初张百万还不可说。在动过刑之后。他就什么都说了。
结合曹文璜的说辞。罗县令总算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半个真相
原来。当年曹家也是家大业大。这曹老爷子便让曹文璜与张玉珠定了娃娃亲。这聘礼早就下过了。
可惜世事难料。曹老爷子去外地做生意。因为摊上官司。最后闹得家道中落了。
张百万一看曹家不行了。便打算悔婚。反正定的是娃娃亲。也没外人知道。后来他便给女儿定了姚家的婚事。
可谁知道张玉珠是当时标准的大家闺秀。认为既然收了曹家的聘礼。那她就是曹文璜的妻子。因此她不愿嫁给姚思孝。
后来曹文璜找到张玉珠。两人一合计。干脆私奔了。
但是两人都是娇生惯养的。没跑多远就跑不动了。
正巧他们路过莫老汉家。就向他借了头驴载着他们走。
后来张百万发现二女儿不见了。第一反应便是去大女儿家找。
他看大女儿老盯着一个大箱子看。误以为二女儿藏身于此。便命人将箱子搬回府上。
谁知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没有二女儿。只有一个死掉的和尚。就是开头死井里那位。
张百万立刻明白了。大女儿和这和尚私通。
这事情要是传出去。他老张家的脸算是被丢光了。
正巧二女儿也找不到了。到时候没法向姚思孝交代。
于是张百万命人给和尚穿上凤冠嫁衣。准备第二天把他埋了。也算给姚家一个交代。
可谁知那和尚只是晕过去了。大半夜的竟然醒了过来。于是穿着凤冠嫁衣就跑掉了。
结果这和尚也跑到莫老汉家。换了衣服。
至于和尚后来怎么就死在井里了。则不得而知。
现在摆在罗县令面前的是两个问题:其一。三天内他能查清和尚之死的真相吗?其二。这案子他已经结案公布出去了。现在推翻自己的结论重查会不会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
为了自己的前程。罗县令只得委屈莫老汉和曹文璜了。
按罗县令最新的说法。此案有了新的突破。
原来真凶不止莫老汉一人。曹文璜也是同犯。他和张玉珠找莫老汉借驴的时候。被和尚撞见了。
莫老汉贪图凤冠嫁衣。曹文璜则担心自己的行踪被人发现。于是他们联手杀了和尚。然后给他换了身衣服丢井里。
最终。罗县令以这个版本的说辞向太原知府交差了。
翻案
本来这案子已经定案了。结果跑出个人来。要求重审此案。此人便是新上任的山西提刑按察司。名叫陈砥节。
这位陈提刑乃曹文璜的同窗好友。两人以前一起求学过。只不过后来曹文璜一直没考上进士。而这位陈提刑则仕途顺畅。
这位陈提刑的工作。便是管着山西地界的刑狱相关事情。此案如此离奇。自然入了他的眼帘。
他一看。案犯里竟然有自己的好友。那就更要仔细审查了。
结果他一番审查下来。发现了诸多疑点:
其一。和尚是被一刀毙命。莫老汉一大把年纪了。又不是习武之人。他没那能耐。而曹文璜是个文弱书生。更没那本事。
其二。和尚又不认识曹文璜。曹文璜担心哪门子暴露行踪?
其三。此事张家两个女儿都关系密切。为何没有他们的供词?
于是陈提刑要求此案发回重审。
官大一级压死人。罗县令没办法。只得将此案重新开堂审理。
最后的真相
其实吧。事情真相罗县令心里有数。现在的问题就卡在了找不到真凶。
此时。仵作汇报了新的线索。
原来。根据仵作的观察。杀和尚的刀绝不是切豆腐的刀。反而像杀猪刀。而且只有长期杀猪的屠户。才能做到一刀毙命。
仵作之前看到县令已经结案。为了不得罪县太爷。一直不敢报告此事。直到此案重审。他才敢说出来。
罗县令一听。立刻命人去搜查本县的屠户。果然有了新发现。
原来。自从县里开始查和尚的案子。有个吴屠户就失踪了。这明显是作则心虚。
于是罗县令全县通缉这吴屠户。没多久就把他抓住了。
一番审问下来。吴屠户什么都交代了。
原来。那和尚从莫老汉那换了衣服后。便路过了吴屠户家附近。正巧吴屠户的妻子在井边打水。
那和尚习惯性的上前调戏此女。正巧被吴屠户给看见了。
他一气之下。一把将和尚拉开。用手边的杀猪刀一刀解决了这和尚。
时候冷静下来。他才意识到闯大祸了。于是赶紧将和尚丢入井中想掩盖此事。
谁也想不到。和尚第二天就被人发现了。这才有了后面的一番闹剧。
自此。此案才算彻底告破。莫老汉和曹文璜被无罪释放。而吴屠户还有那和尚都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此案最离奇的地方在于。各种巧合都撞到了一起。使得罗县令根本无法理清其中的关系。加上来自上方的压力。他不得不想办法赶紧结案。
幸亏陈提刑审查此案时发现了诸多疑点。才使得好人没有梦圆。坏人得到严惩。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6652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县令,老汉,和尚,财主,屠户,凤冠霞帔,案子,老财,自己的,衣服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末四大奇案之太原奇案,最后是如何真相大白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清末四大奇案虽然并称为“奇案”。但其实只有“太原奇案”才是真正的奇案。因为“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特大冤案。案件过程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