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为什么接到假昭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原创

扶苏为什么接到假昭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好文

热门回答:

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件事。那就是秦始皇死后。胡亥篡位的事情。当时。胡亥在秦始皇死后。秘不发丧。和赵高一起密谋篡位。他们胁迫了丞相李斯入伙。先篡改了秦始皇召回太子扶苏的诏书。让扶苏和将军蒙恬自杀。

接到诏书后。扶苏和蒙恬的表现不同。蒙恬就不肯自杀。非要问个明白不可。使者也不敢强迫蒙恬。只是将他关押起来。蒙恬还劝说扶苏。不让扶苏自杀。劝扶苏向中央请示。核实这件事再说。但是。扶苏在接到诏书后。没有听从蒙恬的劝说就自杀了。那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扶苏为什么接到伪造的诏书。就不加甄别的自杀了呢?这是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诏书是真的。

秦始皇原先的诏书本意是让扶苏赶回咸阳。在自己死后参加自己的葬礼。以扶苏的太子之位。当然顺理成章的接任皇帝。可是。这个诏书被中车府令赵高给截留了。没有发出去。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胡亥、赵高和李斯一起合谋。改立胡亥为太子。这样一来。扶苏便失去了太子的权力。成为普通的一名皇族。接下来。胡亥的太子之位被大臣们认可。他们又进行了下一步。伪造诏书。命令扶苏和蒙恬自杀。

虽然说。让扶苏和蒙恬自杀的诏书是伪造的。但伪造的只是内容。在形式上、诏书本身是真实的、合法的。掌管皇帝玺书的是赵高。他发出的诏书当然是正规的。而改立胡亥为太子的诏书得到了天下的认可。李斯作为丞相也做了担保。那这道命令扶苏蒙恬自杀的诏书当然也没有人有异议。

扶苏作为太子。当然对宫中的礼仪。文书的真假了如指掌。他一看就能够看出诏书是真的。在这种情况下。再去质疑形式已经没有异议了。所以扶苏选择了自杀。

二、扶苏和秦始皇之间的隔阂很深。

扶苏相信赐死的诏书是真的。这也和秦始皇的平日里的作风。以及两人之间的隔阂有关。秦始皇做事的风格大胆果断。很多超出人之常情的事情。都行之不疑。他认为对的事情。根本就不理睬旁人的非议。如果触怒他。他根本就意气用事。不讲理智。

他在攻下邯郸后。首先就把当年得罪自己的人全部杀光。他在听说儒生讽刺挖苦他后。就断然采取“焚书坑儒”的手段。他在发现有人把他的话向外泄露后。就把身边的人全部杀光。由于他的这种做事风格。留下了残忍粗暴的名声。

而扶苏和秦始皇的做事风格不一样。由于对事情的看法不一样。双方产生了矛盾。秦始皇将他发往蒙恬那里当监军。也是对他的惩戒。可是。秦始皇还是在心底认可扶苏的能力的。并没有废掉他的太子之位。秦始皇只是想惩戒扶苏一下。然后再召回他。

可是。秦始皇是不愿意让他人知道他的心思的。因此。这层意思无人知晓。天下人包括扶苏在内。都认为扶苏不如秦始皇的意愿。失宠了。因此。扶苏对下一步遭受更大的打击已经预先有了思想准备。

胡亥、赵高和李斯明白。秦始皇要真正的惩处扶苏。那就首先要废了扶苏的太子之位。这样。扶苏在接到废除他太子之位。改立胡亥消息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这个心理暗示。那就是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了。在心灰意冷之下。他根本没有接受蒙恬的建议。一死了之。

三、扶苏就算是接受蒙恬的建议也是一死。

蒙恬当时提出的疑问是这个诏书的真实性。还有这种行事的草率性。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这样的异议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要提出异议。那就必须在更换太子的时候提出来。在太子已经更换。天下也都认可的情况下。在诏书的细节上提出异议。是没有用的。

蒙恬劝说扶苏的真实意图是。劝扶苏孤注一掷。和自己一起利用手中的几十万精锐军队。去向咸阳兴师问罪。这也是胡亥、赵高、李斯他们最害怕的。因为这个时候秦始皇已死。他们秘不发丧。这段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时间一长。真相败露。他们就面临着灭顶之灾。

可是。如果秦始皇没死的话。扶苏和蒙恬就成了拥兵造反了。这是灭族的罪名。两人都无法承担。而他们手下的将士。也不会冒着家人受罚的风险跟他们一起造反的。

这一点扶苏和蒙恬都心里明白。扶苏知道诏书是真的。他就算是拒不执行。向上核实。那么无非等到的是更多的诏书。更严厉的惩罚。在不知道秦始皇的真实情况。部下又不会跟随自己造反的情况下。为了免去更多的惩罚。不如直接一死了之。

四、这个事件的真实性。

胡亥篡位这段历史来自《史记》。但是。如果从文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篇很精彩的文学作品。可是。如果真的推敲起来。就有点不合逻辑。

首先是秦始皇的死。赵高有胆子进行隐瞒。那些近身的侍卫、宦官、宫女有隐瞒的胆量吗?如果象《史记》里所说的。那么秦始皇不就连自身的安全都保证不了。还当什么皇帝?他直接让赵高当皇帝就得了。

而赵高胁迫李斯就更不可能。李斯对秦始皇忠心耿耿。而赵高以保住李斯的相位和荣华富贵为诱饵。更是无法说动李斯。当时秦朝设有两个丞相之位。就算是提升蒙氏也不会危害李斯的位置。

而秦朝的时候设定的秦法周密森严。如果按照《史记》所说的。赵高一个人就可以动摇国本。那简直就成了笑话。因此。胡亥篡位是很不可能的。那么。命令改易胡亥为太子。命扶苏、蒙恬自杀很可能是秦始皇的本意。我们看诏书的话语。跟秦始皇的语气、脾气完全吻合。不管是不是秦始皇临死昏聩。听信谗言。这一切都是合法的。这样。扶苏也就只有选择一死了。。

至于说胡亥篡位和扶苏冤死这些事。只是当时流行的传说而已。大家对胡亥登基后的胡作非为感到深恶痛绝。于是编造了这些传说。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陈胜就说道胡亥和扶苏的传说。提出借扶苏的名声为号召。来得到百姓的响应。

试想一下。如果这传说是真的。这件事怎么能够传出来?赵高能够一手遮天。连秦始皇的生死都掌握在手心。能够让这样机密的事传出去?李斯到最后临死前。已经被灭三族了。也没有对外透露过一个字。可见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是有疑问的。

结语:

当扶苏接到让他和蒙恬自杀的诏书的时候。他能够分辨出诏书的真假。作为过去的太子。凭着他对秦始皇的了解。他认为这道旨意是真实的。自从被秦始皇贬斥到这里监军。他就在等待秦始皇下一步的决定。

如果扶苏的太子之位没有被废除。那么。来的诏书可能会是秦始皇回心转意的诏书。但是。当时天下都已经知道太子改易的消息。那么。这个时候来的诏书十有八九代表着灾难。有了这种思想准备的扶苏。在接到诏书后。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如果听从蒙恬的劝告。他只有和蒙恬一起造反的道路。如果秦始皇还活着。他们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希望。这样。面临灭族的选择。这些秦军是不会和他们一起造反的。这就是后来蒙恬也选择自杀的原因。因此。从以上的种种考虑出发。扶苏选择了死亡的道路。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其他观点:

背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行第五次巡游。车队行走到平原津时。始皇开始病重。但由于始皇一心求长生。他不开口安排后事。这帮大臣们谁也不敢为他张罗后事。直到始皇自己感觉快要不行的时候。才匆忙安排后事。这一匆忙就为后续的变故埋下了隐患的种子。始皇遗诏“召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这明显就是安排扶苏接班的节奏。但是遗诏还没有送出。始皇却撒手人寰。赵高眼看着这唾手可得的帝位。动了心思。

于是他说服胡亥。拉拢李斯。一起发动了“沙丘政变”。将遗诏更改为“立胡亥为太子。因扶苏蒙恬戍边无功。责令二人自杀”。并将此遗诏派人送到扶苏、蒙恬的手中。在此背景之下。扶苏接到遗诏竟然想都没想就要自杀。蒙恬还在加以劝阻。建议“复请”确认。再执行。结果也被扶苏拒绝。毅然决然的选择自杀。

扶苏自杀符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咱们现在看来。看到遗诏的第一感觉就是。哇靠。没有搞错吧。赶紧给他老爹当面去问问。犯多大的错啊。上来就赐死。但是我们在结合当时秦朝的政治制度、历史环境与文化氛围来看。扶苏的选择又具有极大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秦朝统一之后。建立的是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君主具有绝对的权威。他的决定不容质疑。任何对于君主命令不遵从的行为。均被定义为大逆不道。秦始皇为了加强巩固统治。以巡游天下与刻石颂德来神话自己。即皇帝所有的决断都是正确的。营造出一种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文化氛围。

为了更好的巩固统治。始皇大力推行愚民政策。全国上下只听君主一人的声音。只用君主一人的大脑思考。国民只管积极的去执行。事分两面性。历史偏偏给始皇开了一个玩笑。首先受到这种专制文化愚弄欺骗的竟然是自己的长子扶苏。并因此葬送了秦祖先几百年打下的基业。

时针有话说

扶苏死亡宣告着“沙丘政变”取得最终的胜利。吹响了秦王朝灭亡的号角。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事情的发生。在看似偶然的表象之下。必然有其必然的内在因素。既然事情发生了。那么就一定有它发生的道理。因而在后世看不懂的扶苏自杀。在结合秦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扶苏本身的性格与为人来看。一切又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我是李时针的时针。感谢您的阅读;

其他观点:

扶苏(前241—前210)。嬴姓。赵氏名扶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扶苏。一称公子扶苏。或扶苏公子。有篇文章记述了扶苏自杀的经过。

原文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行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 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摘自《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

于是。他们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说:“我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作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作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用皇帝的玉玺把诏书封好。让胡亥的门客捧着诏书到上郡交给扶苏。

使者到达之后。打开诏书。扶苏就哭泣起来。进入内室想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在外。没有立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使者连连催促。扶苏为人仁爱。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立刻自杀而死。蒙恬不肯自杀。使者立刻把他交付法吏。关押在阳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浮生三叹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25

    诏书,始皇,蒙恬,太子,李斯,遗诏,史记,使者,自己的,之位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25

    没想到大家都对扶苏为什么接到假昭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25

    在史记中记载了一件事。那就是秦始皇死后。胡亥篡位的事情。当时。胡亥在秦始皇死后。秘不发丧。和赵高一起密谋篡位。他们胁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