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的实力排行是怎样的?
原创

战国七雄的实力排行是怎样的?

好文

热门回答:

战国七雄的通常排序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但这个排序不是按实力。我的理解是:齐楚是老牌诸侯强国。齐称霸先于楚。故齐排在前;秦燕是老牌诸侯国。秦强于燕。故秦排在前;而赵魏韩是新生诸侯国。由晋国分裂而来。所以排在最后。而赵魏韩三国的排列顺序。是按照地理位置从北到南。

至于战国七雄的实力如何。不同阶段彼此的实力有所增减。但无论如何增减。韩国和燕国始终没有称霸天下的实力。尽管韩国在申不害变法期间兴盛一时。燕国在燕昭王的治理下几乎灭亡齐国。

战国列强的角逐。是齐楚秦魏赵之间的竞争。这五国的竞争分为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魏国称霸。时间跨度:魏文侯(前372年)——桂陵之战(前354年)。

三家分晋后。魏文侯励精图治。礼贤下士。重用著名法学家李悝为相。锐意改革。率先发起变法;同时。又重用吴起、乐羊等著名军事家为将。开疆辟土。就这样。魏国在短期间迅速强大起来。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南征北战。尤其是将后来不可一世的秦国打得龟缩于河西以西。不敢抬头。扩大了魏国的霸业。魏武侯死后。其子魏惠王在前期尚能维持霸主地位。后于桂陵之战中被齐国击败。魏国霸业中衰。

第二阶段:齐国称霸。楚国挑战霸业。时间跨度:桂陵之战——楚威王末年(前329年)

齐国在桂陵之战打败魏国后。威望迅速增长。开始公然挑战魏国的霸主地位。公元前341年。齐国再次在马陵之战中大败魏国。将魏军10万精兵杀得溃不成军。使魏国元气大伤。彻底失去霸主国地位。齐国因而取代魏国成为霸主国。后来。魏国为了与齐国和好。魏惠王甚至自降身份朝拜齐威王。

不过。齐国从齐威王晚年开始。霸业也有衰落的势头。这是因为。南方的楚国出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君主——楚威王。楚威王不服齐威王称霸。多次率军攻打齐国。且取得泗水之战的胜利。进而兵围徐州。将楚国势力直推长江中下游与江淮地区。

第三阶段:齐秦共霸。时间跨度:秦灭巴蜀之战(前316年)——齐闵王末年(前284年)

齐威王死后。其子齐宣王即位。齐宣王的能力不如其父。只能维持霸业而已。而同时。经历过商鞅变法的秦国强势崛起。早在秦孝公年间。秦国就曾打败前任霸主国魏国。夺回河西之地。秦孝公死后。其子秦惠文王坚守变法成果。大肆招徕人才。后在名将司马错的建议下。吞并巴蜀。进一步实现“富国”、“广地”、“强兵”的战略目的。

秦惠文王去世。秦昭王即位后。此前秦国虽经历夺位之争。国力略有影响。但迅速恢复元气。雄风大展。其后。连向来傲慢的齐闵王也不得不承认秦国的实力。与秦昭王分别自称“东帝”和“西帝”。不过。此时齐闵王虽自称“东帝”。但齐国实际上已有外强中干之势。已比不上秦国。

第四阶段:秦国称霸。赵国崛起。时间跨度:齐闵王末年——长平之战(前260年)

齐闵王末年。燕昭王以乐毅为统帅。出兵齐国。此战。燕国大获全胜。齐湣王狼狈出逃莒城。为楚国将领淖齿所害。其后。齐国虽有田单复国。但齐国从此一蹶不振。霸业彻底烟消云散。而此前。赵国在赵武灵王的改革下。逐渐崛起。灭中山。破娄烦。开疆辟土。俨然有与秦国争雄之势。不过。秦国始终保持对赵国的优势。后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赵国也因此一蹶不振。

第五阶段:秦国是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

长平之战后。最后一个可以威胁秦国的诸侯国——赵国衰落。秦国从此再无敌手。以绝对优势碾压六国。等到秦始皇即位。“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于宇内”。终于横扫六国。统一中国。

其他观点:

经历了春秋时期一系列的大筛选。各个诸侯相互厮杀 。所以在弱肉强食的混战中。使得数量众多的诸侯国减少到了个位数。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了7个诸侯国。他们并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赵国。韩国。魏国。燕国和秦国。  

  战国七雄国家地图

  齐国有一个特产就是盐。所以齐国比较富裕。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中心。人才济济。但是相比经济实力。齐国的军事实力就差很多。士兵总体不够剽悍。

  楚国本身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粮食充足。不用为温饱担心。所以楚国的子民都是比较争勇好斗。士兵总体来说比较凶悍。在和其他国家的交战中一般可以取得胜利。

  赵国是华夏族。是在北方建立的诸侯国。

  魏国为了增强国力。采用李悝和吴起两位重臣的变法。在魏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农业上进行兴修水利工程。而且唯才是用。对于在农业上和战绩上有所贡献的人进行奖励。

  韩国是七国里面的弱国。只有在韩昭侯在位执政时期。国家兵力比起以前。有所增强。当时一段时间也没有侵略者。

  秦国是七国里面实力排序最后的一个国家。是因为当时嬴政的祖先只是因为养马养得好。所以得到了封赏。可是他的地位仅仅是一个大夫。后来因为祖先保护周平王获得了很大的功劳和奖赏。所以才被封为了诸侯。当时初期的秦国地理坏境比较偏僻。实力不高。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但是秦国后期的发展却十分惊人。实力大大上升。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

  在著名的战国时期。很多的诸侯国在经过一系列大大小小战役以及实力竞争。在大筛选后只剩下了七个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是在众多诸侯国里面的前七位。  

  战国七雄地图

  战国时期经历了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然后在中原这片土地上的战国七雄分别是燕国、齐国、楚国、秦国、赵国、魏国和韩国。齐国的地理位置是在山东省的北部,它的都城是临淄,经济水平是当时最高的。它的势力范围是从河北省的中部然后到泰山。然后西边是经过河南省的东部。

  楚国的地域面积是七国之中最大的诸侯国。它涉及了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以及云南省。贵州省和江西省的一小部分。分布范围很广泛。楚国发现最好的时期还包括了在长江中下游一些区域和河南省陕西市的一小部分。

  燕国实力是相对来说比较弱小。大体区域是处在河北省的北部区域和在辽宁省的南部方位。它的都城是称作蓟。也就是北京古时候的称呼。所以燕国范围也包含了津京地区。

  韩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南省的西部和中部区域。同时还包括了山西省的东南部。

  赵国地理位置是在河北省的南部和北部地域。另外再加上山西省的部分地区。赵国的都城是邯郸。

  魏国地理位置是现今的山西省南部地域。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偏东地区。魏国的都城就是如今的开封。在当时都城被叫做大梁。

  秦国在当时的军事实力是最为强劲的。后来秦始皇完全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王朝。秦国地理位置主要在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我们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它的都城是在咸阳。

  战国七雄实力排名

  经历了春秋时期的大筛选。在弱肉强食的混战中。数量众多的诸侯国减少到了个位数。一直到了战国时期。仅仅是剩下了7个诸侯国。他们并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赵国。韩国。魏国。燕国和秦国。战国初期的时候。战国七雄的实力排名是魏国。楚国。齐国。韩国。赵国。燕国和秦国。  

  战国七雄像

  魏国采用的增强国力的方法是采用李悝和吴起两位重臣的变法方略。在魏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农业上兴修水利工程。而且唯才是用。对于在农业上和战绩上有所贡献的人进行奖励。

  楚国本身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粮食充足。不用为温饱担心。所以楚国的子民都是比较争勇好斗。士兵总体来说比较凶悍。在和其他国家的交战中一般可以取得胜利。

  齐国有一个特产就是盐。所以齐国比较富裕。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中心。人才济济。但是相比经济实力。齐国的军事实力就差很多。士兵总体不够剽悍。

  韩国是七国里面的弱国。只有在韩昭侯在位执政时期。国家兵力比起以前。有所增强。当时一段时间也没有侵略者。

  秦国是七国里面实力排序最后的一个国家。是因为当时嬴政的祖先只是因为养马养得好。所以得到了封赏。可是他的地位仅仅是一个大夫。后来因为祖先保护周平王获得了很大的功劳和奖赏。所以才被封为了诸侯。当时初期的秦国地理坏境比较偏僻。实力不高。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战国七雄灭亡顺序

  战国七雄并不是全部一起灭亡的。而是由秦国兼并统一了其他的六个国家。然后秦国最终建立了秦朝。但是好景不长。秦朝在统一了中国后。经过了15年就灭亡了。秦统一六国之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统治。在公元前206年的时候灭亡了。  

  秦灭六国形势图

  在公元前230年的时候。秦国派遣了内史腾去率领大军。攻其不备。突然南下。然后快速地渡过了黄河。一下子攻破了韩国。韩国首都郑被占领。从此韩国彻底灭亡了。

  在公元前229年的时候。赵国遭受了严重的旱灾。于是秦国乘机出动。秦国采用兵分两路的策略。从南方和北方两个方向去合击赵国的都城——邯郸。最终在公元前228年。秦国大破了赵军。攻占都城。俘虏了赵国的君王。于是赵国彻底灭亡。在公元前225年的时候。秦国军队进行突然袭击。包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凭借大梁的地理位置进行了死守。秦国军队进行强攻但是没有丝毫的作用。于是他们把黄河水倒灌到都城内。经过了整整3个月。大梁不敌大水浸漫。最终魏王投降了。魏国也从此灭亡。在公元前225年的时候。秦军攻打楚国。并且俘虏了楚王。最后楚国灭亡。在公元前226年的时候。秦国派遣大将王翦率兵去攻打燕国。大战之中攻陷蓟。最后在公元前222年的时候。大将俘虏了燕王。最终导致燕国灭亡。在公元前221年的时候。秦军突然从北面往齐国进行进攻。攻其不备。齐国军队措手不及。最后导致齐王的投降。于是齐国灭亡了。统一六国之后。秦经过一段时间的统治。在公元前206年的时候也灭亡了。

其他观点:

战国七雄的实力排行其实是动态性的。分阶段不同。排行也不同。

第一阶段:魏国是老大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魏武侯即位后。先后打败楚、秦、齐、赵。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败家子)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魏国国力达到了顶峰。

同一时期。其余六国国力排行应为:楚、齐、赵、韩、秦、燕。其他小国不纳入排名。

第二阶段:齐秦崛起。齐国是老大

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齐威王登基后。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威王在位时期。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经桂陵、马陵两役。大败魏军。开始称雄于诸侯。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学。成为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徐州相王”标志着战国老大权力的转移。

齐威王十六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最终败魏于马陵。杀魏将庞涓。

此战后。齐国正式成为战国老大。

2、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实力迅速提升。

此时实力排名:齐、楚、魏、秦、赵、韩、燕。

第三阶段:秦国变为超级大国

秦昭王、张仪、范雎、白起4个人是秦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关键人物。

秦昭王是战国最优秀的君主之一。张仪是杰出的外交家。范雎是战略规划大师。白起是五百年一出的军事奇才。

秦国利用“合纵”斗争中削弱了齐国。开始向东方大发展。

通过多次作战。陆续击败各国。成为最强国。

在秦始皇一统六国前。除秦国以外。实力排名为齐、赵(长平之战后。战前排在齐前)、楚、燕、韩、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郎不知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1:59

    秦国,魏国,齐国,楚国,战国,公元前,韩国,都城,实力,赵国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1:59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国七雄的实力排行是怎样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1:59

    战国七雄的通常排序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但这个排序不是按实力。我的理解是:齐楚是老牌诸侯强国。齐称霸先于楚。故齐排在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