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群住,物以类分”折射出一个什么道理?
原创

“人以群住,物以类分”折射出一个什么道理?

好文

热门回答: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自《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说明客观环境对人的行为和思想意识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好的东西在一起会越来越好,坏的东西在一起会越来越坏。但也有莲出淤泥而不染的情形。即在恶劣的环境下也有好人好品性。

喻示交朋友要有选择。要重义轻利。择信而交。如孔子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如孟子的“友也者。友其德也”。品德相同或相近者。是可以成为超越地位和金钱等世俗观念的朋友的。

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人。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这是率性之道。

其他观点: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文化问答题。

我认为。“人以群住。物以类分”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团结就是力量;志同则道合。志不同则不足为谋。

“人以群住。物以类分”。这句话可以用我们平时说的另一句话来表示。就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意思就是什么样的人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什么样的物跟同类的物放在一起。

人以不同的性格、爱好、脾气而聚集在一起。也即是志同道合。相反。性格、爱好、脾气不相同。很难在一起。即使在一起。也很难相处。就是常说的“志不同而不相为谋”。

其他观点:

我理解为三种意思:

1.很久之前读过一篇文章《圈子不同不必相融》。

讲的就是圈子不一样的人不用硬挤在一起交往。远远相望还觉得彼此可爱。离得太近不是你看我傻逼就是我看你傻逼。

那些终归没有话题的朋友。我们不需要深刻交谈只是礼貌的笑笑也是非常美好的。

2:古人则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所亲近的或是善知识或是地痞流氓这都处于个人选择。但相同的人是不会选择和自己完全不同的陌生人作为交往选择。

很多人也许会说。那不一定。我身边谁谁怎么怎么。有本书里怎么怎么。

这都不是普遍现象。不然现在的你早就认识了无数富翁。商界大亨。作家文豪之类的朋友了。

3.彼此不欣赏内心难共存。

说到此处公号文章还有一篇文章写到了为什圣愈圣。愚愈愚的道理。

信息不对等。交流思维不在同一个空间就会产生难共存的现象。那些相互交往密切的人一定是价值观和信息碰撞非常有利益和火花的人。(可以说现实点。也可以理解为思维共鸣精神财富的共享)

三种理解其实大同小异。你不理解我的圈子我不理解你的圈子。但如果我们聊的来。这就说明我们有了相同的圈子就可以玩在一起。

如果没有。见面恐怕也是很难的。

大家当然更喜欢聊的来的人咯。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苏梦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24:24

    的人,很难,圈子,也有,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三种,朋友,动静有常,方以类聚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24:24

    没想到大家都对“人以群住,物以类分”折射出一个什么道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24:24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自《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