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倡人”赵悼倡后
赵悼倡后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倡”通“娼”。这女人的职业大家明白了吧。不过。古代的“倡”是一个很宽泛的职业。主要是指歌女和舞女。跟现代有所区别。也就是说。赵悼倡后是舞女出身。跟大名鼎鼎的卫子夫一样。
后来她嫁给了赵国宗室。没多久。享受不起艳福的丈夫“跑路”了。她成了寡妇。登徒子赵悼襄王不知道什么机缘。见过倡后。一下子被她的美色迷住了。说什么都要娶回王宫。
赵悼襄王都迷昏头了。哪里听得进李牧的废话。毅然决然地将寡妇娶入宫中。果然此女给赵悼襄王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迁。至于纯正不纯正。史书没说。
赵悼倡后的劣迹
关于赵悼倡后亡国的说法。其实大都是标题党唬人的手段。说实话。她还没那么大能量。不过。此女品行不端。坏事确实没少做。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她:“贪叨无足。隳废后适。执诈不悫。淫乱春平。穷意所欲。受赂亡赵。身死灭国。”
赵迁被立为太子后。赵悼襄王给他找了一个好老师——郭开。一个早就投靠了秦国的奸细。品行比下水道还要臭的家伙。赵悼倡后跟郭开是否存在勾结。史书没写。如果有也不意外。毕竟改立太子。如果没有大臣的支持。单凭枕边风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那么。郭开陷害李牧。有没有赵悼倡后参与呢?很难说。按理来说不会。郭开投靠秦国。赵悼倡后不可能也投靠秦国。没有理由故意陷害李牧。所以故意勾结陷害可能性不大。也没法否定。毕竟李牧当年反对她入宫。结下过梁子。报私仇的可能性也存在。
赵悼倡后还干了一件事。与宗室春平君私通。这个春平君的身份。史书记载不清。据考证。此人曾经做过很短时间的国相。他俩混在一起。都做过什么恶事。不见记载。
赵国灭亡倡后顶罪
个人私生活不检点不值一提。纳贿交代不清。陷害李牧没有明确记载。勾结郭开也是传言。唯一可以坐实的是。废了太子赵嘉。让自己的儿子赵迁顶替。
不过。这件事哪是赵悼倡后能决定的事?拍板人赵悼襄王。假如他不动废立太子之心。倡后再大的能耐。恐怕连提都不敢提。
有这样一位老师。再好的良种树苗。都只能长成歪脖树!祸根是谁?还是赵悼襄王!
郭开这个奸细。在赵悼襄王眼皮底下祸乱朝政多年。曾经计陷害廉颇。赵悼襄王不能识别。还对他宠信有加。冠绝战国的名将廉颇和李牧。本是上天赐给赵国的擎天博玉柱。竟然被一个“伐木工”郭开砍光了。赵悼襄王罪责难逃。
其他观点:
按照刘向的逻辑。夏亡于妺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晋乱于骊姬。而赵国亡于赵悼倡后(原为娼妓)。
都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倡后也不例外。这个时候赵悼襄王惦记上了倡后。要接入宫中。李牧进言说:“此女出身不正。对国家江山社稷不利。况且她曾经乱了一个宗室。大王难道不害怕吗?”
这个时候赵悼襄王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
乱与不乱。在寡人为政。
倡后时不时对着赵悼襄王说王后和太子嘉的坏话。更是用阴谋诡计构陷太子嘉犯了罪。于是赵悼襄王废嫡立庶。公子迁成为太子。倡后成为王后。史称赵悼倡后。
赵悼襄王去世后。太子迁继位。史称赵王迁。倡后再次成为寡妇。不过她仍旧没有闲着。而是和春平君(赵王迁的叔伯)通奸。春平君早年曾在秦国做质子。和秦国关系比较好。
秦国想要攻打赵国。又惧怕赵国名将李牧。遂让人贿赂春平君。让他说李牧的坏话。于是赵王迁派人诛杀了李牧。又重用郭开。
“李牧死。赵国亡”
秦国灭了赵国。赵王迁被俘。赵国的公子嘉逃到了代地。赵国的大夫怨恨倡后。遂把倡后一家都杀死了。然后立公子嘉为代王。不几年。代地也亡。
基于此。人们认为赵国亡于倡后之手。那么这种说法对吗?太史公用了四个字来回答:
岂不缪哉!
赵国自长平之战之后。损失巨大。已经失去了单独抗秦的能力。而东方六国都已经没有能力独立抗秦。合纵抗秦的策略又因为不够团结而无法长久。所以秦国要统一天下只是时间的问题。
况且赵国确实没再出现明君。君臣不睦。将相不和。又赵国后期发生饥荒。给了秦国灭赵的助力。但李牧的去世确实加速了赵国的灭亡。
其他观点:
这里所说的妓女。实际上是指赵悼襄王的宠妃。赵王迁的生母。史不载其名。只知道她是歌伎出身。这位赵王妃后来成了赵太后。赵国名将李牧之死。跟她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后世有人说赵国亡于一个歌伎之手。但是。这种说法显然把赵国灭亡的原因简单化了。赵国从衰落到灭亡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简单归因到一个人身上。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位赵王宠妃。也是后来的赵太后。都做了什么事。
第一。赵王妃与李牧的矛盾
出身于歌伎的赵王妃。在嫁给赵悼襄王之前。曾经嫁给一个大户人家。后来这个大户人家衰败了。丈夫落魄而死。赵悼襄王听闻此女相貌颇美。便召入宫中。纳为王妃。
对于这件婚姻。名将李牧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该女子出身低贱。而且名声不太好。因为挥霍无度把把前夫给搞垮了。李牧提醒赵悼襄王:这个女子曾搞垮一个大户人家。大王难道不怕重蹈覆辙吗?
不过。赵悼襄王迷恋该女子的美貌。根本听不进李牧的劝告。遂不顾李牧的劝阻。娶了该女。非常宠幸。由于反对立妃。李牧遭到刻意打压。被闲置了十年之久。应该说。这对赵国来说。是极大的损失。当时赵国与秦国战争不断。而且始终落于下风。在国家急需将材之时。最有军事才能的李牧被闲置不用。导致赵军在战场上连遭败绩。
当然。我们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李牧被闲置。是赵王妃吹枕边风的结果。但是因为李牧明确的反对态度。他与赵王妃之间有很深的矛盾。却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废长立幼与任用奸臣
新王妃嫁给赵悼襄王后。生下儿子赵迁。当时赵悼襄王已经立了太子赵嘉。而赵迁只是庶子。无论依立长还是立嫡的传统。怎么也轮不到他来继承王位。然而。赵王妃凭恃君王的宠幸。又得到权臣郭开的支持。最终改变了赵悼襄王的决定。在赵悼襄王去世前不久。终于废黜太子赵嘉。改立赵迁为接班人。
这个废长立幼的决定。对加速赵国的灭亡。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我们从史料可以看出。赵嘉是个颇有能力、深得人心的王子。后来赵国被秦国灭亡后。赵嘉挺身而出。另立一个代国政权。领导残赵武装。继续抵抗秦国。坚持了数年之久。若是赵悼襄王当时立赵嘉为继承人。赵国不会灭亡得那么快。
赵王迁继位时。只是个几岁大的小孩子。根本没有能力来统治国家。这样。国家的大权便落到了其母亲及权臣郭开的手中。此时赵王妃已经成了赵太后。很不幸。她所信任的郭开。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在此之前。郭开曾经陷害过赵国名将廉颇。廉颇由于与乐乘有矛盾。负气出走。去了魏国。当时赵悼襄王派使者前往魏国。希望廉颇能返回国内。郭开听说后。便贿赂使者。让他在赵悼襄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说廉颇吃一顿饭就跑了三趟茅厕。赵悼襄王认为廉颇老矣。便断了重新起用廉颇的念头。
我们从史料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才能平平的郭开能在赵国政坛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权臣。背后的靠山其实就是赵王妃(赵太后)。
第三。处死李牧。自毁长城
赵王迁二年(公元前234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在平阳武城一战中。赵军阵亡十万人。此役震动朝廷。不得已之下。赵国政府重新起用李牧。考虑到赵王迁年幼。并无实际权力。起用李牧。应该是赵太后的主意。从这点看。赵太后并非一无是处。
李牧不负重望。连续两次重创秦师。保证了赵国的领土安全。当时赵国精锐尽丧。这两次胜利。是非常来之不易的。
公元前229年。秦国又一次大举发兵攻打赵国。兵分两路出击。一路由大将王翦统率上党兵团。进攻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另一路由大将杨端和统率河内兵团。进攻邯郸城。
在发动军事攻势的同时。秦国再施反间计。派出间谍携带大量的金银财宝。潜入赵国。游说权臣郭开。郭开是个忌贤妒能之奸臣。眼看李牧连连得胜。担心他将取代自己的地位。于是郭开在赵王迁面前大进谗言。称李牧有谋反之心。
这时赵王迁大约就十来岁。不能辨是非。决定权肯定是在赵太后手中。一方面。赵太后对郭开是很信任的;另一方面。她对李牧有很强的提防心。毕竟当初李牧说过自己很多坏话。
考虑到李牧的“历史问题”。再加上赵太后一向信任郭开。她完全有理由相信。李牧是有可能谋反的。有可能叛变的。尽管史书在说到李牧之死时。并没有提到赵太后所起的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赵太后的批准。很难相信光凭郭开。就能处死李牧。
李牧一死。赵国自毁长城。半年后便被秦国所灭。
第四。不能简单把赵国灭亡归于一妇人之手
出身于歌伎的赵太后。对赵国灭亡。的确负有很大的责任。正是由于她的出现。导致赵悼襄王废长立幼。导致奸臣郭开一手遮天。并最终自毁长城。杀了李牧。这一切。都加速赵国的灭亡。
然而。就当时的天下大势而言。赵国的灭亡。似乎是大势所趋。难以避免。自从长平之战后。赵国就从巅峰跌落。在国力上已经完全无法与秦国争锋。在经历秦国一轮接一轮的打击后。赵国已是到了崩溃的边缘。李牧力挽狂澜。也只能暂时阻滞秦国的进攻。李牧诚为不世出之名将。但是国力就摆在那里。赵国的失败是迟早的事。李牧能做的。只是推迟其灭亡时间而已。
除非是出现当年晋阳之战的奇迹。否则赵国的灭亡就是无可避免。当初赵国的先祖在晋阳之战。濒临灭亡之际。联合韩、魏二家。奇迹般地反败为胜。灭掉知氏。实现三家分晋。只是这样的奇迹。可一不可再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176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秦国,赵国,襄王,赵王,太后,太子,廉颇,名将,是个,权臣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为何亡在一个妓女手上?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倡人”赵悼倡后赵悼倡后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倡”通“娼”。这女人的职业大家明白了吧。不过。古代的“倡”是一个很宽