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利用三十六计取胜的战役?
原创

历史上有哪些利用三十六计取胜的战役?

好文

热门回答:

感谢邀请。

历史上用到三十六计取胜的战役很多。在这里我仅仅选取3个最为经典的战例。

1、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意同坐山观虎斗。意思是当两股敌对势力相争时。我方既不盲目相助。也不鲁莽干涉。而是静观其变。直到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相机行动。及时出击。坐收渔利。

案例:《三国演义》中。曹操两次使用此计。第一次是袁绍病逝后。曹操从河北撤军。袁谭和袁尚原本在曹操的压力下共同迎敌。但是曹操一走立马翻脸。兵戎相见。袁谭不敌袁尚。于是向曹操求援。曹操趁机挥军北上。打败袁尚、袁熙。消灭袁谭。一举平定河北。

第二次曹操打败乌桓后。人在乌桓的袁尚和袁熙逃往辽东。曹操并不追赶。而是选择退军。不久后。辽东太守公孙度将二袁的首级送到曹操面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将二袁除掉。还得到公孙度的投降。

2、擒贼擒王。

擒贼擒王:意思就是摧毁敌人最强大的主力。消灭敌人的核心和魁首。才能彻底瓦解敌方的战斗力。

案例:

隋唐时期。瓦岗寨与王世充的势力势同水火。有一次两方在关键的决战前。王世充找到一个与瓦岗寨首领李密很像的人。把他藏在军中。当两军交战到最激烈的时候。王世充将假的李密绑到两军阵前。让士兵大喊李密已经投降。王世充的军队看到敌首被抓。士气大增。而李密的军队看到主帅被抓。顿时群龙无首。被王世充大军一举击破。这场战役可以胜利。就是利用擒贼擒王这一计。用假的李密使出了真李密的效果。当然这个计谋的成功。也是因为当时战场上的混乱。李密的军队无法确认李密是否真的被抓。

3、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抓住对敌方不利、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争夺利益。

案例: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18年。燕王哙将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子之执政三年。燕国国内一片混乱。怨声载道。太子平联合将军市被讨伐子之失败被杀。内战导致燕国元气大伤。太子平的反抗其实有着齐国的支持。在太子平被杀后。燕国的混乱已经不可收拾。齐宣王立即派章子率大军进攻燕国。燕国的兵将不仅不抵抗。还主动打开城门。于是齐国大军几乎未动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燕国的都城。还杀死了子之和燕王哙。差点将燕国灭国。

三十六计相关的案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曾温暖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35:09

    李密,燕国,擒贼擒王,辽东,公孙,王世充,乌桓,案例,被抓,大军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35:09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哪些利用三十六计取胜的战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35:09

    感谢邀请。历史上用到三十六计取胜的战役很多。在这里我仅仅选取3个最为经典的战例。1、隔岸观火。隔岸观火:意同坐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