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安禄山害怕李林甫并不是什么秘密。怕到什么程度呢。即便是数九寒天见了李林甫。也能害怕到汗流浃背。实际上。当时并不是只有安禄山害怕李林甫。应该说是基本所有的官员都害怕李林甫。
很多大臣未必会怕唐玄宗。却一定会怕李林甫。安禄山最开始也并不怎么怕李林甫。因为他首先取得的是唐玄宗的宠爱。史载安禄山“性巧黠。人多誉之”。他很善于伪装。给唐玄宗留下的印象就是憨厚老实。他又很会做官。因为并不在朝中。所以总是用财宝贿赂往来使者。让他们为他说好话。不至于因为距离唐玄宗很远就被忘记。
他甚至拜比自己小十几岁的杨贵妃为义母来间接讨好唐玄宗。当然这是很管用的。又有李林甫的提携。安禄山也是官职越来越大。越来越得唐玄宗的宠爱。成为平卢节度使和范阳节度使。并加封为大夫。几年之后又加了一个河东节度使。藉由这种宠爱。安禄山有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其他朝臣的轻视。甚至他对李林甫也并不是多么的敬重或者感激。
他的表现自然逃不过宰相李林甫的眼睛。于是。李林甫就亲自教安禄山怎么做人。正由此。安禄山开始真心害怕李林甫。这种害怕是直接刻进了骨子里。我们来看看李林甫是怎么做的。
当时李林甫是宰相。权倾朝野。群臣谁也不敢与之争锋。而当时的安禄山则仗着唐玄宗对他的宠爱加上胡人的本性。他入朝觐见的时候礼数并不周全。李林甫也不责怪安禄山。而是当着安禄山的面让同为大夫的王鉷觐见给安禄山看。安禄山看到同样受唐玄宗宠爱的王鉷居然礼数如此周全又谨慎小心。吓得安禄山大气不敢出。也由此。安禄山再也不敢有任何倨傲之行为。
又。安禄山每次和李林甫谈话。总有一种被看透了的糟糕感觉。他心里想什么还没有等说出来。李林甫已经察觉出来并抢先说了出来。这让安禄山不得不佩服。同时也觉得特别的可怕。毕竟谁也不想在别人面前变成透明的人。一眼就被看穿。 什么秘密都没有。所以。安禄山每次见李林甫都很紧张害怕。即便是冬天也能流下汗来。
再有。李林甫是第一口蜜腹剑之人。他是怎么对待安禄山的呢?《旧唐书》载“林甫接以温言。中书厅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禄山欣荷。无所隐。呼为十郎。”李林甫脸上带笑。温言以待。将安禄山引到中书厅坐下。又把自己身上披的衣袍脱下来给安禄山披上。如此。安禄山心中一暖。在李林甫面前是毫不隐瞒。甚至称呼李林甫为十郎。如果不小心应对。很容易就被李林甫卖了还得帮着他数钱。
有由此。安禄山是真的害怕李林甫。就像老鼠见了猫。所以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安禄山不敢有任何反叛之心。但李林甫一死就不同了。杨国忠完全压制不住安禄山。两人在斗法的过程中。安禄山终于反了。安史之乱由此开始。不过安禄山和杨国忠两人都没活长久。
两人虽然早死。但是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甚至还要持续六年。这一场浩劫成为大唐的转折点。盛世长安成为回不到的过去。
其他观点:
看了之前的答案。基本都不在点上。
这段老鼠见猫的记载。见于《旧唐书·安禄山传》:
李林甫为相。朝臣莫敢抗礼。禄山承恩深。入谒不甚罄折。林甫命王鉷。鉷趋拜谨甚。禄山悚息。腰渐曲。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禄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林甫接以温言。中书厅引坐。以己披袍覆之。禄山欣荷。无所隐。呼为十郎。骆谷奏事。先问:\"十郎何言?\"有好言则喜跃。若但言\"大夫须好检校\"。则反手据床曰:\"阿与。我死也!\"李龟年尝敩其说。玄宗以为笑乐。
我把这段话的核心信息分成四段。第一段。就是李林甫为相。朝臣没有敢和他平起平坐的。安禄山仗着自己有圣眷。拜见时没那么恭敬。李林甫就把王鉷叫来。结果。王鉷持礼非常恭敬。安禄山悚然而惊。腰渐弯。
安禄山为什么看到王鉷如此就害怕了?因为王鉷也是玄宗朝宠臣。和他类似。职务上。二人“并为大夫”。也是一样。结果看到李林甫仍然毕恭毕敬。他一个塞外胡种。有什么可牛的?
这是畏其“势”。真正由权力带来的独掌中枢的威势。
而第二段。则是畏其“明”。两人对话。安禄山要说什么。李林甫全知道。内心毫无隐秘。所以见李在寒冬仍然流汗。
第三段。畏其“亲”。李林甫对安禄山态度亲近。安禄山只能乐呵呵地毫无隐瞒。以亲近人相处。但是。又根本不知道李林甫的“亲”背后是什么。只好随时窥伺他的好恶。追随他的好恶。
官场有云:不怕你有原则。就怕你没爱好。偏偏。李林甫无爱好。也就无从投其所好。而且态度亲昵。也让你无法防备。心理上已处下风。
第四段。李龟年这个伶人早有拐着弯的劝谏。唐玄宗根本不以为意。反而当做笑话。
那么。安禄山的这种畏惧仅仅来自于人际关系。或者说官场心术的恐惧吗?
当然不是。李林甫为相19年独掌朝政。在玄宗朝甚至整个唐朝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他真正的本事并不只是窥伺圣意。排斥异己。什么口蜜腹剑之类的。而是他在唐玄宗登基多年之后。对于旧的“儒家道德秀”已经厌倦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垂拱而治”。过过舒服日子的心理诉求下。完美地满足了皇帝的需要。
《新唐书·李林甫传》记载:
帝之幸蜀也。给事中裴士淹以辩学得幸。时肃宗在凤翔。每命宰相。辄启闻。及房琯为将。帝曰:\"此非破贼才也。若姚元崇在。贼不足灭。\"至宋璟。曰:\"彼卖直以取名耳。\"因历评十余人。皆当。至林甫。曰:\"是子妒贤疾能。举无比者。\"士淹因曰:\"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帝默不应。
这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玄宗逃亡四川。与给事中裴士淹论宰相。评价了十几个人。各个精当。到了李林甫。说。此人嫉贤妒能。推举的人每一个比得上自己的。裴士淹反问。你都知道。为什么让他干那么久?玄宗默认不答。
其实答案很简单。玄宗选的是宰相。而不是圣人。
这个宰相最好不要干预自己的生活。却能够将帝国复杂的利益关系、势力关系协调或者镇压下去。让自己在大权有保障的情况下。仍能安心游乐。
李林甫本人恰恰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在位期间。修订法律。定律、令、《开元新格》。对于律令制行政体系进行了适应时代的修正。同时。对中央官制。以《唐六典》为蓝本进行了修订。更对混乱的地方财政收支体系进行了重构。还把早已破烂不堪的府兵+兵募的军事体系。重塑为整齐、有效的地方募兵制军区体系。
在其执政期间。压制了太子在内。王忠嗣等边将把持军力最强大的西北方向军团的联合势力。又用西北军团牢牢地压制着安禄山为代表的东北军事力量。形成了帝国内部稳固的力量均势。
而且。他在行政风格上与宋璟、张九龄等等武则天时代士风下成长起来的文学志士迥然不同。更偏重实际业务和程序规则:
林甫无学术。发言陋鄙。闻者窃笑。善苑咸、郭慎微。使主书记。然练文法。其用人非谄附者一以格令持之。故小小纲目不甚乱。而人惮其威权。
注意这句加粗的评价。即李林甫本人对于阿附他的人之外的人。都以“格令”持之。也就是严格依照行政法规和程序进行管理。所以“小小纲目不甚乱”。《旧唐书·李林甫传》的记载还有一些更有趣的词句:
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
前半截没加粗的是一般人最热衷的道德、权术评价。加粗部分。要注意。此人所有行为均以制度为先。原本自武则天时代盛行的文学诗人士子。在他的治下。再无通天捷径。所有秉政二十年。人人忌惮。但是等到他被杨国忠构陷。全天下皆以他的遭遇为蒙冤受屈。
可见。李林甫之能。在于治政之能。所以安禄山畏惧。这是对能力碾压自己的神一样的对手的恐惧。根本不敢有反抗之心。
只是到了李林甫老病不堪时。他才与另一个自己根本看不起的庸才杨国忠一起。意图掀翻李林甫。目的是为进入中枢为相扫平道路。这种期望。一直到天宝十三载。他依旧强烈。结果。在杨国忠这个自私蠢材的一步步逼迫下。安禄山终于举旗谋反。
可以说。若李林甫仍在。安禄山未必敢谋反。也未必能谋反得成。
其他观点:
虽然李林甫并不曾对安禄山有过什么敌对行为。相反却帮过他很多。但安禄山每次入京。见李林甫都如过难关。李林甫家宴。请安禄山。安禄山的冷汗汗流浃背。李林甫即使对他说的都是好话。安禄山也战战兢兢。
李林甫是个文官。安禄山是个武将。为何李林甫能把安禄山吓成这样呢?
只因为。他是李林甫。
李林甫。中国历史有名的奸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家。
李林甫本人不学无数。并没有宰相之才。但他工于心计。对人心的揣测俨然如妖术。无论是之前斗倒张九龄还是后来把持朝政斗倒其他卢、裴系的宰相。李林甫都是环环相扣的给人下套。手下从无遗种。这个人治国才能虽然很一般。但论起“与人斗”的本领。毫无疑问是绝顶高手。
对于安禄山。安禄山自己发现他在李林甫面前简直就像一个透明人一样。李林甫总是故意的在谈话的不经意之间揭露出安禄山内心的想法。如果安禄山是一个坦坦荡荡的人。倒也无所谓。偏偏安禄山也是一个心怀鬼胎的阴谋家。对于阴谋家来说。最恐惧的事莫过于阴谋被揭穿。而李林甫正好有这个能力。
虽然李林甫每次见到安禄山都亲切的嘘寒问暖。但李林甫是有名的嘴上一套手下一套。他对你表面越好。暗地里就越狠。所以才有了“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对于这样的对手。安禄山能不害怕吗?
其实李林甫有点类似于后世明末崇祯朝的内阁首辅温体仁。两个人都是有名的奸相。政绩都平平。人品也都不咋地。但两个人个顶个都是阴谋家。是坏的掉渣的坏人。所以他们当政的时候。手下的人都战战兢兢。很能镇得住场面。
虽然无数人都曾或名或暗的告诉过唐玄宗——安禄山一定会造反。但奈何唐玄宗就是昏庸到不相信忠言。李林甫对于安禄山会造反的事情从不发言。但安禄山知道。以他对人心的揣测和阴谋手段。如果李林甫发言。他一定有办法让唐玄宗相信自己会造反。自己也就完蛋了。
所以。只到李林甫死。安禄山都是老老实实的。安史之乱开始的时候。李林甫早已去世。杨国忠掌权。杨国忠是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斗争的心机城府。属于蠢且坏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什么可怕的。如果李林甫活着。安禄山根本不会有造反的机会。所谓神鬼怕恶人。大概如此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054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安禄山,玄宗,的人,宰相,都是,害怕,这是,阴谋家,两人,安史之乱
没想到大家都对造反前的安禄山为何见了“奸相”李林甫如同老鼠见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安禄山害怕李林甫并不是什么秘密。怕到什么程度呢。即便是数九寒天见了李林甫。也能害怕到汗流浃背。实际上。当时并不是只有安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