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真正继承皇位的嫡长子少之又少?
原创

古代中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真正继承皇位的嫡长子少之又少?

好文

热门回答:

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一直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的嫡长子就是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同时也是所有儿子最年长的。才叫嫡长子。嫡长子在所有儿子中的继承顺序上排在第一。嫡长孙的继承顺序排在第二。然后才到其他嫡子。最后才是庶子。庶子就是正妻之外的女子所生的儿子。继承顺序排在最后。

秦朝统一天下之前就不说了。分封制之下的诸侯国太多也太乱。如果从秦始皇统一之后的中国皇帝开始算起。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帝之位的人是少之又有。我们来看看各个朝代有哪些是嫡长子身份继承皇帝之位的?

西周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一、秦朝

秦朝的首任皇帝是秦始皇。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嫡长子。他是秦朝第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帝之位的帝王。

由于秦始皇没有立皇后。所以他没有正妻。没有正妻就没有嫡长子。因此秦始皇的所有儿子没有嫡庶之分。只有长幼之分。而扶功是长子。但后来继承皇帝之位的却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

胡亥之后就是子婴。然后秦朝就灭亡了。所以秦朝只有秦始皇本人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帝之位的。

秦始皇是嫡长子

二、汉朝

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刘邦的正妻是吕雉。吕雉先生了个女儿。后生了个儿子叫刘盈。刘盈就是刘邦的嫡子。但不是嫡长子。刘邦在娶吕雉之前就有个私生子。是刘邦和同村的曹氏所生。这个儿子叫刘肥。后来被封为齐王。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年龄比刘盈大。但刘盈的继承顺序优先于刘肥。所以刘盈成为汉朝的皇帝。

刘盈之后的两个幼帝就不算了。再从汉文帝刘恒说起。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也不是嫡长子。汉文帝之后的皇帝是刘启。刘启可以算作是刘恒的嫡长子。虽然刘恒还有四个年龄大于刘启的儿子。但是在刘恒成为皇帝之前。这四个儿子全死了。包括刘恒原来的王妃也死了。所以刘恒把窦猗房立为皇后。窦猗房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刘启。次子刘武。因此汉景帝刘启也可以算作嫡长子。

汉景帝刘启是嫡长子

汉景帝刘启之后的皇帝是汉武帝刘彻。刘彻是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后来刘彻的母亲王娡被立为皇后。所以刘彻算是嫡子。但不是嫡长子。他前面还有九个哥哥。

汉武帝刘彻之后的皇帝是汉昭帝刘弗陵。原本汉武帝立的太子是自己的嫡长子刘据。这是卫子夫当皇后时立的。但由于后来发生了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谋反自杀。这样一来汉武帝就没有嫡长子。还有五个儿子。然后汉武帝选择了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继承帝位。

汉昭帝刘弗陵之后的皇帝是汉宣帝刘询。刘询是刘据的孙子。但刘询的父亲是刘据的妾所生的儿子。所以刘询也不是嫡子。而是刘据的庶长孙。

汉宣帝刘询之后的皇帝是汉元帝刘奭。刘奭是汉宣帝的嫡长子。汉元帝之后皇帝是汉成帝刘骜。刘骜也是汉元帝的嫡长子。后来的汉哀帝刘欣与汉平帝刘衎都不是嫡长子。甚至都不是前一任皇帝的儿子。

汉元帝刘奭是嫡长子

再说东汉。除了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之外。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帝之位的只有一个汉少帝刘辩。也就是汉灵帝的嫡长子。但是继承皇帝之位没多久就被董卓给废除了。这里也算是嫡长子身份继承皇帝之位的。

把两汉的所有皇帝统计起来。只有4个皇帝是嫡长子身份继承皇帝之位。两汉正式的皇帝可有29位。比率是13.8%。可以说嫡长子当皇帝的情况太少了。

三、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国有5个皇帝。吴国有4个皇帝。蜀汉有2个皇帝。这些皇帝当中。只有魏国的曹丕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位置的。因为曹丕的母亲卞夫人是曹操的正妻。而曹丕则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最年长的。所以曹丕算是嫡长子。三国11个皇帝中。只有1个是嫡长子继承。比率是9%。

曹丕是嫡长子

四、唐朝

唐朝21位皇帝中。只有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敬宗李湛、唐懿宗李漼等6位皇帝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帝位的。比率是27.3%。

五、宋朝

宋朝18位皇帝之中。只有宋神宗赵顼和宋钦宗赵桓两位皇帝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帝位的。比率是11.1%。

六、明朝

明朝16位皇帝之中。只有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武宗朱厚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等6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帝位的。比率是37.5%。

七、清朝

清朝12位皇帝之中。只有清宣宗道光皇帝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帝位的。其他都不是。比率是8.3%。

抛开秦朝时间太短。其他朝代中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帝之位比率最高的是明朝。达到37.5%。超过了三分之一。比率最低的是清朝。达到8.3%。还不到十分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嫡长子继承帝位的这么少?

嫡长子继承制

主要有三个原因:

1、正妻不生孩子。或者孩子全部夭折了。

有一部分皇帝的正妻是没有生育子女的。比如汉武帝的首任皇后陈皇后。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个陈阿娇。就是没有生孩子。后来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下长子刘据。汉武帝才立卫子夫为皇后。还有汉景帝的首任皇帝是薄皇后。也是没有生孩子。后来被废了。

汉成帝刘骜由于宠信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沉迷酒色。一生只活了44岁。曾经有过四个儿子。但先后夭折了。导致没有儿子存活 。后来还是立了侄子汉哀帝刘欣为下一任皇帝。汉哀帝刘欣也是没有儿子。25岁就去世了。没有儿子。只能立侄子为皇帝了。

古代也有不少不孕不育症。像西汉一朝。总共只有12位皇帝。皇后不生孩子的就有3个。占到四分之一了。还有2个皇帝连儿子都没有。再加一个年幼的汉平帝刘衎3岁就去世了。所以没儿子的皇帝也占到四分之一。这个比率很高了。

赵飞燕与赵合德姐妹都没有生孩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古代医学不发达。不孕不育是比较难治的。皇帝的生活条件非常很好。但并不代表就能治好不孕不育。不生孩子一部分是皇后的原因。一部分是皇帝的原因。差不多各占一半。再加上各种疾病。孩子的存活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孩子没成年就夭折了。

孩子生不出来。当然也就没有嫡长子。再加中夭折去世的。嫡长子的数量就更少。这部分因为皇后不生孩子及孩子夭折了。造成非嫡长子继位占到差不多四分之一左右。。

2、正妻只生女儿。没生儿子。

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就是如此。她生了两个女儿。没生儿子。皇帝必须要有儿子的。尽管胡善祥没有任何过错。但朱瞻基就把她皇后之位就废了。另立孙氏为皇后。

宋仁宗赵祯先后立了三个皇后。但是都没有生下儿子。还是他的嫔妃给生了三个儿子。但先后夭折。宋仁宗的女儿非常多。先后有13个女儿。就是没有儿子。这个真是命运捉弄人了。

还有清朝皇太极的皇后哲哲皇后。给皇太极生了三个女儿。也是没有生儿子。继承人只能从嫔妃生的儿子中来选择了。皇太极有11个儿子。最终成为继承人的是第九个儿子爱新觉罗·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朱瞻基的首任皇后胡善祥生了三个女儿没生儿子导致后位被废

生男生女的比率其实是各占一半的。因为皇帝不生儿子只生女儿造成的非嫡长子成为继承人的比率大概占到总比率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生男生女是无法控制的。生不出儿子也没有办法。只能让庶子当继承人。或者废除皇后。提拔生了儿子的当皇后。

3、政治斗争。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嫡长子是因为政治斗争而被废除了继承人之位。比如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刘据被陷害。于是起兵杀了江充。最终兵败自杀。失去继承人之位。

再比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嫡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逼迫李渊立自己为继承人。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嫡长子李建成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本来就立为了太子。但因为嫉妒李世民宠信李泰。而起兵谋反。被废除了太子之位。嫡长子的身份也被废除。直接贬为庶人。

因为政治斗争而导致嫡长子被废除也占到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尤其是唐朝比较多。这都是李世民玄武门政变的后遗症。本来嫡长子继承帝位的就少。再加上政治斗争又弄掉了一部分。所以就更少了。

其他观点:

嫡长子继承制根本就是一个参考。而并非决定性因素。

基本学习政治史的时候。最先学到的就是我国西周时期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分封制。一直到封建王朝。在皇位继承上。都会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后来又演变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说法。其实这是骗人的。

史论纵横。通过资料和数据来说法!

在西周和东周时期还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东周后期。也就是战国时期。这一规则就逐渐被打破。

秦朝二世而亡。即使算上末帝子婴。都不是嫡长子。可以说秦朝不是依赖嫡长子继承制;两汉加一起33位皇帝。只有7位皇帝勉强算是嫡长子继承制;隋朝。和秦朝一样;唐朝21位皇帝。只有两位是嫡长子继承的;宋朝18位皇帝。只有3人是嫡长子继承;明朝16位皇帝。仅有5人是嫡出;清朝12位皇帝没有一位皇帝是嫡长子继承制。

老大相当个皇帝是有多难?老大扶苏被老二胡亥弄死。老大杨勇被老二杨广弄死。老大李建成被老二李世民弄死。嗯。史论纵横庆幸自己排行老二。

为什么真正继承皇位的嫡长子少之又少呢?

因为本身这就不是合理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一种以血缘贵贱为依据的统治制度。但是有些时候。没有嫡长子怎么破?有些皇后她压根就没有生孩子。或者生的孩子全是女孩。或者生个傻子怎么破?

在专制皇权产生之前。没有一套合理的分配方式。以血缘关系进行分配勉强能维持一段时间。到了大一统封建皇权产生后。争权夺利异常复杂。皇位继承也不是皇位一家就说算的。有时候外戚宦官专政。有时候地方藩王对抗中央等等行为都容易导致嫡长子继承制形同虚设。

最厉害的就是乾隆皇帝了吧!活的岁数超级长。把所有的嫡子全熬死了。不得不选择庶出的了。

所以。嫡长子继承制只能是书中一种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参考方式。只有嫡长子有才有德。能够控制住局面的。才能登基。如果皇帝不想自己的皇陵埋葬不久就被挖出来。最好还是选择一个靠谱的皇帝。

其他观点:

或许是能够从嫡长子手中夺得皇位。或者能让老皇帝冒违嫡长子继承制的皇子。其本身就有着很强的个人能力。

在继承皇位之后。凭借自己的才干。在执政过程中更容易做出成绩。在青史之中留名。在历史书中更容易凸显出来吧。

嫡长子靠着年长。并非贤能当上皇帝。因此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导致大多数靠着嫡长子身份当上皇帝。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执政之中没有突出的成就。很可能就此埋没在历史之中。很多历史中的皇帝可能不是刻意去翻看历史。怕是大部分皇帝都很少被人所知道。更别说知道他是不是嫡长子了。

且古代早婚早育。医疗水平差。嫡长子的死亡率也奇高。能存活下来的比较少。就算活下来。嫡长子与老皇帝相差小则十三四岁。如果老皇帝身体硬朗可能就熬死一天担惊受怕的皇储了。

另外。古代并不是所有王朝都是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尤其是少数民族王朝。就如题目中的配图清朝一样奉行立贤不立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入了迷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3:52

    长子,皇帝,儿子,皇后,秦朝,之位,比率,身份,汉武帝,帝位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3:52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中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真正继承皇位的嫡长子少之又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3:52

    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一直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的嫡长子就是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同时也是所有儿子最年长的。才叫嫡长子。嫡长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