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诗词是哪位诗人说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原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诗词是哪位诗人说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好文

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这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有改革政治的抱负。曾针对弊政提出十条改革意见。但受到权贵的排挤贬抑。由参政事(副宰相)降为邓州(今河南省邓县)知州。这篇文章便是在邓州任上写的。主旨是以不计较个人荣辱而始终关心朝政得失的态度与友人共勉。先叙作文原因。继以描写气象万千。晴雨各异的山光水色。衬托出贬谪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复杂心情。最后以议论作结.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这是一篇著名的散文。通过景物描绘來发表议论。写景部分用四字句。有对偶。有排比:色彩鲜明。描绘岀洞庭湖上的各种风光。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议论部分用散文句式。简结流畅。突出了主题思想。

其他观点:

范仲淹

心忧社稷见忠贞。

位列庙堂爱黎民。

进退皆忧家国事。

忠肝义胆壮士心。




其他观点:

提问的句子节选自《岳阳楼记》结尾

作者:范仲淹(宋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其所在的段落是全文的重点。全段既是对内容的收束。又是对主旨的提点。

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前。历代文人骚客也写过许多岳阳楼题材的诗文。以唐代为例。比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登岳阳楼》。崔珏的《岳阳楼晚望》。刘长卿的《岳阳楼》等。都是有关岳阳楼的名篇。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1.独辟蹊径角度新

文章标题是“岳阳楼记”。作者却不直接写楼。而是去写洞庭湖。写面对洞庭湖的两种不同景色时。登楼看湖的迁客骚人产生的两种不同感情。并以此照应对比最后一段的“古仁人之心”。

2.凤头豹尾叙议精

文章开篇叙事简洁精致。信息量大。事情交代完整清晰;结尾议论精辟有力。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议论技巧卓尔不群。

3.散文化的议论文

散文化的语言、议论文的表达主旨是其最大特色。它既是优美的散文。又是精彩的议论文。作者擅用骈句。也有很深的锤炼字句的功夫。事、情、景、理。四境交融一体。文章一、二段。由事境入理境;三、四段。分别由景境入情境;最后一段。由前两段的景、情境再入理境。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上面这段话是儒家所提倡的\"平天下\"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要达到天下均平的社会理想状态。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范仲淹。自然把它们奉为个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要想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天下大治。治国理政者必须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必须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我以为。如果说”平天下“的终极目标是儒家建立理想社会的理论基础。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儒家建立理想社会的行动指南。这就是《岳阳楼记》蕴含的思想精髓。既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之心”的个人理解。也表现了作者胸怀天下的爱国爱民情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郎不知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06:55

    岳阳楼,不以,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儒家,议论,岳阳楼记,仁人,邓州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06:55

    没想到大家都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诗词是哪位诗人说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06:55

    谢谢邀请。这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有改革政治的抱负。曾针对弊政提出十条改革意见。但受到权贵的排挤贬抑。由参政事(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