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粤语和香港粤语有什么区别?
原创

广州粤语和香港粤语有什么区别?

好文

热门回答:

首先。广州粤语和香港粤语都是同源的。语音和语气上基本相同。

第二。广州粤语因受国语标准化影响较多。某些咬字注重清晰。所以语气较硬。而香港粤语受外语影响。拖音多。所以语气偏柔。

第三。广州粤语的日常用语中夹杂了一些周边地方的发音或昵称。如南番顺一带的。而香港粤语中经常加入英文句子。或者是译音

不知道是否能概括。反正我感觉岁数大的广州香港两人对话。基本是分辨不出来的。而年轻人。特别是二十左右的大学生。两地的口音就特别容易分出来。

其他观点:

发现头条有些问答。套路深着呢。

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的区别。是枝节性的。动态呈现的。首先大家都属于广州话这个大方言语系之中。语音基本一致。一些朋友说的。广州地区的粤话发音比较硬朗干脆。而香港粤语则比较柔软绵长。我以为这只是语言运用环境造成的细微差别。香港粤语与广州地区粤语在发音上真正出现较多差别的。是在六十代年后期至九十年代早期。香港一批学者号召推行以纯正中古音韵为准的标准粤语。所谓“粤语正音运动”。一段时间内。除部分学校推行。还在香港地区的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中推行。这样就造成了某些发音上的不同了。例如“纠正”。正音运动中的发音读作“九正”。“购物”读作“救物”等等。正音运动认为。这是纯正的汉语中古音。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香港人大多不接受。最后不了了之。因为广州话在唐宋之后虽然总体变化较少。毕竟还是有系列的变化。并且早就为社会接受了。这说明一个问题。说粤语是完全的中古中原语音。并非正确;说是最接近中古中原语音的一种现代方言。正确!

香港粤语与广州话最大的不同。在词汇。这才是特色所在。例如。水泥。解放前无论香港还是广州及珠三角地区。都叫“红毛泥”。即外国货。但新中国之后。大陆统一称水泥。广州话中不再出现“红毛泥”这样的词汇了。但同一时间段。香港粤语中仍然存在;“火水”。煤油之类的民用燃料。新中国后慢慢在广州话中消失。在香港直到七十年代仍然在用;香港有不少是粤语音译英语而成的词汇。如“车飞”(车票)中的“飞”就是英文票的音译;“打的”中的“的”是“的士”音译。“打”是“搭”字的变音。这也是近三十年才在内地广州话中引进的。新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哪有“出租的士”?“差人”(警察)。这一个词就几乎是港澳地区专用了。广州地区新中国后至今在公开场合一般都不这样称呼。有一些俚语俗语。只流行于港澳。例如“奸人坚”就是香港人用。广州人不用;“古惑仔”在九十年那套电影之前。也只在港澳地区流行。类似“啪丸”“起尾注”“劈柚”“陀地”“条菜”“条靓”等。广州地区是因应香港电影的热播才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而另一些词汇则相反。内地用。香港极少用。例如“知识分子”。香港一般称“读书人”。在新中国后的内地。包括广州。都讲知识分子。是个中性词。但在香港。如果你用“知识分子”。恐怕有些特定含义了。

总之。这样的词汇用语上的差别非常多。见证了语言的生动和变迁。这里。还有一些双方交往过程中阶段性历史上出现的名词。也是有趣现象。当年刚刚改革开放。相当一部分有香港亲人关系的广东人被政府正式批准到香港生活。与亲人团聚。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差别。太多内地人无法一下子适应。表现很土。香港人为这班新移民起名“阿灿”。代指内地来的土包子。现在这个词也基本成回忆了。

回个头来说。香港各阶层流行的粤语与广州地区的广州话在标准化的异同再说几句。两边都有一个共识。学校教学、大众传媒要用标准语音的语言。两边几乎同时做起了正音方面的工作。广州地区是以广州西关近现代发音为基准。校正广州话的标准音。而香港地区则以广州话的最大最主要的源头。中古时期的中原音韵复原为标准。校正标准音。这样的确带来了部分差异。近年有一本书叫《广州话正音字典》。是内地和香港一批语言学家花了颇长的时间。共同商榷讨论达成共识而合力编撰的。是香港和广州共同承认的标准粤语语音依据。这本书有公开出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拿来参考。

最后不得不说一个现象。粤语发音。近年不论是香港和广州。抑或珠三角地区。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年轻一代对于标准发音。兴趣明显下降。很多字读错。望文猜读。按普通话想象来读。懒音等现象相当普遍。年轻人似乎没有查字典辞典的习惯了。导致很多上年纪的人时下听广播看电视。见到年轻人说话都摇头——不标准。太不标准了。这怎么办呢?交给大家了。

其他观点:

之前回答過類似問題。今見到問題更為有意思的問題。忍不住。再次不請自答。請題主多多包涵小弟唐突。

小弟香港人也。穿梭於內地香港與國外。素來喜愛感受當地風土人情。廣州便是小弟非常喜歡北上覓食的城市。

關於「香港話」和「廣州話」的區別。坊間有許多說法。莫衷一是。但與我而言。兩種語言同出一系。卻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風格。不得不說風土人情帶來的萬種風情。有趣。有趣。

若然細說。從生活觀察。倒真的可以分出兩種語言的差別。而且頗為明顯。兩者語言之差別。小弟認為是「語調」和「俚語」的差別。

廣州話注重「字正腔圓」。咬字清晰。每一個字都有一定的鼻音構成。語速不快且朗朗上口。語調平緩卻卻有頗有古韻風采。頗有朗誦古詩詞搖頭晃腦的感覺。西關地區尤其明顯。

而香港話則是「抑揚頓挫」。頗有戲劇感。會突出重讀某些字眼以表達闡述者的情緒。同時。或許是因為香港社會節奏快的原因。香港話語速非常快。而且為了效率。產程不少「懶音」。所以香港話聽起來連結順暢。並無卡殼。讀出來妙語連珠。有趣非常。

還有一點非常有趣的點是。廣州話和香港話都有風趣討巧的一面。其實並無惡意。就是坊間的調侃之語。但呈現出來的效果卻有一點差別。廣州話在於「酸」。例如:咁你梗係咁嘆啦你咁疊水(你當然舒服因為你有錢)。而香港話在於「串」(廣東意思為囂張)。例如:你咁疊水梗係嘆啦!(你這麼有錢當然舒服)只是一個簡單對調。延伸出兩種語境。不得不佩服中華語言之博大精深。

「懶音」是區分兩地語言精髓之重要標誌。舉個例子。廣州人讀「68」會咬字清晰。讀作「六十八」。而香港人語速太快。會省略某些讀音。讀作「六啊八」。同類型的還有廣州話讀清晰的「後尾」(指接下來)。而香港人則會連貫上一句的語氣讀作「森尾」。兩者意思一致。確實很有意思。

再者。即是「俚語」。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點。非常直接分別兩地語言之精髓。廣州之俚語更偏向語境。香港則更重與實際甚至動態。如廣州讀「空調」香港讀「冷氣」。廣州讀「沙發」香港讀「疏發」(因為普通話普及帶來的語言差別)。廣州讀「打包」香港讀「行街」或者「拎走」。而且。廣州話熱衷「歇後語」。例如非常經典的「潮州婆焗髮———曬冷氣」(此句有部份不雅用語。意指浪費精力。但絕對不帶對潮汕人的攻擊。僅僅借用潮汕語言對於「人」的讀法和粵語之某語言重疊。望各潮汕人氏了解」若引起部份人士不愉悅。小弟必然改之)而香港人老一輩還有此「廣韻」年輕一輩已然式微。著實可惜。

再有人認為 香港話即是夾雜英語的粵語。甚至對香港人口誅筆伐。小弟無可奉告。畢竟小弟說家鄉語時也是不少英語。但這卻是小弟在北京讀語言學由北京老師傳遞給小弟的知識。現今分享:語言本是交融貫通的。普通話也因為胡人入侵而而做出改變。有不少證據證明普通話和當年胡語有共通之處。同理。香港在外漂泊的一百多年。不受影響那是不可能的。內地學者還風趣的指這類中西夾雜的香港話叫「三及第語」。總結到位。言簡意賅。更凸顯華夏文化之包容性。小弟佩服不已。

關於這個問題。有趣的太多。分析的也更多。小弟不過僅僅以生活經歷所略答一二。小弟年輕。更在修讀關於儒學和戲劇的知識。中華文化之精髓。需你我兩地三岸乃至全球華夏民族子孫共同努力。廣州話和香港話的區別只是小部分。關鍵是我們都是同操中國話之同胞。互相尊重。尊重地域文化之多樣性。不就是我華夏民族最大美德:包容性嗎。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心太野╮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9:42

    香港,粤语,广州话,广州,小弟,发音,正音,地区,香港人,标准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9:42

    没想到大家都对广州粤语和香港粤语有什么区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29:42

    首先。广州粤语和香港粤语都是同源的。语音和语气上基本相同。第二。广州粤语因受国语标准化影响较多。某些咬字注重清晰。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